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2015年用心怡的筆名寫過一篇文章《吶喊,誰來救救導遊》。今天忍不住要寫一篇《後疫情時代,誰能拯救導遊自己?》
今早,作為記者的姐姐說起一位被採訪對象,她曾經也做過導遊,後來因失明,失去了工作,愛情。再後來走出生命的黑暗,收穫了事業愛情,孩子的感人故事。
昨晚,妻說一位老大哥將她拉入一個日語導遊群。號召導遊們提高導補,理由是後疫情時代,日本團進不了國內,只有在華工作生活的少量日本人在旅行,團量太少,日語導遊生活艱難,所以要統一提高導補。妻立馬退群,她認為,既然團這麼少,旅行社也更艱難,導遊應該與旅行社同舟共濟,而不是落井下石!
其實這位老大哥前幾天就與我有過一段思維的碰撞。老大哥見我的朋友圈這個幾月遊洱海,上梅裡,下瀘沽,於是說:「業務好繁忙,向你學習」。我說:「要生存」。他說「你要生存還有機會,我們要生存連機會都沒有」。我愕然:「不可能,為什麼沒有機會?疫情的確比較艱難,但人只要願意去做,不可能沒有機會」。老大哥的理由是,他是外語導遊,外團進不來,全面癱瘓。國內客人有沒有資源。(原來,向你學習,只是口頭不是行動。)
一樣的導遊,一樣的困境,不一樣的心態,我陷入沉思。
疫情是給全國的旅遊帶了很大的打擊。我本人這幾年最大的客源是東南亞客人。我也是一下沒有了客源。(但好多位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老朋友和新朋友都鼓勵我,並且表態等著我們,她們一定還要來。真的好感動,其中徐老師團隊可是要第三次要來的。)
妻是日語導遊,日本團本來也少,這幾年,主要給韓國團當嚮導。疫情一來,我們雙雙失業,的確我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可是,5月我們的麗江旅遊一放開,我們夫婦團越來越多。
探究原因有三:1、疫情是雙刃劍,讓外國人進不來,也讓本要出國旅行的國人出不去。我們感受到,疫情後來麗江的有錢人比往年多了,甚至遇到好多個團是包機來的。(這正是拉回對國內旅遊失望遊客心最好的天賜良機。我們政府和相關從業人員應該善待遊客,永遠放棄以前那種殺雞取卵的野蠻旅遊模式!)
2、好多團,遊客組團社直接就不要導遊,要導遊也是要服務型,講解型的導遊,不要導購型的導遊,一方面前些年怕了,另外一方面多一個導遊多一份成本。用愛人的話來說:「我們這類導遊的春天來了」。
3、愛人是日語中文雙語優秀導遊,機會多一個,再加上不挑團,300元/天的中文團導補也很快樂地帶。我是21年中文導遊+司機+業餘攝影師。這幾個月實際我大部分團是導遊兼司機再贈送義務攝影。客人遇到我,旅行社派我團,都覺得幸運與超值。導遊兼司機辛苦,危險係數高,拋開成本與付出,先期的車輛與攝影器材的投入,其實在有些「大刀導遊」眼裡簡直不划算。但我的信仰系統告知我,掙錢要掙心安的錢,多幹少拿是培福,財富的來源在與給予,工作就是道場,我要用慈悲心善待每一份緣,修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和告知客人:「導遊這個職業真的很好,是客人花錢陪我玩,陪我成長」,「導遊只是我表面工作,我要賴以生存的工具,同時還是我傳遞正能量的工具」。
帶團中我經常給客人買水,買水果,送禮物;帶佛教團,我也向功德箱投錢,我拿我的小費或導補分給沒有小費或車費低的旅遊車師傅或跟團導遊。疫情後兩次去給人家上課,還沒有拿到課時費就先給職高學生買糖100多元,直接把旅遊職業培訓學校課時費600元給了姐姐採訪的一位盲人大學生。(備註:這個課時費由於發票的問題,目前還沒有進帳)。剛剛下團的沈先生夫婦給了300元小費,我馬上買了164元的佛書,準備送給沈太太一樣想了解佛法的知識分子。(說這個不是要炫耀,本來,也沒多少人,而且人應該積陰德,不應該到處說,在這裡我只是證明,財布施不能只是掛在嘴上,要有行動。因為,富人學道難,窮人布施難,但越認為自己是窮人,自己真的就是窮人了。)
其實我用錢的地方也很多,特別後疫情時代。但盲人大學生比我更需要用錢,有人要了解佛法,我義不容辭要送佛書。錢本來是水,要流動;錢是能量,要傳遞!人不能只知道進,還要會出。表面上你付出錢了,實際上你只是把錢化為功德存在宇宙銀行裡了,它還會漲利息的,存得越多,取得才越多。我為什麼遇到越來越多貴人,越來越多回頭客,越來越多旅行社願意指定我,還有遊客主動給小費,這就是最好的詮釋!
我知道疫情大家都不容易,但我更知道,中國政府在疫情中最早將疫情影響降低到最低點,最大限度恢復了正常的生產與生活,了不起的業績在世界上有目共睹;雲南省,麗江市各級領導在國內最早宣布恢復麗江旅行市場所背負太多壓力,也展示了更多的魄力與擔當;雲南省,麗江文旅局,交警,景區,醫院,機場,交通等各級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為旅遊生產恢復保駕護航,一路綠燈;全省旅行社很艱難,但,集思廣益,多渠道生存發展。
其實,我們身邊絕大部分導遊已經在自己拯救自己,轉換思路,轉換角色,積極改變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走出困境,比如:做保險,做房屋中介,做直播,做家教等等。但,還是有少部分導遊心態沒有改變,怨天尤人,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們導遊工作者,應該放下身段,有團就不要太計較收入高低,有就不錯了!語種導遊要生存就要學會適應市場的變化,國內團也要學著帶。中文導遊要提高講解,服務水平,如果再學學攝影,學學駕駛。未來的市場伴隨著家庭團,小包團的出行,不需要導遊的團越來越多。我們要未雨綢繆。如果長期沒有團帶的導遊改行去做英文老師,保險,售房等,或者又改不了行的話,只要還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就應該靜下心充電:看書,學攝影,學駕駛,茶道,中西點,電商,直播等等,學一切讓您成長的東西。做好準備:「冬天都已過去了大半,春天還遠嗎?」
失明了的導遊都能華麗轉身,自己拯救自己,收穫了事業與家庭。健康的你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後疫情時代,只有不願改變的導遊,沒有生存不下的導遊!
後疫情時代,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麗江導遊曾晶
2020年10月15日寫,11月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