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全球開源數目將超 3 億!中國開源爆發進行時,關於中國開源...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如果說 AI 是一場饕餮盛宴,數據是原材料,算力是天然氣,算法是菜譜,那麼開源就猶如無數廚師經驗與智慧合著成的一本永不完結的烹飪百科全書,其他廚師可以從中汲取經驗來快速完成菜品,也可以指出書中的問題、貢獻更多創意,讓這本書經過無數人的完善後逐漸成為神作。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開源項目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截至 2019 年 GitHub 託管倉庫已有 1.4 億,2019 年新增倉庫 4400 萬個,創建第一個項目的用戶比 2018 年增加 44%。SourceClear 調查報告預測,2026 年全球開源項目數量將超過 3 億。

開源,正處於一片狂歡中。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了《開源生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從技術、市場、趨勢、挑戰等多維度,對我國開源產業生態進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指出了我國開源產業發展的幾大重要趨勢。

如果您想獲得本報告的全文pdf,請在雷鋒網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 1022報告」提取。

文檔來源:中國信通院

一、開源生態概述

1、開源概念逐漸明晰

開源既是一種協作模式,也是一種特性的產品。

開源形態最早出
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軟體代碼附屬硬體產品以開源的形式分發。1983 年,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發起 GNU 計劃,推動自由軟體概念,成為開源軟體早期形態。

開源軟體明確定義由 1998 年 OSI 給出,包括十大特性,即自由再發布、原始碼公開、允許派生作品、作者原始碼完整性、不能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不能歧視任何領域、許可證的發布、許可證不能只針對某個產品、許可證不能約束其他軟體、許可證必須獨立於技術。

從過程維度看,開源是一種分布式協作模式,從結果維度看,開源是一種特定形態的產品,具有公開、可使用、可修改、可分發特點。

開源軟體比自有軟體更寬鬆,開源軟體與免費軟體無直接對應關係,公開代碼不一定是開源軟體。

開源生產模式逐漸成為新一代軟體開發模式。隨著產業數位化發展,信息技術需要滿足業務場景發展需求,具有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快速上線迭代特點,多場景異構兼容性,傳統軟體封閉開發模式在創新度、迭代速度上均存在一定限制。

開源開發模式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有效聚集優質開發人員,形成分布式協作,推動產品快速迭代,同時豐富企業商業模式,促進科技公司良性競爭。

2、開源生態以開源項目為中心構建

開源生態以開源項目為中心構建,依託開源社區協作形成軟體、硬體等開源項目。涉及開源貢獻者、開源使用者、開源運營者、開源服務者多重角色,包含開源治理、開源運營、開源商業布局等多個環節,需要滿足開源規則要求,依託代碼託管平臺等基礎設施構建。

微觀層面開源生態依託四大角色進行有效協作。

開源生態涉及開源貢獻者、開源使用者、開源運營者、開源服務者等多個角色,企業和個人均可參與。

對於開源貢獻者和開源服務者,開源是實現商業布局的一種途徑,可將開源布局與商業產品布局進行有效結合,推動用戶使用,在應用層面有效降低邊界成本,擴大用戶使用範圍。

對於開源使用者,開源模式推動產品快速迭代,激發產品創新,豐富產業側供應體系,建立用戶需求聯動機制。

宏觀層面開源生態涉及開源運營、開源治理、開源商業布局、開源規則、基礎設施等多個要素。

二、開源生態發展現狀

1、開源數量持續攀升,我國開源覆蓋全棧技術領
域

全球開源項目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根據全球最大開原始碼託管平臺 GitHub 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GitHub 託管倉庫已有 1.4 億,2019 年新增倉庫 400 萬個,創建第一個項目的用戶比 2018 年增加44%,130 萬開發者對開源做出首次貢獻。SourceClear 調查報告指出開源項目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2026 年預計超過 3 億。

