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在萬曆二十三年被自己人殺害?

2020-12-11 歷史文武君

說起戚家軍又被稱為義烏兵或者浙軍,在1559年成立於浙江義烏,成立之初只有兵力四千,而且大多數都是農民和礦工。

戚家軍

戚家軍之所以叫戚家軍,主要還是因為戚繼光,在戚繼光的帶領下,軍紀嚴明、訓練有素,逐漸成為了職業化的軍隊,使用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並且有著百戰百勝的戰績和殺敵十餘萬人的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戚家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倭寇」,隨著逐漸壯大,成為了明朝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

在戚繼光在世時,內閣大臣張居正對戚家軍的支持,也使得戚家軍能夠得到朝廷的重視,尤其是戚家軍在徹底解決了浙江、福建等地近兩個世紀的倭寇之患。

可戚家軍畢竟是職業化的部隊,他們在當時就好比現在的特種兵一樣,不僅軍餉底薪高,而且打勝仗還會有獎勵,各種戰功都會有額外的獎賞,而且享有的待遇也比普通士兵高,在當時最多的時候一個戚家軍士兵甚至可以拿到近百兩的軍餉。

也就是因為軍餉問題,導致戚家軍在萬曆二十三年經歷被殘酷的絞殺,從而開始逐漸走下歷史的舞臺。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萬曆朝鮮戰爭

萬曆中期,日本開始向明朝的附屬國朝鮮進攻,朝鮮不敵日本,向明朝求援,於是展開了為期六年的「萬曆朝鮮戰爭」。

明朝集結了遼東軍和三千多戚家軍赴朝作戰,在戰爭的初期,明朝因兵力的不足,無法對日軍發動大規模戰爭,但是明朝將士的英勇作戰,也使得日軍不得不後撤。

隨著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第一階段的戰爭取得勝利,日本向明朝合議,明軍隨後回到國內,但在薊州鎮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當時,隨軍遠徵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立下了一定的戰功,可戚家軍卻領不到自己應得的糧餉,戚家軍向來是一支高薪酬的職業士兵,在踏上戰場之前,朝廷曾經許諾他們每人雙餉待遇,大約每名士兵43兩,可在戰爭進行兩年多的時間裡,士兵們的糧餉一直被拖欠。

戚家軍

在平壤之戰前,明軍主將李如松更是曾經許諾:先登上城牆的賞賜300兩。當時戚家軍奮勇登先,登上平壤城牆之後,身為主將的李如松卻開始不理這茬了,更是偏心的將首功安排給了北方將領楊元,而戚家軍在此戰役中被鳥銃射穿肚腸的將領吳惟忠卻只得到了20兩賞銀。

這一切都是因為北方士兵看不上南方士兵的原因,雙方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尤其是在給南方士兵撐腰的統帥宋應昌被朝廷棄用之後,南方士兵徹底沒有了後臺。

但是南方一忍再忍之後,終於還是想要朝廷給他們一說法,開始向朝廷請願。

在《明實錄》中明確記載,戚家軍「防海兵以要挾雙糧鼓譟」,「鼓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和平請願,並不是帶武器進行威脅或者暴動的意思。

但是北部薊州總兵王保,卻將這些他認為的「聚眾鬧事」的戚家軍全部誘殺。

《明史·王保》記載:「薊鎮總兵官張邦奇被劾, 命保與易任……薊三協南兵營, 戚繼光所募也 ,調攻朝鮮,撤還,道石門,鼓譟,挾增月餉,保誘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以反聞。」

王保以戚家軍冠以兵變的罪名上報,再加之朝中兵部尚書石星為其擔保,王保最終不但沒罪,還因「平定變難」而得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

戚家軍在北方本是要培養和幫助訓練北方士兵的,但是北方士兵卻與南方士兵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而且在當時的九邊重鎮,只有王保的薊州有南方士兵,在加之戚家軍高薪,造成士兵上下的不齊心,所以王保除掉戚家軍也是遲早的事。

戚家軍在這之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20多年後的渾河血戰,戚家軍徹底滅亡。

九邊重鎮

總結:戚家軍在「薊州兵變」更多地反映出明朝的衰敗,而此時的明朝國庫已經逐漸空虛,拖欠糧餉逐漸成為了正常事,這也導致強大的明軍開始走向衰敗,戰鬥力逐漸下降,在幾十年後被農民軍滅國。

