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潛艇1——烏龜入海,鰻魚初遊,早期潛艇的300年爬行史

2020-12-26 和風漫談

兩次世界大戰中,潛艇都取得了巨大戰果,成為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如今潛艇仍然是頂級戰略裝備——常規潛艇在淺海設伏;攻擊核潛艇在深海搏殺;戰略核潛艇背著十幾枚潛射洲際飛彈在各大洋日夜不停的巡邏。

「颱風」、「俄亥俄」級這樣的龐然大物,一艘攜帶的核彈頭足以摧毀一個中等國家,所以是鎮國之寶,也是「三位一體」核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曾經稱霸海洋的巨獸——颱風級核潛艇

除了軍事,潛艇還在海洋研究、地質勘探、設備維護、救援觀光等領域中大顯身手,為社會進步做出重大貢獻。

過去一百多年中,水面艦船完成了從風帆到蒸汽機、內燃機、汽輪機乃至核動力的華麗變身;飛機從原始的木架蒙布變成了今天的複雜機器;飛彈只用短短數十年就達到了毀天滅地的程度。

然而潛艇出現的很早,發展卻極其緩慢,在300多年裡一直如蝸牛般前行,一直到20世紀初才獲得高速發展。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製造潛艇,能研製核潛艇的更是寥寥無幾。

16世紀繪畫中描述的亞歷山大進入潛入鍾

為了贏得戰爭人類絞盡腦汁,探索水下兵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臘時期,就有潛水員下水清除障礙的記錄。根據亞里斯多德記載,公元前332年提爾圍城戰中,亞歷山大大帝就曾經用一個玻璃製成的原始潛水器潛入水中偵察,看到了精彩繽紛的景象。

不過從那之後人類對水下作戰的探索也就止步於此,直到一千多年後這棵老樹才發出新芽。

16世紀時,歐洲終從黑暗的中世紀裡走出來。文藝復興帶動了思想解放和經濟發展,科技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威廉伯恩設想中的潛艇

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在《發明與設計》一書中首次詳細的闡述了潛艇原理。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水中物體的重量不變,那麼只要改變體積大小就能讓它上浮下沉。

在他的設想中,潛艇由一個木製封閉容器製成,外包防水皮革袋。轉動木製螺杆伸縮皮袋,就能增減水量調節浮力,使潛艇上浮下潛。

伯恩的理論為潛艇誕生奠定了紮實基礎,但是否付諸實踐已無證可查。不過他的朋友——荷蘭人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貝爾卻完成了這一划時代舉動。

德雷貝爾是個博學家,天文地理啥都喜歡。他對伯恩的理論很感興趣,於是在1620年設計出歷史上第一艘潛艇,獲得了「潛艇之父」的頭銜。

德雷貝爾的潛艇和划槳手

他的潛艇外部包裹著塗滿油脂的皮革,前甲板向下傾,能潛入水下4~5米,由12名水手划槳操縱,被稱為「隱蔽的鰻魚」。

1620年「鰻魚」在泰晤士河上測試,連詹姆斯一世國王都親自到場觀看。在一次表演中,德雷貝爾和水手潛入水下長達3小時。大家都以為這個聰明的傢伙已經完蛋了時,潛艇又從水裡突然冒出來,引起一片驚嘆聲。

「鰻魚」在泰晤士河上表演

德雷貝爾拼出了潛艇的原始模樣,1636年法國人馬林·梅森又在拼圖上增添了一塊。他提議艇體應由銅材料製成,外形呈圓柱形以便更好的承受水壓。大家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後來的潛艇就變成像海豚那樣的流線形。

潛艇出現不久,人們就意識到它的軍事潛能。1648年,英國主教約翰·威爾金斯在《數學魔術》一書中提到潛艇的軍事優勢:

1、隱蔽性好,能前往世界任何海岸,且不易被發現攻擊。

2、安全性好,海盜和劫匪無法搶劫水下船隻。

3、適應性強,潮汐、風暴不影響水下十幾米深的潛艇。

4、抗寒能力強,就算在南北極海域冰和霜凍也不會傷及船員;

5、突破封鎖能力強,能擊沉水面艦隻,悄無聲息的運送補給品。

因此各國都積極的將潛艇運用到戰爭中。

1652年英荷戰爭中,法國人路易斯·索恩製造了一艘24米長的潛艇,聲稱可以悄悄接近敵艦並在船舷上打洞。但他的潛艇由鐘擺、齒輪驅動,下水後根本無法移動,只能鎩羽而歸。

