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其中,新興「禪意之旅」歷史文化遊徑(惠能廣場——禪域小鎮——國恩寺——藏佛坑)成功上榜,新興旅遊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作為六祖故裡、禪意名城的新興縣,全域旅遊加速落地開花結果,成效可圈可點。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江羅高速、汕湛高速、高恩高速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新興縣緊緊圍繞建設禪意生態名城的目標,充分發揮禪宗文化和優良生態的資源優勢,堅持「文化引領、旅遊帶動、產業融合」發展理念,積極推動「旅遊+」產業融合,全面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工作,擦亮了禪宗文化遊、溫泉養生遊、生態休閒遊、美麗鄉村遊四大特色旅遊品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1380.25萬人次,社會旅遊總收入132.6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11%。新興縣已成為集朝聖觀光、旅遊度假、休閒娛樂、商務會議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緊抓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打造新興版「富春山居圖」
據分管旅遊工作的新興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小鵬介紹,新興縣自2017年5月被確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緊緊圍繞建設禪意生態名城的目標,充分發揮禪宗文化和優良生態的優勢,採取切實措施打造禪宗文化遊、溫泉養生遊、生態休閒遊、美麗鄉村遊四大特色旅遊品牌。對標省委「推進北部生態發展區與大灣區形成大農場、大花園對接大城市新模式」,以及雲浮市委賦予「融灣發展先行示範縣」的定位,全面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工作,努力打造成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康養產業高地和旅遊休閒目的地。初步形成了「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遊」的全域旅遊格局。
近年來,新興縣以打造特色小鎮為抓手,構建了「一花開五葉」格局的特色小鎮,打造了以六祖小鎮為龍頭,以溫氏農科小鎮、禪域小鎮、金水臺溫泉小鎮、筠州小鎮、梅溪小鎮為依託的特色小鎮。以建設「5條精品村、5條精品線路為抓手,打造新興「富春山居圖」,推進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並以全域旅遊帶動文化、體育、工業、農業、城建等產業融合發展升級,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縣域。
「值得關注的是,新興縣通過『旅遊+』,積極挖掘和連結本土優質資源,助力全域旅遊發展。」據梁小鵬介紹,在「旅遊+文化」方面,新興通過深入挖掘六祖文化資源,開發禪宗文化旅遊;在「旅遊+農業」方面,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在「旅遊+工業」方面,建成了縣創新中心、新興名優特產展示廳等工業旅遊項目;在「旅遊+體育」方面,通過舉辦馬拉松賽事、太極拳大匯演等活動,把旅遊宣傳融入體育活動當中。在「旅遊+中醫藥養生」方面,打造了金水臺溫泉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項目和天露山南藥體驗推廣基地等。
投入1500多萬元推進智慧旅遊建設
近年來,新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發展工作,成立了黨政統籌的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領導小組,以縣委書記唐誼為組長,縣長袁夥月為常務副組長,兩名縣委常委分別主抓創5A景區工作和創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並設立了旅遊「雙創」辦公室,建立了全域旅遊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了部門聯動的體制機制,高標準編制了《新興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
在此基礎上,新興還出臺了《新興縣促進全域旅遊發展扶持辦法》,投入1500多萬元,建設全域旅遊大數據平臺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旅遊建設,以全域旅遊發展和創5A景區為抓手,形成「雙創雙促」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得益於強有力的機制保障和規劃先行,新興旅遊業發展十分迅猛。回望2019年,新興縣全域旅遊熱點事件眾多,好消息不斷。
2019年,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全省鄉村旅遊開發資源目錄(第一批),新興縣共有5個鎮36條村位列其中,包括車崗鎮、大江鎮、東成鎮、裡洞鎮和六祖鎮,以及洞表村、合河村、碧塘村、鵝石村、龍山塘村等。這些村的旅遊資源涉及鄉村自然景觀類、聚落建築類、歷史遺存類、民俗文化類、產業融合類等類型,有助於新興縣深入挖掘鄉村旅遊資源潛力,推動鄉村旅遊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2019年11月初,第九屆廣東縣域旅遊競爭力評價研究新聞發布會在清遠英德市舉行,新興縣再次被評為「廣東省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
今年1月,第三方獨立社會智庫北京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在京發布《2019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暨「2019年全國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2019年全國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等榜單,新興縣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是廣東唯一上榜縣。
■連結
新興旅遊名片知多少?
