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賣水果當副業,一天多賺500塊」

2020-12-15 沈小星Steven

一直以來,「副業」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主業賺不到錢,那就去做副業吧!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多數人也是以這樣的心態尋找副業。

一陣忙活後,到頭來,副業沒搞起來,錢沒賺到,心態崩了!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一開始就錯了。

賺錢這件事,說簡單也挺難,說難又挺簡單的。

最近,新發現個有趣的賺錢路子,和大家分享分享。

天氣熱了起來,公司每天的水果需求量大了起來,樓下水果店水果貴得嚇人!

樓下水果店

吃午飯的時候,團隊小夥伴提到線上賣水果,還把我拉進一個親戚家的水果群。據說:群主一天可以賺幾百,多的時候達到上千,少的時候有幾百,一個月平均日收入500!

「真是太舒服了,就是在微信群裡發文案。動動手、打打字,這就是躺賺吧。」小夥伴略帶羨慕。

聽著我都心動了,這多舒服呀!

出於好奇,進群觀察了幾天,發現這可不僅僅是看上去那麼簡單。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再直白點,考慮到市場、需求、個人經營等。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其中的奧妙,對於想靠業餘時間賺點小錢的你,或許會有幫助。

1

需求,是打開市場的鑰匙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有需求,才有市場。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這個群主,普通的一個寶媽,本職工作一個月就四五千,扛不住生活壓力,做起了這個線上生意,沒想到,不過一周,竟達到了日均500元收入。

她到底是怎麼做的?

第一步:深挖需求。找到一款產品,一定是客戶需要的、復購率高的。不需要囤貨、不需要自己發貨,售後更是簡單。

她發現,水果就是這個季節需求量比較大的商品,且是高消耗品,每個家庭基本是三五天買一次水果,一次少說也要小几十塊,實體店的精品水果價格不菲,某寶的水果質量參次不齊。

看著其實很簡單的需求,但是多數人看不見。

一開始我也會想,不就是個水果嗎?能貴多少錢,去店裡買多方便。直到我發現很多寶媽、家庭主婦在挑選物美價廉的產品時,我明白這樣的用戶群體非常清晰明了,需求也是的確存在的。

找到這個需求後,開始尋找方法。其實她自己就是這個水果的受益人,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購買水果的群主。

只需付三百多,就能成為代理。無需囤貨、發貨,售後也是比較省事。

第二步:搭建自己的流量池,並不斷擴大。

原本做這種線上生意,就是依靠社群、朋友圈賣貨,流量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普通人開始的第一步,利用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就是自身好友推薦,但是這樣做是做不大的。

我被拉進群的一個原因是,拉我進群的人有獎勵,也就是大家常見的裂變活動。

群裡裂變獎勵

現在大家的認知提高了,很少人願意做這樣拉人行為,做不好,得罪朋友,其次也沒多大的利益。

不過,我在群裡看了會,發現主動拉人兌獎的人不少。為什麼呢?無非是兩點做得非常好,利己和利他。

就這樣,通過小小的裂變活動,她獲取了流量,開始了賺錢。並且,這個裂變活動一直持續,意味著會有流量不斷進入。

有趣的是,她的產品還真的挺不錯的,很多客戶買了多次後,會主動介紹客戶過去。

我一直和大家強調,賺錢的本質,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做到利他。

為什麼很多人賺不到錢,多是只想自己賺錢,沒真正幫助客戶解決需求。

比如:現在在國內賣口罩,還賺得到嗎?我看不一定。

大家需求已經不是那麼大了,口罩需求量遠遠小於一兩個月前。

但是馬上夏天到了,你賣個防曬類產品,會不會好賣多了。

簡單來說,還是那句話,有需求才有市場

2

副業,不是一夜暴富

「90後,月入3K,副業3W」,「一部手機就能賺錢,15種職業任你選!」這樣的標題廣告語,看著心動不?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進傳銷,被騙得傾家蕩產還想借錢往裡送?

人性的貪婪,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賣水果,500一天,對於那些想一天賺5000、50000的人來說,根本看不上。

往往看不上小錢的人,也賺不到大錢。

什麼樣的副業吸引人呢?如果我告訴你,這邊有個項目,一個月能賺10萬、100萬,大概有很多人來問我。

拿年輕人熱衷的炒鞋來說,賣一雙鞋,多的賺幾十套房,少的抵上一個月工資。這個新生的行業,吸引了多少做著一夜暴富夢的人。

實際上呢?裡面的套路多得不得了,根本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想要賺錢沒什麼問題,但我要提醒你:醒醒吧!哪有什麼一夜暴富?

