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有了水,城市便靈動起來。昆明有滇池,明朝的大才子楊慎寫《滇海曲》十二首,浮舟水面,把酒臨風的景象讓人嚮往。但昆明有什麼好玩的水上運動?這個問題就算久居昆明的人一時也答不上來。
上周末,應「綠色昆明」負責人孟飛的邀請參加了「玉帶河草海槳板公益拍攝活動」對槳板這種水上運動有了初體驗。
槳板2009年開始出現在國內,到2014年逐漸發展起來,作為一個小眾水上運動慢慢進入大眾視野,也成為各水上運動俱樂部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深受遊客的喜愛。
關於槳板的起源眾說紛紜,現在比較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是,20世紀20年代,槳板從夏威夷的衝浪逐步發展過來,這是因為從硬體設計上,槳板相較衝浪,更便於教學和救援。
發展至今,槳板出現了各種分類,大概可以分為硬板和充氣板兩大類,硬板穩定但不易收納的特點導致它的發展較為受限,自2005年起,充氣板技術的出現,讓槳板在歐美國家大量的出現在家庭消費裡,這項運動開始大面積的普及。近10年之後進入了中國大眾消費者的視野,並逐步發展了起來。數據顯示80%的槳板都在中國生產,但這項運動在國內的普及還面臨著很多困難。
對昆明的槳板愛好者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合適的室外場地。天津大學學報刊登的《城市水域開放空間活力的激發與營造》一文認為:「城市中的水域開放空間不僅為城市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資源,還為生物提供棲息地,維持並調節著城市的生態平衡,為人們提供娛樂和遊賞的場所。但目前由於水體汙染,自然生態、人文環境遭到破壞等原因,許多城市的水域開放空間已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具有活力的水域開放空間,對於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恢復良好的水域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更多的休閒娛樂場所,發掘濱水的地域文化和城市文脈,才有可能激發水域空間的活力和多元價值,讓人們重新體會親水的樂趣,享受水帶來的魅力生活,創造「人、水、城市、生態、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間。
如何通過水域開放空間規劃整治來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使其重新發揮積極作用與活力效應,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已成為城市建設者面對的重要問題。」就個人感受而言,如果沒有這次活動,是不會對滇池水質恢復有直接感受的,更多是停留在新聞報導。正如孟飛所說:「讓人密切和水接觸,能夠讓人更直觀地認識到水資源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而從一個文旅人的角度,槳板這種水上運動則為遊客提供一種全新的水上旅遊體驗,而盤龍江復航可以看到昆明打造水上旅遊的決心。長久以來,昆明只是雲南旅遊的中轉站,槳板這種水上體育運動結合旅遊,似乎在留住遊客上面有著極大的潛力。
然而現實還面臨著種種阻礙。不是所有的水域都對公眾開放的,人天性愛水,於是有人在盤龍江裡遊泳,還有人在昆明附近的昭宗水庫裸泳,顯然不是能一禁了之的。老少皆宜的槳板運動結合旅遊並普及,在開發和管理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位於昆明市西山區欣和居的雲南樂眾船艇俱樂部是由民政廳備案,教體局直管的民非企業單位。是中國皮划艇協會、雲南省船艇運動協會的會員單位,也是中國綠色發展基金會「彩色地球」昆明事業部。
以愛護母親河-滇池和推動全民健身為己任, 致力於大力發展皮划艇水上體育運動。該俱樂部合法從事水上體育運動訓練及輔導、拓展培訓、大型活動組織策劃、賽事活動組織安排等。
我們在該俱樂部門口的船房河裡體驗了白水槳板。
這種槳板是充氣的,使用完畢放掉氣,捲起來可以放進後備箱,拉著到處跑。
充氣。
充完氣就可以使用了,對於初學者來說,上板的時候要控制好重心,以免掉到水裡去。
資深玩家使用的就是海洋競速舟了,舟身狹長,漂亮,拍照效果好,掌握難度大。
如同第一次駕車上高架,第一次坐飛機,這是一種新的視野的獲得。
換了一個角度去領略這座城市的風景,炎炎夏日的傍晚泛舟河上真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經船房河再走一段陸路可以經水路進入草海,橡膠製作的充氣槳板很輕很牢固,可以提著跑。
草海的落日真是美得不可思議。
近岸之地,水草豐盛的地方,水更是清澈得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在昆明。
槳友們在湖光山色當中合影留念。
對昆明這座不甘心只當旅遊中轉地的城市來說,體育+旅遊或許意味著新的可能。而正如槳友「孔雀」所言:感受滇池水質由壞變好的,不應該只有白鷺,還應該有親水的人。
【來源:掌上春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