新興縣是中國禪宗六袓惠能的故鄉,中國禪宗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廣東省唯一入選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試點縣。
全縣擁有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翔順金水臺溫泉小鎮、廣東天露山旅遊度假區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有禪域小鎮、悅天下生態度假區、象窩山生態園以及青山綠水溫泉旅遊度假區等自然與人文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突出的景區景點。
先後獲得「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勝地」「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縣」「國家旅遊名片」「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十大特色休閒縣(市)」等榮譽稱號。
■訪談
新興縣委書記唐誼:
讓「處處都是風景」的新興
全域旅遊品牌昂首走出去
南方日報:對於中國禪都新興而言,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哪些深遠意義?
唐誼: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遊不是處處建景點、建景區,而是將全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將旅遊產業作為戰略支柱產業來推進。
新興縣委、縣政府提出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與國家旅遊發展戰略高度吻合。當前,從國家到省、市乃至新興縣,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經濟領域一個重大命題,其核心就是提高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益。就新興縣來說,落實到一二三產上,就需要我們不斷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三產中具有戰略性和引領性的就是旅遊業。鑑於此,新興積極開展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實現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強縣的轉變、實現綠色資源大縣向生態強縣的轉變,從而使新興縣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南方日報:新興縣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需要克服哪些短板,如何加快推進?
唐誼:新興縣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新興縣壯大旅遊產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舉措。
一是要按照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審定標準》,把各項創建任務進行細化,將整改任務落實到相關責任單位,全力抓好景區交通設施、服務設施和保障設施建設;要落實「把整個新興當作一個大景區來審視,當作一個大展廳來設計,當做一座大花園來建設」的理念,把全縣當作大景區建設經營好,全力構建新興旅遊大格局。
二是要以戰略的高度抓好各項創建工作。這是加快發展、綠色崛起、脫貧攻堅、塑造形象的必然要求。當前,旅遊業已經成為新興縣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們要及時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用新思維、新理念來引領工作開展,注重統籌謀劃,突出地方特色,瞄準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推動各個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綜合性的旅遊目的地。要充分發揮新興的「氣溫、氣候、空氣」優勢,打響新興生態品牌,利用全域旅遊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要正視差距,逐步提升,做到「人人都是形象、處處都是風景」,讓新興全域旅遊品牌昂首走出去。
■相關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其中新興「禪意之旅」歷史文化遊徑(惠能廣場——禪域小鎮——國恩寺——藏佛坑)榜上有名。
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是由廣東省地級以上城市依託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當地的革命歷史文物、文化遺產資源、南粵古驛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村落、古街巷等串珠成鏈而推出的遊憩通道,旨在實現文旅深度融合。
據了解,本次推出的64條歷史文化遊徑涉及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461個。下一步,廣東各地將繼續推進歷史文化遊徑的創建和宣傳推廣工作,完善參觀遊覽服務配套和指引設施,提升歷史文化遊徑的遊覽體驗,豐富廣東文化旅遊產品,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廣東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
「禪意之旅」起於新興縣新城鎮惠能廣場,途經禪域小鎮、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止於六祖鎮藏佛坑。整條線路橫跨2個鄉鎮,由多個景點串聯成線,一攬新興禪宗文化與自然風景。惠能廣場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由廣場牌坊、中心廣場、清淨湖、五葉橋和惠能紀念堂等組成。主殿採用傳統建築與現代化功能相結合的新唐風建築,通過空間收放組合、別致的園林景觀將內外庭院和主體大廳有機地串聯在一起。
沿著廣興大道、六祖大道向前行駛,途經禪域小鎮。青磚黛瓦的仿唐式建築、青石板堆砌的寬闊道路、繁榮熱鬧的街道,還有廣東省首部大型實景音畫大典《六祖大典》。作為禪域小鎮的核心子項目,《六祖大典》匯聚國家級創作團隊,融合全球最新現代光影技術,以「禪域、禪脈、禪緣、禪音、禪法、禪境、禪聖、禪悟」八個篇章構成,再現六祖惠能開悟弘法的傳奇一生,整個演出仿佛穿越回1000多年前的時空裡。
位於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的國恩寺始建於唐代,內部由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六祖紀念堂、報恩塔等建築物組成,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寺側有六祖父母墳、龍山碑林、卓錫泉、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樹,以及眾多文物古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距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不遠的六祖勝跡——藏佛坑也是線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藏佛坑內有2公裡的長谷,寬10至30米,原始自然生態保持良好,內有大小瀑布多處,綠蔭山色相映成趣。
【撰文】方鎮彬 梁穎 文廣宣
【來源】南方日報新興視窗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