回到賣水果這件小事上,群主和我說,一開始做這個完全沒想到賺這麼多,就是疫情原因,自己上班地方還沒開始營業,孩子奶粉錢都快成了問題。

想著自己做做這個,補貼點家用。

「沒想過做一些大項目,賺更多點的錢嗎?」

「哪來那麼多賺錢大項目,真的暴富方法都寫在了刑法裡了!」

哈哈~

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大家,想賺錢,還是得腳踏實地地多付出、多學習,而不是把不切實際的幻想放在別人身上,接受慢慢變富的過程。

李佳琦火之前還站過3年專櫃、薇婭賣火箭前,最高峰開過十幾家服裝店、這個賣水果的群主,之前也是幹過銷售的。

所以,你看,沒有誰是一蹴而就的成功。

3

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我不知道那些真正想做副業的人,從開始到結束到底花了多久。

三天?三個月?還是深耕三年?

很多都是三分鐘熱度,一般都是做三個月,沒結果,寥寥收場。或者說,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大目標,也就停下了。

你問他,怎麼不行動了。總結出來,有三種:

1、「不好意思,我真的沒時間!」

2、「這個簡單,我會啊!我懂!」

3、直接忽視的。

這些理由藉口都是沒行動的結果。

假設一場對話:

「你得行動起來的,你現在就是做的太少,想得太多。」

「我都懂!可我就是行動不起來,我不會啊。」

「你先做起來,你是沒做所以不會,做起來會慢慢發現很多新的東西的。」

「我都懂!可是......」

說到最後,還是沒行動。

拿賣水果這個說,相信很多讀者都有知道,真正行動起來的少之又少。

幾年前的淘寶、公眾號到現在的短視頻直播,觀望的人一批又一批,真正去做的人少之又少。

賺錢必須行動,不行動,再好的項目,也只是別人賺錢。行動起來才有可能,行動是實現想法的唯一途徑。

只要不做,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Scalers在《持續行動》中,提了2個主要概念:N階持續行動者、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

一階行動者:一件事情持續做10天左右就放棄。

二階行動者:完成了100天的持續行動,然後,歇著。

三階持續行動者:當我們把一件事情持續行動到1000天的時候,我們就是三階持續行動者。

那麼,在賺錢這件事,你是第幾階呢?

