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一去不復返

2020-12-18 FilmClub

說這部電影之前,想先提一下讀音:艋舺(meng xia),好像很多人都只讀一邊,念mengjia,是一個平埔族用語,指的是小船。臺灣本地人多念monga。

今天寫下艋舺時,鈕承澤還卷在性侵的案件裡,實在讓我生氣和失望,我不太了解他的為人和生活,但我看過他太多作品,每一部都讓我印象深刻。《風櫃來的人》和《艋舺》尤其難以割捨,總想拿出來回味一番,是常看常新的作品。他就像賈樟柯電影裡的王宏偉,都是不像演員的好演員,身上帶著最原始的真實和普通,天然可以弱化「演」的痕跡,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十年前艋舺的演員陣容,隔著一段光陰,拉開了距離,光環可能又會增加幾分。阮經天通過艋舺拿下了金馬影帝,寸頭的小天后背滿是紋身,和《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的富家公子紀存希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雅痞的趙又廷還不知道自己今後會遇見上神夜華,留著長發的鳳小嶽還不知道自己會飾演小時代的宮鳴,飾演酒家女的柯佳嬿也不能預想十年後《想見你》的爆火。艋舺之後,他們在電影電視之間來回切換,在演藝道路上各自成長。

這是一部臺灣青春黑道電影,時長超過了兩個小時,但我竟然還想讓他再久一點。電影的色調、場景、畫面都和日本電影頗為相像,脫離了日據時代的臺灣留下了太多日本的影子,二者冥冥之間總有些難以辨別的相似調子。

編劇太會給主角們起外號,阮經天飾演的何天祐,外號和尚,是一個只要學習便無人能敵的學霸,但他混跡江湖,開著一輛銀色摩託車,眼裡只有鳳小嶽飾演的李志龍——艋舺祖師廟廟口老大的獨生子。趙又廷飾演的周以文,外號蚊子,因為一個雞腿引發的打架鬥毆,被李重龍等人相中,最後一個加入小團體。「五個手指合起來才是一個拳頭」,蚊子、和尚、志龍、阿伯、白侯歃血為盟成為了艋舺太子幫。

這些年輕的男孩子穿著白色校服時,陽光、帥氣、乾淨,少年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句「要不要交朋友」就帶你一起混。而當他們混跡街頭時,啤酒,香菸,花襯衫,摩託車,又是另一種荷爾蒙的味道。他們從路人變成兄弟,一起打架,一起瘋狂,一起混幫派,最終在外省人的介入和頭目的新舊交替中,反目成仇,拔刀相向,失去寶貴的生命。

這種大部分人都不會經歷卻嚮往的熱血青春,鈕承澤卻拍得那麼真實,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歲月,但他讓我相信在艋舺,在1986年的夏天有一群年輕人確實經歷過這樣的歲月。我為他們開心,為他們悲傷,也為他們惆悵。

穿大街過小巷的追逐鏡頭,奔跑的少年、被風吹起的花襯衫、原汁原味的閩南語、鱗次櫛比的街邊小店、艋胛的生活被導演用刁鑽的鏡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再配合陳珊妮的音樂和地道的閩南歌謠,讓人忍不住在腿上用手指打拍子。多次出現的紅櫻花,貫穿著電影始終:蚊子把生父寄來的櫻花明信片放在衣櫃裡;小凝在等在蚊子的日子接客,望著房頂的櫻花露出笑容;志龍用刀捅向和尚,鮮血飛濺,在蚊子的眼睛裡幻化成紅色櫻花。如此細小的細節比比皆是,每一分鐘都可以挖掘出亮點。

多處意想不到的反轉和戲劇高潮一段接著一段,既是劇情的反轉又是主角命運的翻轉。罩著蚊子母親的外省老大就是蚊子的親生父親,整個艋舺的混亂與他的到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最終他終於得知蚊子就是自己的兒子,蚊子卻已經死在了和尚的槍下。和尚親手殺了志龍的老爸,卻抱著他在倉庫裡痛哭流涕,阮經天教科書般的哭戲從未讓人失望。蚊子答應小凝,回來就把她帶離妓女的生活,絕不像自己父親一樣對母親食言,但他卻再也不能回來……

