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誰能拯救導遊自己?

2020-11-05 麗江金牌導遊曾晶

備註:2015年用心怡的筆名寫過一篇文章《吶喊,誰來救救導遊》。今天忍不住要寫一篇《後疫情時代,誰能拯救導遊自己?》

今早,作為記者的姐姐說起一位被採訪對象,她曾經也做過導遊,後來因失明,失去了工作,愛情。再後來走出生命的黑暗,收穫了事業愛情,孩子的感人故事。

昨晚,妻說一位老大哥將她拉入一個日語導遊群。號召導遊們提高導補,理由是後疫情時代,日本團進不了國內,只有在華工作生活的少量日本人在旅行,團量太少,日語導遊生活艱難,所以要統一提高導補。妻立馬退群,她認為,既然團這麼少,旅行社也更艱難,導遊應該與旅行社同舟共濟,而不是落井下石!

其實這位老大哥前幾天就與我有過一段思維的碰撞。老大哥見我的朋友圈這個幾月遊洱海,上梅裡,下瀘沽,於是說:「業務好繁忙,向你學習」。我說:「要生存」。他說「你要生存還有機會,我們要生存連機會都沒有」。我愕然:「不可能,為什麼沒有機會?疫情的確比較艱難,但人只要願意去做,不可能沒有機會」。老大哥的理由是,他是外語導遊,外團進不來,全面癱瘓。國內客人有沒有資源。(原來,向你學習,只是口頭不是行動。)





一樣的導遊,一樣的困境,不一樣的心態,我陷入沉思。

疫情是給全國的旅遊帶了很大的打擊。我本人這幾年最大的客源是東南亞客人。我也是一下沒有了客源。(但好多位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老朋友和新朋友都鼓勵我,並且表態等著我們,她們一定還要來。真的好感動,其中徐老師團隊可是要第三次要來的。)

妻是日語導遊,日本團本來也少,這幾年,主要給韓國團當嚮導。疫情一來,我們雙雙失業,的確我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可是,5月我們的麗江旅遊一放開,我們夫婦團越來越多。

探究原因有三:1、疫情是雙刃劍,讓外國人進不來,也讓本要出國旅行的國人出不去。我們感受到,疫情後來麗江的有錢人比往年多了,甚至遇到好多個團是包機來的。這正是拉回對國內旅遊失望遊客心最好的天賜良機。我們政府和相關從業人員應該善待遊客,永遠放棄以前那種殺雞取卵的野蠻旅遊模式!

2、好多團,遊客組團社直接就不要導遊,要導遊也是要服務型,講解型的導遊,不要導購型的導遊,一方面前些年怕了,另外一方面多一個導遊多一份成本。用愛人的話來說:「我們這類導遊的春天來了」。

3、愛人是日語中文雙語優秀導遊,機會多一個,再加上不挑團,300元/天的中文團導補也很快樂地帶。我是21年中文導遊+司機+業餘攝影師。這幾個月實際我大部分團是導遊兼司機再贈送義務攝影。客人遇到我,旅行社派我團,都覺得幸運與超值。導遊兼司機辛苦,危險係數高,拋開成本與付出,先期的車輛與攝影器材的投入,其實在有些「大刀導遊」眼裡簡直不划算。但我的信仰系統告知我,掙錢要掙心安的錢,多幹少拿是培福,財富的來源在與給予,工作就是道場,我要用慈悲心善待每一份緣,修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和告知客人:「導遊這個職業真的很好,是客人花錢陪我玩,陪我成長」,「導遊只是我表面工作,我要賴以生存的工具,同時還是我傳遞正能量的工具」。



帶團中我經常給客人買水,買水果,送禮物;帶佛教團,我也向功德箱投錢,我拿我的小費或導補分給沒有小費或車費低的旅遊車師傅或跟團導遊。疫情後兩次去給人家上課,還沒有拿到課時費就先給職高學生買糖100多元,直接把旅遊職業培訓學校課時費600元給了姐姐採訪的一位盲人大學生。(備註:這個課時費由於發票的問題,目前還沒有進帳)。剛剛下團的沈先生夫婦給了300元小費,我馬上買了164元的佛書,準備送給沈太太一樣想了解佛法的知識分子。(說這個不是要炫耀,本來,也沒多少人,而且人應該積陰德,不應該到處說,在這裡我只是證明,財布施不能只是掛在嘴上,要有行動。因為,富人學道難,窮人布施難,但越認為自己是窮人,自己真的就是窮人了。)




其實我用錢的地方也很多,特別後疫情時代。但盲人大學生比我更需要用錢,有人要了解佛法,我義不容辭要送佛書。錢本來是水,要流動;錢是能量,要傳遞!人不能只知道進,還要會出。表面上你付出錢了,實際上你只是把錢化為功德存在宇宙銀行裡了,它還會漲利息的,存得越多,得才越多。我為什麼遇到越來越多貴人,越來越多回頭客,越來越多旅行社願意指定我,還有遊客主動給小費,這就是最好的詮釋!




