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幹,12地支,10×12=120,而一甲子=60年—網友:我數學不好?

2020-12-16 奼嫣文苑

1911,辛亥革命爆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中國結束了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中華民國成立。百廢待興,國民政府於次年宣布公曆與農曆並行,即日常活動以公曆進行,以便與國際接軌;節日、農時以農曆進行,以便生產與傳承。而農曆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幹支紀年,則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知道,公曆是以數字紀年,十分方便且簡單明了。比如1911年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邏輯、順序十分明顯,慎終追遠,再好不過。而反觀農曆,則沒有清晰的脈絡可循。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帝王年號和幹支紀年法並存來紀年,比如貞觀十年、洪武元年、宣統三年;又比如壬辰倭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等。兩相對比,顯然傳統農曆要比公曆麻煩、曲折很多,理解起來十分沒有效率。所以使用公曆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傳統農曆造成了衝擊,但在更大的視角,則同農曆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

對於幹支紀年,我們都知道是古代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一定的順序搭配、組合來表示年份的方法,我們常說的「一甲子」就是六十年,意味著一個幹支循環的結束,也意味著另一個幹支循環的開始。那為什麼「一甲子」不是120年而是60年?10乘以12不是120嗎?似乎人們口口相傳的「一甲子=60年」已成為了一個烙印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上,儘管我們並不一定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其實,天幹和地支是有陰陽之分的。陰、陽大家都很青春,就是相反的方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說就是「對立統一」,比如「太陽」和「月亮」、「天」和「地」、「光明」和「黑暗」等等。對於天幹地支,採取「奇為陽,偶為陰」的辦法,將十天幹分成了五個陽幹-甲、丙、戊、庚、壬,五個陰乾-乙、丁、己、辛、癸。將十二地支分成了六個陽支-子、寅、辰、午、申、戌,六個陰支-醜、卯、巳、未、酉、亥。再採取「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的原則,從「甲子」到「癸亥」,則是六十載,而非120年。

這就是為什麼天幹有10個,地支有12個,而一甲子卻是60年的原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採取「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這樣包含哲學智慧的方法而非簡單的加減乘除。了解了之後,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豁然開朗呢?這樣以後朋友些問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小小地「秀」一把了。