相關焦點

  • 萬曆二十三年,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被殘酷剿殺?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還真發生過一次「薊州兵變」,可憐的原戚家軍將士,在被解除武器之後,至少數百人被屠殺。要說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還要從戚繼光說起。戚家軍,是由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建。然後,「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隨後上書誣陷戚家軍叛亂謀反。如果南兵手中有武器,想這麼容易就屠殺數百人,恐怕難呀,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誘殺。曾經奮勇殺敵的南兵將士,沒有死在抗倭的戰場上,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中,不能不讓人一聲嘆息。《朝鮮宣祖實錄》中說「以離家日久,錢糧不給,含忿謀作亂。事覺,殺三千三百餘口。」
  • 為何戚繼光才去世八年,戚家軍就被大明所滅?
    明朝萬曆二十三年,一場看似「小小的兵變」,透露出的卻是大明王朝腐敗墮落。提起戚繼光,人盡皆知,這不是「抗倭英雄」嗎?人民的功臣,流芳百世啊!可是誰能想到,在戚繼光僅去世八年後,他創建的戚家軍遭到慘重的殺戮。那麼戚家軍到底做錯了什麼,惹來如此慘重的下場呢?
  • 歷史上戚家軍結局如何?居然被自己人坑殺!最後在東北拼光!
    真實的原因是萬曆二十三年,戚家軍被自己人剿殺三千三,之後基本就名存實亡了。由盛及衰在歷史上,戚繼光在朝中是有大人物支持的。這個後臺大人物就是首輔張居正。明朝沒有宰相,碰上強勢的首輔就相當於宰相了。張居正甚至可以控制皇帝,權勢之大在明朝文官中十分罕見。戚繼光作為張居正的親信,得到了張居正很多照顧。糧草和軍餉都第一時間保證,朝中有人撐腰,戚家軍自然一時風光無限。萬曆十年,強人張居正去世。隨後萬曆皇帝清洗張居正的勢力,戚繼光作為張居正在軍隊的親信,自然也是被清洗對象。張居正死後半年,戚繼光調離戚家軍,出任廣東。
  • 戚家軍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朝鮮說:總兵與南兵有小矛盾
    在這幾支軍隊在,戚家軍的聲名絲毫不次於嶽家軍,而更具鮮明特色的是,戚家軍是以抗擊倭寇而聞名後世的,因此稱之為一支英雄軍隊也不為過。談到戚家軍,不得不說他們的創始人戚繼光。明朝中後期,在南方沿海一帶,一些日本浪人勾結中國本土盜賊,組成侵擾明朝邊境的「倭寇勢力」,為害一方。
  • 被譽為16世紀東亞最強軍隊,戚家軍到了明末的表現,依舊令人動容
    嘉靖38年,戚家軍成立於浙江義烏,因領命將領為戚繼光而得名。總人數4000左右,主要任務就是在浙江一帶防範入侵的倭寇。在戚繼光的統領下,戚家軍的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而且有當時最先進的裝備。所以在戚繼光手下,從未打過敗仗。從而被譽為是16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萬曆十五年》解讀:戚繼光之死,說明明朝軍隊已經被「閹割」!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一書中,將「戚繼光之死」作為萬曆十五年中發生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從這一件小事引申出了對明朝武將體系的深度思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究竟戚繼光之死意味著什麼?恰恰就是因為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給大明的軍隊打下如此深刻的印記!二、大明朝被「閹割」的軍隊大明立國之初,明朝軍隊的戰力是天下無敵的!就連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也在明軍的打擊下灰溜溜的逃回了大漠深處,赫赫有名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更是讓一切宵小對大明充滿了敬畏!
  • 東亞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什麼跟後金在渾河血戰中,落得全軍覆沒?
    戰鬥力曾經強到恐怖的戚家軍為何在「渾河血戰」中全軍覆沒? 戚家軍,顧名思義,是抗倭英雄戚繼光帶出來的部隊,以浙江兵為主。戰鬥力爆表,不管是對倭寇作戰,還是後來的入朝鮮作戰,百戰百勝,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 明朝軍隊有哪幾部分組成?
    明朝軍隊 明朝軍隊的編制主要由衛所軍和邊軍和京軍三大營組成,由於歷史原因,具體包括以下10支軍隊。因此在歸附的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軍隊,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一大批遼將。 5.天雄軍 明末名將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手持勁弩,軍紀嚴明。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構成,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戰鬥力強勁。
  • 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五大家族軍隊楊家將只排第三!
