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什麼神祇能帶西方科幻回家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星際探索是一條不歸路,這才是現實主義的認識,反而總能回家的執念,是很美國傳統價值觀的一種浪漫主義。

作者:廖偉棠(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香港作家,現代派詩人、攝影師,自由撰稿人)

從二十年前的《阿波羅十三號》開始,「回家」就成為了西方科幻電影的一個主要題材。這兩年更是,《地心引力》是對這主題的完美闡述,把外在的回歸地球與內在的心理創傷治癒平行交織;《星際穿越》則糾結於拓荒精神與戀棧故地的矛盾,但無可否認「家庭」是這史詩全篇的最重要紐帶。

至於今年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更單純地線性直述一個落單太空人的荒島求生與獲救回家的過程,通篇實用主義硬科幻與這簡單的敘事相配,幾乎可以命名為《火星生存指南》,惟其直來直去,本片比前兩部更通俗易懂,票房的勝利也可以預期了。

據說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態高度讚美這部踏實的電影,我卻不免有點失落。遙想最偉大的科幻電影,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裡面基本沒有提到「回家」的問題,寇比力克與他的木星遠徵者壓根沒工夫回望地球,而是深深沉醉在「這無限空間的永恆沉默」(帕斯卡爾語)之中,思索的是存在者「大家」的終極問題,非某星某國某政府更無小家的存在。

星際探索是一條不歸路,這才是現實主義的認識,反而總能回家的執念,是很美國傳統價值觀的一種浪漫主義,具體到《火星救援》上甚至有點媚俗了。宇宙中的孤獨是人類的宿命,被遺棄在遙遠的火星上悵望地球的方向,那才是全片最詩意的地方。

《火星救援》劇照

沒有距離就沒有鄉愁的存在,宇宙級別的鄉愁,也許才是科幻作品精神內核最打動我們的地方。「未來」的想像走得越遠,越是回不去我們越產生這麼一種受虐式的流亡者快感,在劉慈欣《三體》、丹·西蒙斯《海伯利安》這種以千年為尺度的狂放跨越,就是這種快感的極致。

關於鄉愁,有詩人說過:「還有另一種創作者,永遠被『遠方』吸引,曼德爾斯塔姆般充滿對『世界文明的鄉愁』,是這個地球的文明,不是一城,一國,一個群體,一種或兩種性別,不僅僅是。而是對宇宙之繁衍變幻的迷戀。」這樣去理解,便能領會《2001太空漫遊》的鄉愁,乃是對宇宙本身所起源之處、高等智慧生物的精神源頭的鄉愁,地球不過其中一斑而已。

冷戰後的NASA日趨保守(沒有戰備競爭的壓力,也因此難以從安於和平的議會取得撥款),應該是遺忘了鼓勵一個人類而非一個政權踏上徵空之路的那種對宇宙的鄉愁情感。要不是近年太陽系內探索頻傳捷報,先驅者號、旅行者一號、好奇號等的收穫驗證了幾十年前的想像力,NASA不會進取到每幾個月做出一次「驚人發現」的發布。

這次給《火星救援》高調背書,自然也和火星上發現水有關——9月26日,NASA科學家報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 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可能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這一發現雖然未能出現在幾乎同期公映的電影中影響劇情,但某種程度它為NASA未來進一步取得撥款進行火星探索打了保票——這才是電影中一系列「戰神」火星任務的發展基礎。

9月26日,NASA科學家報告火星上發現液態水

美國太空探索資金頗受公眾情緒和輿論影響,電影中NASA的公關如此憂慮火星消息的反響,並非搞笑,因為歷史上已經有過好幾次因為徵空任務失敗而導致NASA被緊縮撥款的事情。《火星救援》裡的救援成功,無疑也能給那些既興奮於火星發現又擔憂危險的普通人一種精神激勵——NASA從來都懂得這一點。

電影是很容易被利用成宣傳工具的,但電影導演自身必須有「電影並非宣傳工具」這一認識。《火星救援》的導演雷德裡·斯科特畢竟是拍攝過《異形》、《銀翼殺手》的大師級導演,在電影的好幾個關鍵位置呈現出自己對科幻的拿捏力度——但也必須承認,那太少了,你基本不能相信這是拍攝過顛覆性科幻、賽博朋克代表作《銀翼殺手》的導演所為,因為這部《火星救援》最缺的就是顛覆性。也許,雷德裡.斯科特後來拍太多美國主旋律片如《角鬥士》、《黑鷹墜落》等,已經不太知道顛覆為何物了。

