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印度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可能推遲一年

2020-12-25 環球時報

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NDTV)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凱拉薩瓦迪沃·西旺(Kailasavadivoo Sivan)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不利影響,印度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加甘揚」(Gaganyaan)可能會推遲一年。

資料圖

根據「加甘揚」任務的原定計劃,在開展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之前先進行兩次無人飛行任務。無人飛行任務原計劃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7月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則定於2021年12月進行。

但西旺稱,由於新冠疫情,任務將被推遲。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明年年底或下一年(開展發射任務)。」

印媒稱,「加甘揚」任務的目的是將3名太空人送至近地軌道(LEO),以展示印度擁有將人類送入近地軌道飛行的能力,並在任務結束後安全地將他們帶回地球。

ISRO上個月表示,重型運載火箭GSLVMkIII被確定用於執行「加甘揚」任務,對該火箭的載人認證工作正在進行中。

此前據西旺介紹,作為印度「加甘揚」計劃的一部分,從今年1月的第3周開始,由印度空軍挑選的4名男子在俄羅斯接受相關太空人訓練。

西旺還介紹,「月船3號」(Chandrayaan-3, ISRO計劃的第三次月球探測任務)任務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該任務包括著陸器和漫遊車。他說:「我們還沒有確定有關Chandrayaan-3發射的時間表。」

另外西旺還稱,ISRO尚未完成擬議的前往金星開展軌道探測任務的「金星船」( Shukrayaan)軌道探測器有效載荷的確定,該項目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根據ISRO官員的說法,ISRO在超過四年的時間裡已為「金星船」軌道探測器的飛行任務篩選出20多個太空實驗項目計劃。ISRO的消息人士透露,其中包括與俄羅斯、法國、瑞典和德國展開的合作。

ISRO原計劃在2023年6月進行印度對金星的首次探測任務。但ISRO官員稱,由於新冠大流行的情況導致任務延遲,該機構目前正在審查任務時間表,未來的發射機會是在2024年或2026年。值得注意的是,最佳發射窗口(金星最接近地球時)大約每19個月出現一次。

