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盤點世界在研飛船[組圖]

2020-12-14 圖片中國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汪江波  攝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


    掀起新一輪研製熱潮

    我們先來談談這一輪載人飛船研製熱潮的時代背景。

    這一輪研製熱潮的先行者是美國。當美國政府和美國航宇局把載人探索活動的重點從近地軌道轉向深空後,就催生了3種載人飛船。

    首先就是美國宇航局用來執行深空探索、登月乃至火星任務的獵戶座飛船。而近地軌道載人飛行的任務他們則打算交給私營企業,由此誕生了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這樣一來,美國目前就有3種正在研製的新飛船了。

美國宇航局研製的獵戶座載人飛船

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龍飛船

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星際線飛船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聯盟號飛船的性能可靠,技術成熟,但它畢竟是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底子,只能搭乘3名航天員,所以俄羅斯很早就想研製一種新飛船將其替換掉。

    早在2000年前後,俄羅斯就與歐空局推出了一種叫「快船」的新型升力體飛船方案。但當時因該方案的難度太大,再加上歐空局的退出,致使該項目不了了之。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啟動的新一代飛船「鷹」。「鷹」雖然比「獵戶座」小一點,但任務基本一樣,都是瞄準登月飛行而設計的。按照俄羅斯官方公布的計劃,「鷹」將在2023年進行第一次無人飛行,2025年進行第一次載人飛行,2026年進行月球軌道飛行。但由於國家財力有限,「鷹」的研製進度並不樂觀。

俄羅斯研製的鷹載人飛船


     綜上所述,在美國載人重返月球、國際空間站商業化的驅動下,美國和俄羅斯的載人飛船研製迎來了新的高潮。

    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則主要是為自主空間站計劃服務。按照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馬曉兵的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能適應載人和載貨等多種任務,滿足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任務,是高安全、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飛船採用了新型防熱材料、雙層返回艙結構、群傘減速、氣囊緩衝回收系統、無毒發動機、大型表面張力儲箱等一系列新技術。

    或許有航天愛好者會發現,上文似乎還漏掉了一種重要的飛船——SpaceX公司正在研製的「星船」。

    用不鏽鋼做外殼的「星船」洋溢著科幻的色彩,這讓馬斯克的粉絲們興奮不已。馬斯克還曾為這種飛船設想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它可以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可以往返月球,還可以在地球的任意兩點之間飛行。不過「星船」自從製造出第一艘原型機到現在,從來沒有順利過。

美國宇航局檢驗獵戶座飛船降落傘的安全性,為未來載人任務做準備。


    各國新飛船任務迥異

    上述這些各具特色的新飛船各自有著不同的任務目標。

    根據美國宇航局發布的各種文獻顯示,獵戶座飛船的用途絕不僅僅是飛到國際空間站或月球,它所承擔的任務可以分成3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獵戶座飛船可以作為近地軌道天地往返飛行器。

    其次,該飛船能成為地月空間的載人渡船。這裡所說的地月空間不僅指月球本身,還包括了從近地軌道一直到月球軌道的廣大區域。在這個廣大的區域中有一個叫第二拉格朗日點的重要位置。在那兒,地球、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太空飛行器若部署在那裡,就會繞著一個環形軌道,也就是所謂的光暈軌道飛行。

    按照美國宇航局的設想,要在那裡設置一個地月軌道空間站,如果要從地球前往月球,航天員可以乘坐獵戶座飛船先抵達地月軌道空間站,然後再在這裡換乘前往月球的登月飛船;而要從月球返回時,乘坐飛船先抵達地月軌道空間站,然後再換乘獵戶座返回地球。

    另外,獵戶座飛船還要承擔從地球前往火星的人員運輸任務。雖然美國宇航局還沒有最後確定火星飛船的總體結構,但是它顯然不可能從地面整體直接發射,而會採取和國際空間站同樣的一段一段地發射入軌組合的方式,再前往火星。當這艘巨大的火星飛船組合完畢,航天員就將乘坐獵戶座飛船上天,和它對接在一起,然後前往火星。

    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其任務就相對簡單了,只是完成從地面到近地軌道載人空間站的天地往返運輸工作。馬斯克一度打算把載人龍飛船擴展成登月飛船甚至火星飛船,還考慮過把載人龍飛船設計成能夠在火星上長期居住的居住艙,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顯然,飛船是飛船,房子是房子,這兩種東西不能混為一談。

