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門縣:唱響「生態富民曲」 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

2020-12-13 紅網

常德石門縣境內,山嵐重疊美不勝收。

石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葉基地。

紅網時刻 記者 黃剛 通訊員 孫開國 石門報導

最美人間四月天,常德石門縣境內,青山、綠水、茶園,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山嵐重疊東山峰、湖南屋脊壺瓶山,終年雲霧繚繞,漫射光豐富,正是「高山雲霧出好茶」的寶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間,具備茶樹生長的極佳生態環境。

「明前茶,貴如金」。清明節前後,是石門縣大山深處最熱鬧、繁忙的時候。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石門縣數萬畝綠意融融的茶園裡,茶農們正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搶採「明前茶」,茶商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採購茶葉,茶農們則數著一沓沓人民幣,臉上堆滿了幸福的笑容。

「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生產力」。石門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茶葉富民」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茶旅融合,讓茶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梁、唱大戲,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唱響了一支「生態富民曲」。

「我們依託茶產業,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努力讓一片小小的葉子成為石門扶貧、安農、富民的支柱產業。」石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本軍說。

生態富民,壺瓶山上助脫貧。

茶農現場採茶。

貧困戶劉定英現場採茶。

今年49歲的康祖銀是石門縣壺瓶山鎮李坪村人,由於從前所耕種的玉米、土豆、紅薯等農作物收益低廉,為了供一家四口生計,他只好荒廢家中近3畝的地,去外地打工補貼家用。自從石門縣開始鼓勵茶葉種植,康祖銀便辭職回到了家鄉,利用家裡的荒地種植茶葉。

「平時還可以在合作社打打零工,現在我家從木房子變成了2層樓的小洋房!」康祖銀開心地感嘆到, 合作社提供肥料、技術,我只需要培管好就可以掙錢,現在每畝地的收益每年可達8000元。

在石門,像康祖銀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這只是石門縣產業扶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合作社搭臺,老百姓唱戲。於是,作為常德市級龍頭企業楚韻茶業有限公司在壺瓶山鎮龍池河村建立了有機茶基地。178位茶農入社,茶園面積5300畝。函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1戶319人。

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加工廠+合作社+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和長效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茶農持續種茶增收、脫貧致富,入社茶農茶葉年收入由2000元/畝增加到6000元/畝以上,高的突破了萬元。

「我們公司每年拿出220多萬元,讓利收購基地茶農茶葉;每年投入33萬多元為入社貧困農戶無償提供良種茶苗、有機肥料和免費農技培訓。」合作社負責人馬傑告訴記者。

「我們將逐步實現全域生態茶園,促進全鎮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動茶農增收,為打造『產業強鎮、生態大鎮、旅遊名鎮』奠定堅實的基礎。」壺瓶山鎮黨委書記陳宏平表示。

茶旅融合,白雲深處迎客來。

書記當網紅,推介白雲山國有林場茶旅融合。

手工制茶也吸引了當地村民參與。

在石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葉基地,只見漫山遍野,一片繁忙,清明時節,茶葉飄香。這裡的採茶人早已從抗擊疫情的主陣地,步入了春茶採摘的農忙季節。

該林場始建於1958年,是風景秀美的天然林場,因高聳入雲的白雲山而得名。林場地處湖南西北部,距離縣城40公裡,北鄰仙陽湖,這裡最高海拔925米,白雲山林場因其森林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級生態有機農場,也是森林康養中心,這裡被稱為全國最美三十座茶園之一。

「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白雲山國有林場場長秦國傑,山頂茶林相間、鳥語花香、樹木蔥鬱、植被資源豐厚,森林覆蓋率92%,負氧離子含量高達6.8萬/cm,氣候宜人,風景秀美,更是旅遊觀光的勝地。歡迎大家來這裡品茶遊玩。」原來,作為林場黨總支書記、場長的秦國傑在忙著當「主播」,宣傳推介這片大自然的饋贈。

秦國傑告訴記者,林場依託白雲山森林資源和千畝生態茶園,以茶為媒、以林為本,大力發展茶旅融合、森林康養,強化「生態旅遊」,先後被評為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十佳茶旅景區」、湖南省十佳國有林場、湖南省現代示範林場、全國森林體驗重點建設基地。

據了解,目前林場圍繞「開放強市、產業立市」三年行動文旅康養實施方案,以石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以鄉村振興為方向,以富民強場為目標,依託白雲山自然景觀和千畝生態茶園,以茶為媒,全面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新建了白雲山賓館、茶藝表演室、旅遊公共廁所,建成了茶園遊步道和登山遊步道8公裡,建成了二臺、冠雲臺、悟雲臺、松濤亭、茶香亭、茶文化公園牌樓、茶聖閣、白雲草堂、白雲茶香亭、白雲採茶女、白雲天壺、白雲古樹觀景臺等觀景臺。

對茶文化廣場、雲影湖、白雲坊進行綠化和亮化,新建了茶文化公園牌樓和茶聖閣,設計並製作安裝了景區標識標牌,使林區變成了景區。具備了遊客接待、會務、活動、餐飲服務等綜合性功能,能為遊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完善了吃、住、行、遊、購的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體驗接待條件。