實際上,相對於小說原作《仿生人會否夢見電子羊》,《銀翼殺手》是更為主流和遜色的。我未看過《火星救援》的原作,但深感一個絕佳題材被導演浪費了——關鍵的是魯濱遜式的主人公怎樣在火星上絕境求生,而非如何被救援回家,而絕境求生當中最關鍵的是戰勝孤獨感與絕望,這點的刻畫在電影裡非常簡單。一個人被遺棄在比荒島還要荒島的火星上,這裡可以挖掘的心理深度可以大做文章,幾年前的冷科幻傑作《月球》就極好地渲染了這種孤獨,和一個人在被遺棄狀態下的脆弱。畢竟,科幻除了探索未來,更直接的還是探索我們內在宇宙:人性的一種蹊徑,當人被置身赤裸裸的星際空間,他的所有人性都會被放大。

馬特·達蒙飾演的主角馬克過分強悍,他的自嘲:「世界上第一個一人獨佔一個星球」、「我是太空海盜」、「環形山第一個殖民者」等等無一不流露出那種美國拓荒殖民者的心態,這和美國登陸月球就插上星條旗是一個思維。然而火星和他是什麼關係呢?宇宙和他是什麼關係呢?電影無從思考,僅僅如獲救之後擔任太空人教官之時的馬克所說:太空它不會跟你乖乖合作。這樣一種敵對的、徵服者與被徵服者的關係,雖然也是進入星際空間的必須,但未必是星際空間接納你的理由。

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主角馬克

電影的宣傳主題很直接:BRING HIM HOME!然而反諷的是,電影裡完全沒有出現馬克在地球的家和家人,他提到他的父母,然而他和父母之間連短訊息都沒有傳遞一條,別的太空人行李裡都有家人照片,他的呢?真正的家庭的欠缺描寫,是一大敗筆,同時又過分地強調某種一廂情願的「天下一家」。當今西方社會對穩定的依戀,對未來的自欺式樂觀,如此種種都是「天下一家」幻象的肇因。

最後讓我有小小劇透吧,《拯救大兵馬克》,不,《火星救援》裡面出現了三大神祇:基督、拓荒者號和中國,都以微妙的隱喻保證了馬克的生存。

基督十字架是火星基地上唯一一個可燃物,它帶來了火,火製造了水,它象徵的當然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基督分享他的血和肉以拯救世人;1996年遺留在火星上的拓荒者號被馬克尋獲,它重建了和地球的通訊,它象徵的是NASA傳統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精神;中國則有條件地與NASA合作,以「TAI YANG SHEN」計劃的火箭為拯救隊送上了補給物資,它象徵的是如今西方對中國的期待:「TAI YANG SHEN」太陽神雖然是阿波羅的山寨版,倒也未嘗不可成為後者的後備輸血者。

