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垃圾分類,聊聊奶茶咖啡環保這件事

2020-12-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咖門,作者|政雨,編輯|寇寧

經歷過無數次「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後,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終於正式實施。

星巴克、喜茶已經積極施行了紙吸管、自帶杯減價等環保行為。

飲品業推進環保,更重要的是想明白一個問題:飲品杯子究竟是容器還是包裝?

飲品業的環保行動

最近的「奶茶」,好沒面子的,被喝完還要被拆解、被嘲笑:

在網友吐槽垃圾分類時,有個段子一直被津津樂道:奶茶,究竟是什麼垃圾?

答案分4步:

第一步,沒喝完的奶茶倒下水溝;第二步,珍珠、果肉得丟溼垃圾;第三步,杯子、吸管丟幹垃圾;第四步,大部分熱飲、奶蓋茶蓋子是可回收垃圾。說起來,還是飲品包裝不夠環保,在消費者垃圾分類熱度高漲時,才成了被關注的目標。

但是,嗅覺敏銳的飲品品牌已經在變「綠」了。

喜茶啟動環保計劃:推出紙吸管;自帶杯消費減2元;鼓勵紙袋、紙杯循環利用;門店實行節能計劃等等。

而星巴克在2018年7月就宣布,2020年之前全面停用中國所有門店的塑料吸管。4月份,還在上海和深圳門店推出無需使用吸管的杯蓋,和紙質吸管。以及新近推出的11款「玩味冰杯」,號稱可以重複使用20次以上。

這兩個月多來,星巴克一直在上海的700多家門店,準備垃圾分類落地措施:設置明確的分類垃圾區域、開展員工培訓,甚至還在每家門店都安排一名員工作為綠色夥伴,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推廣。

現在到一些門店可以看到,全新的操作臺上,設置了幹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溼垃圾分類區域,店內主要涉及的投擲物也都作了相應提示。

工作人員也得嚴格按照分類要求投擲垃圾。比如,用完的牛奶紙盒,先衝洗乾淨、壓平後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泡完的茶包,先破袋、再分別投放;喝完的塑料冷飲杯,也統一收集後,到後廚洗淨,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如顧客有投放有害垃圾的需求,門店也能夠代投。

頭部品牌不餘遺力推行環保,總結起來,有3點動力:

1、提前熟悉,及早適應

目前來看,垃圾分類主要集中在社區居民層面。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定: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是說,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6月7日,有媒體報導,杭州紹興路一家海底撈門店因存在垃圾混裝等不規範行為,被開出「垃圾拒運單」。雖然這家店垃圾拒運並沒有真正實施,但還是給餐飲商家一記重要提醒。

據了解,目前喜茶上海門店在按要求設置、專門訂購垃圾桶,培訓夥伴垃圾分類手冊、分類標準。巡茶也在通過採購不同垃圾桶,分類後場垃圾。

所以,早行動早適應。

2、賺眼球,留好感

是熱點,就要追,大品牌都有營銷思維。樹立一個「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的正面形象,留給消費者的只有好印象。