活躍開源項目集中在新興技術領域

2019 年 GitHub 代碼倉庫中,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領域開源項目關注度較高,微軟的源碼編輯器VSCode、機器學習文檔 AzureDocs 是 2019 年 GitHub 上貢獻者最多的開源項目,其次是谷歌的機器學習平臺 TensorFlow、容器編排平臺 Kubernetes 和 Facebook 的移動應用開發框架 React Native框架。

我國自發開源項目覆蓋全棧技術領域

我國自發開源項目涵蓋底層作業系統、物聯網作業系統和編譯器,中間層邊緣計算、容器、中間件、微服務、資料庫和大數據,上層前端開發、移動開發和UI框架,另外還有人工智慧領域、運維和其他熱門開源項目,基本覆蓋目前主要的技術領域,接近 30 個的開源項目已經捐贈給開源基金會,走向國
際。

2、開源佔據各領域主要市場份額,我國開源應用逐年攀升

全球基礎軟體領域,開源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基礎軟體主要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和中間件,作業系統可以細分為 PC 作業系統、手機作業系統、物聯網作業系統、超級電腦作業系統等。

根據 Linux 年度報告,在作業系統領域,Linux 分別佔據 100% 的超級計算機市場和 82% 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桌面作業系統市場排名第二;資料庫可以分為關係型資料庫與非關係性資料庫,非關係型性資料庫又可以細分為文檔型資料庫、圖資料庫、時序資料庫、K-V存儲資料庫等。

根據 DB-Engines 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9 月全球開源資料庫 182 個,已超過商業資料庫 176個;中間件可以按照功能分為消息中間件、事務中間件與遠程過程調用(RPC)中間件。

根據 enlyft 數據顯示,ApacheKafka 佔據應用集成領域 16.5%市場份額,同類型競品中排名第一,Seata、Dubbo 也分別在事務中間件與 RPC 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全球新興技術領域,開源成為主要技術路徑

雲計算領域涉及虛擬化、虛擬化管理等多個技術,以容器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路徑是未來雲計算發展趨勢。

根據 CNCF 調查報告,2019 年 84% 的公司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其中 78% 的用戶使用 Kubernetes 進行容器集群管理;大數據領域,大數據採集、大數據預處理、大數據存儲及管理、大數據分析及挖掘、大數據展現和應用等關鍵技術。

根據 QYRescearch 調查顯示,到 2025 年全球 Hadoop 市場預計將達到 6708 億美元,2017-2025 年年均增長 65.6%,亞馬遜 EMR、谷歌 Dataproc、阿里雲 E-MapReduce 和 AzureHDInsight 均選擇基於 Hadoop 構建。

人工智慧領域涉及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人機互動、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徵識別、AR/VR 等技術,其中機器學習框架是關鍵技術,TensorFlow 擁有 8 萬多 Fork 數,位居同類型產品排名第一,Caff 和 Keras 在學術界和工業界應用廣泛,三者穩居深度學習庫前三名。
我國開源軟體應用比例略有提升。

根據信通院調查顯示,2019 年我國企業已經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佔比為 87.4%,比去年增長 0.7%,暫未計劃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佔比為 2.3%,比去年降低 0.4%,我國企業對開源技術的接受程度較高,使用開源技術已成主流。

節約成本,大大縮短應用部署時間,成為我國企業選擇使用開源技術最主要的原因

有 50.8% 的開源用戶企業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節約成本,比去年增長 8.9%,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大大縮短應用部署時間的企業佔比為 45.1%,另外自主性、可控性(30.3%)和降低試錯風險(20.7%)也是企業認為使用開源技術的兩個優點。

我國超半數企業使用開源軟體應用於資料庫方向

企業在資料庫方面對開源軟體的使用比例最高,佔比為 58.7%,其次企業對大數據和存儲的開源軟體使用佔比也均超過五成,分別為 52.4% 和 51.2%,另外有 48.4% 的企業在網絡方面使用開源軟體,有 46.3%的企業選擇在雲計算方面使用開源軟體。

我國雲計算領域已普遍應用雲計算開源技術

據中國信通院調查,雲計算開源解決方案部署虛擬伺服器的個數在 500 以內的企業佔比最高,達到33.5%,虛擬伺服器個數在 500 個以上的企業佔比 25.8%,還有 35.4% 的企業已少部分試用部署虛擬伺服器。