相關焦點

  • 【NASA: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可能會被再次推遲】美國國家航空...
    【NASA: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可能會被再次推遲】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原定下周二(6月2日)的諮詢委員會(NAC)視頻公共會議被推遲,直至進一步通知。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當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發射後27小時32分、即美國東部時間16日約23時(北京時間17日12時)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這次發射原計劃14日進行,後因天氣原因推遲至15日。
  • 美國商業載人試航因天氣原因推遲
    中新社休斯敦5月27日電 (記者 曾靜寧)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宇航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因天氣原因被推遲。發射計劃臨時調整前,太空人已進入船艙,相關準備工作現頗多看點。
  • 航天員自主出艙 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受領回收、搜救神七飛船的任務後,著陸場系統就對直升機駕駛員進行了專門目視培訓,以便確認返回艙有哪些標誌,為完成任務打好基礎。    位於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承擔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新建了一批先進完善的發射設施。建設載人航天發射場,採用中國特色的總體技術方案——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整體運輸,在世界航天界獨樹一幟。    為了保障發射過程中航天員的安全,發射塔增加了逃逸救生滑帶,建設了功能齊全的副著陸場,應對上升段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 NASA公布SpaceX飛船最終載人測試飛行時間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NASA近日宣布了SpaceX的Demo-2飛行測試日期以及自2011年7月8日完成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以來的首次飛行細節。這將是載人航天發射能力全面回歸美國的體現,這也是自2011年NASA最後一次執行太空梭任務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登上美國火箭和宇宙飛船。 這次盛大的發射將會在5月中下旬進行。最為重要的是,在進行這種規模的太空發射,所有條件都必須是最佳的,ESA和俄羅斯航天局將其外火星任務推遲到2022年就很好地體現了這點。
  • 印度運載火箭造不大怎麼辦?配上巨型助推器,力保載人航天成功吧
    印度對於發展航天非常的重視,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限制性問題,比如,印度運載火箭性能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運載火箭造的不夠大,從而影響了主要性能的提高,印度運載火箭造不大怎麼辦?
  • 波音太空艙首次試飛返回,載人計劃或推遲
    不過,這艘太空艙在首次試飛後,已於當地時間12月22日上午成功著陸。據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官網22日報導,「星際客機」降落在新墨西哥州白沙的預定沙漠著陸點,是首個在美國陸地而非海洋上著陸的美國軌道太空艙。
  • 「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的背後:政治正確和總統博弈
    一個「政治正確」的任務團隊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載了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飛行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6日11時左右與空間站對接。
  • SpaceX龍飛船載人首飛因天氣推遲3天
    由於天氣原因,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推遲到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時22分。離發射不到20分鐘,NASA宣布,由於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附近不利的天氣條件,NASA和SpaceX取消了當天的發射,SpaceX將移除獵鷹9號火箭推進劑,兩名太空人將離開載人龍飛船。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將推遲3天。如果發射繼續延期,還可以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15時進行嘗試。這兩個發射窗口將原本19小時抵達空間站的時間延長到31小時。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北京時間1月8日上午,美國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成功發射土耳其通信衛星,這是該公司2021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全球今年的首次航天發射,這一年的航天發射序幕就此拉開。2020年是世界的航天大年,多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奔向火星;美國恢復載人航天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從月球採樣返回,這些任務都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2021年,世界航天任務又有何看點呢?
  • 馬斯克終結美國載人航天的「寄俄籬下」
    這是SpaceX首次正式展開商業運營的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標誌著美國的載人航天向著常規化發射邁出第一步。這次發射的成功,給美國的航天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後常規化發射,不用再「寄俄籬下」了。
  • NASA宣布SpaceX將於5月27日執行其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據悉,會議進行得很順利,在周五下午,美國宇航局官員,曾負責過甘迺迪航天中心閉門會議的NASA副局長史蒂夫·尤爾齊克(Steve Jurczyk)給出了明確的信息:「火箭和太空飛行器沒有重大問題。這是一次非常細緻的審查。我們已經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蘇聯幾次無人登月任務,包括第一艘撞上月球的太空飛行器(1959年的露娜2號),第一艘軟著陸的太空飛行器(1966年的露娜9號)和第一輛機器人月球車(1970年的露娜17號/月球車1號),以及其他裡程碑。印度的月船3號任務將包括月球車在月球南極軟著陸。發射計劃在2021年底,但可能推遲到2022年。
  • 神舟十一號7點30分發射:中國史上最長載人航天飛行
    按計劃,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將於今日7時30分從酒泉基地發射升空,並於已經在軌的天宮二號對接。綜合中新網、新華網分享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信息來看,此次航天發射的看點頗多。其中,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展開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
  • 受天氣影響 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推遲至5月30日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由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上空的惡劣天氣原因,原計劃於當地時間5月27日下午發射的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發射任務推遲。據了解,該發射任務將延遲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22再次嘗試。
  • SpaceX首次宣布載人繞月飛行:創人類歷史
    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由民營航天公司負責的載人太空旅遊,也是阿波羅計劃之後,45年來人類首次重返月球軌道。據悉,此次旅行活動和NASA的載人商業項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密切先關,後者為載人版龍飛船的研發提供了大量的資金。2014年9月,Space X拿到美國宇航局載人太空項目合同,內容為耗資26億美元打造載人版「龍」飛船,成為是Space X載人項目的關鍵。
  • 中國航天向載人探月邁進一大步
    這次成功發射的試驗船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款」,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回收著陸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從這次成功返回地面的「試驗船」身上可以管窺到面向未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重大任務需求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強大性能。【詳細】開啟中國載人航天新篇章
  • 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有新進展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疫情期間,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發起「衝鋒舟」行動,確保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等型號任務順利進行並取得新進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黨委發起了「衝鋒舟」行動,各黨支部黨員爭做神舟團隊先鋒,架起「衝鋒舟」,共克時艱,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載人航天任務攻堅戰的雙勝利。「衝鋒舟」行動中,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疫情,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中國已於2011年11月8日發射了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隨俄羅斯火星探測器一同升空,但俄羅斯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此次任務終止。6問:空間站及棲息艙裡面的水循環系統是什麼?我理解是尿液也得搜集起來進入水循環系統,過濾後要喝自己尿的意思?王平:與短期載人航天任務相比,長期載人航天任務將消耗大量水。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盤點世界在研飛船[組圖]
    汪江波  攝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