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2021-01-10 翰林編修館

如果把我國的武將排行看成是高考,戰損比(敵我雙方失去戰鬥力單位的比值)看成是分數,那麼戚繼光的水平,不是被哪個大學錄取的問題,而是直接去哪個大學去當博導。

先看一下戚繼光代表作之一的台州大捷:十三戰十三勝,戚家軍陣亡20人,殲滅倭寇5500多人,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

一、成名之前先丟臉

從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倭寇就開始騷擾東南沿海地區,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蕩平倭寇,經歷了整整兩百年,多少名將在此被倭寇打臉。

直到「戰神」戚繼光的出現。

不過,戚繼光並不是一腳踏上東南沿海的土地,就進入開掛模式。而是先狠狠地丟臉。

▲明朝倭寇橫行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開學季的九月,龍山所。

戚繼光四千明軍對陣八百倭寇,提前布陣,設好一個「大口袋」,準備甕中捉鱉。看到八百倭寇一頭扎進布袋,戚繼光以為此戰穩了,不過,呵呵,好戲在後面。

先是倭寇迅速撕開包圍圈,戚繼光指揮明軍追擊,倭寇竟來了個反攻。戚繼光心中一喜,來得正好,這回不用追你了。但結果,明軍被倭寇的氣勢震住,竟大面積潰逃,僅剩戚繼光小隊獨撐……差一點全軍領盒飯。

▲戚繼光寫的兵書

二、丟臉也是買一贈一

一個月後,還是上次被打臉的龍山所,兩千倭寇登陸。

一想到上次逃跑時,落下的肌肉拉傷剛好,這次的戚繼光極為慎重,向浙江總兵胡宗憲求援,調集兩萬明軍迎戰。電影裡的葉問一個打十個,這回戚繼光十個打一個。

▲戚繼光書法

和上次類似,倭寇一觸即退,明軍大舉掩殺。戚繼光心中一喜,這次終於可以洗刷上次的恥辱了。

戚繼光還是太單純了,倭寇一路逃到雁門嶺後,竟然設伏,夜晚突襲明軍。明軍果然給力,依然全線潰敗。

這回尷尬的不僅僅是戚繼光小隊,作陪的還有譚綸小隊和俞大猷小隊。要不是有這三位力戰,倭寇這架勢都能打到長江上遊……

三位名將看看對方,呸,去他的名將!

三、戚家軍來了

戚繼光此刻很鬱悶,在家被老婆收拾,在外被倭寇摩擦,這小日子,味道好極了。

戚繼光暗自發誓:被拉在頭上的翔,得讓倭寇哭著吃回去。

於是,在張居正等大佬的支持下,戚繼光申請訓練新軍的計劃被批准。

▲戚繼光書法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戚繼光在小商品集散地的義烏,招兵買馬。

這個地方可不簡單,在成為戚家軍之前,義烏就發生過大規模械鬥,男女老少齊上陣,個個出手勇猛,誰說我們自己人不能打!

而且他們前僕後繼。老爹受傷兒子立馬頂上,哥哥被打弟弟迅速幫忙。連老太太都有拿著傢伙上陣的。好樣的!

▲張居正畫像

於是,戚繼光在這些人裡面精挑細選。想法太多的不要、長得太白的不要、喜歡吹牛的不要……終於,優中選優,幾千名膀大腰圓,思想純樸的肌肉男,成為第一批戚家軍。

接下來就是殘酷的訓練,這在明朝其他衛所制的軍隊裡面,是幾乎沒有的。站隊列、識文字、學武藝,高強度,硬指標,設立無數個考核。考核優異的,獎金加小紅花,考核不合格的,打。

幾天下來,新兵無一不是渾身帶傷,但身體素質,那也都是崗崗地了。

▲鴛鴦陣示意圖

更牛的是戚繼光發揚光大了鴛鴦陣。十一個人一組,最前方是隊長,持長矛或令旗。其餘十人平分為兩組,前面的持盾牌,後面的長短武器結合,有拿狼筅的,有拿長矛的,有拿短刀的。

