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變」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這意味著流血和犧牲,甚至導致朝代的更替。因此,歷來各個朝代對「兵變」都很重視,而大多王朝統治者實行的都是極力打壓政策,不管兵變是出於何種意圖,不問青紅皂白就是暴力鎮壓。這麼做,顯然是不對的!
明朝萬曆二十三年,一場看似「小小的兵變」,透露出的卻是大明王朝腐敗墮落。提起戚繼光,人盡皆知,這不是「抗倭英雄」嗎?人民的功臣,流芳百世啊!
可是誰能想到,在戚繼光僅去世八年後,他創建的戚家軍遭到慘重的殺戮。那麼戚家軍到底做錯了什麼,惹來如此慘重的下場呢?
圖片:抗倭英雄戚繼光劇照
一、薊鎮兵變
在《明史》中對「薊鎮兵變」的記錄並不多,只有寥寥數語,似乎表示這就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不過,綜合其他史料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此事並不小!只不過是觸及到了朝中某些權勢的利益,這才被刻意忽略掉了。
萬曆二十三年,戚家軍奉命參與「抗倭援朝」之戰,為家國而戰這是將士們的職責。在奔赴戰場之前,朝廷曾許諾會有重賞。將士們熱血沸騰,衝入戰場浴血奮戰,他們不僅是在為國家而戰,也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
第一階段的戰爭結束後,戚家軍回到駐紮地,將士們歡歡喜喜地等待著朝廷的賞賜。但是,將士們除了失落,什麼也沒能等到。帶著怨氣與不滿,戚家軍想讓朝廷給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不兌現之前的承諾,我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到底為的是什麼?」
圖片:戚家軍浴血奮戰劇照
面對戚家軍的怨氣,新任薊鎮總兵王保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王保先是好話說盡,將眾人都騙到了演武場。然而,下一秒王保的臉色就變了,下令屠殺戚家軍。明亮的大刀揮向大明自家的軍隊,這是十足的笑話!可是,這是事實,根本不是什麼玩笑。
在《明實錄》中就記載了此事,也就是「薊鎮兵變」,被殺害的戚家軍有三千多人,那些倖存者則被發配回原籍。戚家軍不知道為大明立下了多少功勞,裡面的將士全是精銳。他們就這樣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鮮紅的血液染紅了演武場的土地。
圖片:薊鎮兵變劇照
二、兵變的背後——大明的腐敗
「戚家軍」是戚繼光一生的心血,自創建戚家軍之日起未曾嘗過一敗!三十多年來,戚家軍在戰場上屢立大功,痛擊倭寇,迎擊韃靼,就連當時的朝鮮軍民都對戚家軍讚嘆有加!不曾想,戚家軍最後的收尾方式卻是如此的慘烈。
這場殺戮並非偶然,而是蓄謀已久的,從朝中官員們的善後處置就能看得出來。
那些策劃這場殺戮的官員,在事後立即羅列了戚家軍的各種罪證,大多都是「無中生有」,只為了讓此事看上去充滿正義性。
圖片:痛擊倭寇劇照
在封建時代,是非對錯很簡單,只要有權有勢,說什麼都是對的。如果勢單力薄,說的再對也沒人願意聽。因為朝中有人撐腰,王保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被加官進爵,鎮壓有功。
從這件事我們能看到什麼?只能說大明王朝的腐敗已經根深蒂固了!滅亡,只不過是早晚的事。官員的腐敗,統治階級的腐敗,也就是這個王朝的腐敗。
圖片:朝中有權有勢的大臣劇照
三、悲劇的背後——殺戮的原因
戚家軍之所以生出不滿之心,只是因為之前朝廷承諾的沒有兌現,他們只是想維護自己的權益。那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從表面上來看,自從張居正去世之後,戚家軍的地位也變得大不如前,逐漸被邊緣化。萬曆剛親政時對這支軍隊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大理睬。
萬曆的態度直接導致了戚家軍的悲慘境地,軍功被友軍搶走,錢糧被無故剋扣,這樣的事情非常多,那麼萬曆為何會持如此態度呢?
圖片:萬曆皇帝剛親政劇照
按理說戚家軍屢立奇功,不是應該重重有賞嗎?為何結果卻是相反的。這個答案也許就要歸咎於萬曆和朝中大臣們的「國防觀念」了。
萬曆剛親政時,大明的軍事實力很強盛,當年隆慶帝朱載垕登基時,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於是,隆慶帝便費盡心思組建了大明的鋼鐵之師。
一系列改革手段,大明的軍事實力大大提升,建起了許多精銳隊伍。所以,萬曆登基之後,也繼承了這樣一筆軍事財富。
都說「容易到手的最不懂珍惜」,萬曆帝便是如此。萬曆帝非常奢侈,很注重享樂。那麼這巨大的開支哪裡來?能壓榨就壓榨,不管是百官還是軍隊,壓榨就對了。就這樣,萬曆親政之時,士兵們的錢糧被剋扣是常事,武器裝備也變得腐朽不堪。
圖片:士兵口糧被剋扣劇照
接踵而來的便是各地鬧起了「兵變」,不滿朝廷的做法,有的想叛亂,有的只是想朝廷能夠重視此事,滿足士兵的訴求。然而,朝廷對這些兵變的處理結果都一個樣,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只要對朝廷不滿就「殺」,絕不手軟。因而,《明史》中我們能看到「廣東兵變」、「雲南兵變」等。
與這些大規模兵變相比,「薊鎮兵變」是一件小事似乎就說得過去了。畢竟,大規模兵變一下子就殺害士兵上萬人,而薊鎮兵變才殺害了三千多人,從數據上來看,這確實是一次小規模兵變事件,《明史》自然就不願多提及了。
圖片:大規模兵變劇照
四、大明亡得不冤
萬曆帝的荒唐行為,激起的不僅僅是兵變,更是讓士兵們寒心。帝王如此,有誰還真心願意為大明賣命?只不過都是被逼無奈罷了。
在萬曆的統治下,明朝的軍事實力早已凋敝不堪,只是一個「紙老虎」,看起來強勢威武,實際上卻是不堪一擊。一個國家,如果軍事實力不行,那麼這個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因為,想要取代王朝的不僅是這個國家的叛亂者,還有伺機而動的周邊政權。所以說,大明的滅亡,並不冤。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