秦國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以茶為媒,帶動山區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當好山區群眾 「領路人」。「我們要通過白雲山茶旅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更好地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秦國傑說得擲地有聲。

近年,石門縣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不斷推動茶旅深度融合。羅坪長梯溢銀杏客棧、泰和合紅茶坊、石門宜紅茶博物館等一批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夾山寺在創建4A景區基礎上,完成茶禪文旅小鎮規劃,壺瓶山也在積極爭創茶旅小鎮……

質量興茶,石門銀峰走出去。

嚴把質量關,讓石門銀峰走出去。

種類繁多的石門茶葉。

驅車前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園基地,海拔800米左右的基地裡,茶農正在通過雙手採摘鮮葉。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任何汙染,也正是這樣的鐘靈毓秀之地,才鑄就了白雲山茶葉的靈氣。

茶園裡,隨處可見太陽能殺蟲燈、綠色防控粘蟲板,這樣的舉措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有效的預防作用。不僅如此,茶園用菜籽餅作為有機肥料,保溼又保溫,使得茶園與自然的結合相得益彰。這裡森林茂盛,雲霧繚繞,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香韻超凡、品質超群的茶葉產品,從源頭上保證了「石門銀峰」原生態、高品質的特質。

科學的培管方法,讓整片茶園樹勢旺盛,育芽能力增強,產品安全、環保,有效地實現了增產增收。同時,公司用科學化、機械化、規模化和工業化理念建設茶葉加工廠和開展茶葉加工工作。按照縣茶葉協會的「石門銀峰」品牌管理要求,穩定了產品質量,帶動了石門縣茶葉質量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

佳境出好茶。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石門名茶多、品質優,東山秀峰、白雲銀毫、石門怡紅、泰和合宜紅……這些茶雖各具特色,各領風騷,但依然面臨著品牌小而零亂、產業大而勢弱的困境。

為了形成合力,打響品牌,石門縣委縣政府把公共品牌建設作為石門茶葉做大做強的重要抓手,決定全縣用一個品牌、一種聲音「說話」。自2000年以來,石門縣制定了湖南省第一個茶葉地方標準《石門銀峰茶綜合標準》,將「東山秀峰」、「白雲銀毫」等品牌整合為「石門銀峰」一個品牌,對全縣茶葉實行統一商標、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廣告用語。

從此,「石門銀峰」公共品牌建設步入快車道,開始走出大山,走向國內國際市場,並先後獲得中國茶葉最具發展力區域公共品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石門茶農經過不懈努力,一直尋找石門銀峰的自然味道,確保茶葉的安全。現在全縣所有茶葉公司採用了業務信息系統,業務追索系統,實行了一盒茶掃碼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從茶葉生產的地塊、灌溉的水源、使用的肥料,防病治蟲的辦法,茶葉加工的流程以及產品質檢的結果全部送達消費者手上一目了然,實現從市場到生產的有效閉環連結,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飲的安心。

「我們始終堅持『生態興茶、科技興茶、企業興茶、質量興茶、市場興茶』五大戰略,紮實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力爭在五年內,建好『有機茶生產加工中心、茶禪文化起源傳播中心、茶葉商貿集散中心』,打造湖南省有機茶第一縣,追尋每年茶旅綜合產值百億的夢想。」副縣長譚本軍說到。