分工也很明確,有抵擋正面進攻的,有防止側面偷襲的,很像是一幫專業打群架的。

▲狼筅

四、這回是真開掛了

戚繼光帶著鴛鴦陣來了,這個名稱聽著娘炮,但戰鬥力絕對純爺們兒。

白水洋戰鬥:1500名戚家軍對戰2000餘倭寇,殲滅大部分,斬首344倭兵,生擒5名倭首,戚家軍犧牲3人;

仙遊之戰:擊潰一萬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戚家軍犧牲24人;

▲明軍常見武器钂鈀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餘名,斬首960名,俘虜26人,戚家軍這次損失慘重,犧牲90人。估計戰後總結時,很多人得寫檢討,太失敗了,居然犧牲近百人,丟臉!

還是之前的牛田破營戰打得爽,6000餘戚家軍對陣真倭假倭合計上萬,全部擊潰後清點戰場,倭寇損失2200人,戚家軍無一人犧牲!

▲登州(蓬萊)水城,是戚繼光訓練水軍之地

這樣的戰鬥不計其數,戚家軍簡直就是升級打裝備來了。據不完全統計,在戚家軍與倭寇對戰的十四場戰役中,合計殲敵兩萬餘人,戚家軍損失僅200人,戰損比1:100,實在逆天。

