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建設休閒旅遊農家樂

2020-12-20 紅網

「許家小客棧」農家樂。

隨著農家樂等餐飲、休閒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村民閒置宅基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舊宅裝修,使村容環境也得到改善,村民收入同樣水漲船高。

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2月17日訊(記者 劉瑤 通訊員 張妮)「鄧老闆,今年醃製了這麼多臘肉啊!」「是的呢,這些是為了來這裡的客人準備的,客人都喜歡點這道菜,農家的臘肉就是香啊!」近日,家住郭鎮鄉麻布村的村民鄧四軍開始為春節和來年的農家樂生意忙碌起來了……

2019年,鄧四軍辭去廣東某工廠月入5000多元的服裝製造工作,返鄉將自家閒置的老宅進行重新裝修,創辦了「許家小客棧」農家樂。他創辦的農家樂面積雖然不大,卻集觀光、採摘、餐飲等功能於一體,可以同時容納50多人就餐。每年油菜花開的旅遊觀光旺季,更是日均接待遊客100餘位,年均收入達8萬元左右,目前已吸納附近6位村民就業。

據了解,麻布村類似的農家樂已有40餘家。近年來,自宅基地改革工作開展以來,郭鎮鄉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同時,麻布山旅遊扶貧開發給片區村民提供了大量就近創業機會。隨著農家樂等餐飲、休閒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村民閒置宅基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舊宅裝修,使村容環境也得到改善,村民收入同樣水漲船高。大批村民返鄉就業創業,留守老人和孩子得到更好的照料,昔日寂寥的鄉村開始煥發新生機。