1692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平製造了2艘潛艇,取得一些成功。

丹尼斯·帕平的第2艘潛艇,橢圓柱形結構

1720年,俄國人尼科諾夫在彼得大帝支持下建造了第一艘軍用潛艇。他的潛艇可以噴火,還有一個氣閘供潛水員進出。但是彼得大帝去世後,俄國海軍取消了所有支持。

從德雷貝爾之後的一百多年裡,不斷有人做各種嘗試,但整體水平都沒什麼突破。直到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潛艇才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

當時美國大陸被英國海軍嚴密封鎖,很多美國人恨之入骨,立志要將其從沿海趕出去。一位耶魯大學畢業生大衛 · 布希內爾參照前人經驗,製造了著名的「海龜」潛艇

像一個雞蛋的「海龜」潛艇

這是一種單人木製潛艇,由兩個烏龜殼一樣的木殼扣在一起組成,看起來像個橢圓形雞蛋。

潛艇有2個人力搖動的原始螺旋槳,一個控制進退,一個控制浮潛。用腳踩下踏板,就可以將水引入壓載水箱,艇底還有壓載鉛塊幫助保持水中直立。外殼上帶著一個70公斤的炸藥桶和鑽頭。當潛艇悄悄潛到敵艦下方,用鑽頭鑽透船殼拴住炸藥桶引爆時,那威力可絕對不小。

水平垂直螺旋槳、踏板和艇外的炸藥桶

1776年9月7日清晨,埃茲拉·李上士駕駛「海龜」潛艇執行了史上第一次攻擊。只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鑽頭恰好碰到軍艦舵面的金屬片上。這哪能鑽得透?他忙活了好一陣子只能無奈放棄,將炸藥帶到開闊水域引爆。

「海龜」潛艇雖然失敗了,潛艇作戰行動也暫時中止。但布希內爾贏得了大家高度評價,華盛頓總統說道:我當時認為,現在仍然認為這是天才的努力。

光陰如箭,轉眼又過了二十多年。另一位美國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接過了潛艇發展大旗。

「北河」號蒸汽機輪船

富爾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知名人物,1807年製造了第一艘「北河」號(他的朋友在傳記中誤寫成「克萊蒙特」 號)蒸汽機輪船,成為「輪船之父」。

不過此時他的興趣還在潛艇上,而且同樣憎恨英國。1797年富爾頓帶著潛艇計劃到法國尋求資助,幾經波折後終於在海軍支持下製造出「鸚鵡螺」號潛艇。

該潛艇為流線型,艇體是鐵架銅殼,用人力搖動螺旋槳,能下潛到水下8米,航速約4節。艇上有一根摺疊風帆,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

當時英法正互相敵對,富爾頓希望能幫助法軍打敗英國。但是「鸚鵡螺」號很難控制也不夠隱蔽,很容易被發現躲避。

所以法國人漸漸失去信心,拿破崙甚至指責他是一個「只想賺錢的騙子」。心灰意冷的富爾頓只能灰溜溜離開,陰差陽錯居然來到他最憎惡的英國。

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倒是很感興趣,立馬撥付了10萬英鎊研發資金。可惜沒過多久皮特去世,海軍部重組。新上任的海軍部長守著傳統舊觀念不放,認為潛艇是一件很不光彩的邪惡兵器,會辱沒皇家海軍的光榮傳統。

「鸚鵡螺」號打開風帆的樣子

到處碰壁缺少資助的富爾頓只能黯然回國,將精力轉向蒸汽機輪船,成就了輪船之父的美名

除了英法美之外,潛艇也在俄國、瑞典、德國等國緩慢發展。19世紀中期,德意志聯邦與丹麥交惡,北方港口被敵軍封鎖。一名炮兵下士威廉·鮑爾呈上一份潛艇計劃,聲稱可以打破丹麥封鎖。

1850年時,他仿照富爾頓的潛艇樣式建造了「火焰」號,果然讓丹麥軍艦不敢過分靠近海岸。

「海魔」號潛艇

俄國人看到後也很感興趣,1855年邀請他為俄國建造了「海魔」號潛艇。此潛艇採用很多新技術,長約17米,有多個壓載水艙,十幾名船員腳蹬踏輪驅動螺旋槳前行。

「海魔」號曾經成功下潛了130多次,後來在試驗中沉沒。它最出名的事情是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加冕典禮上:據說載著4名銅管樂隊成員潛入水下,然後國歌聲從海浪中傳來。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又起,潛艇又一次被推到前臺。當時南北雙方都使用潛艇打擊對方,其中以「亨利」號潛艇最為出名。