我國超過七成的企業已經應用開源容器技術

據調查,40.7% 的企業已經使用了容器技術,相比 2018 年提高了 4.3% ;其次,正在測試容器技術應用環境的企業佔比達到 323%,比去年減少 1.9 個百分點。此外,還有 19.1% 的企業正在評估容器技術。

微服務領域以開源技術路徑為主,我國超過六成企業已經應用或正在測試微服務框架

在對企業微服務框架使用情況的調查中發現,24.8% 的企業已經應用微服務框架,相比 2018 年提高 2.0%;其次,正在測試環境的企業佔比達到 34.4%,與去年相比提高 2.8%;此外,還有 27.6% 的企業正在評估微服務框架。

Jenkins是目前我國企業使用最廣泛的開源集成工具

調查發現,在諸多開源集成工具中,Jenkins 的使用比例最高,達到 36.8% ;其次,分別有 32.9% 和21.1% 的企業表示已經應用 TeamCity 和 GitLab CI。此外,使用 Go CD 的企業佔比為 9.2% 。

3、開源企業數量保持穩定增長,我國企業呈現主動開源趨勢
,全球參與開源生態的企業數量激增

全球企業一方面積極參與開原始碼貢獻,截至 2019 年 12 月 GitHub 參與的企業數接近 300 萬;

另一方面積極跟進開源組織,目前 Linux 基金會企業會員數超過 1500,是 5 年前會員數的 5 倍。

我國企業近年開源熱度提升

近兩年來,我國頭部科技公司貢獻大量開源項目,百度、阿里、騰訊和華為等企業開源數量連年增長。

技術共建是我國企業參與開源的主要動機

根據信通院調查,60.7% 的企業希望通過建設開源生態的方式影響共建技術,實現產品的完善與提升,其次,有 41.4% 的企業希望能藉助開源項目擴大企業名氣。

大範圍發起開源的企業仍佔少數

信通院調查發現,我國自發開源企業中,開源項目數量小於10個的企業佔比為40.1%,僅有44%的企業開源項目數量超過100個。

GitHub 成為我國自發開源企業首選的開原始碼託管平臺

對開源自發企業調查發現,企業開源項目時最多考慮的代碼託管平臺是美國公司運營的 GitHub,比例高達46.1%,其次選擇的代碼託管平臺是中國公司運營的Gitee,佔比為32.8%,另外還會考慮的開原始碼託管平臺是GiLab(美國公司運營)和Coding(中國公司運營)。

超六成開源服務軟體提供閉源軟體

調查的開源服務企業中,有67.4%的企業擁有基於開源軟體的閉源軟體,說明開源服務企業提供開源服務時大多通過售賣封裝好的閉源軟體創造商業價值。

雲計算和資料庫是開源服務企業的兩大熱門領域

調查顯示,2019 年中國開源服務企業中 51.9%是基於雲計算領域的開源軟體進行二次開發提供開源服務,有 47.8% 的產品是基於資料庫領域的開源軟體進行二次開發,此外網絡(28.8%)和人工智慧(26.3%)類開源軟體也是開源服務企業進行二次開發主要選擇的兩個領域。

4、開源基金會成為開源運營重要角色

目前主流的開源基金(Linux基金會、Apache基金會等)是在美國國稅局註冊的501(CX3)或501Cc)非盈利機構,近年來開源基金會會員數及託管項目數不斷擴充,我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開源基金會。

5、各行業開源生態已經形成,我國行業積極擁抱開源

全球各行業開源應用均佔據較高比例。根據新思科技發布的《2020開源安全與風險分析報告》調查顯示,在可掃描的代碼範圍內,在網際網路和軟體基礎設施行業以及物聯網行業的代碼庫中分別有83.4%和82.1%是開放原始碼;

