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驗式旅遊
「體驗式旅遊」的提出是受到「體驗經濟」的啟發。1970年,阿爾文·託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中提出「體驗經濟」,並指出,它是經濟發展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後的最新發展浪潮。體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價值源泉,使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產生難以忘懷的感受,當體驗結束時,其價值卻能持續存在。體驗式旅遊以消費者參與為前提,強調以體驗為核心,為人們提供個性、深刻、難忘的旅遊經歷。
2.森林公園體驗式旅遊設計基礎研究
2.1 森林公園體驗式旅遊設計角度
在「體驗經濟」中,按照消費者的參與程度及與事件的互動關係,將體驗劃分為4種基本類型:娛樂、教育、遁世和審美。森林公園體驗設計可依照這4種類型進行劃分。(1)娛樂體驗設計:娛樂活動能夠幫助人們得到身心的放鬆,產生愉悅與滿足。森林公園娛樂體驗設計的關鍵在於利用森林資源設計有趣的旅遊項目和活動。(2)審美體驗設計:通過充分挖掘森林審美要素,營造園林景觀,使遊客真實地欣賞和審美,融入其中,提升美的認識,獲得愉悅的感受。(3)教育體驗設計:教育體驗設計能使遊客在體驗活動結束後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為避免單純的教育體驗活動過於枯燥,應與娛樂體驗等相結合設計,營造一種愉悅的教育氛圍。(4)遁世體驗設計:這是逃避現實的體驗,旅遊者積極參與整個旅遊事件,體會到一種全新的境界,得到逃脫世俗與喧囂的感覺。
2.2 森林公園體驗式旅遊設計要點
(1)保護森林資源,堅持可持續性發展。森林公園承擔著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責任,一切旅遊開發都依託於它優質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開展。因此,自然資源保護是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的核心原則,要合理開發森林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塑造旅遊主題,強化正面線索。明確的主題是創造與強化體驗的基礎,正面線索是為遊客充分感受主題而設置的細節,能支持和反映主題,使遊客收穫深刻的體驗。
(3)以市場為導向,避免盲目開發。從旅遊者的角度出發,才能創造出公眾滿意的森林旅遊產品。首先,應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多樣的旅遊產品。其次,根據消費者對體驗旅遊要求的不同以及對消費價格的承受力不同,將體驗旅遊市場劃分為低端目標市場、中端目標市場和高端目標市場。
(4)重視遊客參與,提升旅遊互動。旅遊體驗的實現建立在遊客積極參與的基礎上,遊客的主觀參與決定其體驗過程的最終感受。因此,運用各種方式吸引遊客參與,使之成為體驗舞臺的主角,能使遊客的體驗深化、持續化。
3.體驗式旅遊視角下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規劃設計
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位於陝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東部,規劃總面積13400畝。地處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冷熱乾濕分明,海拔在410-450米之間,總體上地勢平坦開闊。區域內原生森林植被已不復存在,目前以農業作物為主,但該區域屬於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資源豐富。
3.1 因地制宜,塑造典型暖溫帶森林景觀
森林文化博覽園共規劃為闊葉混交林、針葉混交林、針葉純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闊葉純林、竹林、灌叢7種類型的森林群落,每一類型的森林類型選用不同的代表性群落進行表達,以7類典型的森林群落共同塑造典型的暖溫帶森林生態景觀。
表1 各類型森林群落的植物構成
3.2 加強文化建設,構建多樣文化體系
文化建設起著傳承和發揚地域文化、森林文化的作用,也為遊客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感受文化的機會。全園文化體系規劃由「自然文化、藝術文化、建築文化、歷史文化」構成。
(1)自然文化:設置不同種類的特色植物展示區,突出反映不同主題特色植物所蘊含的獨特森林文化,包含抗汙植物、食用植物、暖溫帶珍稀植物、藥用植物、暖溫帶木本油料植物展示區。
(2)歷史文化:主要以園內遺址文化(包括劉邦墓、呂雉墓、趙王如意陵墓)為中心展開,採用以柏、松等針葉純林對周邊進行綠化,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
(3)建築文化:展示園約45.9畝,分為天山地域、秦嶺地域、中條山地域、燕山地域展示區,為暖溫帶特色民居建築的展示提供了重要窗口。
(4)藝術文化:森林音樂劇場佔地7.95畝,以森林為背景進行舞臺搭建,形成與森林景觀有機融合的大型戶外音樂露天劇場,體現了「人、森林、音樂」和諧共融的生態文明理念。
3.3 合理布置休閒空間,提升服務品質
交通、遊覽、休閒、餐飲等各方面入手,規劃了完善的休閒活動體系。遊覽點25處,包括各類植物展示區、植物名人園、展覽溫室、林產品交易中心等,服務點包括承載遊客集散的出入口、開展活動的休閒廣場,共8處,休閒點5處,提供安靜的休憩空間,包括茶文化休閒區、人工湖休閒區、陽光草坪、森林營地區、濱水休閒區。
3.4 推廣森林科技,傳播森林文化
通過森林展示區與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館的建設,深入、全面地傳播森林科技與森林文化,全園從林業科技的研發、推廣、展示與科普入手,建立完善的森林科技體系。林業科技研發內容包括秦嶺野生花卉資源開發研究、高端木本油料種植與開發,核桃、茯茶、紅棗功能食品的研發,新技術推廣,古樹名木保護與繁育技術推廣,油用牡丹、芳香植物規模種植技術推廣等;林業科技成果展示主要是林木良種選育森林資源培育、森林監測體系、森林防災及應急體系的展示;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館承擔著生態科學知識普及的作用。
3.5 策劃節事活動,拉動區域活力
策劃森林節慶活動、科普體驗活動、音樂文藝匯演等,吸引遊客參與,拉動區域活力。園內將開展華夏森林文化之旅、科普之旅、健身之旅、音樂之旅、民俗文化之旅等特色休閒路線。根據各個季節氣候、資源條件的變化,安排不同的節慶活動:3月,秦嶺野生花卉觀賞節;4月,牡丹節;5月,音樂節;6月,森林文化節;7月,森林露營節;8月,暖溫帶經濟作物展示節;9月,觀鳥節;10月,森林科技展;11月,核桃雕刻工藝展。
4.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體驗式旅遊產品體系設計
4.1 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體驗式旅遊產品設計
在林博園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從森林公園審美體驗設計、娛樂體驗設計、教育體驗設計、遁世體驗設計入手,針對不同消費的需求,創造適應不同目標市場的產品。
表2 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體驗旅遊產品
4.2 暖溫帶森林文化博覽園旅遊體驗路線設計
體驗旅遊路線由三級道路組成,一級路寬9米,總長約18000米,環繞全園,串聯園區主要項目,二級路寬4.5至6米,總長約22000米,滿足園內遊覽需求和自行車騎行。遊步道寬度約1.5至2.5米,總長約16000米,主要為遊覽與健身步道。
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作為城市旅遊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休閒生活開展的重要載體。從遊客需求出發,將以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旅遊引入森林公園規劃設計中,能實現森林公園景觀價值和旅遊價值的雙贏。目前,體驗式旅遊觀念在森林公園規劃中的應用還未完全成熟,有待日後更為深入的研究,從而建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的森林公園。
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經驗、缺人脈,返鄉創業看起來美做起來難。怎麼辦?關注"返鄉互助「微信公眾平臺:fanxianghuzhu
專注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農場、民宿、農家樂等經營者服務,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法扎堆。
再不瘋狂就老了,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鄉村信息。怎麼走?吃什麼?怎麼住?玩什麼?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一切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