艋舺演繹了不同於古惑仔的另一種黑道文化,少了一些血腥和殘忍,更多的是青春的傷痛和惋惜,否定了以暴制暴才是生存之道的法則。群像刻畫和主要人物一樣優秀,每一個人物都是量身定製,馬如龍飾演的黑道老大GETA、很早下線的小混混陳漢典、銳意改革新進上位的老大王識賢,外省老大鈕承澤……龐大的人物譜系沒有出現紕漏,死亡過後鏡頭掃過這些人的親人,無限悲涼,無限感慨,人生的荒蕪感頓時遍地叢生。把對現代化的思考藏在黑幫更新換代的套子裡,老一代的人不接受槍枝,堅持拳頭和刀,新一代的人追求現代化的武器和經營方式,想要跟上變化的世界。暗含著創作者對傳統的思考和解構,對現代化究竟是好是壞的思考,蜻蜓點水,雁過無痕。

很多人都說,趙又廷愛的不是柯佳嬿是阮經天,而阮經天自始至終愛的都是鳳小嶽。我們都曾十七八歲過,都對身邊的同性有過強烈的喜歡和依戀,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狀態。但阮經天和鳳小嶽之間的感情還是讓人覺得非同一般,導演不曾明示,但卻用一些特寫的鏡頭悄悄告訴了我們一些秘密。

電影結束後,有一句獻詞:獻給我的兄弟——林小明。

林仔你在江湖如何了?

