朱子的智慧:理氣論

2020-12-12 超凡博弈

1.「理」與「氣」不離不雜

太極只是一個「理」,只是天地萬物之理;理不離氣,氣不離理,理氣相即,所謂太極正表明理氣一體渾成的特點。

氣是形成事物的形質之體的根源,形器實質的存亡生滅,都是氣的聚散;而氣之聚散的根據,則是理。

理在氣中,理氣一體渾成,理與氣是構成此世界的兩大根據。

有此理,此世界有了存在的根據、價值和意義,理是此世界有差別相的統一者,此理是莊嚴肅穆、潔淨空闊的。

有此氣則形成了此形質的世界,氣是一個永無終止的流行之物,它聚散、障蔽,充滿隨機性和偶然性。

理氣一體渾成是在此世界上看。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一太極,渾成之理備於天地間萬事萬物。

《朱子語類》卷一云:

「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

又說: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答黃道夫》一,

《文集》卷五十八)有理必有氣,有氣必有理,才能生成真切實際的天地和萬事萬物。

不過理為形上之道,是生物之本原;氣為形下之器,是生物之資具。人與物稟受此理而成自身之人性或物性,稟受此氣而成就自身之形體器質。

正因為理氣對於此世界中人物之生成作用不同,所以理氣雖一體渾成,卻不妨將二者相區別開來。

朱子云:

「所謂理與氣,此絕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渾淪,不可分開各在一處,然不害二物之各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嘗實有是物也。」(《答劉叔文》一,

《文集》卷四十六)「在物上看」,就是從具體而真實的事物來看,這可以說是一種常識的看;「在理上看」,則是從事物的本原根據上看,這可以說是一種哲學的看。

從具體而真實的事物來看,理氣渾淪一體不可分開,「理」與「氣」不離,但從事物的本原根據上看,理是理,氣是氣,理為形而上者,氣為形而下者,理氣不同類,理與氣「絕是二物」,並且,較之氣,理則更為根本,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據。

這就是朱子的理氣既不相離又不相雜的思想。

2.「理」「氣」先後的問題

《朱子語類》卷一載:

或問:理在先,氣在後。曰:理與氣本無先後之可言。但推上去時,卻如理在先,氣在後相似。

或問:必有是理然後有是氣,如何?曰:此本無先後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從來,則須說先有是理。

或問先有理後有氣之說。曰:不消如此說;而今知得他合下是先有理後有氣邪?後有理先有氣邪?

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則疑此氣是依傍這理行。及此氣之聚,則理亦在焉。

蓋氣則能凝結造作,理卻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

這三則語錄基本代表了朱子晚年對理氣先後關係問題探索的最後結論。

由上述可知,對朱子來說,理構成了萬物的性,氣構成萬物的形,人物的生成是「理與氣合」,故從此世界的構成或理氣一體渾成的角度看,理不可能生氣,氣亦不可能生理,理與氣只是兩種不同的存在,並無生成關係與時間先後的間隔可言。

在這幾則語錄中,朱子所謂的「理與氣本無先後之可言」也說明了這一點,由此看來,朱子是主張理氣無先後可言的。

然而,在「理」「氣」先後問題上,朱子及其門人又都不以這種理解為滿足,總是要不斷地追問,理與氣究竟何者為先?

從這幾則語錄中,朱子所謂的「推上去」「推其所從來」之意來看,他們這種刨根究底所追問的「先」顯然不是時間先後的「先」,而是理與氣何者更為根本。

按照朱熹這些說法,第一,理與氣實際上無所謂先後。

第二,從邏輯上『推上去』、『推其所從來』,可以說理在氣先。

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說推論的結果理在時間上先於氣,而是說這種推論及其結果本身只表明理氣的先後是一種邏輯上的關係。

當朱子及其門人從理與氣何者更為根本的意義上說「先有理後有氣」時,他們對理與氣究竟何者為先的理解則無疑為一種哲學理解,「先有理後有氣」這一命題也無疑為一哲學命題。

朱子究竟是如何從哲學理解的角度,對「先有理後有氣」這一命題作出具體說明的。

朱子云:

「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說是今日有是理,明日卻有是氣,也須有先後。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裡。」(《語類》卷一)

朱子在這裡明確指出,在理先氣後的說法上不可以摻雜「今日」「明日」這些時間概念。

要之,理氣先後是指的邏輯上的先後,而不是指的時間上的先後。

理與氣,在此世界要有一起有,無無理之氣、無氣之理。

但「也須有先後」,「山河大地」都是物,物有生存毀滅,理卻常存不息,而天地之理的常存不息,故又能再生出天地萬物來,朱子在此是從天地之理的恆常性來說明「先有理後有氣」這一哲學命題的。

朱子云:

「以本體言之,則有是理然後有是氣。」(《孟子或問》卷三)

