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維君 通訊員彭瑛
鹹豐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五大生態工程,將「六城同創」向「六村同創」延展,以生態文明建設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累計創建1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6個省級生態鄉鎮、75個省級生態村,國家、省級生態鄉鎮佔比達70%,並於2018年建成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目前正朝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創建目標奮進。
三十戶村民世代守護一片原始林
清明時節,茶油臺的古銀杏樹和古香楠樹再度發出嫩芽,57歲的龍德光每次從樹蔭下經過,都習慣性地仰頭多望幾眼。
「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沒有分到戶也沒有分到人,是茶油臺的『眾業』。」世代居住在小村鄉中心場村茶油臺小組的龍德光說。茶油臺是一個獨立的山堡,居住著30多戶100多名村民,房屋四周是一片罕見的原始森林,核心區有200多畝,森林裡有銀杏、金絲楠、紅豆杉等珍稀樹木,樹齡大多在500至1000年左右,最大的需要四五個人牽手合圍。
秋染坪壩營
據曾經在村裡擔任主職幹部的龍德光介紹,茶油臺院落的村民不僅有愛樹護樹的傳統,還有愛樹護樹的族規:村民做飯、烤火的柴火只許砍樹枝,不許砍主幹,「連村民砍一棵樹做鋤把都要開院子會決定」。20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時,村民以山高路陡搬運困難為由成功予以阻攔,讓這片原始森林得以保全。
前些年修通組公路,村民們寧可讓公路繞道佔用院落前的壩子,也不準佔毀近在咫尺的原始森林。
「山上沒有樹不成其為山,山裡人不愛樹不成其為山裡人。」龍德光說,這片原始森林曾經引起多位林業專家的考證,專家認為在居民聚集地能完好保存下來,在國內都屬罕見。
茶油臺村民自發保護原始森林,只是鹹豐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在清坪鎮高峰村,村幹部長期堅持對700多畝集體山林義務巡邏,摘下「全國造林綠化千家村」的桂冠;在坪壩營林場,伐木工人從賣木材到賣風景,轉產端上生態旅遊的飯碗;在農村,「正月栽竹二月栽木」已成習俗,每家每戶房前屋後總有幾株名貴花木或者果樹,成就風景也銘刻鄉愁。
鹹豐縣委、縣政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政治擔當,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縣戰略,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生態紅利。
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全縣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其有關工作部門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中各司其職、共同擔責、認真履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大力實施生態保護行動,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依法保護森林、草地、溼地、耕地、河流及空氣,完善生態功能區,劃定生態紅線,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全縣國土綠化率83%,森林覆蓋率66.21%,位居全省前列,系全國綠化先進縣、鄂西林海的主幹。現已發現草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種,擁有珙桐、古杜鵑、紅豆杉等10多種世界級珍品樹種群落,享有「華中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擁有藥用植物178科1172種,素有「華中藥材庫」之稱。
良好的植被孕育出宜遊的自然景觀和宜居的生態環境,天然氧吧坪壩營、高山溼地二仙巖、天下奇觀黃金洞、人間仙境麻柳溪、蒼山茶海大沙壩,以及大美小村、朝陽畫廊、水脈官壩、川洞田園……與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一道,宛若一顆顆珍珠鑲嵌在荊南大地,閃爍著耀眼光芒。
遼寧夫婦驅車萬裡放生一條娃娃魚
2017年7月27日下午,遼寧瀋陽教師夫婦王崗、田巍將自家餵養了兩年多的一條4公斤重的娃娃魚,帶到忠建河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區大鯢救護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對娃娃魚進行健康檢查,並妥善安排放生地點,讓其安全回歸大自然。
「終於完成一項使命!」娃娃魚緩緩遊進河流的瞬間,王崗如釋重負,妻子田巍的眼裡則噙滿了淚水。
始建於1990年1月的鹹豐縣忠建河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8月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動物大鯢。
驅車往返一萬裡,只為放生一條魚。遼寧瀋陽這對教師夫婦,歷經艱辛把一條娃娃魚的「家」安在鹹豐,體現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敬重,對生態的敬仰。
蒼山茶海大沙壩。
近年來,鹹豐縣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著力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保障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和生態保護獎勵基金,加大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風景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區域的補償力度。
建立「一河一長」「一河一檔」「一河一策」的河長管理制度,重點抓好忠建河、唐崖河、南河、曲江等河流的治理工程;構建屬地為主、分級管護的網格化責任體系,實現了對縣域大小河流的全方位監管。
生態麻柳溪
建立完善資源循環利用、環保技術應用和環保產業發展鼓勵的引導機制,按照「工藝全循環、材料全利用、生產全環保、排放全達標」原則,打造以鹹豐工業園為龍頭的「一區多園」的集約經營發展平臺,87家石材建材、清潔能源、綠色食品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並將白水壩工業園區向忠堡拓展,建設餘杭高新技術產業園,實現由「資源依賴型」向「集約環保型」的根本轉變。
紮實推進生態產業、美麗村莊建設,大力實施農業面源汙染整治、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基地32個,先後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首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示範縣、全國富硒茶葉重點生產縣、全國特色優質菸葉基地縣等殊榮,初步形成「遊山、玩水、探險、體驗民族文化」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智能垃圾分類引領一種新風尚
陽春三月,忠堡鎮馬倌屯村水果採摘園花團錦簇,桃花、李花、梨花競相綻放。每家每戶的院壩階沿都收拾得乾乾淨淨,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個大桶有序分裝,保潔公司按時入戶收納轉運,「掃乾淨擺整齊」正成為村民比學趕超的新時尚。
馬倌屯村委會門口,垃圾袋自動發放機和回收塑料、紙張、玻璃及金屬4大類可回收物的回收箱,成一字排開,操作說明貼在箱子上方一目了然。去年10月,全州首個智能垃圾分類系統落戶馬倌屯村,300多戶村民一戶一張帶有專屬二維碼的垃圾智能分類卡,村民憑卡領垃圾袋、扔垃圾,不僅操作方便,還可通過積分兌換禮品,為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荊風楚韻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示範。
唐崖土司城
鹹豐縣圍繞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投入10億元資金,推進鄉鎮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鄉集鎮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城鄉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組織編制了縣域農村垃圾治理全覆蓋統籌專項規劃,逐步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監督企業汙染處理設施運行狀況,鼓勵支持企業對汙染治理設施改造升級。探索採取市場經濟手段,鼓勵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強對環保項目的投入,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資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全社會環保投入新機制。
推動「六城」同創向「六村」同創延伸,全面開展「特色產業示範村、潔淨衛生示範村、生態宜居示範村、基層黨建示範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文明和諧示範村」創建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生態文明程度。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面,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立項審批,對未經環評的項目一律不準動工建設。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40餘起,共處罰款200餘萬元,環境違法行為得到遏制。
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曲江茶谷、泗壩酒莊、大河邊美麗鄉村、小村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初顯成效,初步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清、收、運管理體系。全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縣內13家煤礦全部關停,2018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54天,綜合指數居全省、全州前列,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秋醉農家。
目前,鹹豐正圍繞「一新城四強縣五平臺」建設重點,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源,推動頁巖氣勘探開發,拓展具有鹹豐特色的環境汙染小、品牌價值高的新型清潔能源開發之路,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綠色百億產業集群,打造高質量縣域綠色經濟體。
曲江岸邊,昔日的「煤炭黑」已被「生態綠」取代;唐崖河畔,電動公交穿梭於綠水青山之間。
森林鹹豐如詩如畫,綠色家園宜居宜遊。秉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立縣、綠色發展」之路,荊南大地必將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人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