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姚延洋)12月27日,記者從區住房城市建委獲悉,主城區「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方案深化設計工作初步完成,計劃明年春節前陸續開工建設。我區涉及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嘉濱路李子壩片區、黃沙溪片區(市級九龍外灘廣場片區渝中段)三個片區。目前,三個片區方案已經市政府審定,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項目將於近期開工。
菜園壩大橋至東水門大橋沿線將治理提升
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範圍為菜園壩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段,總長4.23公裡,治理提升面積約115公頃。
針對濱江段消落區生態環境急需治理提升,沿線硬質水工擋牆阻斷市民近水親水,場地外聯內通不足、可達性和便捷性差,場地缺乏吸引力、文化彰顯不足等問題,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設計方案(以下簡稱設計方案)圍繞「四帶」(即: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目標定位,提出重塑重慶江與城之界的願景,強調重新連接城市與長江生態,讓公園與消落區交織,實現生態環境優化,加強人與江的互動、提升濱江區域活力。
治理提升後分5個功能主題區
「在交通道路體系建設中,充分研究考慮了項目與周邊重點節點(菜園壩濱江新城、珊瑚公園、濱江公園、飛機碼頭、一字街開發項目、雷家坡立交及立體車庫、十八梯、白象街歷史風貌區等)的交通發展和空間聯繫。」區住房城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治理提升中,將對長濱路兩側人行道進行景觀亮化提升,建立10條與城市腹地連接線路,設置過街通道12處,設置場地出入口25個。
在功能分區方面,公園片區治理提升後將分為5個功能主題區,其中珊瑚公園定位為「長江生態前廳」,珊瑚壩定位為「長江生態科普溼地」,濱江公園定位為「市民文化休閒帶」,儲奇門碼頭定位為「城市陽臺」,儲奇門碼頭至東水門大橋定位為「濱江漫步道」。
珊瑚公園:長江生態前廳
珊瑚公園緊鄰菜園壩濱江新城,擁有開闊的望江視野,植被豐富,提供了良好的遮蔭環境。設計方案提出,珊瑚公園將與未來「重慶站」交通樞紐共同形成「新」城市門戶。在文化上以「新城變遷」為主題,對原有新世紀廣場和世紀光柱進行更新改造,增加特色文化鋪裝內容,展示重慶直轄的歷史和直轄後重慶母城日新月異的發展。打造母城文化主題花園、玻璃建築溫室花房,設置規劃市民大草坪、觀景山丘、城市舞臺,三者聯動可構成以江景、山景、城市為背景的公園舞臺空間,可為珊瑚公園未來舉辦各類型公共活動提供空間條件。
儲奇門碼頭:城市陽臺
儲奇門碼頭是濱江沿線難得的開敞空間、視野開闊、觀景資源豐富,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通過消除沿江的綠岸斷點、增設人行天橋、增加遊船碼頭和停車場地等治理提升後,將成為渝中城市陽臺。
儲奇門碼頭至東水門大橋:濱江漫步道
儲奇門碼頭至東水門大橋段岸線長度約1300米,沿線擁有開闊的山水視線優勢。針對優勢,設計方案建議,該段要通過美化水工擋牆,解決植栽難題,貫通水岸綠廊,優化城市立面,貫通高程180米、175米兩大步道系統,為市民提供親水、近水活動的空間。利用原下江梯道改造成為特色的山形景牆,把重慶特色的城門文化和碼頭記憶刻畫其中。
珊瑚壩:長江生態科普溼地
「珊瑚壩作為活的長江生態地標,在整治提升過程中,將遵從現狀地形地貌條件,針對生態薄弱或受損區域進行生態修復,構建長江生態科普基地,4至6月組織季節性科普教育;重新挖掘珊瑚壩機場的歷史記憶,對濱江公園飛機形態建築物進行更新改造。
濱江公園:市民文化休閒帶
濱江公園有著十分豐富的市井休閒活動,是濱江沿線極具人氣的公園。按照設計方案,濱江公園將打造成為市民文化休閒帶,置入滿足各年齡段人群需求的運動康體設施,塑造多元化的康體活動空間。提取場地中延續至今的茶館文化,建造「巴渝茶文化博物館」,充分展示巴渝茶文化精髓;打造高品質院落式茶舍,提升濱江公園整體品質。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