「四處遊蕩的棺材」亨利號

「亨利」潛艇研製中多災多難,幾次沉沒又幾次撈起,造成35名水手死亡,綽號「四處遊蕩的棺材」。但南軍仍堅持將它投入戰鬥。

1864年2月17日夜晚,「亨利」號潛艇將創造歷史。喬治狄克遜中尉駕駛潛艇潛入查爾斯頓港口,悄悄向北軍新型巡洋艦「豪薩託尼克」號摸去。

8名船員奮力搖動螺旋槳,把一枚40公斤重的「長杆魚雷」撞向軍艦右舷。剎那間一聲巨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炸毀軍艦的潛艇紀錄誕生了

亨利號的長杆魚雷

可惜「亨利」號也同歸於盡,被大量湧入船艙的海水吸了過去,導致第五批船員也全部陣亡。2000年時,這艘沉睡了100多年的潛艇被打撈上來,將真實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

打撈上來的「亨利」號潛艇

潛艇發展到此,還是沒有擺脫人力驅動的窘境。隔壁的水面艦艇早已用上蒸汽機,但它卻不適合潛艇使用。

法國人覺得他們也許能解決動力問題,於是在1864年做了一次大膽嘗試。海軍軍官西蒙·布爾熱瓦製造了一艘長達36米的大潛艇——潛水員」號,比之前出現的任何潛艇都要大。

第一艘不依賴人力驅動的潛艇

「潛水員」號不再用手搖腳蹬,而是用壓縮空氣驅動活塞發動機,功率達到80馬力,是史上第一艘不依賴人力驅動的潛艇。正是為了儲存更多的壓縮空氣瓶,所以才被造得如此龐大。

「潛水員」號做了幾次下潛實驗,結果發現空氣儲量依然不夠,另外在水中也很難控制。潛艇在水中稍一動彈就頻繁的上浮下潛,穩定性極差,不得已在1872年退出海軍。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潛艇性能遲遲得不到突破,實際上是因為幾種關鍵設備還未出現或成熟:

1、是支持潛艇水下遠距離航行的合適動力,這要等柴油機、電動機成熟後才行。

2、是適合潛艇使用的攻擊武器,這要等魚雷出現。

3、是潛艇控制原理的理論突破。

當時人們以為潛艇在水下需要0浮力,而實際上為了提高穩定性、安全性,潛艇在水下需要維持一定的正浮力,然後靠水平升降舵控制升潛,像飛機一樣在水中「飛行」。

當時這幾大問題都沒解決,還要耐心等待二三十年後才有結果。直到19世紀末期,幾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工程師——約翰·菲利普·霍蘭、喬治·加萊德、索爾斯坦·諾登費爾才終於在理論和實踐上將所有拼圖拼在一塊,為潛艇發展打開嶄新一頁。

經過300年的蹣跚爬行,潛艇才站到舞臺中央。1897年,約翰霍蘭的VI號潛艇取得重大成功,美國海軍採購後組建了第一支潛艇部隊。英國、日本也紛紛採購仿製。霍蘭也因此成為「現代潛艇之父」。

約翰·霍蘭與他的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共建造了640餘艘潛艇,光德國就建造了300多艘。各型潛艇共擊沉水面艦艇192艘、運輸船5906艘,戰果震驚世人!