其次,在教育技術、網絡安全、營銷技術領域開原始碼分別佔比78.8%,78.4%和78.1%;金融服務和技術(75.3%)、能源和清潔技術(71.6%)、以及娛樂媒體行業(70.1%)也都是開原始碼應用的熱門領域。

全球傳統行業積極跟進開源組織,並形成行業特色開源社區

2019 年 Github 企業帳號超過 300 萬,AT&T、摩根大通、西門子等行業用戶積極參與開源貢獻;Linux基金會會員同樣覆蓋重點行業用戶,包括通用、NTT、富士通、中國移動、民生銀行等。

重點行業及領域逐步形成特定開源社區,對於電信行業,Linux 合併的六個項目(ONAP、OPNFV、OpenDaylight、FD.io、PDNA和 SNAS)成立LFN 工作組,白金會員中覆蓋全球 60% 運營商;

金融行業,2016 年成立金融行業開源社區(FINOS),2020 年成為Linux基金會的子基金會;

邊緣計算領域,Linux基金會在 2019 年成立LFEDGE基金會,旨在建立獨立於硬體、晶片的一個開放的、可互操作的邊緣計算框架。

我國網際網路、金融、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是開源服務企業主要的服務對象

開源服務企業對網際網路服務的佔比最高,為 40.8%,其次是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行業,達到32.6%,金融業也是開源服務企業的重要服務對象,服務佔比達31.6%。

6、開源風險問題凸顯,成為開源應用屏障存在漏洞的開源軟體佔比較高

根據BD《2020開源安全與風險分析報告》顯示,75%的代碼庫至少含有一個漏洞,49%的已審核代碼庫包含高風險漏洞,發現最多的高危漏洞為CVE-2018-16487,在513個代碼倉庫中發現此漏洞(高風險Lodash原型汙染漏洞)。

7、全球開源治理理念興起,我國初步形成開源治理模式

我國企業逐步關注統一開源治理

開源軟體數目龐大,統籌管理困難成為企業最關注的開源軟體引入風險點,23.6% 的受訪企業有統一管理流程和管理團隊,13.4%的企業有白名單或黑名單機制,55.1%的企業目前對引入的開源項目沒有統一管理,主要由開發運維團隊分散管理。

開源軟體數量龐大是開源治理的主要難點

對開源用戶企業調查
發現,開源軟體數量龐大,統籌管理困難是企業關注的開源軟體引入的最主要風險,佔比達到63.4%,技術更新迭代快、運維成本高(52.8%)
和安全漏洞威脅嚴重(50.2%)也是企業認為引入開源軟體會遇到的主要風險。

三、開源成為企業商業布局的重要手段

企業可通過主動開源進行商業布局,一是積極跟進相關領域頂級開源項目,深度參與開源貢獻,影響開源技術路線;二是建立自發開源生態,將有可能影響市場格局的項目開源,同時培育潛在用戶,推動形成事實標準;三是收購特定領域開源企業,與自身商業產品配合,擴大用戶市場;四是結合開源項目提供開源服務,通過開源服務實現商業轉化。

1、全球開源企業已啟動收購模式,進一步擴大用戶群體

IBM 在過去五年中投入開源近 10 億美元;微軟 2018 年以 75 億美元收購GitHub。

2、全球開源企業積極布局開源,率先在基礎軟體領域發力,帶動整體商業布局

頂級科技公司成為開源的重要貢獻者,微軟、谷歌、紅帽、英特爾等頂級科技公司的員工是開源項目的重要貢獻者。

根據Github統計,微軟有7700名員工參與開源投入,谷歌有5500人參與開源投入。谷歌開源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截止2019年8月,在全球行動作業系統市場中佔有率高達 75.44%;開源 PC作業系統ChromeOS,在美國有一定市場地位,其市場佔有率高達4.82%。微軟開源跨平臺編譯器VScode,自2016年起連續佔據GitHub開源項目TOP10,2018-2019穩居榜首,由它部署的Azure在2018年市場收益達到48.6億美元,佔據云計算市場17%份額;Facebook開源對象關係資料庫伺服器PostgreSQL,2020年3月,DB-Engines 資料庫流行度排行榜第四名。

