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部電影之前,想先提一下讀音:艋舺(meng xia),好像很多人都只讀一邊,念mengjia,是一個平埔族用語,指的是小船。臺灣本地人多念monga。
今天寫下艋舺時,鈕承澤還卷在性侵的案件裡,實在讓我生氣和失望,我不太了解他的為人和生活,但我看過他太多作品,每一部都讓我印象深刻。《風櫃來的人》和《艋舺》尤其難以割捨,總想拿出來回味一番,是常看常新的作品。他就像賈樟柯電影裡的王宏偉,都是不像演員的好演員,身上帶著最原始的真實和普通,天然可以弱化「演」的痕跡,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十年前艋舺的演員陣容,隔著一段光陰,拉開了距離,光環可能又會增加幾分。阮經天通過艋舺拿下了金馬影帝,寸頭的小天后背滿是紋身,和《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的富家公子紀存希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雅痞的趙又廷還不知道自己今後會遇見上神夜華,留著長發的鳳小嶽還不知道自己會飾演小時代的宮鳴,飾演酒家女的柯佳嬿也不能預想十年後《想見你》的爆火。艋舺之後,他們在電影電視之間來回切換,在演藝道路上各自成長。
這是一部臺灣青春黑道電影,時長超過了兩個小時,但我竟然還想讓他再久一點。電影的色調、場景、畫面都和日本電影頗為相像,脫離了日據時代的臺灣留下了太多日本的影子,二者冥冥之間總有些難以辨別的相似調子。
編劇太會給主角們起外號,阮經天飾演的何天祐,外號和尚,是一個只要學習便無人能敵的學霸,但他混跡江湖,開著一輛銀色摩託車,眼裡只有鳳小嶽飾演的李志龍——艋舺祖師廟廟口老大的獨生子。趙又廷飾演的周以文,外號蚊子,因為一個雞腿引發的打架鬥毆,被李重龍等人相中,最後一個加入小團體。「五個手指合起來才是一個拳頭」,蚊子、和尚、志龍、阿伯、白侯歃血為盟成為了艋舺太子幫。
這些年輕的男孩子穿著白色校服時,陽光、帥氣、乾淨,少年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句「要不要交朋友」就帶你一起混。而當他們混跡街頭時,啤酒,香菸,花襯衫,摩託車,又是另一種荷爾蒙的味道。他們從路人變成兄弟,一起打架,一起瘋狂,一起混幫派,最終在外省人的介入和頭目的新舊交替中,反目成仇,拔刀相向,失去寶貴的生命。
這種大部分人都不會經歷卻嚮往的熱血青春,鈕承澤卻拍得那麼真實,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歲月,但他讓我相信在艋舺,在1986年的夏天有一群年輕人確實經歷過這樣的歲月。我為他們開心,為他們悲傷,也為他們惆悵。
穿大街過小巷的追逐鏡頭,奔跑的少年、被風吹起的花襯衫、原汁原味的閩南語、鱗次櫛比的街邊小店、艋胛的生活被導演用刁鑽的鏡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再配合陳珊妮的音樂和地道的閩南歌謠,讓人忍不住在腿上用手指打拍子。多次出現的紅櫻花,貫穿著電影始終:蚊子把生父寄來的櫻花明信片放在衣櫃裡;小凝在等在蚊子的日子接客,望著房頂的櫻花露出笑容;志龍用刀捅向和尚,鮮血飛濺,在蚊子的眼睛裡幻化成紅色櫻花。如此細小的細節比比皆是,每一分鐘都可以挖掘出亮點。
多處意想不到的反轉和戲劇高潮一段接著一段,既是劇情的反轉又是主角命運的翻轉。罩著蚊子母親的外省老大就是蚊子的親生父親,整個艋舺的混亂與他的到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最終他終於得知蚊子就是自己的兒子,蚊子卻已經死在了和尚的槍下。和尚親手殺了志龍的老爸,卻抱著他在倉庫裡痛哭流涕,阮經天教科書般的哭戲從未讓人失望。蚊子答應小凝,回來就把她帶離妓女的生活,絕不像自己父親一樣對母親食言,但他卻再也不能回來……
艋舺演繹了不同於古惑仔的另一種黑道文化,少了一些血腥和殘忍,更多的是青春的傷痛和惋惜,否定了以暴制暴才是生存之道的法則。群像刻畫和主要人物一樣優秀,每一個人物都是量身定製,馬如龍飾演的黑道老大GETA、很早下線的小混混陳漢典、銳意改革新進上位的老大王識賢,外省老大鈕承澤……龐大的人物譜系沒有出現紕漏,死亡過後鏡頭掃過這些人的親人,無限悲涼,無限感慨,人生的荒蕪感頓時遍地叢生。把對現代化的思考藏在黑幫更新換代的套子裡,老一代的人不接受槍枝,堅持拳頭和刀,新一代的人追求現代化的武器和經營方式,想要跟上變化的世界。暗含著創作者對傳統的思考和解構,對現代化究竟是好是壞的思考,蜻蜓點水,雁過無痕。
很多人都說,趙又廷愛的不是柯佳嬿是阮經天,而阮經天自始至終愛的都是鳳小嶽。我們都曾十七八歲過,都對身邊的同性有過強烈的喜歡和依戀,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狀態。但阮經天和鳳小嶽之間的感情還是讓人覺得非同一般,導演不曾明示,但卻用一些特寫的鏡頭悄悄告訴了我們一些秘密。
電影結束後,有一句獻詞:獻給我的兄弟——林小明。
林仔你在江湖如何了?
鈕承澤為你拍了一部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