    俄羅斯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首先是替代老型號飛船完成近地軌道的人員往返任務,其次也要完成從地球到月球的人員運輸工作。當然,俄羅斯的新一代飛船不會考慮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面,其中的原因和獵戶座飛船應該也是一樣的。


    飛船研製受疫情影響

    就在上述幾種新飛船的研製進入關鍵節點時,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都放緩了腳步。

    美國從美國宇航局到航天私企都採取措施,儘量避免人員聚集。雖然重點科研活動還在推進,但整個載人航天活動進度受到衝擊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按照計劃,獵戶座飛船要在2021年進行第一次不載人的月球繞飛,那麼2020年的工作將極為緊張。然而目前,美國宇航局的大部分機構都已經進入了居家辦公的狀態,效率嚴重降低。

    而對於載人龍飛船來說,有消息稱,只有加利福尼亞州的疫情不發生惡化,載人龍飛船才有機會在今年完成首次載人飛行。

    「星際線」所面臨的問題就更複雜了。該飛船2019年12月進行的一次試驗飛行失敗,隨著事故調查的深入,發現飛船存在大量的軟體錯誤。

    俄羅斯的鷹飛船,其任務計劃表相對寬鬆,它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疫情,而是火箭。

    按照計劃,「鷹」可以用「羅斯M」「安加拉A5」「聯盟5」3種火箭發射。但「羅斯M」已經下馬,「安加拉A5」第一次亞軌道飛行已經過去了6年多,一直沒有再發射過。

豎立在發射臺上的俄羅斯安加拉A5運載火箭

 

    據悉,俄羅斯在2020年為「安加拉A5」安排了5次飛行任務,具體實現情況還有待觀察。而「聯盟5」的發展非常低調,俄羅斯政府對它的支持力度也很有限。所以,「鷹」最終選用哪型火箭完成任務還不得而知。

    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舉措有力,新一代飛船的生產試驗受到的影響比較小。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如期完成了首次飛行任務,實現了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宿東 攝