再沒有人敢輕視潛艇了,英國海軍也因為他們的保守觀念而吃夠苦頭。反潛從此成為困擾海軍的三大難題之一。

霍蘭、諾登費爾特們如何將潛艇帶入新時代?又經歷了哪些研製困難?受篇幅所限,我們將在下一章揭開答案,歡迎大家關注。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堡壘之夜》王冠金屬烏龜潛艇跳舞怎麼完成 烏龜潛艇跳舞任務完成...
    導 讀 許家都很想知道堡壘之夜在王冠金屬烏龜潛艇跳舞任務怎麼完成攻略/王冠金屬烏龜潛艇位置,所以下面就來為各位介紹
  • 百年潛艇8: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在一戰刺激下迅速崛起的美國潛艇
    武器是4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8枚魚雷和1門3英寸甲板炮。 M-1號的雙殼體設計能減小耐壓殼損壞風險,提供更大的儲備浮力,增加抗沉性。它在1914年7月鋪設龍骨,1915年9月下水,為了給其他戰鬥潛艇讓路,拖拖拉拉一直到1918年2月才正式服役。調試完成後,M-1號在紐波特海港測試,經過6年實驗後退役。
  • 「海上馬車夫」的動物園——獨樹一幟的荷蘭潛艇與輝煌歷史
    一、先聲奪人的早期潛艇。16世紀末潛艇嶄露頭角,各國紛紛開展研究。1620年,荷蘭工程師科尼利斯德雷布爾先聲奪人,用牛皮包裹鐵框木架,用羊皮囊控制潛浮,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潛艇,被稱作「隱蔽的鰻魚」。12名水手劃著槳,在英國泰晤士河水下5米處來回潛航,吸引了一大批人觀看,連英國詹姆斯一世國王也特意登艇視察。
  • 朝鮮潛艇部隊現狀與潛艇戰能力
    朝鮮的4艘w級潛艇是後期型號,去掉了早期的甲板炮而增加了探測和攻擊定位設備,主要武器為艇首的4具53 51型533i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2具同型魚雷發射管,探測系統包括PLK 10l型對海搜索雷達、MO一1型敵我識別系統、「比贊」電子支援系統、Kurs
  • 臺灣正式啟動自造潛艇計劃:薩沙回顧臺軍潛艇部隊歷史
    臺灣計劃耗資9850萬美元,預計潛艇將在八年內下水測試,十年後可以成軍。我們看看臺軍潛艇的歷史!國軍時期,德國U型潛艇計劃泡湯抗戰爆發幾年前,國民政府就開始針對日軍的擴軍備戰。所謂十年陸軍、二十年空軍、百年海軍,海軍因建設周期太長、需要資金太多,被放在最後一位。
  • 阿斯頓·馬丁私人豪華潛艇定價高達300萬美元
    自從去年宣布將與Triton Submarines合作推出一款三人座的豪華潛艇的消息以來,該項目就備受關注。近日,阿斯頓馬丁終於公布了這款私人豪華潛艇的最終設計及更多細節,首部試產型號將在今年稍後時間投產,定價高達300萬美元。
  • 二戰德國潛艇技術有多牛?直接影響戰後美國潛艇發展
    美國海軍決定立即集中精力設計一種新型潛艇,但美國海軍艦艇局認為,可以對現有的數量龐大的"小鯊魚級"、"白魚"和"丁鯛"級潛艇進行大規模改進。▲"小鯊魚"級潛艇是二戰中美國水下艦隊的中堅力量1946年6月,海軍作戰部長批准了 "更大水下推進動力計劃"(GUPPY)計劃,目的是提高潛艇的水下速度、機動性和續航能力。
  • 一戰時這艘德國潛艇上鬧鬼:揭秘流傳了100年的幽靈潛艇傳說
    傳言該艇是被詛咒的潛艇,從建造開始就不停發生事故!在建造過程中,有一段鋼軌掉下來,砸中2名工人,造成1死1傷。還有一次內部施工,3名工人被無故鎖在一個艙室中,恰巧又遇上有毒煤氣洩漏,3名工人中毒身亡。從此,厄運就伴隨著這艘潛艇。圖片:建造時鋼軌從鎖鏈上掉下。
  • 俄羅斯向越南交付首艘潛艇 最大下潛深度300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1月3日報導, 俄羅斯已將越南購買的首艘基洛級潛艇送交越南。載著這艘潛艇的荷蘭運輸船1月1日已在金蘭灣進塢。  根據越通社報導,這艘「基洛級」潛艇名為「河內號」,是越南向俄羅斯購買的六艘636型「基洛級」潛艇中第一艘交付的。
  • 潛艇「海底撈」:困擾許久的問題,如何救援失事潛艇?
    1959年12月1日,東海艦隊418號潛艇在演習結束後的上浮過程中與衡陽號護衛艦相撞沉沒。由於深度計損壞,將40米的水深誤判為8米,結果本來已經及時撤到尾艙的10人中,有9人因為減壓過快導致肺部爆裂而死亡,只有一名輪機兵王發全最後活了下來,因為他最後一個鑽出魚雷管,帶著一些諸如餅乾電筒之類的重物,上浮較慢,得以最終倖存。
  • 印度軍方:中國1艘元級潛艇與潛艇支援艦進入印度洋
    《外交》網站2018年10月16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一艘中國海軍「元」級潛艇和926型潛艇支援艦「海洋山」號於本月早些時候挺進印度洋。可能執行反海盜任務。    ▲《印度時報》的「元」級潛艇資料圖,不過也很難說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發現的那一型  報導稱,這是解放軍自2013年以來第8次向印度洋派遣潛艇,上一次派遣是在2017年6月,一艘「元」級潛艇和926型支援艦被派遣至印度洋
