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
今日熱點
「銷量大幅增長 國貨為何能在今年『雙11』搶眼?」今年「雙11」國貨品牌表現亮眼。無論是老牌國貨還是新興國貨,今年的銷量都有大幅增長。「國貨粉絲」還有很多,且多為「80後」「90後」。在網購過程中,要讓錢花得明白,清醒地認識商品特性特別重要。一般來說,消費者是通過電商平臺頁面上的商品介紹和用戶評價來認識商品的。這條新聞介紹了一種認識商品特性的方法——自媒體評測。這個方法通過技術專家的使用體驗評測商品的技術特徵。這種方式的可信度比較高,消費者能夠從技術角度比較全面地認識商品特性。因此,技術專家能夠成為推動消費的生力軍。
工業網際網路助力傳統產業 監管數位化生產更安全
據人民日報報導,安全生產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依託新技術,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鋪設傳感器快速感知生產過程,建立危險源資料庫對廢氣廢水全程監測,部署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實時預警生產風險……工業網際網路與傳統工業企業相融合,不僅有效推進了傳統生產,更為安全生產擰緊了閥門。
點評:工業革命之後,歐美企業實行過「產量第一、質量第二、安全第三」的方針。現代企業經營不應該是盈利第一,而是安全第一。1906年,美國U.S鋼鐵公司生產事故頻發,虧損嚴重,瀕臨破產。經過充分調研,發現是事故拖垮了企業。因此該公司的生產經營方針來了個「本末倒置」:「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產量第三」。講究生產安全,不但能夠確保企業平穩生產,更能夠保護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因此安全生產事關勞動者的根本權益。安全生產應該以預防為主,同時也要嚴格執行保護勞動安全的社會保險制度。有報導說,由於缺少實施細則、法律溯及力有爭議,社保經辦機構認為追償困難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在申請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時困難重重,實際執行平均要花四五年時間。為切實落實《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有專家建議,參照「欠薪入刑」的嚴厲處罰,加大對妨礙工傷「先行支付」行為的懲罰力度。
網購合同糾紛80後90後是維權主力 佔比超過七成
據新京報報導,從年齡段分析,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原告自然人的出生年份佔比分別為:60前 (2.56%)、60後(4.92%)、70後 (13.98%)、80後(44.35%)、90 後(32.83%)和00後(1.36%)。報告顯示,約四成網購糾紛案件調解或撤訴,以判決方式結案的糾紛中,超七成原告訴請獲得法院不同程度支持。
點評:佔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大頭的居然不是產品質量問題。這條新聞顯示,在22.56%的糾紛案件中,消費者認為賣家的銷售存在虛假宣傳或其他欺詐行為,21.65%的糾紛案件由於商品缺少必要的標籤標註,只有9.15%的爭議涉及假冒偽劣等產品質量問題,其他爭議合計佔比15.86%。可見,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主要是發生在銷售領域。因此,對商家的管理就更重要。這項調查說明,我們不但要嚴懲賣家的虛假宣傳或其他欺詐行為,而且要大力加強商品的標籤標註管理,把這項工作提高到改進產品服務質量的高度,而不僅僅局限於對產品質量本身的管理。《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一些電商平臺的交易糾紛專員不懂法律,對《電子商務法》的這項規定置若罔聞。應該對平臺相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了。
銷量大幅增長 國貨為何能在今年「雙11」搶眼?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一年一度的「雙11」不僅是「剁手黨」的狂歡節,也是觀察中國消費和經濟的「晴雨表」。今年「雙11」國貨品牌表現亮眼。無論是老牌國貨還是新興國貨,今年的銷量都有大幅增長。「國貨粉絲」還有很多,且多為「80後」「90後」。他們雖然感興趣的商品種類不同,但選購商品時的「方法論」驚人地相似:買東西前先上網看自媒體評測,儘可能搞清楚商品定價規則,物料成本多少、品牌溢價多少、使用體驗怎樣,絕不迷信品牌廣告,拒絕支付「冤枉錢」。
點評:這條新聞談到消費與信息的關係:「在新媒體高度發達、信息交換空前充分的今天,新一代中國消費者的認知正在發生改變。」因為信息暢通,現在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消費者說,別管國產還是進口,都得用產品說話,別想忽悠我們。這錢我花得明白,我願意為它買單。在網購過程中,要讓錢花得明白,應該全面而周到地認識商品特性。一般來說,消費者是通過電商平臺頁面上的商品介紹和用戶評價來認識商品的。但是,平臺的商品介紹內容往往有瑕疵。例如,購買智能馬桶,因客戶住宅的水壓過低而不能使用。頁面上商品介紹的文字模糊不清,造成買家誤購。至於用戶評價,商家使用種種刺激手段,鼓勵客戶寫好評,造成評價信息內容不準確,可信度下降。這條新聞介紹了一種認識商品特性的方法——自媒體評測。這個方法起源於多年之前的電腦評測,主要是通過技術專家的使用體驗評測商品的技術特徵。利用這種方法,消費者能夠從技術角度比較全面地認識商品特性,可信度比較高。因此,技術專家能夠成為推動消費的生力軍。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聚焦兩大議題
據新華網報導,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定於11月20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本次會議將重點關注亞太地區疫情應對和經濟復甦兩大議題,並將啟動2020年後合作願景,以代替將於今年年底到期的「茂物目標」。分析人士認為,APEC有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推動多邊主義合作,推動疫後經濟恢復,為亞太地區長期發展確定方向。
點評:在歐洲,英國脫歐過渡期最後期限逼近。就英國脫歐的談判仍然處於僵局。英國退出歐盟,對它自己和歐盟都不是好事,因為違反了國際經濟合作的大趨勢。與歐洲不同,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地區經濟合作的勢頭增強。繼亞太地區15國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召開。它容納了比RCEP更多的成員。在實施「茂物目標」之後,該組織將啟動2020年後合作願景,指引亞太地區今後20年的長期發展方向,展望一個基於共同繁榮的開放、充滿活力和具有韌性的亞太共同體。除了RCEP和亞太經合組織之外,亞太地區的另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CPTPP,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從積極意義看,如果這三個協定和組織能夠協調,甚至融合,不但有利於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更是對經濟全球化的強大推動。中國對CPTPP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主張建設開放透明、互利共贏的區域自由貿易安排,對符合世貿組織原則,開放、包容、透明,有利於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表示歡迎。
知識延伸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或「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共有5個層次的運作機制: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委員會和工作組;秘書處。其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目前,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分別為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臺北、泰國、美國和越南。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82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