相關焦點

  • 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住宅,城裡人也可以租賃農房辦農家樂、民宿
    自新修訂《土地管理法》出臺以來,「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的政策紅利正在逐步釋放。承襲最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精神,《通知》提到「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之後,「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被視為農村宅基地政策的又一次制度創新。
  • 盤活閒置宅基地,看綿陽這個「空殼村」如何逆襲?
    從2013年起,方南清在勝利村先後流轉了400多畝土地,發展花卉苗木產業,隨後又辦起農家樂,發展休閒觀光、養老產業。「城裡人到農村養老的需求很大。」方南清說,2018年12月底,他在村裡投資建設的一期康養房投入運營,192個床位很快就住滿了。但他計劃擴大投資建設二期康養項目時,在用地問題上遇到了麻煩。「沒有用地指標。」
  • 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新華社成都10月21日電(記者王立彬)作為城鄉共享經濟亮點,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倒逼」宅基地制度改革。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李兵弟在21日落幕的第五屆安仁論壇期間致辭說,近年來,多種利用閒置宅基地向城裡人進行租賃服務的模式都在加快探索。
  • 中國發布丨農業農村部:不得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 嚴禁利用農村宅基...
    農村宅基地和住宅是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和重要財產,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資源。《通知》要求,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要突出服務鄉村振興。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鄉村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要守住盤活利用底線。
  • 農村閒置宅基地怎麼辦?廣州新規:可拆舊建新發展民宿!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農業農村局近日印發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規劃用地政策措施(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提出,閒置宅基地可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單位,通過拆舊建新發展民宿。
  • 廣州出臺12條用地措施 允許閒置宅基地農房建民宿
    其中明確市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專項安排不少於1000畝建設用地指標用於鄉村振興項目,並鼓勵利用存量用地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並允許閒置宅基地、農房建民宿。  鼓勵利用存量用地  發展鄉村旅遊等  未來廣州將適度加強指標傾斜,優先保障鄉村用地需求。
  • 象山黃避岙盤活閒置資源,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象山縣黃避岙鄉按照「盤活閒置資源、融合產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以深化「三權分置」改革為基礎,創新驅動「旅遊+」招商效應,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閒置用房、農村閒置集體資產,有效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閒置資源盤活成效不斷顯現
  • 江東觀潮|盤活閒置農房,道不盡的美麗鄉愁
    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鍾甫寧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呼籲有關部門重視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問題,建議在充分調研、縝密論證的基礎上出臺相關政策,盤活這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
  • 農村宅基地改革樣板:「瀋北模式」破解資源盤活難題
    本報記者 李慧敏 瀋陽報導 8月初,瀋陽市瀋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宅基地改革首個試點項目落地。試點村農民將閒置的宅基地經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收攏後,統一租賃給農事企業,「批量」建設了旅遊民宿,用於開發鄉村民宿發展觀光農業。農民得租金、村集體增收入、農事企業獲經營空間。
  • 鄉村旅遊讓閒置宅基地農房變增收資產
    1月3日,在海陵試驗區谷寮藝術度假村,村民彭月益休閒地踱步在藝術品般的民宿之間,其中一間叫「楊桃小院」的民宿,部分就是由他家的泥磚老屋改建而來的。谷寮藝術度假村是我市「網紅民宿村」,吸引了不少遊客觀光和入住。閒置房屋改造而成精品民宿,在外觀和裝飾上保留著鄉村的元素,屋內又有著現代設施,雅致而舒適。在村集體發展用地上,項目開發公司建設了書吧、藝術館、餐館、舞臺、酒坊等旅遊經營場所。
  • 成都市新都區60畝成熟農家樂轉讓,青流鎮1畝農村宅基地出租
    成都市新都區青流鎮約1畝農村宅基地出租宅基地距離105省道約三公裡左右,距離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出入口不到10分鐘車程。村組內正在修建7米寬省道橫穿村組,竣工後到達二繞出口5分鐘車程左右。宅基地周邊環境:該區域村組將重點打造,鄉村民宿、文創、觀光農業。地塊緊鄰青白江,雙車道草油路門口貫穿,旁邊即為大型停車場。地塊為長條形,一半為建築,一半為閒置土地。周邊已形成,民宿文創已經成熟。產權說明:該地塊為老百姓宅基地,地塊直接和老百姓籤訂合同,村組建章。可由政府出具交易鑑證,律師公證介入。合同期20年。
  • 盤活農村閒置房 灣裡民宿產業火了
    他租下民房時還沒有九龍溪公園,就是這一兩年,不但整個旅遊經濟起來了,周邊的農家樂和民宿都在不斷遞增。這讓陳亮為自己的眼光而開心,也對民宿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今年他又投資500萬元,打造兩棟民宿,現在連春節的房間都預訂出去了。
  •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自然資源部制定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指導各地科學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注重與自然資源、城鄉建設等規劃相銜接,聚焦重點區域,打造精品工程,加快推進鄉村休閒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 農業部首次明確農家樂用地政策休閒農業引入PPP模式
    而對於「農家樂」而言,將可通過多種通道獲取土地。根據《通知》,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閒置宅基地整理結餘的建設用地可用於休閒農業。這條措施將極大激發靠近城市或景點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價值想像空間。《通知》提出,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對農民就業增收帶動作用大、發展前景好的休閒農業項目用地,各地要將其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安排。
  • 海南允許農村宅基地轉讓!全島鼓勵農村民宿經濟!大力發展旅遊業!
    二、盤活農村資源要素6.支持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深度合作。放寬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的限制,制定社會資本下鄉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外領域全面取消許可和審批,實行「承諾即入制」。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資源資產作價入股、資產託管、租賃、承包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農業產業園、創新創業園、農業科技園和鄉村旅遊示範區。
  • 農家樂迎來「關門潮」,民宿增幅超400%,兩種新方式盤活閒置農房
    農村不少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時間久了,有些人漸漸適應了城市裡的環境,在城裡呆下來了。農村的房子就閒置了下來。這種情況在近幾年越來越多,根據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目前至少有7000萬套在閒置狀態,面積達到3000萬畝上下,有一些村子的空房率達到了或者已經超過了35%。
  • 農村建房有哪些法律禁區?如何申請審批宅基地?
    在農村建造或翻修超過三層以上的農房時,需要專業的施工團隊建造,同時還需要向鎮政府遞交相關的申請,經過審批後才可以動工,為的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統一房屋規劃。既然建房有那麼多法律禁區,那麼,該如何申請宅基地呢?
  • 宅基地改革下的民宿用地類型與模式
    導語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批覆了全國104個縣(市、區)和3個設區市為新一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地區,試點期限為2020年—2022年。結合新的政策,宅基地新改後,民宿的發展將迎來一些新的變化和機遇,主要有8類可用土地和6種土地開發模式。
  • 民宿群成「網紅」打卡地,鄉村旅遊成假期熱門
    人們對新奇旅遊地點的探索欲、抖音等平臺網紅的帶動等多重原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轉而將目光投向小眾景點。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超過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鄉村旅遊之所以成為假期熱門,由多方因素共同促成。
  • 鄱陽巧解新農村建設資金難題
    鄱陽縣通過激活內力、引借外力、深挖潛力,創新破解新農村建設籌資難題,使新農村建設實現了由「幹部幹、群眾看」到「幹部帶著群眾一起幹」的大轉變。近五年來,該縣群眾自籌和社會捐贈新農村建設資金累計12.65億元,佔到全縣總投入的60%以上。  該縣激活內力,引導群眾籌資投勞,辦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