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城天藍水綠
●餘劍 李斌 馬永紅 張明 尹小麗 張梓睿
省級生態縣、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一張張新名片,正不斷提升儀隴的新形象。
近年來,儀隴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把綠色作為發展的底色、把生態作為最大的潛力和優勢,持續用力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空間、發展生態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融合共生的路子。
著眼生態惠民
實施「三大工程」 夯實環境保護基層基礎
堅持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汙水處理一體化和城鄉垃圾治理一體化工程,築牢生態環境基礎
涼風習習,油房溝水庫碧波蕩漾,映照出青山藍天,好一幅清新美麗的生態畫卷。
「油房溝水庫的建成,讓金城、土門、觀紫、日興等21個鄉鎮的群眾用上了同網同質的自來水,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也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儀隴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縣依託「一江三庫」的優質水源,建成「千噸萬人」城鄉集中供水工程5處,延伸供水管網750餘公裡,全縣37個鄉鎮(街道)、252個村(居)、70.5萬居民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供水工程先行一步,汙水處理緊隨其後。
日前,馬鞍鎮汙水處理技術員楊華富指導同事清理沉澱池後,準點進入水質監測室,查看汙水處理水質實時監測數據。汙水處理廠投用,解決了馬鞍場鎮生活汙水直排問題,也讓楊華富一身技術有了用武之地。現在,他是廠裡的技術負責人。「每天都有2000多噸汙水在這裡處理。」
楊華富介紹,馬鞍是儀隴的大鎮,全鎮家家戶戶的汙水通過管網,輸送到汙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變成清流。
「鄉鎮汙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後,徹底解決了場鎮生活汙水直排問題,減少河道汙染。」儀隴縣水務局工作人員楊國斌介紹,近年來,儀隴投入資金10.8億元,招引專業公司實施城鄉汙水處理廠(站)網一體PPP項目,建成汙水處理廠(站)72座,配套建設汙水收集管網670餘公裡,實現所有場鎮及周邊農村居民聚居點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鎮汙水處理率達89.58%。
汙水處理廠(站)建成投用後,水汙染得到有效治理。如今,儀隴境內的河、湖、塘、堰等大大小小的水域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景象。
10日清晨,一輛垃圾轉運車停在度門街道千佛社區村道路上,工人正在收集垃圾,準備轉運到垃圾處理中心。「過去,居民的房前屋後堆滿了生產生活垃圾,一到夏天,蚊蠅亂飛。」正在晨練的張大爺說,現在家家戶戶房前都有一隻垃圾桶,有專人定時清運,大家也自覺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村裡環境變美了。
針對城鄉生活垃圾亂堆放、處理難的實際問題,儀隴縣從2014年起累計投入資金5.6億元,招引專業環保公司,建成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12個鄉鎮垃圾收儲中心、4262個農村垃圾轉運點,構建起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置體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河西汙水處理廠
著眼生態富民
突出「三大特色」 培育壯大綠色產業
突出種養循環發展生態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生態工業、綠色本底發展生態旅遊「三大特色」,綠色產業經濟不斷壯大
在雙勝鎮海越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只見幾座大型箱體設備橫臥山腰。從操控間視頻上看到,艙內堆放著黃色顆粒物,機械化裝置正在進行拌和。
「畜禽糞汙、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經過發酵、深加工,最後生產出有機肥。」該中心工作人員蔣鴻告訴筆者,該項目自去年10月建成投用以來,共處理原料約1000噸,生產有機肥600噸。
儀隴縣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推動種植大戶海升集團、養殖大戶溫氏公司深度合作,建成農林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切實探索出一條丘陵地區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種養循環發展之路。
儀隴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種植大戶海升和養殖大戶溫氏深度合作,投入3.2億元,建成全省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新組建農業廢棄物運輸社會化服務機構3家,建成秸稈、畜禽糞汙等廢棄物集中收儲點37個,建立起覆蓋全縣所有鄉鎮的農業廢棄物收、儲、運服務體系。
「生產的有機肥用於全縣柑橘、糧油、蔬菜等種植基地,破解了農業面源汙染和秸稈露天焚燒兩大難題,實現了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該負責人表示。
儀隴定下了新的發展思路,轉型升級發展生態工業,堅持把環保作為企業招引入駐的硬性指標和剛性條件。按照「關停取締一批、轉型升級一批」的原則,依法關停「散亂汙」企業146家,達標升級傳統企業440家、發展新興企業22家。著眼工農互動、拉長鏈條,引導香港利達豐、浙江中味等龍頭企業,延鏈發展有機蠶桑、加工型蔬菜,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共贏。
「規劃引領、龍頭帶動,走一條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之路。」這樣的理念也得到了儀隴縣奧特絲絲綢有限公司的認同。2014年,奧特絲落戶儀隴,選定蠶桑基礎較好的銅鼓鄉鹽井壩、新政鎮貓兒寨、柴井鄉張爺廟等村建成有機桑蠶基地。
目前,儀隴縣已發展蠶桑、柑橘、生豬等種養循環綠色示範基地60餘萬畝,萬畝蠶桑獲得歐盟色瑞思有機認證,探索出丘陵地區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種養循環發展模式。
著眼生態利民
打好「三大戰役」 提升縣域環境綜合質量
堅持從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環境突出問題入手,鐵腕治水、鐵拳治氣、鐵律治土,堅決守住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