3、我國開源企業已初步構建形成有影響力的開源項目

我國積極跟進國際開源生態。參與國際頂級開源社區反饋,實現技術輸出,共建技術路徑,GitHub國內貢獻數 117萬,在全球佔比11.8%,Linux項目中國在全球貢獻度排名第三。

4、頭部科技公司在基礎軟體領域的開源項目呈增長趨勢,開源將成為未來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抓手

華為開源伺服器作業系統 EulerOS,跨平臺的作業系統 HarmonyOS,單機版資料庫GaussDBOLTP,全場景 AI計算框架 MindSpore;騰訊開源輕量級物聯網實時作業系統TencentOS tiny,萬億級分布式消息中間件 TubeMQ,企業級分布式HTAP資料庫管理系統 TBase;阿里開源實時計算平臺Blink,雲伺服器架構"方升",關係資料庫OceanBase。

四、開源生態未來發展趨勢與建議

1、發展趨勢

開源從個人行為逐漸發展成為企業行為

開源雖起源於個人行為,但由於開源的協作模式和產品特點,影響商業產品的市場格局,企業層面逐漸藉助開源模式實現市場布局,企業層面通過主動布局開源,減低邊界成本,引導事實標準,改變市場競爭格局,同時吸納多方參與,激發產品創新,滿足用戶多場景需求;國內逐步主動布局基礎軟體領域開源生態,國內早期開源生態發展最早集中在應用側開發軟體領域,雖開源項目數量百萬級別,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項目不足,近年來國內企業逐漸側重基礎軟體領域開源項目布局,在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領域湧現多個開源項目,不乏國際基金會的頂級開源項目。


基金會與聯盟開源運營呈現多
態發展趨勢

開源聯盟組織將持續推進與企業的開源運營合作,我國開源基金會逐步形成穩定流程機制,國內開源聯盟組織相對靈活,覆蓋主要技術領域,可藉助聯盟標準化與行業推廣優勢,推動我國自發開源項目應用;國際仍以開源基金會作為主要運營載體,為開源項目運營提供有力法律、協作支撐,建立與國內外開源組織、標準化組織建立聯動機制,推動開源項目建立生態。


開源風險問題得到關注,開源治理體系逐步建立

開源項目雖最終形成軟體、硬體等最終形態,但需要滿足開源許可證要求,相比通用軟體具有一定的使用範圍和規則要求。

未來開源風險問題進一步凸顯,開源應用情況逐漸透明,開源違約、兼容性、被開源等風險進一步暴露,全球開源違約判例可能進一步增加,企業內部逐步建立開源治理體系應對開源風險,通過開源管理機制及平臺規避開源風險。


行業開源生態興起

行業用戶在開源生態的角色逐漸發生轉變,從開源使用到自發開源發展,金融、工業網際網路、電信、政府採購等行業逐漸探索行業內開源生態構建,將企業內部信息建設代碼脫敏輸出,藉助開源公開透明的特點快速迭代,形成滿足行業屬性的特定開源項目,逐步形成行業開源協作機制,實現行業輸出戰略布局。

2、建議

企業側建立穩定的開源模式

我國自發開源企業需要建立穩定的開源商業模式,一是針對國際基金會頂級開源項目,建立社區反饋和聯動機制;二是建立自主開源生態,重點在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領域探索開源。

第三方快速完善開源運營機制

一是國內開源聯盟組織持續推進與企業的開源運營合作,藉助聯盟標準化與行業推廣優勢,推動我國自發開源項目應用;二是開源基金會形成穩定的決策機制,項目孵化流程,為國內開源項目運營提供有力智慧財產權託管以及法律、協作支撐。

構建開源治理體系

針對自發開源企業、開源使用企業建立開源軟體管理體系,第三方組織需制定開源軟體治理的行業標準,通過制定開源軟體管理規則,幫助企業規範開源軟體的使用和輸出,實現企業軟體的全覆蓋和全流程管理,同時配套建設開源風險檢測、開源生態監測等平臺,推動企業落地開源治理體系建設。