  • 潛艇最關鍵的裝備,看似不起眼,但對潛艇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潛艇的水平舵早期的潛艇非常難操作,上面只有一套裝在後面的水平舵。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現代的大型潛艇都裝備兩套水平舵,多出來的一套或是安裝在指揮臺的外殼上,或者裝在潛艇中前部的地方。這也是區分現代潛艇和二戰後期老舊潛艇的特點之一。
  • 德國的群狼戰術,迄今為止建造對多的潛艇,VIIC潛艇
    VIIC潛艇是德國潛艇部隊的主力,也是最著名的型號,建造工作從1940年第一艘服役的U-69,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共生產了568艘,也是迄今為止建造最多的潛艇。VIIC潛艇是由極為成功的VIIB型潛艇改進而來,兩者具有相同的引擎設計和馬力,但是VIIC潛艇比VIIB型潛艇的體積更大,排水量更多,但是航速卻比不上。除了後來建造的潛艇以外,VIIB型潛艇都裝備了5個魚雷發射管。VIIC潛艇它不是單單指的是一個潛艇,它是一個潛艇型號。
  • 中國周邊國家潛艇排行:朝鮮第一中國第四!第二三是誰?
    ▲自己刨的坑,流淚也得填「潛艇」系列做到今天,終於可以從幾百年跨度的早期潛艇發展史中解脫出來,進入深刻影響我們今天的20世紀。想想當初,為了搜集早期潛艇的資料和素材,那真是耗費了我等不少精力。二戰以來,潛艇開始經歷深刻的技術變革,各種材料和統計數據也開始比較豐富。冷戰期間,層出不窮的科技力量更是讓潛艇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武漢A級(33G1):常規動力飛彈攻擊潛艇
    1959年籤約,從蘇聯引進633型R級中型魚雷攻擊型常規潛艇的建造權和部分器材裝備。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我國分8批收到蘇聯發來的633型圖紙,1961年10月,圖紙資料翻譯複製完畢,代號改為6633型。
  • 俄:2023年造出AIP潛艇!AIP是啥?賦予常規潛艇挑戰核潛艇的勇氣
    這被認為是俄羅斯潛艇AIP系統發展的最新消息,而在全球常規潛艇AIP裝置已經廣泛使用數十年後,俄羅斯作為一個世界頂級潛艇大國,卻依然沒有量產這種現代常規潛艇必備的裝備,確實令人驚訝。何謂"AIP"系統?
  • 劃時代的21型潛艇,堪稱軍用潛艇界的鼻祖
    不管是驅逐艦還是護衛艦都是保護航母的重要裝備,但是即便是航母在海上也不是絕對安全的,世界上還有一種裝備叫做潛艇,也稱水下殺手。了解軍事的軍迷朋友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艇,是德國在第二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和使用的一型柴電潛艇,以水下巡邏和作戰為宗旨,安裝的通氣管裝置,推動了二戰後世界各國潛艇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時被認為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的第三個裡程碑,這就是今天兵哥要說的21型潛艇。
  • 大連:旅順潛艇博物館:我國首座潛艇博物館
    在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風景秀麗的的旅順軍港黃金山海岸,矗立著一座號稱「亞洲最大、中國第一」的潛艇博物館。佔地面積約一萬六千平方米, 由潛艇實物展館、世界潛艇文化展館、潛艇生活體驗館、潛艇模擬巡航體驗館、電巖炮臺和黃金山海濱浴場等組成,是集旅遊與軍事文化於一體、國內首屈一指的以宣傳展示潛艇文化為主題的潛艇博物館。博物館分為幾大區域,其中三樓為全鋼結構的展館,館內將通過文字和模型向遊客展示中國潛艇文化發展史和世界潛艇文化發展史兩大系列,重點介紹不同發展階段的潛艇功能及其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的潛艇戰鬥力,到底有多大崛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水面艦艇和戰機的不斷發展,見證了從1996年到2020年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聊聊我國潛艇部隊的巨大變化。認真的說,在1996年,我國潛艇部隊面對對岸的4艘潛艇,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與外來幹涉勢力的核潛艇相比,則存在明顯的差距。
  • 生命的潛深:1774年英國一位木匠自製潛艇下潛到40米,永遠失蹤
    早期潛艇 關於人類早期的潛艇,我們知道很多天才發明家的故事。 比如,15世紀後期的達文西最早畫出了潛艇的設計圖;1624年,科尼利厄斯·馮·德雷貝爾研製的划槳潛艇,在倫敦泰晤士河公開進行試驗;1776年,美國人大衛·布希內爾製造的「海龜」潛艇曾嘗試攻擊英國軍艦;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軍的「漢利」號潛艇首次炸沉一艘北軍軍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