3、真為環保做貢獻

麥當勞從2007年開始,將塑料外賣袋改為紙質外賣袋,截至2017年,已經少用了超過20億隻塑膠袋。

據了解,改為紙吸管和直飲杯後,兩個月來星巴克節約塑料吸管超過100萬根。

飲品杯的環保痛點,價格貴推廣難

目前來看,頭部品牌踐行環保的動作,還多集中在少用吸管上,主要目標是「減塑」。或從根源入手,減少塑料的使用;或間接用紙代替塑料。

相比塑料,紙作為植物中的提取物,更容易降解,相對環保。據麥洛特負責人餘洋介紹,700ml注塑杯是22克,而紙杯中的塑料含量微乎其微。

但這其中存在不少問題

1、減塑之後的包裝比如杯子,容易軟塌塌(可腦補礦泉水瓶),缺少價值感。

我們發現越貴的礦泉水用的瓶子越結實,奶茶店裡的杯子,杯壁厚實就會讓人覺得20多塊很值。

2、紙制材料成本高、實用性差。

星巴克推出的紙質吸管,官方一直在強調「不要咬」。而據嘗試過的網友反映,一方面難以吸到東西,剛吸上來就變軟,最最難忍的是「咬吸管」的癖好不能滿足。

紙制和塑料包裝雖都能確保安全性,但顯然塑料實用性更強。

而在飲品業,除了吸管,顯然杯子才是更耗費塑料的環節。目前在飲品包裝裡,使用最多的是PP材料,穩定耐低高溫。

但據了解,目前出現一種PLA材質的塑料包裝材料,其原料來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主要以玉米、木薯等為原料,兼顧環保和實用性。

但是,PLA成本較高,是普通材質的2倍以上。據了解,僅在臺灣星巴克、711等部分門店有使用。尚未得到普及推廣,研發方案尚不夠聚焦成熟。

以市場動力推動企業主動選擇環保材料,難度不小。真實現環保,還需要相關部門強制措施的出現。

總體來看,換紙吸管、回收咖啡渣等等行為,與帶來的實際環保價值相比,更有價值的是對環保理念的倡導和推崇。

品牌環保行為的背後,是環保意識和價值的傳遞,圖片來自星巴克中國

但這並不意味著飲品業什麼都做不了。

飲品的杯子是包裝or容器?

吐槽奶茶分類的段子,聽起來挺有意思,仔細想想頗有諷刺感:奶茶店造型百變,在杯子上大做文章,其實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一是動作資源、二是時間成本、三是存儲資源,分類越細浪費資源越多。

在名高包裝創始人劉偉看來,冷熱通用的單一材料,更符合環保的標準。

這幾年飲品業瘋跑,杯子上也在大做文章,奶茶杯承載著產品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營銷。

透過乾淨清晰的杯壁,茶清澈、水果鮮豔、珍珠剔透、小料豐富,都是在撩撥消費者的購買慾。1000CC、700CC、大方杯、小方杯、瓶子、杯套等風格各異的杯子造型,伴隨著新品一起出現,都成為搶奪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當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飲品業「濫用」塑料的問題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事物的出現,都是在為人們生活得便利服務。

只是,如何在兼具功能性的同時,實現更環保;當你在選擇一款新的包材時,有沒有把環保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是更有意義的提醒。

想清楚兩個關鍵詞:飲品的杯子是「容器」還是「包裝」?

