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11 16:49:49
來源: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12月5日,第三屆上海咖啡大師賽暨2020年上海市咖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在上海虹橋國際展匯南區舉行。來自咖啡企業的專業咖啡師和職業院校的22位選手同場競技,來自業界的權威「大拿」組成超強裁判陣容,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視覺與味覺盛宴。在這場高標準、高規格的比賽中,上海市貿易學校18級食品中高職貫通1班學生盧曉菲出色發揮,一舉奪魁,獲得冠軍。
比賽內容為手衝咖啡和意式咖啡兩項的製作展演,著重檢驗選手的咖啡製作能力、創意以及服務意識。盧曉菲憑藉熟練的操作手法和拉花技術,以意式咖啡製作第一名的成績,取得絕對的優勢,贏得比賽的總冠軍。而在不久前剛剛落幕的上海市第二屆「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花式咖啡製作項目中,她同樣贏得了冠軍的桂冠。一顆咖啡界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年輕的「咖啡大師」是怎樣養成的呢?「貿易學校的老師為我種下了職業精神的種子」
「你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性,技能這條路上必定是孤獨的,工匠精神就是要保持鑽研和熱愛。」食品教學部姚老師的一席話,讓盧曉菲至今深深銘記。盧曉菲起初的專業是烘焙,通過了2019年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的選拔,但訓練了兩個月後,卻被調去了西點項目,一度產生了一種「我是烘焙不要了的孩子」的感覺,非常失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她樹立起「不論去哪都能夠做好」的信心,在西點項目的兩個月訓練中,鍛鍊出了沉穩的心性。
今年暑假,為了備戰「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盧曉菲再次踏入實訓室,挑戰咖啡這個嶄新領域,也由此發現了自己對咖啡的熱愛。一次次反覆嘗試,失敗了,就再來;成功了,就繼續。在備戰大賽的三個月裡,她記不清到底練了多少次,只記得每天至少用掉了一斤以上的咖啡豆,最多的一天用了一公斤,相當於做了120杯咖啡。將熱愛的事情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盧曉菲用行動、用成績做出了最好的詮釋。「貿易學校為我實現夢想提供了強大的後盾」
「我的夢想是將來擁有自己的一個吧檯,將我對咖啡的熱愛和理解,融入到親手製作的每一杯咖啡中,帶給更多的人。現在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而學校是支持著我的強大後盾。」在12月6日晚上海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坊》節目裡,盧曉菲如是說。
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最大的支持。除了專業老師指導之外,實訓室裡還配備了和咖啡館裡一樣的專業設備。拿咖啡豆來說,整個實訓室內收藏了約70多種不同產區的咖啡豆,中國的有雲南、臺灣,外國的有衣索比亞、哥斯大黎加……聞香、製作、品鑑、創新,入門時還懵懂不知的盧曉菲,在這樣的環境下飛速成長起來。
對於上海市貿易學校來說,奪冠的盧曉菲是學校優秀學子中的一員。學校力求打造「教、訓、練、賽」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世賽為契機,將世界技能大賽的理念和先進技術標準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教育實踐中,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體系。為了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學生適應國際食品行業發展需求的職業能力,學校從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協會引入了國際咖啡調配師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並且將其打造成食品專業的一門國際品牌課程。
一顆顆咖啡豆,從生豆到成為杯中的一抹棕色,要經過挑選、烘培、研磨、萃取……就像一名名學生,在貿易學校的菁菁校園裡,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打磨下,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一步步走得堅定踏實,一步步走向成人、成才。貿易學校將努力培育出更多如盧曉菲一樣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積極為國家的發展輸送更多具有優良職業素養和過硬技能水平的現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