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完成太空飛行並成功返回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目前正在進行各項技術測試,那麼返回艙現在是什麼樣子?狀態如何呢?
日前,總臺央視記者獨家獲得授權,近距離對返回艙進行了探訪。尤其是返回艙艙內的布局也是首次對外公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總臺央視記者李廈:這裡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總裝測試廠房,在我身後的就是剛剛回來不久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我們看到它現在的狀態跟它剛返回地球時的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中間這部分防熱材料我們可以看到它經過嚴重燒蝕後的痕跡,而上下兩部分非密封艙的防熱材料已經被取掉了,我們可以看到它裡面攜帶的各種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都非常完好,這也直接證明了我們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所要驗證的高速再入防熱技術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經受住了近三千度的高溫考驗,返回艙外層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全新防熱材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兼具載人和載貨兩種功能。密封艙內右側是為了驗證飛船載貨能力而設計的貨架和貨包,此次搭載了近千種實驗物品,是我國飛船歷次搭載品種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艙體的左側則是未來航天員的生活區,包括了可摺疊的餐桌板以及獨立的衛生間。通過開艙後檢測,返回艙內飾表面狀態和固定狀態良好,實現了對返回艙分區設計的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總體總裝副主任設計師田政:將來的航天員整個的工作區是不包括咱們右手邊這次為載貨驗證而設計的貨架和貨包的,裡邊的體積大概有13個立方米這麼大,是比咱們以前的飛船的空間是要大一些的。按照我們的規劃,這裡邊是可以坐6到7個航天員。
揭秘首次太空飛行器在軌洩漏碰撞定位試驗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飛行過程中還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試驗,返回艙在5月29日進行了開艙,各項試驗設備也被紛紛取出,一個個試驗成果也陸續出爐。其中,在此次試驗船飛行過程中,我國進行了首次太空飛行器在軌洩漏碰撞定位試驗,這項技術將為我國後續的空間站、載人飛船等大型太空飛行器的在軌飛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宇宙中存在很多高速運動的微小碎片,一旦與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可能造成太空飛行器損壞、甚至威脅航天員生命安全。此次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的太空飛行器在軌洩漏碰撞檢測系統,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碎片的撞擊。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太空飛行器密封檢漏副主任工程師綦磊:這次在軌試驗是5月6日零時開的機,一共進行了47個小時,採集了22組數據,進行了15次洩漏碰撞試驗,我們在6月1日拿到了載荷的數據,第一時間進行了分析處理,結果發現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碰撞洩漏檢測系統可實時監測載人飛船艙壁內的微弱聲信號。碎片碰撞及艙體氣體洩漏會產生聲波,系統根據聲波到達各傳感器的時間差,計算碰撞或洩漏位置;根據聲波能量大小判斷碰撞及洩漏程度。
總臺央視記者李廈:這裡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太空飛行器碰撞與洩漏實驗室,大家看在我身旁這個扇形的金屬板實際上是與我們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體結構完全一致的一塊金屬件,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實驗來驗證當太空飛行器發生外部碰撞的時候,碰撞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首先通過設備發射出能量較高的雷射脈衝,再經過透鏡的多次折射,最終照射在金屬板附近安裝有鋁箔的裝置上。雷射照射鋁箔,就會產生微小的鋁碎片,而這個碎片將以7000米每秒的速度撞向金屬板,這樣就能夠模擬飛船外壁受到太空碎片高速撞擊的場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太空飛行器密封檢漏副主任工程師綦磊:這是我們實時接收到的碰撞的信號,我們進行一個實時地處理,可以得到定位的結果。這個圖上畫的扇形是跟我們真實的板子是完全一致的。三條雙曲線相交的位置就是我們可以得到的碰撞的位置,這個跟剛才我們實驗的點位也是相一致的。
據介紹,太空飛行器在軌洩漏碰撞檢測系統就好比為飛船搭建了一套人體皮膚上的神經系統,在受到撞擊和損傷之後,可實時感知並將結果及時反饋,將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太空飛行器的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千兆級數據傳輸大幅提升太空飛行器智能水平
此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還搭載了一套「時間觸發乙太網星載原型系統」,這個系統名字聽起來有點複雜,實際上就是科研人員此次在試驗船上搭建了一套千兆級的高速智慧網絡,將飛船上各個系統聯通起來進行統一控制。有了這樣的網絡系統,將大幅提高我國太空飛行器的智能化水平,未來我國的航天員在空間站或者飛船當中將能享受到智能家居一樣的服務。
返回艙開艙後,研製人員對「時間觸發乙太網星載原型系統」設備進行了回收,並對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測試。該系統使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的多核宇航級處理器晶片和多任務實時網絡作業系統,實現了試驗船各系統及部件間的高實時、高可靠、高穩定數據的傳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先進計算與電子信息技術實驗室主任劉波:原來的我們的飛船上用的是總線,它的帶寬大概在1兆bps(比特每秒)它的數據通信速率,那麼現在我們用的這套新的網絡系統的話可以到1000兆,那麼實際上性能大概提高1000倍。
網絡速度千倍級的提高,使得飛船系統間的通信效率大幅提升,在我國未來的太空飛行器內部,通過該網絡將各個關鍵設備和傳感器進行高速互聯,計算機就可以進行統一的決策和控制,相當於建立了一套高速區域網。比如以前控制屏幕需要一個遙控器、控制空調又需要另一個遙控器。而採用這套高速網絡,將實現只需一個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所有的設備,形成類似智能家居的智能太空飛行器信息體系。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先進計算與電子信息技術實驗室主任劉波:以前的話太空人他可能要挨個去操作不同的設備,那麼現在的話通過網絡,就像家裡面的智能家居一樣,我只要有一個智能的終端,不僅可以設定溫度,可以調整功能,可以改變模式,這樣的話可以給航天員在軌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也為航天設備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帶來極大的好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