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瀘州的水果店不僅賣水果,還賣起了生蠔、螃蟹,這是為啥?
水果批發商既賣水果又賣時令商品
近日,記者在西南商貿城水果批發市場、瀘州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王氏水果批發市場採訪了解到,今年整體消費下滑,水果批發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為增加市場人氣,維持店面日常開支,很多商家都在想辦法自救。
拓展副業 水果店賣起生蠔、螃蟹
10月12日上午9點,一輛來自廣西,裝有5000多件生蠔的貨車停在西南商貿城張四果業店外,員工們正忙著搬運保鮮箱。
「這是第三批生蠔了,所有產品全部經過相關部門的檢疫檢驗,合格後才運到瀘州。」張四果業負責人劉明英說,受疫情影響,今年水果市場生意比往年要淡一些,加上國慶黃金周剛剛過去,大家集中消費一波後生意會走下坡路。為了自救,也為了幫助合作商家銷售產品,他們開始拓展業務。
在獲得銷售產品合格證後,劉明英接下了新業務。她表示,他們的下遊商家包括超市、餐飲店等,需求量比較大,在薄利多銷的情況下,銷售量還不錯。
「我們這裡的商家在長假期間除了銷售禮品盒的水果外,還搭配銷售月餅、螃蟹等時令商品,拓展新業務,增加銷售額。」西南商貿城水果批發市場負責人劉勇說,今年水果生意雖然不太理想,但批發商們還是能掙到錢,只是比往年少掙一些。他們也積極鼓勵商家開展自救,希望市場更聚人氣。
水果依然是主業 拓寬銷售渠道只為自救
「水果依然是我們的主業,銷售其他產品屬於副業,做副業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也能幫助上遊商家自種產品的銷售。」劉明英說,與他們合作的很多上遊商家除了做水果批發外,還經營有自己的種植場,他們進的生蠔15元/件,每件裝5斤,都是特別新鮮合格的上等品,比瀘州本地批發市場的價格要低很多。
「我這裡還有少許月餅沒有賣完,接下來還會賣一些堅果類食品,希望能增加銷售。」在王氏水果批發市場,果商劉小華說,增加新業務沒有影響主業,品種多一些還能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人氣自然也會上去。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水果批發商拓展新業務,佔市場份額的30%,他們大都銷售一些時令商品,以此增加銷售額。
川江都市報記者 李莉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