鈕承澤為你拍了一部電影呢。

相關焦點

  • 《艋舺》為什麼在結尾中要致敬「林小明」,他是誰?
    《艋舺》是在2010年上映的一部臺灣電影,在《艋舺》中我們看到了導演向我們展示的20世紀8,9十年達的臺灣黑道,除了年輕人的打打殺殺兄弟義氣之外,還包含了臺灣特定的文化,本地「角頭」勢力之間的和諧、互不侵犯,以及外省幫勢力對艋舺的侵入。
  • 《艋舺》:一起少年的生存之道!
    屬於艋舺的時代過去了,伴隨著黑道們如草一樣的生命;場景和顏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臺味;陳漢典好搞笑,可惜掛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營銷和宣傳做的太好,其實本質只是一部天真爛漫的青春動作片。《艋舺》:一起少年的生存之道!
  •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但是在《艋舺》裡,當我們意識到電影的旁白者可能是一位年輕死者時,那種宿命的哀傷,究竟被身體上的刀槍傷口血染成詩,像隨風飄逝的美麗櫻花般絢爛,青春幻滅的美感價值取代了道德價值。其實整部電影,並不是在講黑道,而是在講青春、講義氣,講兄弟,講那懵懂無知的少年時,對於追尋意義的無意義的這檔事。
  • 《艋舺》主創亮相柏林 臺灣票房超4000萬元(圖)
    《艋舺》海報    突破2億臺幣的臺灣票房猛片《艋舺》2月16日在柏林展映。影片媒體場放映結束後,導演鈕承澤率領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出席發布會。在發布會上,鈕承澤提及這部片中涉及的黑幫題材有自己的青春印記,並稱自《情非得已》和《艋舺》後,影片投資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問題。而鈕承澤也透露《艋舺》在臺灣地區的票房已經超過了2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000萬元)。  媒體場放映:打出臺灣人的移民性格  《艋舺》講述上個世紀80年代,臺灣艋舺地區的幾個年輕人的故事。
  • 獨家解讀《艋舺》製作秘笈 幕後陣容大起底
    黃志明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表示加盟《艋舺》的原因是「我與鈕承澤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只是幫他一個忙」,而李烈與鈕承澤也是多年前就認識了,二人在08年金鐘獎典禮上因為出外抽菸而偶遇,當時李烈知道鈕承澤已經做了三四年的《艋舺》劇本,李烈對搜狐娛樂說起當年的那個時刻,「我們最開始就是在一起一邊抽菸一邊聊天,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是有個直覺吧,覺得臺灣電影正在開始往上爬,做《艋舺》的時機到了」
  • 《艋舺》這部劇真的特別熱血,裡面演員選的不錯,非常精彩!
    《艋舺》就一青春偶像動作片,黑幫恩怨無非是下酒的佐料。然而鈕承澤是添加了什麼東西才讓《艋舺》真正入味,引人稱讚?太子幫的友情說教其實誰都懂,鈕承澤頗費心力讓蚊子聲嘶力竭地背念出來,偶像劇的遺留通病實在禍害不淺,然而不這麼給臺詞和特寫,製造下賣腐與斷背齊飛,這電影能迎合商業取向麼?
  • 《艋舺》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缺憾
    電影《艋舺 》是一部熱血青春黑幫題材電影,講述了五個少年意氣兄弟混黑道的故事。電影劇情緊湊,愛恨情仇相互糾纏,打鬥場面直觀但不血腥,著實是一部佳作。在舞廳喝酒的時候,和尚舉起酒杯讓蚊子喝酒,本來已經喝多的蚊子說再喝就要吐了,和尚當時問他「我們還是不是兄弟?」這句話正打在了蚊子心裡最薄弱的地方,所以即便是後來在廁所吐得死去活來,蚊子還是喝了那杯酒。最後與和尚廝殺的時候,蚊子要用和尚送給他的悠悠球勒死和尚,這正是對黑道友情的諷刺。這種內心對友情的缺憾,讓蚊子一步一步的墜入了深淵。
  • 《艋舺》柏林開花 阮經天×趙又廷=票房靈藥
    因為《艋舺》,兩個生性羞澀,活潑內斂的人氣天王碰撞在一起,摩擦出火花,雄霸天下,點亮了導演鈕承澤的江湖路。電影中無比威風給人以距離感的兩個男主角在銀幕背後卻是孩子氣十足的大男孩,兩人總是像頑劣的少年一樣你打我鬧,卻又親切自然。柏林時間2月17日,搜狐娛樂在最後一場《艋舺》放映結束後獨家對話了這兩個活潑的男主角,阮經天和趙又廷雙劍合璧,混搭研磨成臺灣票房的靈藥,無可阻擋。
  • 電影《艋舺》:把歷史轉折視為純真年代,青春紀事的象徵句點
    看似陽剛氣十足動作片,卻有著極度軟性柔情的基調,導演鈕承澤的感性在《艋舺》中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濃厚的歷史感包裝起鈕承澤的浪漫激情,青春紀事的最後一章嵌合在縱貫交錯的歷史裡,老萬華百年歲月的成謎軼事與赤色傳聞,為電影撐起層層重疊的厚實遠景;而鏡頭拉近至八零年代倏然聚焦的那個現代,不正是方才離去的good old days?所以我們想望、懷念、並且重建之。
  • 大人不要錢,我們全家一起去的,進去了4個大人
