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斷斬倭患的戚家軍軍備

2020-12-11 中國軍網

(原標題:斷斬倭患的戚家軍軍備)

戚繼光初到山東備戰倭寇時,發現明軍格驕兵惰、紀律鬆弛、兵不習戰,跟熟練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戰鬥力實在太弱。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

戚氏軍刀

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採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著作裡有記載此刀的鍛造方法。

狼筅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火炮

戚繼光給戚家軍裝備的火炮又稱為「虎蹲炮」,因為其射擊的樣子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所以得名。明朝軍隊重視火器的使用,並專門成立了配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在與倭寇作戰時,戚繼光發現鳥銃與佛朗機使用起來缺憾極大,鳥銃雖然精準,但是殺傷力太弱,而佛朗機雖然有殺傷力但非常笨重,不利於扛行。於是戚繼光便發明創造了「虎蹲炮」,比鳥銃殺傷力大,比佛朗機輕,便於攜帶。並大量製造配備。

相關焦點

  • 戚家軍與光餅的來歷
    他召集全部將士,把這事當眾宣布:「趙武知法犯法,侵吞餉銀,大肆揮霍,立即處斬!」然後對趙武說:「你還有什麼話說?」趙武跪地求饒說:「戚將軍,你看在我臉上這塊刀疤的份上,饒了我這一遭吧!」當年趙武因救戚繼光時挨了敵人一刀留下傷疤。戚繼光說:「趙千戶,你對戚某有救命之恩,戚某永遠不會忘懷的。但你應當知道,我是不會因私廢公,置軍法於不顧的。」說完,命士兵拿碗酒來遞與趙武,說:「這碗酒算戚某對你的謝意。」
  • 方友德:戚繼光橫嶼平倭第一捷
    兩年後,戚繼光率領他的戚家軍收復了被倭寇佔據了三年之久的橫嶼島。這次殲倭大捷被後人稱之為明代抗倭「第一奇捷」,絲毫也不誇張。 ,殺參將王夢麒等,人民肝腦塗地,莫可勝計,並擄子女二千餘以歸,倭賊尚留半數,遷徙橫嶼。
  • 像三股叉鳳翅钂,卻不是狼筅,戚家軍這種冷兵器才是倭刀剋星?
    如果我們了解戚家軍的作戰方式,就不會對他們在花街之戰、上峰嶺之戰、橫嶼之戰以微小傷亡甚至零陣亡殲滅數百數千倭寇感到詫異和懷疑了。在四五百年前的戰爭中,最後結束戰鬥還是要依靠步兵騎兵,戚家軍能夠完勝倭寇,步兵鴛鴦陣功不可沒。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先看一下戚繼光代表作之一的台州大捷:十三戰十三勝,戚家軍陣亡20人,殲滅倭寇5500多人,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一、成名之前先丟臉從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倭寇就開始騷擾東南沿海地區,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蕩平倭寇,經歷了整整兩百年,多少名將在此被倭寇打臉。直到「戰神」戚繼光的出現。
  • 歷史上戚家軍結局如何?居然被自己人坑殺!最後在東北拼光!
    戚家軍自嘉靖三十八年成軍,到遼陽之戰,戚家軍共斬級近二十萬級。先後剿滅倭寇,擊破蒙古鐵騎,赴朝抗倭,縱橫東亞。但是最後明朝滅亡那幾年,卻沒有戚家軍的身影?為什麼明朝會放著這強軍不用呢?戚家軍去了哪裡呢?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先看一下戚繼光代表作之一的台州大捷:十三戰十三勝,戚家軍陣亡20人,殲滅倭寇5500多人,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想法太多的不要、長得太白的不要、喜歡吹牛的不要……終於,優中選優,幾千名膀大腰圓,思想純樸的肌肉男,成為第一批戚家軍。接下來就是殘酷的訓練,這在明朝其他衛所制的軍隊裡面,是幾乎沒有的。站隊列、識文字、學武藝,高強度,硬指標,設立無數個考核。考核優異的,獎金加小紅花,考核不合格的,打。