我知道疫情大家都不容易,但我更知道,中國政府在疫情中最早將疫情影響降低到最低點,最大限度恢復了正常的生產與生活,了不起的業績在世界上有目共睹;雲南省,麗江市各級領導在國內最早宣布恢復麗江旅行市場所背負太多壓力,也展示了更多的魄力與擔當;雲南省,麗江文旅局,交警,景區,醫院,機場,交通等各級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為旅遊生產恢復保駕護航,一路綠燈;全省旅行社很艱難,但,集思廣益,多渠道生存發展。

其實,我們身邊絕大部分導遊已經在自己拯救自己,轉換思路,轉換角色,積極改變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走出困境,比如:做保險,做房屋中介,做直播,做家教等等。但,還是有少部分導遊心態沒有改變,怨天尤人,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們導遊工作者,應該放下身段,有團就不要太計較收入高低,有就不錯了!語種導遊要生存就要學會適應市場的變化,國內團也要學著帶。中文導遊要提高講解,服務水平,如果再學學攝影,學學駕駛。未來的市場伴隨著家庭團,小包團的出行,不需要導遊的團越來越多。我們要未雨綢繆。如果長期沒有團帶的導遊改行去做英文老師,保險,售房等,或者又改不了行的話,只要還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就應該靜下心充電:看書,學攝影,學駕駛,茶道,中西點,電商,直播等等,學一切讓您成長的東西。做好準備:「冬天都已過去了大半,春天還遠嗎?」

失明了的導遊都能華麗轉身,自己拯救自己,收穫了事業與家庭。健康的你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後疫情時代,只有不願改變的導遊,沒有生存不下的導遊!

