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火星夢幻者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2003年8月27日,火星「大衝」——外行星與地球和太陽「三點一線」被稱為「衝日」,如果它與地球靠得很近則被稱為「大衝」。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這一天火星將比過去6萬年都要靠近地球」。而在此之前5天,全世界熱情的火星迷們還有另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把生日祝福塞滿一位科幻作家的電子郵箱,以表達他們的敬仰之情。2003年8月22日,是這位作家的83歲壽辰。

  遺憾的是,2012年6月5日,在眼看就要迎來92歲生日之際,這位作家卻離開了我們。

  他,就是著名的美國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

  圖書館走出的作家

  雷·布拉德伯裡1920年8月22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東北部城市沃基根。布拉德伯裡是家中第三個兒子,父親是電話接線員,母親是瑞典移民。1934年布拉德伯裡舉家遷往洛杉磯市。布拉德伯裡自幼酷愛科幻小說,並喜歡讀詩和寫詩。他曾說,通過少年時代的漫畫和科幻雜誌,使他看到了想像中的未來世界。

  布拉德伯裡自11歲起就開始業餘創作,第一次寫作用的居然是一卷肉鋪用來包豬肉的紙——他拉開其中一頭開始寫作,並把寫完後的部分再捲起來,整個故事用完了一捲紙!12歲生日那天,布拉德伯裡得到一件禮物——一架玩具打字機,後來布拉德伯裡用它寫出了得以發表的作品。

  1938年布拉德伯裡從洛杉磯高中畢業,因經濟原因無法繼續深造,自1938年至1942年一直在街頭賣報。與此同時,布拉德伯裡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圖書館裡——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28歲時畢業於圖書館。布拉德伯裡對圖書館的迷戀程度表現在他的一句名言中:「假如你不去圖書館,上學也沒什麼必要。」據說他的科幻名篇《華氏451》,就是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的地下室裡用付費打字機完成的。

  1943年,布拉德伯裡確信自己可以全職寫作並以此為生,正式開始了他的職業創作生涯。1947年,布拉德伯裡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黑暗狂歡節》。自此之後,作家筆耕不輟,佳作連連,創作出膾炙人口的《火星編年史》《華氏451》等精彩作品。布拉德伯裡一生發表了近600篇短篇科幻小說,出版30多本科幻作品,同時還創作有大量的詩歌、散文以及電影和電視劇本。布拉德伯裡的作品被譯成數十種文字,行銷上千萬冊。

  由於布拉德伯裡在文學上的成就,他曾多次獲得各種獎項,諸如歐·亨利紀念獎、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等等。布拉德伯裡還獲得過電視界的艾美獎,並被提名電影奧斯卡獎。2000年11月,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授予布拉德伯裡「傑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對美國文學所作出的貢獻。

  當然,布拉德伯裡所獲得的最高獎賞還是無數讀者的支持與熱愛。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時,一座火山口被命名為「蒲公英」,以此向布拉德伯裡的科幻小說《蒲公英酒》致敬。在眾多的小行星中,有一顆被命名為「布拉德伯裡星」,它就是9766號小行星。與此相對應的,則是地面上的一顆「星」:2002年4月1日,布拉德伯裡被授予了好萊塢「星光大道」的第2193顆星徽——在大師謝世之後,這顆星前擺滿了祭奠與懷念的鮮花。

  有意思的是,作為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布拉德伯裡的作品卻從未獲得過科幻界最權威的兩個獎——「雨果獎」和「星雲獎」。於是,為了表彰布拉德伯裡對科幻文學的巨大貢獻,「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於1988年授予布拉德伯裡「星雲大師獎」;並自1992年起開始頒發一項「布拉德伯裡獎」,以獎勵優秀科幻編劇。

  1947年,布拉德伯裡與瑪格麗特·麥克盧爾結婚。兩人婚後生有4個女兒,目前共有8個孫輩。

  充滿詩意與哲理的短篇

  布拉德伯裡曾宣稱,他所有的創作都來源於童年記憶。他在80歲生日那天說:「我現在的感覺與12歲時並無不同。」

  有這樣一幕場景:在美國伊利諾州的一次狂歡中,一名馬戲團演員突然將手中的「光劍」指向12歲的布拉德伯裡,同時喊道:「永生不死!」布拉德伯裡頓時一驚,旋即決定成為作家,以實現「永生不死」這一追求。