三個神祇,誰是最關鍵的呢?從隱喻的角度來說,我選擇拓荒者號,因為它建立的是全新的價值觀,源自早年太空探索的冒險精神,讓人學習地外生存的新法則,它將帶領科幻回到真正的家:完全未知的黑暗遠方。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工智慧科幻小說佳作選《人造神祇》出版 那些「機心莫測」的...
    近日,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人造神祇》一書正式發售。非神造人,實人造神是《人造神祇》一書的核心觀點。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一部,收錄了十二位中國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其中,《起風之城》《機器之道》《以前的黃昏》等作品曾獲科幻銀河獎。
  • 科幻小說:二十年前,天上神祇降臨,為地球打開桎梏,靈氣復甦
    科幻小說:二十年前,天上神祇降臨,為地球打開桎梏,靈氣復甦很多書迷朋友們都喜歡用手機來閱讀小說,閱讀小說能讓人心情愉悅,很多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文中主角面對各種困難和危險,不過都在主角不懈的努力下一一解決,並最終邁向人生巔峰,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
  •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哈利波特世界觀的電影,西方科幻神話故事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哈利波特世界觀的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1926年紐約城街頭發生各種災難兒和意外。讓魔法世界的存在幾乎要公之於眾。整個魔法部陷入了空前緊張的氣氛裡。麻雞覺得一切都是魔法世界搞的鬼。順便說下麻雞是魔法師們對普通人的一種稱呼。反魔法組織又蠢蠢欲動。
  • 鬥羅大陸:神祇的等級高低,一級神祇權力大,二級神祇注孤生!
    鬥羅大陸裡修煉到封號鬥羅級別的高手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可以成為神祇,成為長生不老的存在,獲得永生。但是神祇也分等級,一級神祇和二級神祇的權利和實力都不一樣。 今天奈緒和大家說道說道一級神祇和二級神祇的區別!
  • 年貨那麼多,可不是什麼都能帶上回家的列車
    從明天開始春運就將正式拉開帷幕回家的步伐又近了一步每到這時總會想背一些年貨回家送給許久不見的親人但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帶上列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道說道爆竹煙花等爆炸類物品包含但不限於禮花彈、煙花、鞭炮、摔炮、拉炮、砸炮、發令紙等各類煙花爆竹以及黑火藥
  • 一級神祇拖家帶口,二級神祇注孤生!
    鬥羅大陸裡修煉到封號鬥羅級別的高手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可以成為神祇獲得永生,成為長生不老的存在。但是神祇也分等級,一級神祇和二級神祇的權利和實力都不一樣。今天千番和大家說道說道一級神祇和二級神祇的區別!
  • 回家的路上,到底能帶多少酒?
    距離過年還有五天,不知道你是否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了呢?在外忙碌了一年,回家想給家人帶幾瓶好酒,卻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違規而不讓帶,今天小編就來給你整理一下,回家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時,到底能帶多少酒呢?忙碌一年了,趕緊收拾行李回家吧~
  • 鬥羅大陸: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為啥還能繼續衝擊二級神祇?
    在鬥羅大陸裡馬紅俊是除唐三外最有希望衝擊一級神祇的人,但可惜的是,馬紅俊在衝擊一級神祇失敗,最後只能去繼承二級神祇。這裡有個細節令人在意,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後居然安然無恙,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令人在意的細節,淺析馬紅俊的神祇設定,為啥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後安然無恙?
  • 機械降臨的千面眾神——評《人造神祇》
    •張雨晨《人造神祇》主編:劉維佳新星出版社《人造神祇》收錄了江波、張冉、王偉、索何夫、羅隆翔、劉維佳、孔欣偉、米澤、閻永博、許剛、戴露、汪彥中等12位中國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人造神祇》一書,就是由諸位科幻名家共同描繪的人工智慧「千面眾神」肖像。顯然,人工智慧最大的特殊性,就在於它對「人」這個概念本身的動搖和解構。文明史上第一次,人類發現,自己不再能獨佔「智能」的果實,而且這些與自己迥然不同的新晉智能體,還是自己一手造出來的。
