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
「銀行卡密碼:XXXXXX」。
這是江蘇大學袁某健留在手機備忘錄中的最後兩條信息,隨後就墜樓身亡。
江蘇大學通報稱:
10月12日17時03分左右,我校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學生從主A樓6樓衛生間墜樓。J方調查結論為「高空墜樓,排除他殺」。
該同學因學習困難,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其母親來鎮江在校外租房陪讀。2019年9月,該同學從2017級轉年級至2018級。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原因在家線上學習,9月返校後,學校與家長商量建議其搬到現所在班級宿舍,儘快融入新班級同步學習生活。
學校對該同學的不幸離世深感惋惜並哀悼。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J方做好調查,協助家長做好善後工作。
01 墜亡
袁某健墜樓後,輔導員打電話給袁母,問:「袁Z健和你在一起嗎?」袁母回答:「分開了一會兒」。輔導員二話不說就掛了電話。袁母心生一絲不詳,遂打過去問,對方再也不接電話。袁母遂去學校宿舍尋找,未果。
晚上9點,袁母被學院SJ「叫」上車,去了離學校5公裡遠的「錦江之星」賓館8樓,才告知「孩子墜樓了,沒了」。袁某健母親當場崩潰,要去看孩子一眼,卻被兩男兩女死死拽住,不讓出房門,期間數次發生肢體衝突……
02 墜亡前
據《中國小康網》報導,10月13日下午,在袁某健父母的強烈要求下,終於在殯儀館見到了冷冰冰的兒子,想起21年來傾注的心血和希望在瞬間化為一具屍體,袁某健母親大慟!幾乎欲絕。
後經艱難地溝通,當地J方終於讓袁某健父母看到了兒子墜樓前的一些視頻和手機信息。
監控顯示:10月12日下午,袁某健和母親分手後,走了兩步後又回頭盯著母親離開的背影,看了數秒鐘,隨後在手機上編寫信息。約一分鐘後,袁某健走向學校的A1教學樓。
A1教學樓6樓一個監控攝像頭顯示,袁某健進了該樓一個衛生間內,此後再未出來。
事發後,民J調查發現,袁某健將書包放在衛生間內,手機放在衛生間的窗臺上。
袁某健在手機備忘錄中留下兩條信息:「不知道為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和「銀行卡密碼XXXXXX」。
「如果我當時也回頭看一眼,也許會發現兒子的異樣,可能就能挽回他的生命!」袁某健母親至今自責不已。
03 質疑
袁某健是湖北浠水縣人,1999年出生,2017年高考以554分被江蘇大學錄取。事發前正讀大三。
對於兒子的突然離去,袁某健父母仍然不能接受兒子突然墜亡的事實,同時對學校的一些做法也表示質疑。
袁母說:「兒子在學校5天沒有上課,老師和輔導員為何不通知我?兒子12日下午5時4分出事,學校為何4個小時之後才通知我?事發後,學校為何一直都不和我們當面溝通?」
袁父對孩子的死因、江蘇大學不讓孩子母親看孩子、孩子手機數據失去等問題都存質疑。
這與J方調查結果「手機放在衛生間的窗臺上」的說法不同。
袁父連續發出以下疑問:
1、江蘇大學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通知家屬,讓家屬見孩子最後一面?
2、為什麼要在事發後四小時強行控制毫不知情的孩子母親?
3、為什麼不告知家屬事件細節?
04 真相
從學校和家長的表述的邏輯關係來看,似乎學校表述的更為合理,更何況J方已經做調查結論:系高樓墜亡,排除他殺。
1、袁某健因為學習不理想被留級,然後袁母租房來陪讀。
2、袁某健與母親分開後,走了幾步,又回頭看了母親的背影,然後在手機上留下遺言。
3、隨後袁某健在衛生間墜樓。
從上得知,袁某健似乎是因為學習成績困難被留級,母親租房來陪讀而感到心理壓力過大,再加上學校要求他搬宿舍的事,讓他產生輕生念頭,在墜樓前最後看了母親背影一眼,然後在手機上留下遺言。
袁某健父母質疑的中心點實際是證據——手機。調查說手機是放在衛生間裡的,有手機照片;袁父說手機裝在褲兜裡一起摔壞了,裡面的數據疑似被刪除了,但沒有提供照片(證據照片普通人不易獲得)。
如果說袁某健的手機數據被人為地刪除了,手機遺言是後來加上去的話,那麼,他的銀行卡密碼別人怎麼會知道呢?而且手機有沒有摔壞,有證物可以證實。
但其中仍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銀行卡密碼的信息不是事發前幾分鐘寫的,而是7月1日就寫了;事發前只寫了「不知道為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時間是16:35。
雖然袁某健父母難免會先入為主的考慮問題,但其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既然袁某健屬於自盡,學校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通知其母親到現場呢?為什麼要在事後4小時才通知其到賓館去告知,還不準去看孩子?骨肉生死分離、人命關天的事就不如你學校的聲譽重要?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為什麼非要搞得這麼詭異莫測?
人命在於天!這類事件往往捂不得,越捂越讓人生疑,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