  布拉德伯裡以擅寫短篇科幻著稱,語言精緻,飽含詩意。布拉德伯裡常在詩歌中尋找靈感,認為「詩是生命的中心」。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幻小說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之路》主編詹姆斯·崗恩也指出:「布拉德伯裡從來就是一個醉心於語言的作家。」

  在《冰霜與火焰》中,布拉德伯裡描述了一個與自然環境殊死抗爭的生存故事。作品的背景是一個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的星球,仿佛「冰霜與火焰」般的嚴寒和酷暑使得上面的人們不得不蜷縮在巖洞裡避難,每天只有清晨和黃昏的兩個小時能在洞外活動。但最為殘酷的事實是:在這裡新陳代謝速度極快,人類只能存活8天——所有的人都迅速成長,然後迅速走向衰老和死亡。主人公西穆從前人的傳說中了解到,他們本是地球人,在一萬天之前飛船不慎墜落在這個星球上,而他已經是第5000代了;同時他又得知,在不遠的懸崖處有一艘宇宙飛船,是離開這裡的惟一出路。於是,西穆的心中產生了希望,誓與自然環境進行抗爭,以改變冷酷的命運。最後,西穆帶領族人利用短短的8天,完成了一生的奮鬥。

  在《狐狸與森林》中,一對為逃避未來戰爭而遠遁到現代社會的夫婦,卻如「狐狸」一樣被跨時空「森林」的「獵人」追捕。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墨西哥鄉村小鎮的異國情調,通篇文字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這對夫婦沒被抓獲,他們也無法享受和平,因為他們所逃到的1938年正值「二戰」前夕。

  在《一聲霹靂》中,有人通過時間機器回到過去,在恐龍時代不慎踩死一隻蝴蝶,竟然導致當代社會的總統落選。這裡,「蝴蝶」讓人聯想到「蝴蝶效應」——因微小變故而引起巨大變化。作品在2005年被拍成電影,但影片卻未能傳達出原作意境。

  在《細雨即將來臨》中,地球遭受災變,人類已趨滅亡,但電腦的聲音仍舊迴響在空蕩的房間裡,繼續依照固有程序按部就班地為早已不存在的主人提供服務。

  在非科幻小說領域,布拉德伯裡也有著極深的造詣,這裡僅舉一例:布拉德伯裡曾創作過一篇短篇小說《碗底的果子》,它可說是犯罪小說,也可說是驚悚小說,但我更願意將其定位為心理小說。作品描述了一名失手殺人者為消除犯罪痕跡,在心理高度緊張的狀態下進行的一系列怪異行為,讀罷讓人感慨頗深。

  未來的焚書噩夢

  在2012年暑假之前,美國國會圖書館公布了一份列有88部作品的「塑造美國的圖書」書目名錄,兩部科幻小說位列其中:一部是曾成為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人手一冊的「聖經」、美國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異鄉異客》,還有一部就是布拉德伯裡的《華氏451》。

  《華氏451》寫的是未來社會,可在那裡卻發生了似乎只有蠻荒時代才會發生的事情——焚燒書籍。這部「反烏託邦」的科幻作品描述了一個視擁有書籍為非法行為的社會,消防隊員的任務不再是滅火,而變成了縱火焚書。此書是一位專司焚書的「消防隊員」心路歷程的記錄,講述了他如何由以焚書為樂最終變成一位愛書人的故事。這部作品本是一個短篇,後經幾次改寫,分別題為《烈火!烈火!》《烈火,烈火,焚書!》和《焚燒爐與火蛇》,最終才定名如此——「451華氏度」相當於「233攝氏度」,這一溫度正是紙張的燃點。

  有關這部作品的意義,布拉德伯裡曾回憶說,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代,許多書被列為禁書,不準圖書館出借,這是促使他創作《華氏451》的最初動因。《華氏451》是一部極具社會批判性的小說,過去評論界一直認定這部作品是對出版審查制度的控訴,但對此布拉德伯裡卻不認可。2007年布拉德伯裡在接受採訪時稱,公眾誤讀了此書。他坦言,自己的本意在於警告大家,電視等大眾傳媒正嚴重威脅著文學閱讀;他的諷刺對象不是政府,恰恰是公眾自身!正是我們自己,做了當代的「焚書消防員」。

