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五月的三明,草木蔥蘢、生機盎然。
位於城西的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洞穴遺址、湖光山色、遊客服務中心等交相輝映,慕名前來的各國考古學者、參觀者等絡繹不絕。這處被譽為「南方周口店」,有近二十萬年歷史的古老遺址「活起來」了!
從炸藥包下的礦山到成為福建省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萬壽巖遺址的光彩重煥,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關係的生動樣本和經典案例。」當年參與保護的專家動情地說。
三明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供圖
屬於全世界的萬壽巖
萬壽巖遺址至今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共出土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8-20萬年前)、晚更新世早期(距今10萬年前)等4個文化層。考古專家認為,它的發現填補了福建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多項空白,成為人類舊石器時代考古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閩臺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證據。
「這是跨越20萬年的人類共同家園。」見證了萬壽巖一系列變遷,時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長的鄭國珍言語斬釘截鐵,如果說新石器時代考古是一個國家的事情,那麼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就是全人類的事情。因此萬壽巖遺址不但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萬壽巖遺址珍貴的文物價值,引發國際考古學者們的極大關注。俄羅斯科學院考古與民族志研究所西伯利亞分所高級研究員雷賓·葉夫根尼認為,「萬壽巖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意義非凡,拓寬了關於古人類研究的視野。」波蘭羅茲大學考古研究所教授盧齊娜·多曼斯卡說:「對於諸多困擾人類考古學界的問題,萬壽巖能幫我們找到答案。」
讓古老的遺址「活起來」
誰承想,20年前,萬壽巖曾在開礦的炸藥包下,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文物保護與經濟利益的矛盾應該如何決擇?
關鍵時刻,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對萬壽巖遺址保護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發現,也是國內罕見的重要史前遺存,必須認真妥善地加以保護。
古老的萬壽巖遺址迎來新生:劃定保護紅線,成立保護機構,實施文保工程,開展環境修復……2000年,萬壽巖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萬壽巖遺址積極打造集遺址展示、科普教育、學術研究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遺蹟公園,並於2019年6月正式開園。
理念一變天地寬。
當年,在萬壽巖炸山開礦的三鋼,如今也走上綠色環保的發展之路。「我們目前正大力發展工業旅遊,希望能與萬壽巖開展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大型的4A景區。」三鋼負責人說。
「生態美了,人氣旺了,當地村民腰包也更鼓了」。目前,該遺址公園每年接待參觀者達8萬餘人次,帶動周邊興起了農家樂和休閒產業等。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實習)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