容器意味著樸素而實用的,更注重功能性;包裝則需要華麗且引人矚目,更追求營銷效果。

新茶飲不僅在被消費產品本身,顏值、營銷動作等等都是精心設置的「誘惑」。起碼在現階段,奶茶杯還個需要精心打扮的「包裝」,需要考慮顏面。

只有實現二者的平衡,飲品業才真的離環保更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完之後,你有沒有做對這件事?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完之後,你有沒有做對這件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都喝到了嗎?喝完奶茶後垃圾有沒有丟對呢?「如何正確處理喝完後的奶茶杯」曾一度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一年多過去了,大家逐漸了解垃圾分類的理念,也能得心應手處理各種生活垃圾。從「新時尚」到「好習慣」,垃圾分類已經融入大家日常生活。
  • 上演環保時裝秀、唱響垃圾分類三字歌...朝天小學這節垃圾分類創意...
    身穿自製創意服裝的學生們,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我為垃圾分類打CALL」創意環保時裝秀。,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綠色環保理念,11月26日下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越秀區委宣傳部、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朝天小學共同舉辦了「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廣州市中小學生同上一節垃圾分類創意課」活動。
  • 這裡將開設環保咖啡教室「垃圾分類」大講堂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 通訊員 成廣聚 吳鏑鋒)10月19日,在市城管部門等相關單位的指導下,星巴克在廣州珠江新城高德置地春廣場進行了 「環保主題咖啡教室——垃圾分類大講堂」首場培訓活動,廣州城市礦產協會垃圾分類專業培訓講師進行授課,星巴克約50名店經理、區經理參與培訓。
  • 垃圾分類進樓宇 「咖啡黨」「奶茶黨」可蓄「一杯之力」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姚麗萍)體驗新時尚,推動垃圾分類,也可以蓄「一杯之力」!今天中午,繼「垃圾分類,請助我一『杯』之力」活動在日月光中心商務樓宇成功舉辦之後,黃浦區打浦橋街道在中海國際中心開展「保護地球,請蓄一』杯』之力」的活動,鼓勵樓宇內的「咖啡黨」「奶茶黨」使用自帶杯,為保護地球蓄上一「杯」之力。圖說:午休時間,樓宇白領參與垃圾分類遊戲積分。
  • 垃圾分類這件事,鄞州這個幼兒園花了心思
    5-6歲幼兒期是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充分利用這個關鍵期引導幼兒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樹立綠色環保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走趕緊跟著小編一起走進鄞州區德培幼兒園看看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如何做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6月12日上午,小編來到鄞州區潘火街道金橋水岸小區內的德培幼兒園
  • 渡東社區吟唱《垃圾環保歌》 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你拍二,我拍二,儘量少用塑膠袋兒……你拍六,我拍六,廢舊電池要回收;你拍七,我拍七,節約能源要牢記;你拍八,我拍八,垃圾分類靠大家。」近日,記者走進越城區稽山街道渡東社區聽到,幾名小朋友正在唱一首朗朗上口的《垃圾環保歌》,「生活垃圾分類」對於該小區居民來說不僅耳熟能詳,也實實在在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的一種自覺行動。對於東升苑小區的居民王娟來說,每天早晚前往小區指定垃圾投放點扔垃圾,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在她的帶動下,正在上幼兒園的小孫兒也知道要把垃圾分類扔進家中不同的桶裡。
  • 尿毒症患者的尿袋屬於什麼垃圾?一起聊聊垃圾分類的那些梗
    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已滿一個月了,上海人從過去什麼垃圾都不知道到現在大部分人都會分垃圾啦,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今天關於垃圾分類的事情又發生在閔行,竟有人將裝滿尿的幾大包尿袋扔在垃圾桶旁邊,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垃圾站工人人員拒收,原因是尿包也屬於「溼垃圾」,你要不就把水倒汙水管裡,袋子扔在有害垃圾裡。你把尿袋當溼垃圾的話,你至少要破袋啊。破袋後扔在有害垃圾裡。
  • 繼垃圾分類之後又一環保好消息:咖啡渣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
    在位於韓國大田市的一所研究院,工作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發,實現了利用咖啡渣提煉咖啡油的快速熱分解技術。此外,韓國製衣商用咖啡渣加工而成的咖啡碳纖維製作出了牛仔褲面料。咖啡渣可煉油可生產牛仔褲還可以製作兒童玩具,未來有望成為經濟效益較好的新一代環保可再生能源。
  • 垃圾分類下的荒唐事
    扔垃圾都要統一處理,意味著人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被鉗制,這怎能是好事呢?這件事情怎麼看都是乖張荒謬,效率低下,居然是「先進文化」?我希望大家保持常識,不被「情懷」蒙蔽了直覺和理性。為什麼我說垃圾管制很低效?表面看政府只是要求居民「順手分類」,其實很繁瑣。生活垃圾要分大類和小類,可回收物還有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的區別。單單一項紙張又有硬紙、軟紙、衛生紙、宣傳頁的差別。