  環顧四周,在一個充分娛樂化的大眾傳媒時代,作家半個世紀前的遠見卓識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仔細檢閱布拉德伯裡的作品,會發現他對「火」的意象情有獨鍾,單是題目中使用了「火」的小說就不勝枚舉:《冰霜與烈火》《火柱》《大火》《火氣球》《與火接觸》等等。

  《華氏451》曾在1966年被法國著名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拍成電影。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一度也打算重拍此片。2004年美國導演麥可·摩爾拍攝了一部有關「9·11」恐怖襲擊的紀錄片,未經允許便借用了《華氏451》的題目,命名為《華氏911》。這讓布拉德伯裡頗為不滿,因為對方事先連個招呼都沒打。

  火紅色的行星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當代美國短篇小說選讀》中收錄有小庫特·馮尼格等美國當代作家的10篇短篇小說。最前面的兩篇是布拉德伯裡的科幻小說《2002年8月:邂逅》和《空閒的日子》,而《2002年8月:邂逅》則成為《火星編年史》的一部分。

  《火星編年史》是布拉德伯裡最著名的科幻作品之一。該書出版於1950年,是由13個短篇科幻所組成的系列作品集。每一個故事結構完整,獨立成篇,但都發生在火星這個巨大的「火紅色」背景之下,構成一部獨特神奇的「火星編年史」。就形式而言,也可以把它視為一部作品集;但這種編年體式的寫法,讓讀者更願意把它看做是世界展示給我們的不同側面。

  在這些小說中,作者以一種美麗而傷感的語調描述了火星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發生的故事:在地球人登上火星之後,「火星人」開始走向滅絕之路,但是由他們所建造起來的文明卻還在延續,廢墟上殘缺的美景給前來探險和定居的地球人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夢一般的謎團……

  布拉德伯裡筆下的火星顯然是不真實的,但它依舊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布拉德伯裡在這些類似於寓言的故事當中,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比現實更加美麗的夢想。布拉德伯裡以他詩人般熱情細膩的筆觸,渲染出一幅消逝的火星文明背景。事實上每個人都知道,在作家描述火星的年代裡,人們早就清楚地認識到那裡只是一方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即便如此,那些優美的畫面仍舊從作家的腦海中奔騰不息地流出:那是一個發展到極致因而已然落敗的文明,它與人類失之交臂,只留下一聲無奈的嘆息。也許作家正是用這種方式,揭示出了人類或者說是他自己心靈深處的某種東西。

  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回憶:20世紀50年代,他獨臥病榻,十分沮喪,因為從父親手中繼承的公司剛倒閉;這時他讀到了《火星編年史》,感動得熱淚盈眶,自此走上科幻創作道路。

  布拉德伯裡自己並不認為《火星編年史》是科幻小說,覺得它更像純幻想小說。而按評論家的說法,布拉德伯裡的科幻作品中科學成分很少,「即便是那些有科幻成分的小說,與其說是揭示了現實,倒不如說是揭示了布拉德伯裡的內心世界」。事實上,除了宣洩一種情緒,《火星編年史》也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

  2007年8月4日,美國宇航局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攜帶了一張名為《火星幻想》的數字光碟,其中收錄了諸多有關火星的文學藝術作品,包括H.G。威爾斯、A.C。克拉克以及卡爾·薩根等人的作品,其中就有布拉德伯裡的《火星編年史》。為了承受火星的高溫與嚴寒,光碟由矽玻璃材料製成,可在火星上存留數個世紀。

  對於布拉德伯裡來說,火紅色的火星也許只是一個概念,一個以美麗而傷感的方式所敘述的概念。

  英雄遲暮與離去

  有時候作品的風格與作家的生活並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些人終將漸漸老去,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永遠引領潮流——布拉德伯裡也不例外。 在一些新科技面前,布拉德伯裡徘徊不前,並多次發表一些離奇的言論。

