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從來不灑農藥、除草都要靠人工來拔的有機蔬菜嗎?吃過20元一棵的牛皮菜、50元一盒的草莓嗎?如果沒有,就請去新津縣興義鎮吧。前日,本報接到一通來自新津的電話,邀請成都市民去興義鎮由臺灣企業家投資的「翔生大地」農場,親手種一種、嘗一嘗這些只能在仁和春天超市才能買到的昂貴果蔬品種。
興義鎮的有機蔬菜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家臺資企業怎麼會在位於成都第三圈層的新津縣租下大片土地種植有機蔬菜?帶著這些疑問,成都商報記者昨日趕赴興義鎮,去感受這個有機生態小鎮的別樣風情。
大棚果蔬很生態 農場裡禁菸
走進興義鎮的「翔生大地」有機農場,一座座白色的溫室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地裡,頗引人注目。大棚裡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菜,西葫蘆、番茄、海椒、花菜、小蔥……還有很多記者無法叫出名字的果蔬品種。休耕的土地上覆蓋著一層薄膜增溫殺菌。
一位村民正在家門口的菜地勞作著,澆水、除草、查看萵苣的生長情況。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有機蔬菜不能用農藥,所以管理起來也要細很多。「一棵就要賣到10多元,我可捨不得買。」
七八個村民正在大棚外休息。「我們是負責拔草的。」一位大姐說,這裡的蔬菜都不使用農藥,也不用除草劑除草,農場專門僱傭他們手工拔草。這位村民介紹,大棚裡各種蔬菜都有,有些品種是從外地引入的,他們從來沒見過。「這裡種的菜都好得很,賣得也貴」,一個村民用手比劃著一個圈,「這麼大一個花菜,就要20元錢」。據他們介紹,每天都有專門的卡車來運輸新鮮的蔬菜,拉到城裡銷售。
農場裡掛著禁止吸菸的牌子,綠油油的草坪前豎著展示牆,向人們介紹這片有機農場的詳情。據農場負責人介紹,農場內種植了9大類、45個有機品種蔬菜,主要都是錯季品種蔬菜,既是適合生長又是蟲子不喜歡吃的蔬菜。
投資20億 整鎮推進有機農業
作為成都市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整鎮推進示範鎮,新津引入了一位臺灣企業家姚祖驤,並由他聯合臺灣山水景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鴻維,以及旅美歸來的上海百歐歡農產品有限公司創始人田月皎共同成立了成都翔生大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擬投資20億元,全域規劃並整鎮推進城鎮發展,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興義鎮打造成以有機農業為核心,生態、生活、生產高度和諧統一的生態小鎮。
興義鎮的有機農業如今已被作為當地核心產業,在全鎮整體推進。三年後,這裡將形成15000畝規模的有機蔬菜農場。目前150畝的農場已初見規模,並且已試種了30多種作物,未來在這裡,將用有機的方式生產超過170種不同的農作物,由現有的150畝耕地擴大到1700畝,最終達到15000畝的目標,成為世界美食之都成都的「有機食材寶庫」,每畝田的收益也將是傳統種植方式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成都翔生大地農業科技公司稱,目前他們正在實施二期1700畝有機農場設計方案,今年還將啟動4300畝農用地流轉,啟動年產5萬噸生物有機肥料加工廠項目。未來3到5年,興義鎮將被打造成以有機農業為核心的中國第一個生態小鎮。
有機生態田園邀你去體驗
翔生公司與興義鎮結緣,一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合發展有機農業,二是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理念。除了投資有機農業,這家公司也參與了興義鎮的規劃和建設。
2009年4月,臺灣企業家姚祖驤來到興義,被這裡純樸、沒有汙染的自然環境所吸引。這位從事35年高科技產業建築工程的企業家,在獲知興義鎮推進全域發展的理念後,萌發了他人生的又一個夢想——在這裡建設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生態小鎮。為此,他聯合了有機農業專家田月皎和景觀生態規劃專家詹鴻維兩位專業人士,在多次實地走訪後向政府提出了一個計劃——以有機農業為核心,把興義打造成為一個有機生態小鎮,建設中國第一個生態村。
為了這個夢想,姚祖驤及其夥伴設立了一個新的公司,叫作「翔生大地」,它結合了亞翔、臺灣山水景觀和上海百歐歡的力量,並得到了新津方面的大力支持。項目於去年開始大規模推進,如今成效卓然。
興義鎮一位負責人介紹,興義鎮的目標是建設『半島田園水鄉,低碳環保社區』,全力打造以水鄉風情、田園生態為主要特色的現代田園水鄉。目前,興義鎮已經提出「興義七子」方案,根據蔬菜、花卉、水果等產業分布,在7個社區開展土地綜合整治,並進行旅遊基礎條件打造。適逢成都商報啟動「走進美麗新村鎮 當回成都新農民」活動,新津縣擬藉此大力推廣興義鎮的有機農業生態特色,熱情邀請各界市民來這裡休閒體驗。
成都商報記者 唐小濤 新津縣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