初冬時節,藍天白雲下,嘉陵江儀隴段碧波蕩漾,水鳥翩躚,兩岸綠樹掩映,景色宜人。「水清藍天映、河暢輕舟行、岸綠玉帶飄、景美遊人醉。」如詩如畫的美景,讓儀隴成功收穫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及天府旅遊名縣等金字招牌。
著眼生態利民,儀隴縣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抓重點、破難點、防險點,依法取締搬遷嘉陵江儀隴段沿線砂石企業58家,規範整治環保不達標磚瓦窯廠58家、商混站點28個,近三年城區空氣品質達標率均保持在91%以上。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取締環保不達標或閒置鄉鎮水源地50處,依法關停禁養區養殖場(戶)142家,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均達III類,探索出的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被水利部全國推廣。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農村改廁5.4萬餘座,沼氣池廁所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經典案例。全面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
「濱江大道紅色經典廣場附近的排水口存在汙水溢流嘉陵江的情況,請立即整改到位。」今年9月,儀隴縣生態環境局水環境與農村生態股、綜合督察股、環境監測站等部門的相關人員來到縣城濱江大道,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進行督察,發現幾處排水口存在汙水溢流嘉陵江的現象,立即向責任單位負責人反饋了情況。
「我們在對生態環境進行督察時,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即向責任單位負責人反饋情況。對問題嚴重或者一次整改不到位的,還要向責任單位發提示函,督促限期整改。」儀隴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對要求整改的問題,該局會定期「回頭看」,確保整改落到實處。
著眼生態利民,儀隴注重督察問題整改。堅持把中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作為重大而嚴肅的政治任務來抓,按照「五個第一時間」「五條辦理標準」「三個堅決防止」要求,建立屬地鄉鎮、行業主管部門「雙責任主體」工作機制,逐一制訂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截至目前,55件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信訪件已全面整改到位。堅持治理與處罰相結合,緊盯畜禽養殖等重點行業領域,嚴格開展環境監察執法,重拳整治環境突出問題。近三年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88件,一批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保短板加快補齊。
著眼生態利民,儀隴打好生態修復治理攻堅戰。深入開展綠化儀隴行動,嚴格封山育林管護,近三年新增綠化造林10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1.3%。按照「顯山、露水、增綠、見秀」的原則,高標準打造金松湖、小東山等城市生態公園6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8.7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投入資金13.6億元,提升改造城市道路10.8公裡、老舊小區14個,生態修復河灘溼地2400餘畝、自然山體3500餘畝,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城市生態更加優美。
賽金鎮潮水壩村的柑橘產業園
著眼生態還民
建立「三大機制」 推進生態文明行穩致遠
建立人人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生態優先的行政決策機制、 全域覆蓋的多方監督機制,夯實生態本底,還民綠水青山,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傍晚時分,三五成群的市民漫步於河東濱江帶狀公園。「這兒靠近嘉陵江,綠樹成蔭,風景特別好,走累了還可以坐下歇息,是休閒的好地方。」市民李麗告訴筆者,縣城越來越宜居,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
在儀隴縣城,每天早晚,無論是在金松湖公園,還是在金魚塘公園、小東山公園、濱江大道等地,健身休閒的市民絡繹不絕。家住小東山公園腳下的退休教師許光平夫婦幾乎每天都要爬山,鍛鍊身體。「宜居之城、康養之都。」談起對儀隴縣城的印象,許光平老人用這句話概括。
近年來,儀隴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為統攬,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持續用力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空間、發展生態經濟。
自新政出發,沿G245國道向馬鞍鎮前行,便會路過距縣城僅4公裡的三條溝村。走進村口,兩個巨大的橙子造型卡通人物以微笑揮手的姿勢矗立在村口,迎接四方來客。村裡新建了遊客接待中心和主題公園,建成了柑橘產業示範園、創意農業示範園等,以觀光農業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景點正逐步形成。
如今,三條溝村的遊客逐漸多了,農家樂、民宿客棧、茶坊等應運而生,荒山變「金山」,三條溝村因此被評為「國家農業主題公園」。
來到位於馬鞍鎮的朱德故裡景區,自遊客中心搭乘旅遊專線車一路蜿蜒向上,道路兩旁果樹成蔭,青瓦紅牆的客家農房掩映其中,冬日暖陽映射在潔白的大理石廣場上,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象令人神往。「好政策帶來好景色,山綠了水清了,遊客多了起來,我們的收入也高了。」脫貧戶許雄平感嘆道,依託景區,每年發展產業可以收入8萬元左右,日子過得更富足了。
近年來,儀隴全面推行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出行「五大行動」,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鼓勵引導餐飲企業分類處置餐廚垃圾、公眾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引領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轉變;先後創建綠色社區32個、綠色學校25所,創評省級生態鄉鎮28個、生態村300餘個,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