    總體來說,今年是全球載人航天的關鍵一年。如果航天科研工作者們能頂住疫情和技術挑戰,把這一年的工作按計劃完成,那麼本世紀20年代,我們將迎來載人飛行活動的一個新高潮。(文/常飛編輯/ 唐明軍)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全面了解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看這一篇就夠了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後,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成功著陸。這標誌著該試驗船的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今天,我們約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和您聊聊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那些事兒。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太空歸來中國載人航天開啟新篇章
    作為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版」,試驗船此次任務主要是對新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這些技術為下一階段的新飛船研製指明了方向。太空被稱為繼陸、海、空之後的「第四疆域」。21世紀,太空探索已成為確保國家安全與實現國家利益的戰略制高點,而載人航天則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艙內布局首次公開
    上個月完成太空飛行並成功返回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目前正在進行各項技術測試,那麼返回艙現在是什麼樣子?狀態如何呢? 日前,總臺央視記者獨家獲得授權,近距離對返回艙進行了探訪。尤其是返回艙艙內的布局也是首次對外公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 更舒適、更智能、更經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題:更舒適、更智能、更經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新華社記者胡喆三朵紅白相間的巨大「傘花」在回收著陸場上空綻放,近7噸重的返回艙仿佛按下了慢放鍵,緩緩搖曳著向地面降落。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6個氣囊打開,落地緩衝、平穩著陸。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這些黑科技為它護航
    ◎ 陳袁 雷江利 楊鳴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後,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
  • 珠海航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珠海航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新一代運載火箭布展現場  視覺中國 圖新華社廣州11月6日消息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新一代飛船的到來,與新一代載人航天時代的到來相伴隨。這一次,人類設定了更遠的目標:以月球為起點,去往火星。雖然阿波羅飛船已經將人送達過月球,但傳奇的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的腳步一直局限在近地軌道上,主要就是空間站。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總體主任設計師楊...
    5月20日,《中國航天報》刊發《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到闊別多日的「娘家」》的重要消息,報導了歷經發射在軌、再入返回等大考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15日回到「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的盛況。
  • 新聞觀察: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啟幕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採用...
    央視網消息: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成為國家太空實驗室。業內人士指出,沿著新飛船試驗船探索的這條新「天路」,中國載人航天將開啟新的篇章。
  • 核心艙「天和」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運抵發射場 中國空間站在軌...
    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據新華社、央視報導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昨日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同時,1月19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順利通過出廠評審。那麼,我國空間站和新一代載人飛船有哪些新特點?為什麼要合練呢?
  • 鉑力特金屬3D列印立方星部署器,裝上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5月5日18時,「胖五」家族新成員長徵五號B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正式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次證明了中國製造的無限可能。
  • 戈壁「飛龍」哈爾濱造|哈產蟒式全地形車助力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
    5月8日13時49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升空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太空旅行60多個小時後,於東風著陸場平安著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哈一機集團哈爾濱北方防務裝備公司研製生產的蟒式全地形車完成返回艙的吊裝和落裝,並於5月9日將返回艙運出沙漠,助力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收任務。
  • 揭秘: 搭乘 SpaceX 全新載人飛船的 NASA 太空人如何訓練
    ▲SpaceX和波音載人飛船的渲染圖NASA商業載人飛行計劃的終極目標是擁有兩艘新美國飛船,從而定期向國際空間站來回運送NASA太空人。這兩名經驗豐富的NASA太空人將在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首次飛行任務中被送往國際空間站。作為試飛任務以檢查飛船是否為載人飛行做好準備的一部分,他們現在的目標是乘坐載人「龍」飛船用兩周時間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將置於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頂部,把他們送入軌道,然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然後分離,返回地球在海面上濺落。
  • 2天2次試飛失敗!美國載人飛船降落時爆炸,瞬間變成一個巨大火球
    當地時間12月9日,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最新飛船「星艦」原型機SN8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再次進行試飛,此次目標是4萬英尺(約1.2萬米),全程7分鐘。在試飛時,研究人員需要收集其翻轉、定向數據。然而,當飛船升空6分鐘試圖著陸時卻發生了事故。由於燃料箱壓力過低,「星艦」降落速度過快,當場爆炸變成一個巨大的火球。儘管試飛失敗,但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卻難掩興奮之情,表示已經拿到了所需數據,並發推恭喜團隊,還稱「火星,我們來了!」。據稱,「星艦」飛船在墜毀前已經完成了4萬英尺的測試高度,算是「雖敗猶榮」。
  • 北方防務公司蟒式全地形車 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收
    原標題:北方防務公司蟒式全地形車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收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在緊急援救中,工程裝備的短板暴露出來——大地震後道路破損嚴重,救援車無法疾行到破壞較為嚴重的區域,只能用飛機調運人員和物資,增大了救援難度。
  • 載人太空飛船發射前,白宮下達必須成功死命令,俄:不詳預兆出現
    測試火箭點火升空後,模擬火箭發生故障,逃逸塔點火迅速與火箭分離,之後飛船下降到一定高度後,降落傘成功打開,逃逸測試成功。 美方這些年一方面使用俄羅斯的飛船完成運送航天員,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載人飛船。發展載人飛船方面美方還是個新手,不過當前在太空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美方龍飛船能夠儘快的投入使用,縮小與對手的差距。因此白宮希望SpaceX此次測試必須取得成功。
  • 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都有了,太空梭還要嗎?
    圖為落地狀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黑色的「外衣」屬於一次性可更換組件繼日前完成長徵五號B新一代大推力火箭成功首飛之後,近日中國航天再創佳績,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完成測試,準確著陸。而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國產新一代載人飛船除了在重量和尺寸方面大幅超越上一代載人飛船、載人數量超過一倍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了重複使用能力,有消息稱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重複使用次數可以達到十次。在完成一次任務之後,只需要更換載人飛船的「隔熱外衣」和「隔熱帽子」就可以再次使用,在再次使用前將會和所有的載人飛船發射一樣通過必要的測試。
  • 造價10億飛船批產,世界頭把交椅加速易位
    聯盟MS與神舟是當今世界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宇宙飛船,除此之外世界還有六款載人飛船正在加緊研製,它們分別是新一代載人飛船(中國)、獵戶座載人飛船(美國)、CST-100載人飛船(美國)、載人龍飛船(美國)、聯邦號載人飛船(俄羅斯)、加岡揚載人飛船(印度)。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對飛船進行漏氣和氣壓檢查後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