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ell: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11 生物谷

 

甲基化修飾與一氧化氮依賴的亞硝基化修飾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兩類修飾參與調控眾多生物學過程,包括調控非生物脅迫反應。但二者調控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不甚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組在亞硝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發現,擬南芥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5被亞硝基化修飾。PRMT5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個酶,催化精氨酸雙對稱性甲基化修飾,其底物包括pre-mRNA剪接體的核心組分。生化和分子遺傳學分析表明,在響應非生物脅迫時,NO通過對PRMT5第125位半胱氨酸殘基(Cys-125)特異的亞硝基化修飾而調控其甲基轉移酶活性,即Cys-125為PRMT5感受NO信號必需。PRMT5甲基轉移酶中Cys-125的亞硝基化修飾增強了植物體內精氨酸雙對稱性甲基化修飾的水平,介導脅迫相關基因pre-mRNA的正常剪切,因而增強了植物對脅迫的耐受性。上述研究發現NO介導的蛋白質亞硝基化修飾與蛋白質甲基化通路互作,從而協調植物拮抗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

上述研究由遺傳發育所左建儒研究組、曹曉風研究組、鮑時來研究組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勝研究組合作完成。相關論文於7月27日在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左建儒研究組博士後胡濟梁、左建儒研究組與孔照勝研究組聯合培養博士後楊煥傑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植物基因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與中科院聯合資助博士後基金等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中期總結會議召開   清華新聞網9月1日電 日前,由清華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在清華大學召開項目中期總結匯報會。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後基因組時代,利用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全面分析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蛋白質組成成分、表達水平與蛋白質修飾狀態的動態變化,不僅幫助科學家尋找到了多種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特異腫瘤標誌物,而且還為研究腫瘤耐藥相關蛋白及機制、揭示腫瘤新型治療靶點帶來了嶄新的思路。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20-03-17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與通過基因調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調控的,而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通過逐步的和酶的後翻譯修飾的過程,從而導致了糖類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極其多樣的結構。從自然界中分離提取純的和結構均一的多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化學合成是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方法來得到純的和結構確定的糖類化合物,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
  • ...報導去SUMO化修飾調控線粒體未摺疊蛋白質反應及其介導的天然...
    這一過程被稱為線粒體未摺疊蛋白質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mitoUPR)。線粒體未摺疊蛋白質反應已被報導參與了天然免疫和衰老等諸多重要的生理過程。但是該反應的具體分子機制尚未被完全解析。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謝旗課題組在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謝旗課題組在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主編評述 | 2019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
    其中, 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植物抗病小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該文評述了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以期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及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植物光信號轉導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COP1與SPA(SUPPRESSOR of phyA-105)蛋白形成十分緊密的複合體,作為E3泛素連接酶通過介導光信號的正調控因子泛素化降解來參與植物多個光控生長發育過程調控。這些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包括植物幼苗的光形態建成、避蔭反應及開花等。90年代初繼鄧興旺實驗室利用植物研究體系發現和研究COP1的重要作用與分子機制後,哺乳動物中COP1重要功能也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近十年來,已有數千篇相關文獻發表於國內外專業期刊;且諸多研究已取得了長足進步。 記者了解到,單細胞中心團隊已藉由過表達甘油三酯合成酶的方式實現了對微擬球藻油脂組分的定製,過表達RuBisCO提高了生物質積累。韓國科學家藉由過表達轉錄因子,將微擬球藻的脂質產量提高了30%-50%。美國科學家則通過降低另一種轉錄因子的表達使脂質產量增加了一倍。
  • Plant Cell:郭紅衛植物衰老研究獲重要進展
    葉片衰老是一個程序化的物質降解,回收利用的過程,即分解後的營養物質和元素從衰老的葉片運輸至生長旺盛的葉子或果實、種子中。因此,植物衰老的進程可以大幅度地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益,比如糧食的產量及其品質,據在主要作物(玉米, 大豆、棉花、水稻、小麥)上的估算,後期功能葉片晚衰一天,產量可增加2-10%。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草業學院:草坪草生理生態科研團隊在油菜素內酯調控植物耐鹽性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一個新的觀點:適當地提高BR水平或增強BR信號轉導有利於提高植物的耐鹽性,然而過量的BR與BR不足一樣對植物的耐鹽性不利。
  •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4-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vertebrate-specific Y subfamily of UDP-N-acetyl-α-d-galactosamine: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內質網中可能存在新的蛋白質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
  • 糖化學合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與通過基因調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調控的,而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通過逐步的和酶的後翻譯修飾的過程,從而導致了糖類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極其多樣的結構。從自然界中分離提取純的和結構均一的多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化學合成是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方法來得到純的和結構確定的糖類化合物,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 研究揭示陸生植物起源標誌
    研究揭示陸生植物起源標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12:57:13 美國康奈爾大學Jocelyn K.C. Rose、Zhangjun Fei、斯基德莫爾學院David S.
  • Cell Death&Disease:microRNA與細胞輻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空間輻射生物研究室科研人員利用microRNA增加細胞輻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報導了miR-185通過靶向調控關鍵的DNA損傷傳感因子ATR增強電離輻射誘導的細胞凋亡及增殖抑制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