後疫情時代,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麗江導遊曾晶

2020年10月15日寫,11月5日修改。

相關焦點

  • 疫情下麗江導遊的「非黃金期」:拿什麼拯救我自己?
    「3月22日,麗江旅行社恢復經營活動,迎來了疫情後的『首批團』……」曾晶在駕考訓練場地看到這條消息後,激動地給同事分享。高興之餘,他心中仍有憂慮,「有團就有希望,但旅遊要真正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春節期間,從業20年的麗江金牌導遊曾晶因為疫情,退掉了原本預定好的9個旅行團和待確認的團。
  • 人人自危的時代,誰是誰的拯救?| 《紐約時報》漫畫
    人人自危的時代,誰是誰的拯救?望著畫面上每一個壓在巨石之下的人,想起最近人們常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望著那一個個要墮入永恆深淵的人,最近人們還常說:「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可是,抱怨時代和雪花都沒有用。
  • 「後疫情時代」導遊人才培養新突破-千策科技-導遊創新創意實訓
    在上期的推文「導遊人才培養新趨勢」中我們有提到,目前導遊行業已經發生著巨大的業態變化,而且面對後疫情時期旅遊業會往何處發展,也是每一個旅遊人及預備旅遊人時刻關注著的事情。身處暴風雨的邊緣,我們已經從可預測的風險中,一頭扎進了未知領域的深層不確定性中。沒有人能未卜先知,只有憑藉從一張白紙做起的心態和創造性思維,我們才能設法擺脫困境。
  • 周邊遊景區熱度大漲,後疫情時代誰能俘獲遊客的心?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指出,疫情之後,人們更加親山近水,生態旅遊對於釋放壓力、修復身心具有顯著作用,所以有優越生態資源的景區會更快復甦。同時,人們也更加青睞有豐富體驗內容並且能住下來的景區,傳統生態旅遊更多局限於觀光,而旅遊消費升級的核心在於「體驗」,能夠提供具有獨特性、極致性、趣味性體驗內容的景區將更受到遊客歡迎。
  • 後疫情時代誰能脫穎而出
    後疫情時代誰能脫穎而出今年年初,國內民宿行業受疫情影響落入低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以及暑期的到來,鄉村民宿的入住率高達80%,部分民宿甚至連續兩個月滿房。這是否意味著民宿已經「滿血復活」?業內人士認為,暑期為民宿贏得一定的緩衝期,進入淡季後,運營壓力仍較大。另外,疫情下鄉村民宿的投資信心加強,也促生了新的業態。
  • 後疫情時代,誰先出走?
    後疫情時代,終於得以放鬆下來生活暢玩夏日 亟待開啟 在青磚熱土間放空自己後疫情時代,你的出遊計劃是什麼?
  • 安心遊,微旅行等一系列措施,能否拯救後疫情時代的文旅行業?
    疫情過後,隨著跨省跟團遊的全面放開,國內旅遊在此時終於等來了全面振興的好時機。再加上文旅行業傳統的暑期高峰,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的交易量也出現顯著提升。7月初,在文旅部全面放開跨省跟團遊之後,馬蜂窩發起「安心遊攻略」行動,對符合「安心遊」標準的景區、內容和旅行玩樂產品進行了打標,為遊客提供疫情期間最新、最全面的出遊信息參考和安全服務保障,至今已經有上萬個景區景點的「安心遊攻略」和「安心遊」產品。
  • 後疫情時代,十大意想不到的熱門職業
    後疫情時代,吃野味馬上就要違法了,二師兄價格偏高,禽類也可能存在疫情風險,食用健康安全的糧食和蔬菜才是首選,多種點優良品種的大白菜、胡蘿蔔、土豆、番薯以及西紅柿,通過點對點服務提升市場知名度,是農人們可以考慮的致富之路啊!
  • 是誰讓導遊抹黑?
    現在一提到導遊這個職業,在社會上的評價爭議很大,褒貶不一,好壞參半。有人說,跟團遊遇到的導遊熱情負責暖心。有人說,遇到個導遊跟遊客虛情假意,不負責任,只有進購物店時有笑臉,最積極。這都是這個行業中的個例,其實哪個職業也有好人有壞人,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但是導遊這個行業怎麼在社會上一被提起,在人們頭腦中最先出現的就是負面形象?為什麼現在這個職業被抹黑?
  • 疫情後的旅遊新業態及導遊出路
    這也是疫情發生後,合肥市旅遊協會組織的第三期線上專題培訓班,對於廣大涉旅企業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碳,久旱逢甘露!本期邀請的主講嘉賓是湖南長沙導遊協會副會長伍欣!伍欣也是湖南商務職業學院副教授、國家高級導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萬名旅遊英才雙師型教師。
  • 免票後旅遊團暴漲,復工後的導遊們卻樂不起來了。
    服務行業嘛,這些都已是司空見慣的,對方出發日期早已定好,需要我提供一個詳細的行程及接待計劃,要求在這幾天內要看遍山西的精華,且要資深導遊全程服務(我很榮幸自己被做為資深導遊推薦過來)。用車用房皆是高配,對車的型號、司機的整體素質要求也蠻高,包括行程中的路飲路點提供等等,事無俱細全部要在行程中安排到位。按要求當天把接待計劃做出來提交給對方時很滿意,對方催著讓核價。
  • 後疫情時代下的後市場 卡仕達如何應對
    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對於汽車後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何生存下去,便成了汽車後市場各大品牌所考慮的首要解決的問題。佔據品牌高位後疫情時代的全新機會除了大環境與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汽車後市場領域內部同樣有著險峻挑戰,呈現出「內憂外患」的尷尬景象。
  • 導遊真的年入百萬嗎?到底是誰把導遊推進了生淵?
    在2019年底,全世界都進去一級戰備狀態—疫情!2020年6月我國疫情基本上全部控制!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貴州旅遊損失高達幾千億!所有旅遊職業沒有一分錢收入,2020年10月以來,貴州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旅遊檢查,6大部門聯合執法!
  • 旅遊產業的後疫情時代
    可是疫情後的旅遊市場如何啟動、如何運行,因為疫情造成客流量下滑,要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挽回。旅遊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後疫情時代旅遊產業如何擺脫困局才是政府和企業真正要關心的問題。疫情平穩後各個景區都採取了限流措施,而團隊遊、大型會議遊基本上無法成行。自駕遊成為旅遊主要旅遊方式,雖然自駕遊能夠實現安全的出行。
  • 後疫情時代下的汽車後市場,卡仕達是如何應對的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汽車後市場作為汽車行業的重要領域,其受波及的程度不亞於新車市場。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對於汽車後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何生存下去,便成了汽車後市場各大品牌所考慮的首要解決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走著瞧旅行」的輕奢品質
    來源標題:後疫情時代「走著瞧旅行」的輕奢品質 2020年註定是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度過了一個疫情中的春節,也見證了美股熔斷、加州大火、奧運延期等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 這可能是旅行社和導遊們熬過疫情的最好辦法
    疫情期間,整個中國旅遊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這給無數旅遊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旅行社,帶來滅頂之災。疫情之後,整個旅行社行業將被全面洗牌!怎麼熬過去?如何獲取新的現金流?導遊等旅遊從業人員,生計該如何為繼?成為每一個旅遊人最最迫切想要得到答案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文旅行業如何紓困與創新?
    在「後疫情時代的『文旅+』新業態」分論壇的圓桌論壇環節,多位來自文旅行業的專家、從業人士圍繞「文旅產業紓困與創新發展」主題,共同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旅產業的復甦與創新發展出謀劃策。圓桌對話環節。浙江省衢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周紅燕分享了當地推動疫情期間文旅復工復產及產業復甦的經驗。據統計,衢州國內(省內市外)遊客團接待量在5月實現逆勢翻紅,同比增長15.11%,6月同比增長96.5%。截至6月底,衢州市接待團隊遊客數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5%。這組數據的背後,衢州如何破題實踐?
  • 後疫情時代重拾旅遊市場信心
    原標題:新冠疫情衝擊國內旅遊 後疫情時代重拾市場信心中國網9月15日訊 2020年9月14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所助理研究員郭娜博士代表課題組在線發布了《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的核心觀點和主要數據。
  • 後疫情時代,市場還需要旅行社嗎?
    後疫情時代,價值傳遞或渠道通路的角色,已經在重組。從價值創造來說,資源提供方永遠「為王」這個無須討論,而產品整合方則不再是一條旅遊線路那麼簡單。前文已經說過,從角色上來說,教培、景區、司導都在蠶食市場;最關鍵的是,真正能做出市場叫座的產品,越來越難了,沒有足夠產品力的旅行社,還能配得上這個價值創造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