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贊回春手,醫傳蓋世功-記退伍軍人楊仟行醫救患,弘揚中醫文化

2021-01-20 山東新聞網

中醫藥文化起源於中原,這是隨著原始農業興起後,人們逐漸開始注意各種植物的特性,對於不同植物種類、部位、味道、屬性等進行了記載,結合相關知識形成了中醫藥概念,打開了中醫藥源遠流長的大門。

  中醫藥文化起源於中原,這是隨著原始農業興起後,人們逐漸開始注意各種植物的特性,對於不同植物種類、部位、味道、屬性等進行了記載,結合相關知識形成了中醫藥概念,打開了中醫藥源遠流長的大門。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開放學術態度讓各種思想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互相發展,中醫藥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各種成就。以皇帝醫藥理論為基礎的《黃帝內經》闡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等中醫藥醫學模式。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出當時的醫學經驗成果,形成了《神農本草經》,在隨後的兩千多年裡,《神農本草經》都被認為是中藥學當中最權威的書籍,這是中醫藥歷史上第一次系統總結,是中醫藥理論的精髓所在。
 

  中醫藥的創新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幾代人不斷投入的事業,這需要技術創新、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們對於中醫藥的認同。

  2019年11月,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楊仟醫生,跟我們講述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在中醫藥傳承與創新背後的故事。

   

  講誠信守紀律,創業不忘軍人本色

  楊仟先生,1986年6月入伍,1990年退伍,從部隊退伍之後,都從事著和醫療有關的行業,在這個關乎生命安全的行業裡,他們都始終未曾忘記軍人應有的本色。楊仟家從祖輩那代就開始用中藥對病人進行皮膚病、腎病的治療,一代傳一代,到了楊仟這代,已經是第三代了。楊仟入伍雖然僅四年,但是在退伍28年之後,他仍然會接到戰友的電話,向他問診皮膚和腎有關的疾病,說到這裡,楊仟的語氣也充滿了自豪,因為他得到是大家的認同。

  1990年退伍之後,楊仟也和父祖輩一樣用家傳秘方懸壺濟世。在部隊4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他學到了一輩子受用的遵紀守時,振窮濟華。楊仟不僅對貧困的人進行幫助,對於戰友更是無私的幫助。樓先生是楊仟當年的戰友,患有嚴重的牛皮癬,在楊仟這裡治療之後,恢復了健康,但是楊仟卻分文未收。

   

  楊仟除了對戰友無私的幫助之外,還積極的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利用自己所學,扶貧救難,免費的為當地小學做體檢和治療。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什麼樣的家庭,孕育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塑造什麼樣的人生。楊醫生也是一位大孝子,從小母親就對他要求嚴格,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教會了當時還是孩子的楊醫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間接的樹立了行醫救人的偉大理念。你伴我成長,我陪你終老,如今楊醫生的老母親已經年過九旬,年輕時候的操勞,給她那副原本瘦弱的身軀增加了不少的負擔,現在楊醫生每天不管多忙,都會擠出時間為老母親做針灸和按摩,而且當有節假日時,還會帶著老母親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繁華。

   

  楊仟帶著老母親重回當年參戰的前線--雲南老山,重溫當年情

  2018年8月,楊仟也收到遵義電視臺的邀請,為其專門製作了一檔採訪類節目。這正是對他行醫救患的認可。

   

  自從楊仟退伍之後,便開始真正走上行醫救人的道路,為了能讓自己更好的救治病人,楊仟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不斷和同行有名的大夫進行學術和醫術的交流。特別是對於中醫治療皮膚病,牛皮癬,白癜風,痛風,慢性腎炎,楊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祖傳的秘方。中醫是如何治療慢性腎炎的?慢性腎炎是由於腎臟固有細胞損傷長期得不到系統規範的治療,功能減退,無法阻擋蛋白和紅細胞的漏出,細胞外基質堆積,啟動腎臟纖維化,而腎臟纖維化又進一步加重了腎臟固有細胞損傷。慢性腎炎的治療不能單純的消潛血,消蛋白,要從根本上阻斷腎臟纖維化進程,修復病理損傷,力爭已受損的細胞功能恢復。中醫治療牛皮癬的優點還表現在,這種治療方法不會產生副作用。中醫在治療牛皮癬方面無副作用。西醫治療牛皮癬,多以外用藥物為主,但大部分的外用藥物或多或少都含有激素或免疫製劑等成分,因此對於牛皮癬患者來說,不但作用有限,而且長用濫用會導致疾病發展嚴重,中醫則相對要安全更多。

   

  楊仟在湖南中醫藥研討會上演講

   

  楊仟在南京中醫藥研討會上演講

  楊仟在中醫治療痛風,腎炎和牛皮癬,白癜風的領域裡也算小有名氣,很多慕名而來的患者都是靠著朋友口碑介紹慕名而來。由於楊醫生的懸壺濟世的高尚情懷和對患者做出的偉大貢獻,著名的書法家-胡一筆親自為楊醫生題詞「懸壺濟世」。

   