相關焦點

  • 常德:推進全域旅遊 舞動美麗經濟
    在這種大背景下,常德市憑藉推進全域旅遊之勢舞動美麗經濟,譜寫出了「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新篇章。 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由2010年的不到800萬元增加至2016年的4000萬元,年均增長率達到66.7%。從2013年起,連續3年常德市旅遊產業考核排名全省第三,位列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第一方陣。
  • 全域旅遊奏響「富民曲」
    近年來,烏當區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聚焦「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以「全域旅遊」帶動「全域美麗」,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出了一條旅遊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雙贏的有效路徑
  • 王陵書:唱響桃花源品牌 建設美麗常德
    唱響桃花源品牌 建設美麗常德——推動常德全域旅遊優質發展的思考常德市旅遊外事僑務局副局長 王陵書常德旅遊作為湖南環洞庭湖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的全域旅遊基地作出積極貢獻,應以桃花源景區創建國家5A景區為契機,唱響桃花源品牌,促進常德全域旅遊發展,努力將常德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 青川縣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
    立足生態優勢,不斷釋放生態富民紅利,這只是青川縣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青川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探索提出了建設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經濟先行區、生態文明示範縣「三大目標」,持續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夯實生態本底、優化生態環境,已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 榮譽也是一種激勵。
  • 浙江平陽縣:努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樣本
    為深入實施「大花園建設」戰略,努力實現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計劃啟動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為確保創建活動取得成效,現結合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要求及平陽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 四川青川縣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
    坐擁天賜的綠水青山,青川立足生態資源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入圍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榮獲「中國最具魅力生態縣」「中國最美縣域」等稱號。隨著青川的名氣越打越響,已成為遊客們選擇的生態旅遊熱點之地,也讓當地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生態紅利。立足生態優勢,不斷釋放生態富民紅利,這只是青川縣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 常德新聞聯播|西湖:推進全域發展 建設美好西湖
    常德新聞聯播|權威訪談 《開放強市產業立市三年成就巡禮主題宣傳權威訪談》今天走進西湖管理區,專訪西湖管理區黨委書記吳興國。三年來,西湖管理區堅持「抓開放就是抓發展,謀產業就是謀未來」理念,推進全域發展 建設美好西湖。
  • 常德石門開足「馬達引擎」 打造武陵山片區經濟十強縣
    開足一個「馬達」實施「四輪驅動」,掀起項目推進新熱潮  5月25日,石門縣委書記譚本仲在接受紅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是常德「項目推進年」,為切實發揮項目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作用和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作用,石門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咬定一個發展目標,即建設武陵山片區經濟強縣;全面實施五大戰略,即生態立縣、產業強縣、城鎮興縣、旅遊活縣
  • 打造全域生態旅遊的「晉江樣板」
    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驗收工作情況反饋會暨整改工作部署會召開昨日上午,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驗收工作情況反饋會暨整改工作部署會召開。省文旅廳一級巡視員吳立官,晉江市領導劉文儒、林惠玲、黃少偉等參加會議。
  • 昭蘇縣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全域旅遊紀實
    近年來,昭蘇縣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立足「中國天馬之鄉」品牌優勢,把旅遊業作為富民強縣支柱產業,堅定不移走「兩個可持續」道路,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縣、全國伊犁馬產業發展戰略高地、優質種畜繁育基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級草地畜牧業轉型示範縣、全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縣、全民興旅先行先試區的建設,意氣風發地邁上了實現山水更清秀、草原更碧綠、林木更繁茂、
  • 武陵「紅」遍競風流——「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常德紅茶
    該公司通過無償為基地提供良種茶苗、有機肥料、除草機,安裝太陽能綠色防蟲燈 ,免費組織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等措施 ,促進有機茶生態茶園建設,成功轉換龍池河村有機生態茶園3000多畝,使該村茶農的收入由原來每年每畝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高的突破10000元。依靠茶葉產業,村民生產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福建認定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24個,晉江上榜
    福建認定24個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晉江上榜詳情如下——  各設區市文旅局,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文體局:  為貫徹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工作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全域生態旅遊省的戰略部署,依據《2020年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
  • 邵武市成功獲評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
    11月9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名單,含邵武市在內的10個縣(市、區)成功入榜。王勇華 攝   那麼,到底什麼是全域旅遊?   所謂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 暢享生態紅利:鹹豐縣紮實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側記
    記者李維君 通訊員彭瑛鹹豐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五大生態工程,將「六城同創」向「六村同創」延展,以生態文明建設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累計創建1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6個省級生態鄉鎮、75個省級生態村,國家、省級生態鄉鎮佔比達70%,並於2018年建成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目前正朝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創建目標奮進
  • 涇川縣「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我縣以打造「王母故裡·佛寶聖地·養生涇川」旅遊品牌為目標,多方整合資源,切實加大投入,強力推進景區建設,加快完善旅遊要素,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 傳真| 石門縣多措並舉推進餐飲油煙汙染治理
    傳真 | 石門縣多措並舉推進餐飲油煙汙染治理 2020-07-13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門推動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常德日報
    本報訊(記者 侯碧海 通訊員 楊龍 賀勇)近日,石門農村商業銀行向縣茶葉協會整體授信10億元,助推該縣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創建,實現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多年來,石門立足茶葉資源優勢,深入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 不負青山不負民——安福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綜述
    羊獅慕的美景既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更是安福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真實寫照。近日,國家生態環境部授予安福縣等87個市縣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這是安福縣繼榮獲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首屆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十佳縣、生態文明建設十大領跑縣、江西省第三批綠色低碳試點縣、「中國最美縣域」和「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後,又增加的一張「國字號」生態名片。
  • 華安縣全力創建省級首批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
    近日,市文旅局帶領專家組對我縣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進行初審驗收,現場檢查組分別前往華安大酒店、智慧華安旅遊運營中心、旅遊集散中心、五館一中心、華安土樓、雲谷雅舍酒店、招坑村、高石村、華特九龍水鎮、七彩官畲景區等多個點位,檢查了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全域旅遊景區圖設置、旅遊交通、旅遊廁所、
  • 儀隴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紀實
    儀隴縣城天藍水綠●餘劍 李斌 馬永紅 張明 尹小麗 張梓睿省級生態縣、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一張張新名片,正不斷提升儀隴的新形象。著眼生態惠民實施「三大工程」 夯實環境保護基層基礎堅持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汙水處理一體化和城鄉垃圾治理一體化工程,築牢生態環境基礎涼風習習,油房溝水庫碧波蕩漾,映照出青山藍天,好一幅清新美麗的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