  布拉德伯裡的思想經常在太空中漫步,但他本人卻不學開車,不乘飛機(這點與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很像)。布拉德伯裡撰寫電視劇本,卻始終排斥電視節目,認為它對人類有害無益。布拉德伯裡尤其不能接受電腦和網絡——他始終堅持使用打字機創作,因為「電腦過於安靜」;他頑強地抵抗數字閱讀,認為電子書「聞起來如同燃油」;他堅信比爾·蓋茨正在用他的「視窗」系統欺騙人民;讓他最不理解的是網絡——當他聽說網絡可以讓所有人相互聯絡時,深感奇怪:有誰需要與所有的人保持聯繫?

  而對於那些新出現的科幻作品,布拉德伯裡的評論則更為直接——「現在的科幻作家就是一群傻瓜,『賽伯朋克』就是垃圾——根本沒法看。」「賽伯朋克」是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科幻流派,以描述電腦網路空間為主。布拉德伯裡不喜歡電腦和網絡,自然不喜歡有關它們的科幻小說。

  1999年,布拉德伯裡罹患中風,身陷輪椅。2003年11月24日,與布拉德伯裡相伴57年的瑪格麗特撒手人寰——他們一起走過了一生的歲月。在布拉德伯裡生命的最後時日,他每天都會堅持寫作——無論長篇還是短篇,無論劇本還是詩歌。

  2012年6月5日晚,患病多年的布拉德伯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平靜地離開,享年91歲。此時距他的92歲生日,不過一個半月。

  無數的人都對布拉德伯裡心懷敬意。英國作家金斯萊·艾米斯曾讚譽布拉德伯裡是最有才華的科幻作家,而美國文藝評論家伊哈布·哈桑則稱讚他的創作極富詩意。在得知他去世之後,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說:「我科幻生涯中的絕大多數靈感都來源於他。」作家史蒂芬·金則告訴《好萊塢報導》:「我今天聽到的聲音,是一位巨人的腳步漸行漸遠時所發出的雷鳴轟響。」科幻作家尼爾·蓋曼則在博客上寫道:「布拉德伯裡溫和,儒雅,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激情。一旦我們的世界失去他,頓顯黯然失色。」

  2004年布拉德伯裡榮獲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布希及夫人站在布拉德伯裡的輪椅背後與之合影留念。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在布拉德伯裡去世次日盛讚這位大師,認為「他的敘事才華重塑了我們的文化,拓展了我們的世界」,並且他的影響將鼓舞未來幾代人。

  雷·布拉德伯裡的作品行文優美,仿佛一篇篇散文詩篇。他善於用韻律和諧、優美抒情的懷舊傷感文筆寫出多愁善感的作品,被譽為「科幻詩人」。因此,他的作品不僅在科幻界,而且在文學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同時受到廣大讀者的鐘愛。毋庸置疑,雷·布拉德伯裡是一位科幻小說大師,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但願雷·布拉德伯裡能在一個火紅色的天國裡繼續閱讀和吟唱。(星河)