朱子在此所謂的「本體」即事物存在或發生的根據。

對朱子來說,「以本體言之」,理是本、是體,是事物存在或發生的根據,理決定氣,朱子在此是從本體、本原的角度來推論和說明理氣的先後問題的。

朱子云:

「理未嘗離乎氣。然理形而上者,氣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豈無先後?」(《語類》卷一)

儘管理與氣,猶呼吸,猶終始,循環無端,「理未嘗離乎氣」,但「理」畢竟屬形而上者,「氣」屬形而下者,故由上及下,由理言氣,自是理在先、氣在後,朱子在此是從形上、形下之分的角度來說明理先氣後的。

準上所說,「先有理後有氣」這一哲學命題所顯示的是:理是終極的實在,是萬事萬物的本原與根據,理決定氣而非氣決定理。

當然,朱子對「先有理後有氣」作一哲學理解和說明的目的也是為了給儒家的人倫道德提供宇宙本體論的論證:

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在這裡,不是先本無,卻待安排也。(《語類》卷九十五)

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無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卻旋將道理入在裡面?(《語類》卷九十五)

對朱子來說,君臣父子之間的忠孝之理決定君臣父子關係,是處理君臣父子關係的根據,故在此意義上,朱子認為:

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並且,朱子哲學體系中的人倫道德之理與作為終極實在的宇宙本體論的「理」是貫通和一致的,而作為終極實在的宇宙本體論的「理」具恆常性、普遍性,故儒家的人倫道德之理亦具恆常性、普遍性,從而為儒家的人倫道德提供了一種宇宙本體論的論證和說明。

毫無疑問,朱子這種對儒家人倫道德的宇宙本體論論證與說明,不僅是對二程「理」本論的一種繼承,而且也是對二程「理」本論的一種發展,使其更具思辨性和理論深度。

3.「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的觀念始於程頤,在朱熹的哲學中則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他主要是用「太極」的觀念來論述這一思想的:

蓋合而言之,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也。(《太極圖說解》)

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語類》卷一)

本只是一太極,而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也。(《語類》卷九十四)

在朱子看來,天地萬物總體而言只有一個太極或一理,此太極此理散在萬物使萬物各具一太極一理,此即「理一分殊」。

故在此意義上,朱子認為:

「只是此一個理,萬物分之以為體。」(《語類》卷九十四)「是有天下公共之理,未有一物所具之理。」(《語類》卷九十四)

這表明對朱子來說,理都是普遍的,沒有特殊的,「理一」與萬物所各具之「理」的關係也並非我們所說的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全體與部分的關係,而是具統一性、普遍性的本體之「理」與此「理」在萬物上的用的關係,萬事萬物之理皆是此統一性、普遍性的本體之「理」的體現。

朱子常以「月印萬川」和「隨器取量」二例來闡明理一分殊之內涵。

「月印萬川」本是釋氏用來闡明真假兩界一多相攝理論的例子,朱子在此隨手借用,已滌除其間的佛家理論內涵,而代之以程顥「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作為背景,認為太極之理統攝人物分殊之理。

在「隨器取量」的例子中,朱子說:

「人物之生,天賦之以此理,未嘗不同,但人物之稟受自有異耳。如一江水,你將勺去取,只得一勺;將碗去取,只得一碗;至於一桶一缸,各自隨器量不同,故理亦隨以異。」(《語類》卷四)

從性質來說,隨器取量之水雖分量不同,但皆為水,也即譬況人物所稟受之理為一;然而器有大小,故水在不同器中也就有多少之別,此即比喻:人物所稟受之理雖一,但因受各自所稟受的氣的粹駁不同的影響,故此「理一」在各個具體的人與物上的表現則有偏有全。

總起來說,朱熹無非是想說明「萬個是一個,一個是萬個」(《語類》卷九十四)的道理。

朱子之師李侗曾說:

「吾儒之學,所以異於異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難者分殊耳。」(趙師復《跋延平答問》引)

朱子正是通過對這種「理一分殊」思想的闡發來抵禦佛老思想和維護儒家的人倫規範的:

理只是這一個,道理則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語類》卷六)

萬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如為君須仁,為臣須敬,為子須孝,為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語類》卷十八)

對朱子來說,萬物所同出的「一理」亦即具統一性、普遍性的本體之「理」是通過「分殊」以見其用的,各種具體的人倫道德規範都是此「一理」的體現,如果不能了解此「一理」之用之「分殊」亦即各種具體的人倫道德規範,那麼此「一理」即是「空」理,與佛老無別,故他強調道:

蓋能於分殊中事事物物、頭頭項項理會得其當然,然後方知理本一貫。不知萬殊各有一理,而徒言理一,不知理一在何處?」(《語類》卷二十七)

朱子尤為注重「理一」在「分殊」或「用」中的那種差序之愛,以及個人對不同對象所承擔的義務的差別,他說:

「自天地言之,其中固自有分別;自萬殊觀之,其中亦自有分別。不可認是一理了,只滾做一看,這裡各自有等級差別。且如人之一家,自有等級之別。所以乾則稱父,坤則稱母,不可棄了自家父母,卻把乾坤做自家父母看。且如『民吾同胞』,與自家兄弟同胞,又自別。」(《語類》卷九十八)

一個人首先是愛自己父母,然後再及他人和物,一個人對父母、兄弟、他人及萬物所負有的義務也自有等級差別,這是次第自然如此。

朱子對「理一分殊」思想的闡發正是為了揭示和凸顯儒家差序之愛,以及個人對不同對象所承擔的義務自有差別這些「儒家性」品格。

相關焦點

  • 三朝聖人——朱子的智慧
    今人把朱子現存的全部著作及其年譜等編纂成《朱子全書》。朱熹所建立的學派被後人稱為「閩學」。朱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講學論道中度過的,真正出仕做事的時間並不多,但他的為官是真正做到了勤政愛民。在朱子的表彰和推進下,白鹿洞書院成為名揚天下的四大書院之一,後來朱子到長沙短暫任職時,又著手修復嶽麓書院,可以說朱子每到一地,時刻不忘宣講學問推進教育。
  • 武夷山市五夫鎮朱子學校的「紫陽流風」
    東南網2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輝 通訊員 顧文靜 張貴龍)1月21日,武夷山市五夫鎮朱子學校教師黃金蘭一早就來到教室,同往常一樣,帶著學生早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黃金蘭一字一句地帶著學生念,在黑板上寫下這句話。琅琅書聲迴蕩校園,開始了這個全國第一所以朱子命名的學校一天的課程。
  • 兩百多名孩子走進朱子故裡 體驗「尤溪開蒙之旅」
    暑期臨近尾聲,在「朱子故裡」尤溪縣,來自福建全省各地的兩百多名孩子迎來了一場隆重而有意義的「入學禮」。8月26日,第二屆朱子遊學季·尤溪開蒙之旅在尤溪朱子文化園舉行。­  在具有濃鬱朱子文化氛圍的朱子文化園裡,文公塑像前,兩百多名學齡兒童身著傳統漢服,仿佛穿越回古時,在國學先生的帶領下,完成了敬拜之禮、點朱啟智、誠書「人」字、恭誦《家訓》等禮儀,原汁原味的還原了國學啟蒙、開筆、成長三大重要環節。
  • 福建政和·石圳村:朱子遺風
    朱子書院、優美的廊橋、福興寺的戲臺以及天后宮的媽祖像,都在訴說著這裡過往的繁華。早在宋代,背靠臥牛崗、傍著七星河的石圳村憑藉舟楫之利,已是通往省府的交通要道。明清時期,這裡成為航運中轉碼頭,商賈雲集,巷市興旺,十分繁華,天后宮、福子廟香火不斷,成為盛極一時的風水寶地。
  • 婺源中學、朱子中學聯合舉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汪新華、單長華報導:為做好兩校德育工作,搭建平臺,供班主任們共同分享、交流學習,10月26日下午3:00,婺源中學、朱子中學聯合在婺源中學逸夫樓報告廳舉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出席交流會的有婺源中學校長葉福騰、朱子中學校長李明等兩所學校的領導及班主任們,交流會由婺源中學主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長洪路煌主持。
  • 我市舉行祭祀大典,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
    我市高度重視朱子文化的保護和建設工作,圍繞打造世界級的朱子文化品牌,調整充實了朱子文化保護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加強領導、理順關係、整合資源,頒布實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從地方法規的層面為朱子文化保護建設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時,以打造「全國朱子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目標,著力實施「研究交流、融合發展、宣傳普及」三大工程。
  • 千年古縣新都市 朱子故裡新尤溪(圖)
    著力建設市政項目惠民生投資3億多元的朱子文化園全面建設,已經開園迎賓;總面積3.2萬平方米的閩中綜合市場項目主體完成近年來,尤溪縣圍繞「中心修古城、兩頭建新城,建設千年古城中的閩中新都市;把城區建成景區、把節點造成景點,建設中華理學文化城朱子誕生地5A級景區」的發展定位,在頂層設計堅持以民為本理念,在拓展新區同步培育新興產業,在提升功能中突出文化植入,使得尤溪縣城作為「千年古縣新都市,朱子故裡新尤溪」的城市形象日新月異,奕奕生輝。目前,尤溪縣的城區建成區面積14.5平方公裡,居住人口達14萬人。
  • 兩岸聯辦朱子文化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
    中新網武夷山11月16日電 (記者 龍敏)為紀念朱子誕辰885周年,兩岸聯辦的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16日在福建武夷山落下帷幕。
  • 武夷山五夫鎮:積極弘揚朱子文化 深化南臺交流
    海峽兩岸學子共行朱子成年禮、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品展示交流會、「走萬裡茶道 尋朱子足跡」百名臺灣學者(學子)福建南平攝影營活動……朱子文化作為聯結兩岸重要的心靈紐帶,近年來,南平市積極以朱子文化為媒介,不斷深化南臺文化交流、經貿協作,民間感情不斷加深。
  • 以「朱子文化」為媒!婺源縣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暨曬秋賞楓文化旅遊系列活動開幕式隆重舉行!
    以「朱子文化」為媒邀八方來客共度秋日好時光!2020年10月28日婺源縣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暨曬秋賞楓文化旅遊系列活動開幕式在文化廣場隆重舉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羅小雲▽宣布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暨曬秋賞楓文化旅遊系列活動主要內容▽婺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呂軍▽為朱子文化知識競賽獲獎者頒獎