相關焦點

  • 殺敵兩千,自己卻無一人戰死,戚繼光的鴛鴦陣,是什麼樣的存在
    但到底有多能打呢,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了。以戚繼光巔峰時期,與倭寇對戰的十四場戰役為例,合計殲敵兩萬餘人,戚家軍損失僅200人,戰損比1:100,實在逆天。▲明朝倭寇橫行比如,白水洋之戰,1500名戚家軍對戰2000餘倭寇,殲滅大部分,斬首344倭兵,生擒5名倭首,戚家軍僅犧牲3人;仙遊之戰,擊潰一萬餘名倭寇
  • 戚家軍的最後輝煌,百戰無敗,一敗無軍
    戚家軍的最後輝煌,百戰無敗,一敗無軍文|明炫翊天啟元年,3月12日,後金鐵騎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前去圍攻瀋陽城。固若金湯不是白叫的,後金這一會依舊是難以有什麼成果,但是明朝的守將,何世賢、尤世忠,因為貪圖軍功,竟然帶著人馬出城迎敵了。
  • 明朝世界最強軍隊——戚家軍,僅僅陣亡20人卻殺敵5000多人!
    歷史上說,這個倭寇單兵作戰,能力超強,千萬明軍都無法抵抗數百倭寇,有的時候,這個倭寇深入腹地,幾十人就可以攻城拔寨。你說這戚家軍這麼輕而易舉的在寧海那打又在花街這打的還把這新河之圍給解了,好像是倭寇不堪一擊,其實這事你得辯證的看,倭寇強不強?
  • 戚家軍與光餅的來歷
    從莆田乘坐客車沿國道前往福州,途經福清漁溪車站、宏路車站時,汽車稍作逗留,接收乘客,這時就會有一兩個小販手提用細繩穿掛的一串串光餅等物上車叫賣。買一串光餅品嘗品嘗,又香又脆,可口極了。而這光餅的來歷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據說,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幾省屢遭日本倭寇侵擾,燒殺搶掠,弄得民不聊生。
  • 東亞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什麼跟後金在渾河血戰中,落得全軍覆沒?
    戰鬥力曾經強到恐怖的戚家軍為何在「渾河血戰」中全軍覆沒? 戚家軍,顧名思義,是抗倭英雄戚繼光帶出來的部隊,以浙江兵為主。戰鬥力爆表,不管是對倭寇作戰,還是後來的入朝鮮作戰,百戰百勝,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 歷史上戚家軍結局如何?居然被自己人坑殺!最後在東北拼光!
    中國人都知道歷史上有一支威名赫赫的軍隊「戚家軍」,在戚繼光的帶領下他們在抗擊倭寇的戰鬥中一戰成名。中國人都知道歷史上有一支威名赫赫的軍隊「戚家軍」,在戚繼光的帶領下他們在抗擊倭寇的戰鬥中一戰成名。真實的原因是萬曆二十三年,戚家軍被自己人剿殺三千三,之後基本就名存實亡了。由盛及衰在歷史上,戚繼光在朝中是有大人物支持的。這個後臺大人物就是首輔張居正。明朝沒有宰相,碰上強勢的首輔就相當於宰相了。
  • 渾河血戰:戚家軍最後光榮的一戰
    後金兵發現明軍火器3發子彈以後軍陣就被衝破的以往經驗在戚家軍上不靈了,車陣後邊3列明軍士兵有節奏地起伏,使他們的設計總不間斷,這正是戚家軍訓練有素的火槍三疊陣。但還是被後金騎兵突破火力衝到陣前,此時明軍馬上衝出手持戚家軍特種兵器鐵狼筅的士兵將後金騎兵刺倒。
  • 被譽為16世紀東亞最強軍隊,戚家軍到了明末的表現,依舊令人動容
    川軍就是著名女英雄秦良玉所指揮的部隊,而戚家軍則是戚繼光當年的部隊所衍化而來的浙兵。這兩支軍隊都是當時明君戰鬥力最強悍的軍隊。可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人數上比不過後金軍隊。川兵和浙兵加起來不過一萬人左右,而八旗軍隊足足有十多萬。他們尚未趕到瀋陽的時候,瀋陽就已經陷落了。這個時候秦良玉的弟弟秦邦屏已經率先帶兵在瀋陽渾河對岸駐紮。
  • 此戰之後世間再無戚家軍,似血殘陽下是漢家男兒的錚錚鐵骨
    面對來自瀋陽的求救信,袁應泰當即命令由石柱白杆兵組成的川軍和戚家軍為代表的浙兵,合兩軍近萬人(川軍七千人,戚家軍三千人),在總兵童仲揆、陳策帶領下連夜奔赴瀋陽救援,同時命令總兵朱萬良率領三萬遼東軍隨後救援。為了能夠與瀋陽的守軍對八旗軍形成夾擊之勢,川浙聯軍馬不停蹄的趕往瀋陽。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八旗軍的戰鬥力,或者說他們高估了瀋陽守軍的戰鬥力。
  • 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在萬曆二十三年被自己人殺害?
    戚家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倭寇」,隨著逐漸壯大,成為了明朝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在戚繼光在世時,內閣大臣張居正對戚家軍的支持,也使得戚家軍能夠得到朝廷的重視,尤其是戚家軍在徹底解決了浙江、福建等地近兩個世紀的倭寇之患。
  • 民族英雄戚繼光,如何帶領戚家軍抵禦倭寇,平復東南沿海