相關焦點

  • 技術宅致敬雷•布拉德伯裡:考證華氏451度
    雷•布拉德伯裡,逝去的科幻大師上周,偉大的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又譯雷•布萊伯利)逝世,享年91歲。在科幻迷的心中,他佔據了無人匹敵的地位,大師級的寫作技巧和優美而又富有詩意的文筆,也令他徵服了主流文學界。
  • 50位思考者談「天問」:中國人對火星的想像從此改變
    此後百年,人類文學、藝術中湧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火星幻想」:布拉德伯裡的火星運河、馬特·達蒙的火星土豆,甚至《火星人玩轉地球》帶來的童年陰影…… 它們也許缺乏科學細節,也許充滿荒誕想像,但卻飽含人類探索的強烈願望。 在這裡,科幻迷、作者和學者們,分享了一些史上經典的火星作品。
  • 目標:火星。中國即將探測火星,這份火星題材科幻電影片單請收好
    這部電影上映時的背景,正是美國航天局NASA拍到火星地表照片時,那時解析度並不高的照片裡真有一副像是人臉,還引發過熱議。當然,後來當有更清晰的照片時,證明那不過是像素塊形成的錯覺。從科幻的角度,《火星任務》還是偏硬科幻一些,儘可能在遵循科學原理和現實依據的基礎上展開故事。另外,有些地方尤其是隊員捨己為人的犧牲也挺感人。
  • 一切科技的前行者:在夢幻遐想裡的科幻小說
    一時之間關於火星、關於星空探索以及未來科技的諸多話題與遐想在人群中流傳開散,浩瀚縹緲的星河宇宙在平凡的歲月中再一次被人們所仰望。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的星空宇宙以及不可預測的未來一直有著夢幻般的遐想。尤其是在步入現代社會以來,在科學體系的認知下,各種科幻小說及以科幻元素為主的影視出現,這種遐想正越發浩瀚、夢幻,向我們描述一個宏大且豐富的未來世界。由科幻小說《火星救援》同名改編而來的電影便向我們講述了在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故事:男主遭遇沙塵暴被困火星,在沒有物資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條件,頑強的支撐到地球的救援到來。
  • 科幻經典|時間旅行,改變生命的齒輪
    第二卷的故事裡,人們會努力保護過去不被改變,或者因為他們是充滿好奇心的遊客、學者,想要準確記錄不同的時代。第三卷中,故事裡的時間旅行悖論是重中之重,而主角們會陷入這些悖論無法自拔。(時間旅行示意圖,翻拍於新書插圖)集結科幻界半壁江山作者方面,集結了科幻界半壁江山,科幻領域赫赫有名的大咖,歐美乃至全世界最頂尖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幾乎均在此列。
  • 「三體」和「沙丘」及「夏日遇見狄更斯」三部科幻小說的經典句子
    一,劉慈欣《三體》「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在小說中將他筆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毀,又一遍遍重塑。人類掙扎在他的目光下,試圖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維中尋找最後一絲絲希望。《三體》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三體》死亡是一座永恆的燈塔,不管你駛向何方,最終都會朝它轉向。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三體》GIF在中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實在是太沉重了。
  • 《星際探索》定檔12月6日,年度必看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終於...
    由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星際探索》,正式宣布定檔12月6日,震撼重啟好萊塢「科幻季」。不同於以往的太空科幻題材電影,此次全新登場的《星際探索》將為觀眾開啟一場既唯美又刺激的沉浸式太空漂流。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而隨著電視劇版《三體》的殺青、《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以及多部科幻題材影視劇近期動作頻頻,即將到來的2021年或將成為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厚積薄發」之年。
  • 電影版火星PK現實版火星
    《火星攻擊》(Mars Attacks)如果火星上真有生命,那麼讓我們祈禱他們千萬不要像該影片中的火星人一般,將攻擊對象瞄準地球。在美國著名導演蒂姆 伯頓的科幻驚悚片《火星攻擊》中,火星人大規模入侵地球,人類身陷險境。
  • 「銀翼殺手」「高達」科幻設計大師去世
    時光網訊曾為《銀翼殺手》《電子世界爭霸戰》《異形2》等電影,創作過概念設計圖的未來主義科幻設計大師賽得·米德,美國時間昨日在加州帕薩迪納因淋巴瘤逝世,享年86歲。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部電影,米德還為《星際旅行:無限太空》《時空特警》《火星任務》《極樂空間》《明日世界》都諸多影片設計創作過概念藝術圖,甚至還為1999年的日本動畫片《機動戰士高達Turn-A》設計過高達。在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銀翼殺手2049》中,米德也作為了顧問回歸。
  • 科幻災難片《火星異變》開機 中國科幻再發力