    非常大,有一個林散之書畫陳列館,也是【草聖書鄉】得名的由來,目前粉黛子開的正盛,一片粉紅海洋,真是網紅打卡點了最最關鍵要推薦那個【羽之國無動力樂園】,門票60,是一個小孩的價格,大人不要錢,我們全家一起去的,進去了4個大人,還是60進去之前只看到有沙區,滑滑梯,進去才發現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好玩的,那個水動力體驗區真的很贊,我在其他地方都沒看到過,還有沙區的項目都是連成一個系統的,很有意思最關鍵,只要你願意
  • 《艋舺》影評:黑幫電影與青春文藝的完美結合
    當看著一個熟悉的故事,在熱血沸騰的幫派格局後文藝起來,那青春氣息的恬淡和漫天撒開的血色就詭異的融合到了一起,它們形成了獨特的影像風格,讓這個故事留存心底。       很顯然,豆導鈕承澤的少年經歷,給了這部影片太多幫助,使得20年前的一切重現銀幕。從通篇細緻入微的布景,到年代感極強的道具大批使用,直至還原艋舺廟口街市的真實即景。
  • 一飲一啄 艋舺: 夜市裡的古早味
    這些夜市連成的這一片,舊時統稱艋舺。與其它夜市不同,它有草根味,很濃、很淳。聲色犬馬,因河港口岸匯集往來商賈而名盛一時,所以能看到臺灣底層民眾生活的縮影。作為夜市,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小吃攤。這裡賣的幾乎都是地道的臺灣傳統小吃,很多小店在此做了幾十年生意,一門手藝傳了幾代人。今天,小編就大家去領略艋舺夜市的古早味。
  • 想像你現在就是艋舺的角頭兄弟,在臺北的八大胡同吃點江湖味道
    這句是臺灣電影「艋舺」裡的對白,「三小」是臺語的「啥玩意」,而「拎北」就是臺語的「你爸」也就是「你老子我」的意思。這種臺式江湖味的說話語氣對在艋舺長大的人來說,應該是從小司空見慣了。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代臺灣的三大城市。艋舺,發音為「MOUNGAR」,是臺灣原住民語的「獨木舟」的意思。
  • 龍山寺隔壁街就是著名的艋舺夜市了
    臺北,或許是《河濱公園》裡一口一口吃著冰,又一口一口咽著眼淚;是《七裡香》的窗外,麻雀在不停多嘴;是《忠孝東路走九遍》也走不盡的曾經的點點滴滴;是在《艋舺》的暗夜裡狂奔;是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去放天燈;更多的,卻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些是我看過的臺北,這些又不全是我走過的臺北。
  • 劇情簡介:《艋舺》
    蚊子(趙又廷 飾)17歲那年搬到艋舺,因為一根雞腿踏入了黑道,認識了和尚(阮經天 飾)、志龍、阿伯還有白猴四個好兄弟,五人結為太子幫。太子幫秉持只識意氣,不問意義的精神,憑藉志龍的父親Geta(馬如龍 飾)的黑道地位在學校呼風喚雨。踏入黑道就意味著要經歷腥風血雨,然而和尚作為眾人的守護神總能幫他們化解危機。
  • 全面解析《艋舺》偶像攻略 打造青春鐵三角
    2009年終於開拍的《艋舺》重新選角,鈕承澤(豆導)這次發動青春偶像攻略,將正當紅的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三位帥氣明星納入旗下,打造出「青春鐵三角」!《艋舺》如訓練營一般,把這些有才華的演員演技磨練的更純熟,而隨著影片熱映,也將「青春鐵三角」推到了臺灣電影的前沿陣地。
  • 《艋舺》緣起篇:追根溯源全面解析誕生歷程
    搜狐娛樂為您傾情奉獻獨家策劃——「《艋舺》揚帆起航,遠大航程的起點」,為您精密解讀《艋舺》成功元素,獨家披露幕後秘辛,全篇共分五期,本期為您講述的是「《艋舺》之緣起」。  暗潮奔湧:鈕承澤潛心做劇本  鈕承澤:「當《艋舺》上映的那一天,看到電影院滿座的狀態,我去找曾莉婷,一起分享這一刻,然後笑哭、笑哭,感觸很多。」
  • 豆瓣9.0分的《小王子》|讓大人恢復覺察,走進孩子的世界
    01 現實社會,忙成了我們疏忽孩子和生活的理由這個世界的大人們仿佛都很忙,忙著賺錢,忙著生活,忙著自己沒完沒了的事。這個世界的小孩們仿佛都在等待,等著大人回家,等著大人有空閒,等著大人陪他們一起玩。在大人的心中,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孩子眼裡,大人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仿佛一開始在這件事情上就不對等,但時光就這樣延續了一代又一代,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但有一天,一個外星球的小王子,對著敷衍他的飛行員咆哮了。
  • 臺艋舺地區黑老大落網 曾派小弟演《艋舺》(圖)
    圖片來源:臺灣《蘋果日報》中國臺灣網5月19日消息臺灣電影《艋舺》描寫臺北萬華地區(舊名艋舺)黑幫情義故事,但現實中萬華黑幫卻是魚肉鄉民,以高價強賣日用品給逾百店家,不從即恐嚇、砸店甚至痛毆,令業者深惡痛絕。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臺北地方檢查署昨指揮警察、「憲兵」百餘人,兵分34路直搗黑幫「頭北厝」地盤,逮捕幫主王春成及手下共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