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警方鑑定,江蘇大學大三學生袁子健墜樓身亡系自殺,具體時間是2020年10月12日17:03,在墜樓前袁子健將手機恢復了出廠設置,書包裡有水杯、雨傘、書本、一雙拖鞋、錢包和社保卡等物品,周圍的同學和老師也沒有提供什麼有效的線索。
不過這次事件和以往的類似案件走向不太一樣,大家對袁子健的行為除了表示同情外,更多的是不理解和批評,主要原因是袁子健之前因為掛科太多而被學校降級,而且為了監督他學習,母親專門從老家過來專門陪讀,對於學校的換寢安排袁子健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服從。
此外,父親的一系列迷惑行為讓一些本來同情袁子健的網友也選擇了冷眼看世界,顯然袁子健父親深知輿論的威力,他在第一時間就發帖稱「大三學生冤死江蘇大學」,文中多點有煽動情緒的嫌疑,父親用力過猛了,如今的網友早已有了明辨是非的基礎能力。
面對網友的質疑,袁子健父親選擇了最錯誤的處理方式:硬剛,甚至用了本來壞人才掌握的一系列不文明語言,也許是憤怒讓他失去了冷靜,但在輿論場他已經是處於劣勢地位了。
後袁子健父親又採取了進一步措施:17日早上到江蘇大學校門口拉橫幅「江蘇大學、隱瞞真相、還我真相「,一度和保安起了衝突,這樣的方式真的不知道是好是壞,也許的確可以給江蘇大學施壓,但這樣做顯然不符合現代的文明法治。
17日下午校方、警方和袁子健家屬在酒店召開了通告會,袁子健父親和三爺爺觀看了此案卷宗,警方最後確認死者非他殺,也沒有發現袁子健與人有矛盾和遭受校園霸凌等情況。
目前袁子健父親希望得到的賠償是110萬元,但學校表示只能賠償14.8萬元,這樣的差距顯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協商解決。
從袁子健墜樓前寫的一條便籤「不知道為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可以看出學校對於要求搬宿舍這件事讓他很痛苦,也許很多人不理解這樣的小事有啥好痛苦的,不就換個宿舍換幾個室友嗎?多大的事兒?這樣想的人估計心胸還是挺豁達的,但遺憾的是,袁子健並不是這樣的人,而且他很有可能是另一個極端:習得性無助。
也就是袁子健上大學後在學習上可能一直處於一種絕望的狀態,而且隨著掛科次數的增多,他對學習基本上是處於放棄努力的狀態,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也許就是個廢物,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進而破罐子破摔。
當袁子健將掛科問題漸漸歸因於內在的、不可控制的、穩定的因素的時候,就很容易感到詛喪、自卑和內疚,不願意為完成任務而付出很多努力,學習慢慢成為一種心理包袱和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
很多網友在批評這樣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得有多差,淘汰也就淘汰了。我不知道說這句話的網友在現實中到底是有多厲害,但肯定是很擅長說風涼話,不管是掛科留級還是走上絕路,沒人天生就喜歡這麼幹,要是還有力氣睜開眼睛看第二天的朝陽,誰願意輕易終結自己的生命……
我們承認,有些人在「社會合格人」的標準看來的確是有些大的缺陷,但這並不該成為我們嘲笑和批評他們的理由,就像袁子健用終結生命來逃避現實一樣,大家口中的「不求上進」「懶散」「不孝」「學渣」有什麼現實意義?如果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了學渣,你又會怎麼辦?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越批評他,事情就越會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袁子健這樣的學生其實並不是極少數,大學、中學甚至是小學裡都有很多類似的「習得性無助」學生,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枷鎖,很難受但逃不掉,但有些粗心的家長還在一旁瘋狂地演講:你看xx家的孩子這次又考了第一名,有獎狀還有獎學金,你啥時候能考個中上遊水平我就謝天謝地了。
是啊,家長們都很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但很抱歉,那是人家培養的,人家有那個能力而你沒有,你只會天天怪自己孩子不行……
歸根結底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成長環境,人生路上也總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等著我們,也總會有那麼幾個至暗的時刻讓我們覺得氣血上湧、天崩地裂,但再天大的事等情緒過了,事就不叫事了。
所謂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時衝動以命相搏肯定不是好的解決方案,冷靜下來你總會發現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如果沒有,那說明你還需要往前走一段距離才能看到,不急著做決定。
對於大學學業陷入超級困難的學生,我想說的是,學位證的確很重要,但當下走出困局比拿到學位證更重要,因為一旦陷入惡性循環到時候結果會更糟糕。
如果你是很不喜歡這個專業,那就花一段時間好好研究你到底對哪個行業感興趣,要注意的是請降低自己的期望,無論什麼專業前期學起來都是枯燥無味的,找好之後就退學備戰高考。
如果你是超級厭煩了學校學習,煩到幾乎沒有動力爬到教室上課,那就大大方方地退學,去社會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沒必要跟自己死磕,高中學歷沒啥丟臉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是一場長跑,校園裡的成敗不會定終身,別為不值得的事情,浪費了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