    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五大家族軍隊:第5.李家軍(代表人物:李成梁):李成梁,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重要將領。 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五大家族軍隊:第4.麻家軍(代表人物:麻貴):麻家軍是明朝著名的邊防軍隊,當時著名的軍隊有「東李西麻」之稱,李是李成梁、李如柏、李如松父子,而麻是指,麻祿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先看一下戚繼光代表作之一的台州大捷:十三戰十三勝,戚家軍陣亡20人,殲滅倭寇5500多人,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一、成名之前先丟臉從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倭寇就開始騷擾東南沿海地區,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蕩平倭寇,經歷了整整兩百年,多少名將在此被倭寇打臉。直到「戰神」戚繼光的出現。
  • 明朝最強悍的軍隊,從南到北無所不勝,他們竟然是流氓地痞組成!
    而在幾百年後,大明王朝的嘉靖年,中原也出現了一隻所向無敵的軍隊,這個職業化的軍隊叫「戚家軍」,沒錯,就是戚繼光領導的一隻軍隊。戚家軍當時只帶4000明軍,獨自迎戰兩萬多倭寇,戰前戚繼光做動員令,每兵必須殺敵五個,多則獎勵,少則除名,「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於是,戚繼光主動發起衝擊,五戰五捷,斬敵5500餘人,而戚家軍死傷不足二十人。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級。從這以後,戚家軍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 中國古代十大最強軍隊
    中華五千年歷史,誕生了數十個歷史王朝,每個王朝都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對外進行抵抗或實施侵略,對內鞏固政權。假如,把這些軍隊篩選剩下十強。那麼,他們分別是秦軍、漢軍、北府軍、白袍軍、唐軍、嶽家軍、蒙古鐵騎、明朝水師、戚家軍、滿州八旗。
  • 中國古代十大最強禁衛軍,但秦軍不是最強,只因這支軍隊存在近千年
    8、明朝戚家軍 戚家軍死傷20餘人 比例 1:250,其中真倭約3000人福建 橫嶼,牛田,林墩連戰3場 光真倭就殺了超過5000人,不過林墩一戰造成了自參戰以來戚家軍最大傷亡,傷亡69人這幾仗的傷亡比例約在1:50左右然後在嘉靖24年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連戰四場,殺真倭20000餘,具體傷亡比例就不算了,反正倭寇在戚家軍面前跟人肉沙包沒啥分別戚家軍應該是中國古代史最大傷亡比例的締造者
  • 中國歷史上八大最強的軍隊,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排在第一
    中華五千年歷史,誕生了數個歷史王朝,每個王朝都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對外進行抵抗或實施侵略,對內鞏固政權。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中國古代這些厲害的軍隊中最厲害的八支。他們分別是蒙古鐵騎、秦軍、漢軍、白袍軍、北府軍、嶽家軍、戚家軍、滿州八旗。
  • 明朝世界最強軍隊——戚家軍,僅僅陣亡20人卻殺敵5000多人!
    你說這戚家軍這麼輕而易舉的在寧海那打又在花街這打的還把這新河之圍給解了,好像是倭寇不堪一擊,其實這事你得辯證的看,倭寇強不強?強而且沉穩很野蠻,單兵作戰能力也確實超強,但是任何一個強大的對手都有它的弱點。擊敗強敵你得找準對方的軟肋對症下藥,你肯動腦筋,要以己之長克彼之短,這才能夠獲勝。戚家軍研究出的這種陣法就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
  • 萬曆年間援助朝鮮的戰爭,明朝軍隊和日軍到底誰更盛勝一籌?
    萬曆朝鮮戰爭起止時間是從1592年4月年到1598年12月,1590年豐臣家小田原徵伐,統一了日本,可以說1591年出徵朝鮮的日軍是由國內戰爭中飽受戰火洗禮,無論從經驗還是技巧來說,都屬日軍近代以前最強日軍,而朝鮮由於承平日久,武備鬆弛,加之兩班黨爭,像李舜臣這樣的有能力的將領得不到重用,朝鮮軍隊在面對日軍的時候,戰鬥力幾乎可以用無來表示
  • 民族英雄戚繼光,如何帶領戚家軍抵禦倭寇,平復東南沿海
    在明朝時期,為了抵抗沿海地區倭寇的入侵,明朝統治者對國家實行了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海禁政策保護了本國國民,但是也帶有一系列的消極影響。後來在明朝實力積累到一定的力量之後,便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抗倭寇的鬥爭,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戚繼光所領導的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鬥爭。
  • 戚家軍的徵兵標準及訓練方法,這兩個因素造就強大的戚家軍
    戚家軍,這是一支由義烏人民組成的軍隊,在明朝嘉靖年間的義烏,並不是現在的國際貿易這麼發達的義烏,而是一個非常不發達的地區,人民貧困,但是到了嘉靖三十五年的時候,當地人民發現了義烏境內居然有許多的礦產,這樣的發現讓他們非常驚喜,於是農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去挖礦,也就慢慢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盤點斷斬倭患的戚家軍軍備
    (原標題:斷斬倭患的戚家軍軍備)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戚氏軍刀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日本戰國時期從來沒有人能指揮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豐臣秀吉相信自己的軍隊是史無前例的強大!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已經非常先進,首先就是鐵炮,戚繼光抗倭的時候就曾說諸器之中,鳥銃第一,火箭次之。鳥銃就是日本的鐵炮,也就是從葡萄牙傳入日本的火繩槍。當時日本的鐵炮比明朝的火銃射程更遠,精度更高,明朝傳統的快槍、神機槍和三眼銃與之相比要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