相關焦點

  • 閒魚上賣水果,差點被騙!做點副業容易嗎?
    在閒魚上掛了好久的碭山梨,都是小糖哥老家種的,一直無人問津今天突然有人問我,我的心啊,激動啊!畢竟賣出去了一點,小糖哥家裡的存貨就少一點!過年回去,看見滿屋子的梨我都崩潰!果農真的辛苦!第一個騙子(全部聊天截圖如下)先是問我在嗎?然後和我說微信交易,微信號就發來了,第一個人這樣問我,我還覺得有點奇怪,加了下改好備註,名字叫(閒魚。買梨的李妍),然後就不理我了。我想可能在忙吧,過一會會回復,緊接著,第二個騙子就來了!
  • 網上賣水果一天銷售額一萬五 配送員忙壞了
    果品市場上熱帶水果真不少。   進入冬季,水果的種類較少,但是熱帶水果比較豐富,也受到市民的普遍歡迎。今天上午有個公司給員工發福利,一次訂購了一兩千塊錢的東西,平均一天銷售額得到一萬五了吧。」   王樂告訴記者,其中最受歡迎的熱帶水果當數車釐子,一天能賣到十五六箱,每箱五斤,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到一百斤。「我們現在有9個配送員都不夠用,昨天從早上八點多開始送,一直送到晚上9點多,一年也就這個時候是旺季。」王樂說。
  • 馬路邊那麼多擺攤賣水果,他們真的比實體水果店還要賺錢嗎?
    擺地攤或者開車拉水果去路邊賣,是不是要比開水果店風險小,而且賺錢一點,利潤比較高呢?確實,擺地攤比開水果店風險小很多。但擺地攤比較辛苦,要風吹日曬,還有面子的問題。可能大多數人都放不下這個面子,感覺不好意思。
  • 90後小夥開網店賣水果,年收入500萬
    耿林,一位90後的山東小夥,他用電腦和網絡將全村的水果銷售到全國各地。在淘寶上開一家店鋪,賣村民自家種的水果,一年銷售500多萬,幫助鄉親們在家就能賣水果。耿林2015年回鄉探親,目睹了村裡低價的水果依舊難有銷量,他便在朋友圈試了一下,這一試就幫助村民們賣掉了500多斤水果。他也因此有了做電商的想法,因為網絡銷售方便快捷。2016年國慶,再次目睹村裡的葡萄滯銷,他下定了用網絡幫助村民賣葡萄,解決滯銷和賣給商客不賺錢的問題。同時他也得知了政府對電商有扶持政策,還有電商服務中心。
  • 賺錢項目 | 春節擺攤賣小吃,一天能賺一千塊!
    錢哥說  大家好,我是你們最愛的錢哥,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個項目是來自於錢粉「王超」,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春節期間人人可操作的商機,幹得好的話一天就能賺1000塊,既能開開心心過大年,還能高高興興把錢賺,這等好事你要不要做?  2019年又到了,怎麼趁年假掙點錢呢?
  • 沙特「土豪」:這種水果在我們國家賣500一斤,在中國卻無人問津
    沙特「土豪」:這種水果在我們國家賣500一斤,在中國卻無人問津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享受各自的景色,而是享受各地的味道,實際上,很多人享受旅行是為了品嘗當地特色小吃,對我們的中國來說,各地的飲食文化的差異是非常大,各地方都有特色的小吃,例如西安的牛羊肉泡莫莫
  • 4塊的水果網店能賣6塊,果農卻不願意這麼賣,原因其實挺簡單
    現在電商很火,很多人都將自己的生意搬到了網店上面,就連現在不少的果農也開始做電商,因為網店上面賣自家的水果價格可以更高一些,往往4塊錢的水果在網上可以賣到6塊錢一斤,可以說利潤還是挺高的。>4塊的水果網店能賣
  • 菜鳥驛站可以做哪些副業呢?
    毫無疑問,菜鳥驛站是一個自帶流量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在剛做這行時都是看中它可以身兼數職,可以做很多副業,那麼開一家菜鳥驛站到底可以做哪些副業呢,今天小編分為四點大家總結一下。一,小打小鬧型。這個的話一般利潤比較少,但是可以為小店增加一筆利潤。
  • 大嫂把西瓜切丁「這樣」賣,6元一杯,一天收益500不成問題!
    大嫂把西瓜切丁「這樣」賣,6元一杯,一天收益500不成問題!自從我家嫂子嫁給我哥以後,家裡不管是幹什麼事情都是井井有條的,就連街坊鄰居都是對我家嫂子誇讚有加,嫂子真的是太能幹了,這給我大娘高興的,聽著街坊鄰居都是誇嫂子,他臉上也是特別有面子,對我嫂子也是越來越好了,倆人的關係更好,不管嫂子做什麼事情大娘都是非常支持大嫂的,所以在家裡,我哥像是上門女婿一樣,反而我嫂子更像是親閨女。
  • 人到中年,不想打工了,可以試試這3個副業,雖然不起眼但賺得多
    所以也在估摸著找一些可行的副業來支撐下日子。我在這兒想推薦一些副業給大傢伙兒。01 自媒體現在的自媒體行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賺取的收益是非常地可觀的。也許你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加入自媒體會有些過氣了,當然不是這樣。
  • 大姐的搖搖冰棍賣瘋了!一桶能賣500塊!