  • 垃圾分類 | 臺灣:垃圾分類不再難
    不過,如今您要是再去買咖啡或奶茶飲料,店家已不再會提供塑料吸管了,取而代之的是紙質吸管或不提供吸管。從去年起,這一「限塑」政策在臺灣就已經上路。隨著今年擴大實施,許多餐飲店業者將徹底改用紙質吸管。該舉措意味著島內垃圾分類進一步細化。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塑料吸管。臺灣環保部門表示,此舉預估一年可減少使用1億支塑料吸管,這將大大減少從填埋場流入海洋的廢棄物數量。
  • 春熙路街頭現「垃圾博物館」?垃圾分類時代來臨,這...
    (來自熙妹兒的靈魂拷問)從早餐的一盒牛奶到午間的外賣餐盒再到下午的一杯咖啡從家裡到辦公室,不知不覺間,我們每天都在製造著垃圾7月6日至7日,春熙路街道聯合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在春熙路步行街北段開展了「垃圾博物館」環保公益展。寓教於樂的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增強公眾環保意識,讓市民在參觀與互動中學習垃圾分類和減量。
  •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為方便分類外賣奶茶珍珠按顆數
    外賣包裝是產生生活垃圾的大戶,但畢竟不是全部。除了外賣餐具之外,即將滿月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給上海這座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一個月了,大家適應了嗎?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發力,依法查處體系配置不健全情況在青浦區康浦景庭小區,原來這裡的戶籍居民思想上仍停留在「個人自掃門前雪」的生活狀態,外來人口則普遍流動性較大,小區居民整體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不高。去年9月份,小區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組織了20多位志願者組成「365環保衛士服務隊」,幫助和勸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 告訴臺灣同胞,垃圾分類這件事我們這樣做!
    但是我們還想告訴你一件事,垃圾分類,我們現在也做得非常好。早年間,外界對我國的垃圾分類印象大多是髒亂差,隨著近年來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國首批42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發布,各個地區都加強了垃圾分類工作的力度。
  • 生態城公布19個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 生活垃圾全部扔到環保驛站
    內容提要:記者從生態城日前召開的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建設工作啟動會上獲悉,生態城公布了19個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的初選名單。新型垃圾分類箱在生態城美錦園投入使用。本報記者 周偉攝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生態城日前召開的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建設工作啟動會上獲悉,生態城公布了19個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的初選名單。據了解,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小區呈現四個方面的變化:撤除傳統意義上的垃圾桶,修建並投用「生態城智慧垃圾分類環保驛站」。
  • 垃圾分類有疑問,小龍蝦和奶茶該如何分類?答案在這裡
    大家的生活質量一再提高,生活垃圾分類也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垃圾分類是日常相關的,很早之前我們丟垃圾就是丟在垃圾桶裡就可以了,現在要根據不同的打的種類來選擇丟入不同的垃圾桶中,這是環保意識覺醒必然要求的。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2020-11-13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蛇口喬聯幼兒園環保特色課程做好垃圾分類
    各個城市在想辦法,各位網友在動腦筋,而深圳的這所國際化幼兒園卻消無聲息的把垃圾分類課程植入到幼兒園特色課程裡面,從孩子抓起,從教育抓起,將垃圾分類意識植入到小朋友心中,並用主題課程,通過動手參與、親身體驗的方式,把垃圾分類內化為具體行動,養成一種生活習慣,這就是深圳蛇口喬聯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通識教育、自然習得」最直接的展現。垃圾分類是城市文明的體現,也是個人文明素養的直接反映。
  • 史上最全英文講解垃圾分類,收藏此文你可以放心大膽的繼續喝奶茶了!
    7月1日,垃圾分類政策正式實施!!!就這兩天,上海人哭著心碎了!
  • 上海垃圾分類,那麼我們喝剩下的珍珠奶茶屬於什麼垃圾?我來回答
    上海垃圾分類了。那麼,我們平常喝的珍珠奶茶要怎麼分類呢?先說下奶茶的一次性包裝杯,在上海垃圾分類查詢平臺查詢的結果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只能選擇「珍珠奶茶盒」;查詢到珍珠奶茶盒是屬於:幹垃圾然後我們選擇查詢「珍珠」;但是這個好像有誤,查詢平臺的珍珠,跟我們說的珍珠奶茶的珍珠,應該不是同1個東西!
  • 垃圾分類滿月:上海人點奶茶珍珠按顆算
    時間過得很快,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行至今剛剛好一個月。這一個月裡,上海人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有人戲稱上海人「被逼瘋了」,點奶茶時都會註明要幾顆珍珠,稱「多了也吃不掉」;還有點外賣不要餐具的,點燒烤不要籤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