  胡一筆為楊仟題詞「懸壺濟世」

  談及未來,楊仟充滿信心,「醫藥行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在正在回歸理性,進入調整期,這是非常好的。」對於楊仟自身來說,他將不斷創新,攀登未來一座座高峰,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患者。

相關焦點

  • 中醫:不賺錢,又辛苦,考不了證就是非法行醫
    這個老人是家傳的中醫,第三代了。現代社會可能講究科學,都去醫院裡看病,但他也給村裡人看病。一天只限10人,力不從心了,畢竟,他是個年逾百齡的人了。不過網友發表自己的觀點說,老人家,估計你不會英語,敢肯定你絕對是無證行醫,可憐的國家學中醫要會英語才可以拿到證。
  • 弘揚中醫文化將吉林省的中醫藥推向全國 ——訪尚醫堂中醫集團董事...
    在政策的指引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講話精神,弘揚中醫藥文化,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傳承中華國粹,尚醫堂中醫藥文化街應運而生。「我們這個尚醫堂中醫藥文化街區項目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創意主題,融合了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旅遊文化特色、傳統文化特色、長白山文化特色等一系列文化創意元素。
  • 「回歐洲開中醫診所!」懂中醫的老外越來越多,不少來自廣東這所學校
    「我還有一年就畢業了,回歐洲打算和朋友在德國開一家中醫診所兼研究所。」來自法國的「90後」吉貝,操著一口略帶京味的普通話,兩年前從北京來到廣州,攻讀中醫研究生學位,並跟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羅廣波老師學習。
  • 行醫路上的堅守——記仙桃市政協委員、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曾碧濤
    從醫近30年,曾碧濤秉承著父輩傳下的醫德家風,承擔起「妙手治病,仁心醫人」的一份責任,持仁心,修仁術,在行良醫的道路上堅守奮進。堅守恆心練本領談及當初為何選擇中醫,曾碧濤告訴記者,主要是受其父親的影響,「我是從小耳濡目染,嗅著藥香長大的。」
  • 點讚!河北一退伍軍人勇救仨落水少年
    點讚!河北一退伍軍人勇救仨落水少年 原標題:   燕趙晚報訊(記者 汪洋)8月19日,保定市曲陽縣西海子村,三名石家莊行唐縣少年各捧著一面錦旗來到村民吳迪家中,感謝他在危急時刻的救命之恩。
  • 廣譽遠國醫館煙臺開業 立志弘揚傳統中醫文化
    記者了解到,廣譽遠是一家不斷代傳承了477年的中醫館老字號,醫館坐落於原崇文中學舊址北區,步入醫館,「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的古訓入門即見,古樸的中醫韻味迎面而來,醫館沿襲傳統前店後館經營模式,診室、中藥房、膏丸散丹加工室、成藥方劑布局清晰。醫館內還設立了各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區,廣譽遠、同仁堂、片仔癀、胡慶餘堂等老字號均在店內設有國醫文化經營專區。
  • 中央電視臺走進長春市抗癌藥物研究所-弘揚華夏國粹 傳承中醫精華
    2020年年初,中央電視臺CCTV發現之旅頻道播出《弘揚華夏國粹 傳承中醫精華》專題報導,講述長春女中醫李哲帶領長春市抗癌藥物研究所醫療科研團隊,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踐行傳承發展中醫藥的神聖使命、讓祖國中醫藥造福癌症患者的經歷,引發全國觀眾關注和熱烈反響。
  • 泰國批准中醫行醫合法化20周年 中醫師累計超過1500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連日來,泰國中醫界舉辦多項活動,紀念泰國批准中醫行醫合法化20周年。2000年,泰國政府正式批准使用中醫方法治療疾病,使泰國成為中國以外第一個為中醫立法的國家。泰國衛生部中醫執業管理委員會主席阿空高度評價中醫在泰國的發展和中醫藥人的努力。位於曼谷的華僑中醫院是泰國第一所,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中醫院。86歲的院長蟻錦桐說:「在泰國政府的支持和幾代中醫藥人的艱辛努力下,中醫在泰國實現了快速發展。」華僑中醫院成立初期只有3名醫生。現在,醫院設置了內科、外科、骨科、腎臟科、脾胃科、癌症科等10多個科室,有280多名醫務人員。
  • 如何看待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歷代醫家皆以「醫乃仁術」為行醫宗旨和醫德的基本原則。中醫藥文化之「仁」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醫術之仁,二是醫心之仁。「和」,它涵蓋了核心價值的各個方面,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和」,體現了中醫崇尚和諧的價值取向,表現在人與自然方面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在人體自身是陰陽平和的健康觀,在執業方法上是調和致中的治療觀,在人與人的關係方面是醫患信和、同道謙和的倫理觀。
  • 像洛陽牡丹花會一樣,每年舉辦一屆中醫論壇