    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在戚繼光的帶領下,通過多年來的努力,最終成功地趕走了日本倭寇,恢復了中國沿海一帶的和平,使當地的社會秩序重新歸於穩定,因此對很多人來說戚繼光就是民族英雄。但是由於國家剛建立不久,常年來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政府根本就無力抵抗倭寇的入侵,因此政府對倭寇基本上採取一种放任狀態。直到嘉靖皇帝統治時期,倭寇的氣焰越發的猖獗,並與中國的海盜相互勾結,對沿海地區帶來了深重的危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戚繼光出現了。
  • 盤點斷斬倭患的戚家軍軍備
    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戚氏軍刀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
  • 戚家軍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朝鮮說:總兵與南兵有小矛盾
    古代歷史上,以將領名字命名的軍隊並不多,只有那些極具影響力和戰鬥力的部隊,同時帶有統兵將領深刻烙印的軍隊,才會以將領的姓氏命名。如我們所熟知的嶽飛的嶽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俞大猷的俞家軍等少數幾個。在這幾支軍隊在,戚家軍的聲名絲毫不次於嶽家軍,而更具鮮明特色的是,戚家軍是以抗擊倭寇而聞名後世的,因此稱之為一支英雄軍隊也不為過。談到戚家軍,不得不說他們的創始人戚繼光。明朝中後期,在南方沿海一帶,一些日本浪人勾結中國本土盜賊,組成侵擾明朝邊境的「倭寇勢力」,為害一方。
  • 戚家軍獨特的「鴛鴦陣」戰法詳解,九戰九捷給囂張倭寇以沉重打擊
    比如能把武器揮舞如飛的士兵就被大家認為是一條漢子,還有各地的拳師、打手、鹽梟、以及和尚和苗人都被徵召入伍。然而當他們被有組織的倭寇屢屢擊敗以後,當局者才猛然驚醒,一次戰鬥的成敗並非完全取決於士兵的個人技藝,個個技藝高超但是一盤散沙的軍隊也會被個人技藝一般但是整體能夠做到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的組織所擊敗。所以戚繼光在訓練新軍的時候,就特別注意團隊的整體協作和密切配合。
  • 萬曆二十三年,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被殘酷剿殺?
    戚家軍將士勝利歸來,原本承諾的「萬兩先登銀」沒有拿到也就算了,連軍餉都開始拖欠。甚至,兵部還建議裁撤薊州等地的南兵。獎賞不發,工資也不發,甚至還要被裁員,南兵聽聞,自然心中不忿,這才有了「挾增月餉」之舉。按照正常的處理方法,實施安撫,先給一部分軍餉,平息事端就好了。但是,王保卻「令各納軍器」,收繳了所有南兵的武器。
  • 戚家軍的徵兵標準及訓練方法,這兩個因素造就強大的戚家軍
    這場鬥毆的結果是雙方一共打了十個月,死亡兩千多人,而這個時候戚繼光剛好路過義烏,碰到了這場打架鬥毆,於是他決定,在義烏這個地方徵兵四千,抗擊倭寇,保住沿海地區的安寧。那麼問題來了,想要加入戚家軍,要滿足什麼條件才行呢?如果說把徵兵條件比作現在的綜藝節目海選的話,那麼即使你通過層層選拔拿到了冠軍,也不一定能夠加入戚家軍,這並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在明朝文學家鄭若曾縮寫的《江南經略》一書中就有詳細寫到徵兵標準,而這個徵兵標準是非常高的,如果你沒有入選的話也不要氣餒,畢竟能夠入選的都不是一般人。
  • 戚家軍的乾糧,福清人的鄉味。細說「福清光餅」的文化傳承
    光餅,作為福清人的一種傳統小吃,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到如今,吃光餅已經不僅是物質生活的需求,更是民間飲食文化的傳承。關於福清「光餅」的由來,還要從明朝戚繼光抗倭的事跡說起。據民間傳說,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地區,倭寇屢屢侵犯擾民。次年,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倭。戚家軍多為山東人,多食麵食,為了奇襲敵軍,士兵按老家烤餅方法烤制麵食作為乾糧,烤餅中間有孔,可穿上細麻繩,掛在胸前,便於行軍打仗,這就是光餅的原型。
  • 平海衛大捷:明朝三大抗倭名將聯手,2300倭寇灰飛煙滅!
    心灰意冷的戚繼光,打算辭職回老家,幸虧好友汪道昆寫信勸慰道: 「 臣子荷國厚恩,無 以有己。胡公往,即不得盡如夙所期,顧惡忍坐視閩赤子之荼毒?浙之行,義不可止也 」, 戚繼光才打消這個念頭。此時,倭寇在福建攻城略地,燒殺搶掠,活動十分猖獗。
  • 為何戚繼光才去世八年,戚家軍就被大明所滅?
    在《明實錄》中就記載了此事,也就是「薊鎮兵變」,被殺害的戚家軍有三千多人,那些倖存者則被發配回原籍。戚家軍不知道為大明立下了多少功勞,裡面的將士全是精銳。他們就這樣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鮮紅的血液染紅了演武場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