    電影講述了在地球資源枯竭的2046年,人類為尋找更適合生存的星球提出了「火星計劃」,各國頂尖科學家攜幾大類動植物物種前往火星研究,希望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改善火星的居住環境使之更適合人類生存。不料在「火星計劃」的幾周後,基因實驗發生了問題,動物的體態特徵發生了異變並開始瘋狂襲擊人類,一架中國的載人宇宙飛船被緊急派往火星救援,在飛船接近火星表面時卻遇到了不明變異生物的襲擊,一場人性與未知生物的戰爭一觸即發。《火星異變》造「硬」科幻實力派當2019年《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後,國內科幻題材影片便緊鑼密鼓相繼推出。
  • NASA高清圖片揭示科幻大片中的真實火星地形
    北京時間10月9日消息,火星偵察軌道器上HiRISE相機發回的照片顯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被稱為「阿西達利亞平原」的Ares 3任務登陸場,地形並非如影片中放映的那般平整,實際上這裡崎嶇不平且充滿危險。
  • 商丘古城附近,有座4500年前觀測火星的闕伯臺!
    其二,商部落的火種在一次大洪水之後熄滅了,帝嚳高辛氏派契帶領商部落的人穿過森林河流,戰勝野獸的襲擊,從別的部落取來火種,並在商部落裡建起了一座保存火種的大土丘,人們可以隨時到這裡取火,常年不息。契死後,商地人民懷念他的功績,在大土丘上建了火神廟,尊契為火神。這個故事是說闕伯死後成為火神,如今的闕伯臺就是為了紀念火神而修建的。
  • 【大家】什麼神祇能帶西方科幻回家
    至於今年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更單純地線性直述一個落單太空人的荒島求生與獲救回家的過程,通篇實用主義硬科幻與這簡單的敘事相配,幾乎可以命名為《火星生存指南》,惟其直來直去,本片比前兩部更通俗易懂,票房的勝利也可以預期了。據說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態高度讚美這部踏實的電影,我卻不免有點失落。
  • 末日之後別閒著 2012年十大科幻驚悚電影等你品味
    ,驚悚,冒險主演:柯林·法瑞爾,凱特·貝金賽爾,傑西卡·貝爾片長:118分鐘上映時間:2012年8月3日於美國上映,2012-10-20(中國大陸)對白語言:英語但道格拉斯內心卻似乎有某種不滿足,在夜晚時常怪夢連連,夢見自己身處火星,而在工作中也總是恍惚走神。在朋友的勸說下,他決定 自己該度個假,於是來到了Rekall公司,希望植入火星間諜的記憶以滿足自己的大腦對於冒險的渴望。可是就在植入記憶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奎德突然成了「政府」追殺的逃犯,而他發現自己竟然有著過人的身手。
  • 火星救援什麼時候上映(劇情簡介、預告片)
    ,Neil DeGrasse Tyson是一位以從事科學傳播聞名的美國天文學家,由他來介紹這一計劃是最合適的。人類從未停止對於太空的探索與想像,因此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太空科幻電影,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際穿越》,到今年的《火星救援》,都達到了空前的好口碑與期待。
  • 拜伯裡,被莫裡斯大師稱為英國最美的村莊,大師比村莊更有名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雜誌或機構對一些旅遊景點進行排名和評價,卻很少看到因為個人影響而被評為最美的,英格蘭的拜伯裡是一個特例,拜伯裡是一個無名的村莊,但卻被現代工藝美術之父、現代工業設計的先驅莫裡斯大師稱為英國最美的村莊,覺得莫裡斯大師用自己的努力把這個小村莊推向了全世界,堪稱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代言人
  • 《火星孤兒》入選北京國際電影節「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
    4月16日下午,2019年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有疆,幻無界——中國電影的科幻美學」主題活動上,由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姚海軍、火星小說&中匯影視創始人侯小強、微像文化CEO張譯文、八光分文化影視總監夏彤等行業領頭人組成的評審團聯合發布了「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諸神聯盟影業合作項目
  • 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給我們留一塊吧!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就像一個三層蛋糕  對於我們這些愛吃甜食的人來說,節日裡總是充滿了甜食的喜悅。所以本著聖誕的精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剛剛公布了一張火星內部組成的圖片,它看起來像一個三層蛋糕。
  • 探秘洛杉磯十大電影外景地 "七宗罪""百萬美元寶貝"裡的咖啡館居然...
    當時酒店共有1500間客房,是當時全美國芝加哥以西地區最大的酒店。酒店外觀融匯了多種建築風格,使其永不過時。而內部的刺繡掛毯、水晶吊燈和壁畫等,則讓酒店始終保持著一種高端的品味,正如您在《唐人街》、《比弗利山警探》、《火線狙擊》、《十一羅漢》、《蜘蛛俠》和《婚禮傲客》中所看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