好了,歡迎在下方留言,更多更精彩的內容請關注奼嫣君哦。

相關焦點

  • 10天幹,12地支的來歷和含義
    十天幹也是古代人們用的十進位數。十二地支的來歷十天幹是物質的屬性、現象。物質有其現象就必有其形體、質量,因此《易經》繫辭傳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十天幹為「天」象(因此稱十「天」幹),在地必有形,即配以「地支」,地支就是支持、支配天幹的意思,是支持天幹運動的力量。兩者一為體,一為用是不可分的陰陽體。
  • 為什麼不會有甲丑年、乙寅年?天幹地支搭配的規則說明
    但地支有12個,現在才用了10個來,那麼就接著用第11位的「戌」跟「甲」搭配,組成「甲戌年」;接著下一年就是「乙亥年」;再往下天幹輪轉到「丙」了,但地支12個用完了,那麼地支也轉過頭來從「子」開始第二輪的使用,因此這一年就是「丙子年」接著往下「丁丑年」……一直到「癸亥年」。
  • 讓你三分鐘記住天幹地支(天幹篇)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
  • 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
    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中國的傳統《易經》文化,博大精深,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離不開12天幹和地支的循環搭配。這些天幹和地支是怎麼來的?於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同時降下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黃帝受天地感興啟發,將天幹布象於天形,將地支布象於地形。因此,天幹,又稱為「天」的形態,地支又稱為「地」的形態。天幹地支融合一在起,用來治理天下。
  • 公元紀年與天幹地支的換算
    公元紀年與天幹地支的換算 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天幹: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 怎樣知道年份的天幹地支
    如何算年份的天幹地支,估計一些網友還是不會算的。(會算的請忽略本文)。1 2 3 4 5 6 7 8 9 1010天幹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12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天幹地支的月份算法
    天幹地支是我國古老的年歲算法,除了可以用來表示年份外,還可以用來推算月份。推算月份的前提有三個,第一個前提是要知道當年的天幹地支,這一點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寫過,想知道的可以去看,這裡就不再贅述;第二個前提是要知道天幹地支分別對應的數字(月份),我總結成了圖,即圖一;第三個前提是要知道24節氣是如何表達月份的。我也總結成了表,即圖二。
  • 為你講述已經很少有人搞懂的天幹地支
    這是個很幽默開心的故事,若你就是要追本溯源,這個屬相是和地支對應的,可能古人也是幽默,把動物的習性、出沒、氣質和地支結合了一下,於是就有了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還好古人活動面積比較小,不然長頸鹿、袋鼠、大象、梅花鹿之類的真不好安排。
  • 「秒懂」天幹地支紀年法
    用一個天幹和地支來紀年就是幹支紀年法了,天幹地支循環使用,肉眼可見天幹地支一一對應、循環往復的話,幹支首年就是甲子,顯然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循環往復一輪是60年,這就是花甲(即稱甲子60周歲)的來歷。
  • 2020年寧夏事業單位備考知識:天幹地支紀年法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地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 天幹地支,六十花甲子
    天幹最晚在先商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商族領袖之稱號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幹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合用以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關於天幹何來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古人根據事物十個狀態排序以定的,視為循環。
  • 用六十甲子螺旋結構,尋找天幹地支裡隱藏的生命密碼
    螺旋60甲子紀年、紀日三、天幹地支紀月與紀時辰的規律(地支固定螺旋結構)天幹地支紀月、紀時辰規定了,地支不動(地支相對位置不變計算方法為:紀年,以六十甲子計,有60種組合;紀月,一年十二月,有12種組合;紀日,日幹支有60種排列,以60計算;紀時辰,一日有十二時,以12計算。60×12×60×12=518400(種組合)。60年一個甲子,一年按照360天算,一天12個時辰,60×360×12=259200種組合。518400÷259200=2(甲子),也就是要120年才循環完所有518400種組合。
  • 2020年文化常識入門—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 高大上:天幹地支計算方法
    天幹地支是我國古代計算年月日的重要依據,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他們,以備不時之需。首先介紹一下,天幹和地支。共有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註: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介紹一下計算方法:用本年除以10天幹,得餘數減去3,所得的數為天幹的序數。例如;2015年除以10 (天幹),餘數得5.用5減去3等於2.第二位天幹是乙。那2015年的天幹就是乙。
  • 重新梳理《易經》天幹地支紀時,發現新的規律
    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用六十對幹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這是幹支紀時法。是我國獨有的紀時方法。年份按照十建制原理紀錄(逢10進1)。公元後的年份天幹的規律(公曆年份尾數為4的對應甲,5對應乙,6對應丙,7對應丁,8對應戊,9對應己,0對應庚,1對應辛,2對應壬,3對應癸。年份相應的天幹是固定的。幹支紀錄年份60年一個周期,循環完60甲子。
  • 天幹地支與時間的詳細解讀
    幹支紀年幹支紀年以天幹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幹支紀年(詳見上表格),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輪迴。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 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為甲申年 ,60年後的1704年同為甲申年,300年後的1944年仍為甲申年。
  • 如何推算月份的天幹地支
    如何推算月的天幹地支我們這裡講的年月都是以陰曆為準的,並且陰曆中也不是以春節劃年,初一分月的。年的劃分以立春為準,也就是說,雖然是春節了,但如果沒有到立春,還不能算是下一個陰曆年。月的劃分也不是以初一為準,以農曆節氣為準。昨天說了年的天幹地支推算方法。還有比較好的方法。
  • 天幹地支及六十甲子的應用習俗 自己也能算年份幹支
    天幹地支在我們現在的日曆上是重要的內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十天幹從甲到癸相當於數字一至十,十二地支也相當於十二進位的數字,常常用來計時,比如十二時辰;用來紀月,紀年。農曆的幹支歷年月日時都使用幹支配合的六十甲子循環表示。
  • 為什麼一天定為12個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
    大家好 歡迎觀看本期文章 ,喜歡可以轉發評論加關注哦 ,從小我們就了解到 ,一天有12個小時 ,一小時有60分鐘 ,一分鐘有60秒 ,學習和工作期間 ,我們把每分每秒 ,都劃分的很是細緻 ,這一刻需要做什麼 ,下一秒要幹什麼 ,都安排的滿滿當當 ,
  • 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天幹地支」你知道多少?
    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第二年為「乙丑」,以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如1864年為甲子年,60年後的1924年同為甲子年;1865年為乙丑年,1925年同為乙丑年,依次類推。原則上,天幹與地支的使用上有配對使用的要求,即如下兩組配對且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