    大人們知道小孩子都特別愛吃冰棍,又怕外面賣的添加太多色素添加劑,於是都自己用綠豆湯,牛奶去冰箱裡頭凍至成冰棍,今天要說的這個大姐賣的也是冰棍,但是做法比較獨特所以購買的人也特別多,涼颼颼的冰棍配上多種多樣的食材,滿足感十足,據說一個小時就能賣2大桶,均價500塊呢!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冰棍要做好,原料少不了。
  • 工資低的「打工人」注意了,這3個副業來錢快,別再守著死工資
    工資不夠花,那就去做副業掙錢,一個副業掙錢不多,那就可以多試幾個,總有能夠賺到錢的副業。工資低的「打工人」注意了,這3個副業來錢快,別再守著死工資。一、擺攤去做手機貼膜很多工資低的「打工人」,都想做點副業掙錢,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副業。
  • 一天淨利潤500元,現在市場上做什麼小生意可以實現?這幾個
    還有就是酒水,天暖和了一般都喝幾扎啤酒,不要小看啤酒的利潤,一紮最少也得掙幾塊,啤裝的更不用說。像一般的燒烤攤一般最少也得利潤在300到600之間,如果生意好還會更多。煎餅攤在我們小區門口早餐賣煎餅的大姐一周出攤五天,每天收入都在300-500之間。
  • 一萬塊本錢一天賺500靠譜嗎?真的存在嗎?
    看了許多利用一萬塊本錢一天賺500項目介紹,但是不乏一些項目平均每一天能賺500,但是賺這500的前期鋪墊又有多少?一些文章推廣母嬰店、小店鋪、奶茶店、童樂園等等,上訴舉例的哪個不是需要幾萬、十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前期投資。也不知道怎麼有臉說一萬塊本錢一天賺500。
  • 【記者調查】為自救 瀘州水果批發商竟「跨界」賣起生蠔、螃蟹等...
    近段時間,瀘州的水果店不僅賣水果,還賣起了生蠔、螃蟹,這是為啥? 水果批發商既賣水果又賣時令商品 近日,記者在西南商貿城水果批發市場、瀘州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王氏水果批發市場採訪了解到,今年整體消費下滑,水果批發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
  • 冬天來了,農村又多了一門賺錢的生意,老漢賣木炭一天淨賺500塊
    入冬之後的天氣可以說是一天比一天寒冷,這一周內,北方多個城市的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不少地區還飄起了雪花,為了禦寒,身邊的眾多小夥伴都趕緊過上了厚厚的羽絨服。前兩天在河南北邊的一個村子裡,我就有碰到一位在鄉下來做生意的大叔,雖說在農村推銷賣貨的生意人不在少數,但這位大叔的生意卻異常紅火,因為他賣的正是冬天取暖的必備材料之一:木炭。
  • 吳宗憲副業年收益十億!年終獎豪發42個月,創造500職位
    短短幾年,憲哥的副業版圖跨足了行李箱、按摩器、減肥果膠、藍牙無線喇叭和吸塵器等眾多商品,「我最好的退休時機是三十五歲那年,不是等到人不能動了才退休,希望可儘快過著不用化妝的日子。」憲哥說。副業收入早已超過演藝主業的憲哥,一直都以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為目標,訪談間,他不忘重提之前經營LED副業的往事,「臺灣媒體喜歡危言聳聽,大家對我的記憶還停留在LED那個年代。」他澄清,其實LED工廠幾年前已被政府收購,還小賺了一點錢,並非外傳那樣慘賠。眼光放得很遠的憲哥,直言副業的主要市場在海外,臺灣只佔了十分之一的營業額。
  • 去廈門遊玩,發現這種「水果」1斤才2塊!北方要賣9塊,你來看看
    廈門之旅,沒看景色,只吃美食了,一鍋「蟹王堡」168塊!超好吃。發現這種「水果」1斤才2塊!北方要賣9塊,你來看看。春節後還有幾天才上班,就和老公帶著孩子去廈門旅遊,說是去旅遊,其實也是換個地方帶孩子。
  • 今年多賺了三四萬——「羊館」武小斌的網路賣羊記
    新華社西安2月8日電題:今年多賺了三四萬——「羊館」武小斌的網路賣羊記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梁愛平、姜辰蓉年關將至,35歲的「羊倌」武小斌有些忙。武小斌算了一筆帳:1斤羊肉至少多賣了5元。每隻羊按50斤算,總共150隻羊,算下來就是37500元,這都是多賺的。這個數字,連武小斌自己都有些驚嘆,畢竟2017年這個時候,他所在的泥河溝村連快遞都發不了。當時他還在為羊肉的銷路發著愁。
  • 回鄉賣貨,自救登上熱搜
    韋淮想到回老家茂名,「老家有種荔枝、龍眼,我回去有水果可以賣」。  她回家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要面對爸爸。韋淮說她和爸爸脾氣都不好,聊上幾句就會吵架,父女「不和」多年了。「我爸自己開過電影院,但他非常反對我做這一行,認為我該當個老師、考個公務員,過安穩日子。我現在,工作停了收入沒了,又已經離婚,這次帶著女兒回家前我就想,我要克制自己,不能和爸爸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