  • 百戰百勝的戚家軍,卻有一次慘勝的經歷,秘密在此
    「南倭北虜」一直是嘉靖年間,長期困擾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兩大問題,但是最後卻都被名震天下「戚家軍」輕而易舉地平定了。  戚家軍,因為統帥戚繼光從而得名,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成就了這樣一隻百戰百勝的無敵部隊,當時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是明朝的一支最有名氣、深受百姓歡迎的人民軍隊。
  • 萬曆二十三年,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被殘酷剿殺?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身後事裡,爆發於其去世八年後(萬曆二十三年),針對其一生心血戚家軍的「薊鎮兵變」,是明末歷史上一幕血腥且恥辱的悲劇。如果單看《明史》的記載的話,有關「薊鎮兵變」的記錄,簡直少之又少。
  • 《繡春刀》之兵器盛宴: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
    電影的名字在這把刀身上得以體現,殺敵立功,掃、劈、削、斬全憑此刀的鋒利、堅韌和厚重。浪人丁修此刀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極速凌厲,刀隨人轉,當者力斷,威力巨大,頗有當年陌刀的風採。另外兩名助手丁翀、丁泰也是邊軍出身,且可確定為戚家軍傳人。薩爾滸之戰時曾是薊鎮總兵的戚繼光已過世三十一年,但可以看作是戚家軍延續的浙軍依然戰鬥在邊軍第一線。丁翀(下圖左下)所用兵器為腰刀和藤牌,其形象正在鴛鴦陣裡站在最前面的藤牌手形象。丁泰(下圖右下)揮一桿狼牙棒,可以看作是鴛鴦陣裡最為關鍵的的狼筅手。因此時對戰已用不到狼筅,故丁泰改兵器為狼牙棒。
  • 戚家軍另一面:單兵裝備舉世無雙,人人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殺人機器
    這個軍事天才,便是大名鼎鼎的戚繼光,他於1559年組建的戚家軍,是東亞歷史上最早的一支近代化軍隊。相比之下,歐洲近代化軍隊鼻祖莫裡斯親王主持的軍事改革是在1589年,比戚家軍的組建晚了三十年。但是,抹黑戚繼光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外國某個以繪製軍事插畫聞名的出版社,便將中國的戚家軍描繪成了一支裝備簡陋的業餘農民軍。
  • 看看戚家軍的結局就知道了!
    他統率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戚家軍」大多是在浙江西部地區招募的礦工、農民,吃苦耐勞、悍不畏死。在嘉靖晚期東南沿海地區的抗倭鬥爭中,「戚家軍」百戰百勝,把襲擾我國沿海多年的倭寇殺得聞風喪膽。到了隆慶(1567-1572年)年間,戚繼光又奉命率領「戚家軍」鎮守北方的邊防重鎮薊州鎮,多次打敗侵入長城的蒙古騎兵,大大改善了明朝在京畿附近的防禦態勢。
  • 竟不是戚家軍!
    在明中葉時,中國東南山區倭患猖獗。在與倭寇的鬥爭中,由於水田裡溝渠縱橫,地形複雜,現有火器在使用時並不如意。《武備志》中提到:「鳥銃雖準而力小,難御大隊,難守險阻,難張威武」,「佛朗機更重,更難於槓行」。於是便有了虎蹲炮。
  • 4000義烏兵打造成16世紀亞洲最強軍隊戚家軍,橫掃倭寇
    秋天龍山所高家樓,今浙江慈谿龍山鎮灘涂之上,遠看一片耀目金光,正是倭寇手持金光紙扇擾我邊防,其分兵三路每對千餘人行跡放浪,手持紙扇縱聲高唱,明朝衛所兵疏於陣仗膽小慌張,三眼銃放槍之後四散逃亡,倭寇橫行砍殺如狼入群羊,戚繼光見狀拉滿雕弓,一隊頭領血濺當場,再射,二隊折損一員偏將,偽倭頭領汪傲大驚失色倉皇失措,第三箭射出三隊頭領也被一箭貫穿胸膛。這就是《戚少保年譜暨編卷一》所記載的龍山所三劍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