  • 「朱子文化」學習強國|李侗與朱熹的師生情結
    把朱子與孔子相提並論,肯定了朱子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又一大儒的歷史地位。提及朱子的傑出成就,我們不能不提到「南劍三先生」(楊時、羅從彥、李侗),本文著重談談李侗與朱熹深厚的師生情緣。李侗一生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他的最大功績莫過於培養和成就了朱熹,可以說李侗對朱子理學的創立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正是由於李侗慧眼識英才,耐心說服、引導、教誨朱熹,朱熹才得以逐步接受了「理一分殊」觀點,並將「太極」與「理一分殊」結合起來,從而發展了 「理一分殊」的哲學思想。
  • 福建南平朱子故裡受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摘要:17日,國臺辦為朱子故裡福建省南平武夷山市授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近年來,兩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多次舉辦朱熹誕辰紀念、朱子文化研討、朱子之路研習等活動,並舉辦了六屆海峽兩岸朱子文化節。
  • 兩岸學者與朱子後裔共慶朱熹誕辰890周年
    新華社福州10月31日電(記者林超)進香、祭酒、頌祝文……31日,福建省尤溪縣朱子文化園內舉辦朱子祭祀大典,慶賀朱熹誕辰890周年。來自兩岸的學者、朱子後裔等300餘人一一祭拜。  朱熹,人稱朱子,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尤溪是朱熹的誕生地。朱子祭祀大典是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系列活動其中一項。
  • 【亦暖亦妤】金山區國學禮儀--《朱子家訓》
    12月27日上午,在朱涇鎮兒童服務中心開展了區婦聯國學禮儀項目--《朱子家訓》,參與活動共11組家庭。
  • 兩岸朱子文化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落幕
    東南網11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唐亞新 李烈)16日,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評獎結果揭曉,評出一等獎3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0個。
  • 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落地廈門
    年,時值朱子誕辰890周年。12月5日,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在位於篔簹湖畔的熹茗茶業廈門文化旗艦店開幕現場正式揭牌。中國朱子學會、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與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的領導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國家一級學會「朱子學會」,2011年於廈門大學成立,歷經9年鑽研發展、交流合作,已成為全球朱子學者交流與研究的重要平臺。如今,中國朱子學會聯合熹茗集團在廈門設立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希冀合力打造一個研究交流普及朱子學的全新平臺、傳播朱子文化與中華茶文化的文化之窗,今後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高質量的相關活動,進一步助推朱子文化與茶文化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微記錄|武夷山:詩意山水中的朱子故裡
    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朱熹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是儒學思想的後期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時至今日對閩北甚至全國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朱熹在十三歲的時候,其父朱松病逝。
  • 婺源縣舉辦「朱子與婺源」文創產品大賽
    890周年,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以朱子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新驅動,鼓勵文化原創,促進文化市場繁榮,推動「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進程,特舉辦「朱子與婺源」文創產品大賽活動。」「朱子講學動漫」「朱子研學三雕」等以「朱子與婺源」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均可參賽。
  • 德興市新崗山:江南朱子理學之鄉(多圖)
    宋代以來,名儒輩出,新崗山又成為朱子理學在江南徽州、饒州地區傳布的「橋頭堡」,還誕生了「介軒學派」。說新崗山是「江南朱子理學之鄉」毫不為過。在參加策論會試中,極力維護朱熹學說,反對誹謗朱子,並憤然離場,從此不再應舉。清朝學者黃百家稱「新安為朱子之學者不乏人,而以程蒙齋為首。」著有《性理字訓》《毓蒙明訓》《學則》等書。  董銖(1152—1214),字叔重,學者稱為槃澗先生,今新崗山鎮新建村董家人。嘉定元年(1208)進士,也是朱熹的高足。董銖在二十歲後到福建向朱子求學,志篤學勤。
  • 「志在聖賢 百世經典」——洪四海《朱子家訓》篆刻系列作品賞析
    《朱子家訓》,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