  • 好吃、好看、好聽,能帶回家的吉林非遺節來啦!
    好吃、好看、好聽,能帶回家的吉林非遺節來啦! 美味的非遺好看的非遺好聽的非遺能帶回家的非遺
  • 廈村的神祇-中新網
    廈村的神祇 2014-10-31 16:58:45來源神祇可分兩個層次,一是保佑廈村鄉約的神祇,由緣首們先行迎請,大會安排車輛以鑼鼓護送神像或香火到神棚,放在較高位置;另一是各村的神靈,由村中父老送來,放在神棚較低位置。  廈村鄉約最重要的神靈是哪位?就是放在神棚正中央的天后。
  • 嫌棄二級神祇太弱?結果正面硬剛一級神祇,神王都不敢和他們打?
    就拿唐三來說,剛進入神界,開局就是一個的一級神祇還有一個神王,最次的霍雨浩,在剛進入神界是也成功繼承了一級神祇情緒之神的神位。在這種情況下,也怪不得會有很多讀者都覺得二級神祇沒有牌面,實在是太弱了。但這只是和一級神祇還有神王那一類至高神祇相比。
  • 《終極鬥羅》史萊克七怪成神,神祇之位正式揭開!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分析是關於《終極鬥羅》中的史萊克七怪成員未來的「神祇之位」名稱都有哪些?來和大家一起進行分析與探討!那麼看到這裡之後,有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了,那就是當藍軒宇創建神界之後,他與他的夥伴們都會獲得什麼樣的神祇稱號呢?因為早在曾經海神唐三所統領的神界中,每一個神祇都會有自己的稱號以此來與其他的神祇區分開來!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為大家帶來「史萊克七怪成員」各自成為神祇之後的稱號!NO.1:藍軒宇:神祇稱號:龍神!
  • 鬥羅大陸:為了成神歷經千辛萬苦,為何神祇最後都選擇離開神界?
    後來唐家三少在《酒神》、《天珠變》等小說裡陸續向大家透露了一點關於神界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傳達出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界很平淡。小槽記得《天珠變》大結局唐三客串的時候,就準備將修羅神的神位傳給周維清。
  • 唐三繼承的海神神位,究竟是一級神祇,還是神王?
    各位喜歡《終極鬥羅》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漫漫。而唐三在海神島,通過歷練之後,所繼承的海神之位,的確是一級神祇。這一點在《鬥羅大陸》之中,是有著明確的交代的。只不過海神神位在一級神祇之中,也屬於巔峰的存在。因為海神擁有一把超神器,海神三叉戟,憑藉海神三叉戟,海神能夠穩壓其他一級神祇。而唐三所繼承的正是一級神祇,海神。
  • 《誰能帶我回家》演員突然罷拍!但錄製還在繼續?
    比如學校門口的夫人與後來載小女孩回家的中年男子,他們之間的對話,讓我一個外國人瞬間融入到了他們的國度,而且是那麼的自然。公車上,最後一排幫人看手相的婦女,一直在叨叨的說個不停,生活之餘討論的全是孩子和丈夫,無論她的外型是否高大,始終是個小女子的形象。中途上車的老奶奶與鄰座的婦女抱怨著自己的生活,女兒和女婿是如何的嫌棄她,因為口音的不純正而不讓老人見自己的孫子。
  • 仙草造神祇,沒有冰火兩儀眼,唐三將無緣修羅神位,泯然眾人?
    我們都知道,在鬥羅大陸第一部的作品中,冰火兩儀眼中的仙草,創造出了傳奇一樣的奇蹟,八個人吃了仙草,之後有7個人都成為了神祇。在這種情況下,說是仙草造神祇,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如果沒有冰火兩儀眼中的仙品藥草,又有多少人要無緣神祇。他們沒有仙草依舊可以成為神祇?
  • 鬥羅大陸:為何說唐舞桐的實力不止二級神祇?全面分析她的強大
    《絕世唐門》裡的女主角唐舞桐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大家的熱愛,很多人都被她在書中展現的魅力深深圈粉。今天小槽跟大家來討論一下唐舞桐的硬實力,看看她究竟有多麼強大。二級神祇在《神級傳說》裡,唐舞桐的神祇之位已表明,為二級神祇蝶神。不少小夥伴都覺得唐舞桐只是一個二級神祇,實力沒有多強,是個花瓶。但是小槽覺得唐舞桐的戰鬥力不能簡單用二級神祇來概括。
  • 終極鬥羅:一級神祇才有考核,二級神祇直接成神,神王考核最苛刻
    而在鬥羅神界上,神祇也是有等級之分的,主要分為神官、三級神祇、二級神祇、一級神祇、神王,分別對應無神器、偽神器、神器、偽超神器、超神器。而人類魂師想要繼承神祇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必須要將魂力修煉到巔峰鬥羅的層次,才有可能繼承神祇的力量,超越人類的極限,達到神的層次。
  • 為什麼美國科幻電影能享譽全球,而中國一部都沒有?
    談到科幻電影的問題,全球似乎都統一口徑:美國科幻電影最牛。科幻電影素來被稱為「吸金王」。同一英雄人物會被拍出N個系列,反覆撈錢。但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又讓大家覺得還不錯,至少比中國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科幻電影家喻戶曉,而中國科幻電影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呢?是資金問題嗎?不是。相信我,中國絕對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