    河南商報記者鄭超    黃帝、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提起在河南生活行醫的中醫大家,這些名字一定會讓河南人如數家珍。進入新時期,如何讓河南的中醫藥文化發展得更好?    省政協委員、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王勝昔接受採訪時表示,河南應該進一步挖掘弘揚以張仲景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讓河南的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    地處華夏中原的老家河南,亙古以來,就是黃河文化的創造者、踐行者和傳承者。    而中醫藥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構成,中醫藥應用的本質,是中國上古到先秦以來傳統哲學指導下的文化實踐。
  • 成都黑人中醫在中國行醫30年 說四川話讀文言文
    成都黑人中醫在中國行醫30年 說四川話讀文言文 原標題: 再來仔細端詳這位醫生,膚色黝黑,戴著眼鏡,這位中醫竟是位黑人。  他叫迪亞拉,是位來自非洲馬裡的黑人中醫。他在中國讀書行醫,已有30多年了。  最初,這位黑人中醫也曾不被病患接受,有不少患者一看到他轉身就跑。而今,在成都市新都區中醫醫院,有著博士後學位,「妙手神醫」之稱的迪亞拉,每天都有接連不斷的患者慕名而來,專程找他看病,他已應接不暇。
  • 祖輩行醫傳承16代 張裡釗工匠精神鑄醫者仁心
    時下,中醫是非常受歡迎的診療形式,它以天人合一的、大生態的綜合醫學模式給醫學界注入中華文化氣息,它的優勢體現在整體調節人體功能失衡狀態以及未病養生的預防思想、辨證求本的診斷方法、發掘正氣潛能、自組織自調節的治療原則上。然而,道醫作為一個非常古老而神秘的一個醫學體系,因為種種因素,卻未能融進人們的視線,原因何在呢?
  • 美容院、養生館裡做中醫治療?拒絕!這是非法行醫
    因為,這涉及非法行醫。近日,為規範中醫診療市場,明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保證市民就醫安全,浙江省各地衛生監督部門重點對中醫館、養生會所、生活美容院等地進行了專項檢查。大廳牆上貼有「頤康堂養生顧問鄧某某(教授級)主任中醫師……」等廣告,診所內擺放各類塑料壺裝著中藥飲片、藥酒及不知名藥粉,現場的從業人員許某、侯某身穿標有「鄧氏中醫」字樣的白大褂。那麼,這個「鄧氏中醫」的鄧某某究竟是何許人呢?面對檢查人員,鄧某某拿出了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執業證書》。
  • 北京中醫畫廊落成暨趙紹琴百年誕辰傳承弘揚中醫書畫文獻展開幕
    北京中醫畫廊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向軍南裡甲3號,毗鄰京廣中心瑰麗酒店、中央電視臺新央視大樓、財富金融中心(FFC)、環球金融中心(WFC),是一處專門設計、建設的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也是一個弘揚中醫藥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符號。
  • 非遺傳承人陳建彬:行醫是種樂趣
    從小耳濡目染,深受薰陶,立志長大後從醫的他1988年便開始獨立行醫。「那時,在福州一個鄉村衛生所工作,當起了農村醫生。」陳建彬如是說。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1991年,他便開起了一家診所。與此同時,他努力進修醫學,力繼祖傳盛名,弘揚中醫文化,1998年,參加全國統考,考取了相關職業證書。
  • 在康復領域探索中醫特色之路——記海西州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
    「好多了,腰沒有那麼疼了,靈活多了……」在州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室裡,每天都擠滿了前來治療的病人,中醫康復科醫師馬玉麒在人群中穿梭,為病人治療,仔細詢問病人身體狀態,提醒病人家屬及時關注病人的狀態。「如果說別的科室醫生是『救死』的話,我這裡就是『扶傷』,康復科就是通過調理讓患者恢復得更好。」馬玉麒說。
  • 天貞中醫與傳統文化交流基地入駐長清區五峰山街道小庵村
    小庵村是鄉村振興服務隊長清區1隊的服務村,緊靠道教聖地五峰山,神醫扁鵲曾在此採藥行醫數年,具有發展中醫與傳統文化的天然優勢和良好氛圍。活動現場,周杰說:「今天天貞中醫與傳統文化交流基地落戶到小庵村。小庵村是我們幫扶的一個村,我們振興隊肩負著5個振興任務,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引進任務,特別是我們小庵村這一年的發展,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發展很快,小庵村的定位就是康養、旅遊基地,按照區委、區政府定位的要求,我們今天把專家請過來,長期的每個周六在這裡為村民看病,減輕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負擔,同時,為弘揚中醫藥文化,讓更多人走向健康,特別剛才田大夫說的一句話,我們非常心動,「在這裡有適度的運動,綠色的飲食,
  • 華百網尚煥煥:中國新媒體弘揚中醫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一面旗手
    據悉,2020年,尚煥煥聯手高盛士丹落地黃河金三角中醫藥文化傳媒運營基地,成為推動中醫藥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弘揚中醫文化事業是中國新媒體領域的一面旗手。那麼,尚煥煥總編是如何由一個純粹的新媒體總編,轉變為中國新媒體弘揚中醫藥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旗手?筆者最近多次走近尚煥煥總編並對其做了更深入的了解。
  • 【弘揚】最走心的中醫科普,助力「健康黃浦」
    【弘揚】最走心的中醫科普,助力「健康黃浦」 2020-06-14 0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