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珊瑚公園。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9日13時訊(記者 王瑋)作為重慶都市的「顏值擔當」,渝中半島不僅是重慶人的母城記憶,也是外地遊客的打卡地。重慶市「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正在有序推進。未來,重慶市民和遊客可以在19.1公裡長的環渝中親水步道上走一圈,感受城市美景也感受山城文化。
作為「兩江四岸」的治理提升重點推進的「十大公共空間」建設,包括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九濱路九龍外灘公園,南濱路雅巴洞溼地公園、二塘濱江公園,北濱路相國寺碼頭、盤溪河入江口,江北嘴江灘公園,沙濱路磁器口濱江段,嘉濱路李子壩公園,巴濱路花溪河入江口。對於其中幾個重要節點如何治理、怎麼提升,近日市住房城鄉建委對媒體進行了詳細介紹。
改造後,將打通19.1公裡長的環渝中親水步道。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發
出門就是公園、全程都能近水 讓城市美更親民
位於長江北岸(渝中區)的珊瑚公園,以往厚厚的圍牆將公園和城市一分為二,通過治理提升,未來,這裡將重塑重慶江與城之界。
把公園圍牆拆掉是整個設計策劃的重要亮點之一,作為設計機構,中冶賽迪股份城市規劃院/景觀設計院院長王超告訴記者,整體設計採用全線濱江段開敞式的設計理念,沿線共規劃設置出入口25個,過街通道12處,可與城市腹地多處步道相聯,通達多處歷史文化景點和城市重要節點,不僅實現了公園景觀親民化,也充分改善提升濱江區域與城市腹地的交通聯動性。
此外,本段岸線也將貫通打造兩級重要濱水步道,一是在沿長濱路標高,沿岸線外側布置;二是全新布置了寬度不低於6米的親水步道,6米的寬度可承載未來親水漫步、騎行等多樣化功能及活動,未來將有條件形成環渝中約19.1公裡的健身休閒親水步道。
改造前的長濱路珊瑚公園厚厚的圍牆將公園和城市一分為二。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發
從前生硬的防洪牆將擁有層次美,濱江步道也將成為更多人親水、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發
防洪牆轉化層次美 碼頭喝茶聊文化的生活不再遠
在生態方面,對於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的設計構建連續的綠色生態廊道,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基礎。同時,增加季相變化豐富的喬木配置,形成多層次濱江生態立面,豐富沿岸林冠線層次變化,不僅實現城市美,也讓生態環境更美。
此外,對現有生硬的水工擋牆進行綠植美化;針對重慶主城區消落區生態特徵、水文特徵,採用科學的生態修復措施,配置適宜本地消落區生長的植物品種,構建穩定的消落區生態系統,加強洪水衝刷面固土措施,減少水土流失,充分確保消落區植被立地條件。
江岸變美了,坐在碼頭喝杯茶,享受清風出來的愜意,這些都會隨著治理提升工作的推進一一實現。
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的功能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發
片區功能更清晰 城市文化隨處可見
根據珊瑚公園片區岸線特徵、周邊場地特點,設計單位將該濱江段分為五大分區節點,珊瑚公園作為長江生態前廳,濱江公園作為市民文化休閒帶,儲奇門碼頭作為城市陽臺,東水門—儲奇門濱江帶作為濱江漫步道。
作為「新」城市門戶的生態前廳,在規劃設計中,珊瑚公園與未來「重慶站」交通樞紐共同形成「新」城市門戶,公園內重要紀念場地,直轄紀念柱、新世紀廣場等都將被保留,並將增加廣場上特色文化鋪裝內容。
由於長期水流的衝刷、洪水的通過、三峽庫區反季節水位消落特徵,珊瑚壩是長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的一直不斷變化和演替的生態活地標。未來,重慶市將遵從現狀地形地貌,最小化人為幹預,針對生態薄弱或受損區域進行自然化的生態修復。在4-6月開放登陸,有組織有管理的提供上壩休閒遊覽,設計有3條通道可以在開放時期登陸進入珊瑚壩。
而在濱江公園,未來將保留公園原有飛機形態建築物,改造後作為公共服務建築「珊瑚壩文化展廳」,所在的位置及展廳的設計能夠鳥瞰現狀珊瑚壩整體風貌,展廳未來將展示珊瑚壩獨有的抗戰文化記憶,科普教育珊瑚壩特有的生態演變過程。
便捷的交通由城市腹地到達濱江區域,在城市陽臺觀景,在濱江漫步道漫步感受山城特色文化,「未來,主城區『兩江四岸』山清水秀的『顏值』會更高,開放共享的『氣質』更佳,市民生活更美好。」渝中區住房城鄉建委副主任李勁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