AI 於開源而言,或許與其他軟體別無二致。而開源於 AI 而言,卻是促進 AI 應用創新與更多行業智能化普及的重要驅動力。

當前我國在 AI 應用層基本站穩腳跟,在數據資源、數理人才、市場環境等方面均有很大優勢,再加上戰略引領、政策支持助力,AI 開源開放平臺、完整 AI 生態鏈的相關建設正在持續推動中。

這或許會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僅需要產學研各類機構的協同努力,也需要更多開發者的鼓勵與支持。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開源軟體行業發展現狀,開源軟體整體發展形勢向好
    谷歌正是憑藉安卓搶佔了移動網際網路全球競爭的高地,數據顯示自2015年二季度起,安卓的全球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80%以上。當前,隨著雲計算、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不斷發展,谷歌也在繼續加大開源的力度,力圖複製安卓發展模式搶佔其他新興領域的競爭高地。同時,包括傳統商業軟體企業在內的全球其他IT巨頭也加大了對開源的關注,紛紛制定開源戰略。
  • 百度戰略投資開源中國 對開源社區影響深遠
    12月6日,開源中國宣布獲得一筆來自百度的戰略投資。該筆融資將助力開源中國更好地投入開源生態建設,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開發工具和技術服務。這筆投資最大的看點在於對中國開源生態的影響。開源其實是一種貢獻越多回報越大的「聚寶盆」模式,已經成為科技向上突破的不二選擇;百度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牽手國內最大、最活躍的中文開源技術社區,有助於推動建設自主可控的中國開源生態。開源模式天生帶有「共享精神」的基因,但開源生態同時也是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向遠看,Android能夠迅速成為與IOS匹敵的平臺,靠的就是開源。
  • 京東雲參加2019中國開源年會
    2019年11月2日-3日,業界最具影響力之一的開源年度盛會 「2019中國開源年會(COSCon'19)」在上海舉辦。京東雲參加了此次年會,並帶來主題演講,全面展示京東雲開源產品、技術與服務,與現場的開源小夥伴共同探討「開源之道」。
  • HiKey亮相全球開源盛會,樂美客助力華為擁抱開源
    >日前,全球最大的開源盛會(OSCON)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Austin 隆重召開。HiKey(LeMaker version)作為華為終端平臺之一,採用了華為自研的Kirin 620 SoC,可以為開發者提供標準的硬體接口,其中包括不同的擴展套件和全套Linux和Android的軟體開發手冊。
  • OpenStack7歲了,最大開源平臺離不開中國雲力量
    2017年,開源平臺OpenStack已經誕生7年了。7年來,中國雲計算經歷了從概念到行業應用再到企業轉型標配的快速蛻變。OpenStack也發展成為當前雲服務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開源平臺和業界認可的雲服務框架。 7月24日,OpenStackDays China 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2020 LF AI & DATA DAY (AI開源日):中國開源社區邁入全球化新徵程
    他表示,早期開源的運動通過自由軟體日,在全球數千個學校中,於同一天進行開源的理念價值觀的培養,對開源的快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這個活動,我們也希望能加速AI開源新發展、推動代碼和數據等多要素融合開源和流動,傳播新技術新價值新觀念,將2020"AI開源日」推廣開來。
  • 開源中國 5 周年,史上最牛定製開源馬克杯!
    現在購買今年八月底,將是 OSC 五周年。一直想做馬克杯,但又不願意流於俗套。今年一過年,我就開始準備馬克杯定製事宜,跑了各種市場,找了很多工廠,前後花了半年時間,終於現在可以和大家見面了,開源馬克杯!
  • 連續三年蟬聯第一,Flink 榮膺全球最活躍的 Apache 開源項目
    2020年,一個註定會被歷史銘記的一年。在全球化合作受到挑戰的大環境下,作為全球最大的開源軟體基金會,Apache 軟體基金所引領的開源社區,依然匯聚了全球的頂尖開發人員,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績單。Apache 軟體基金會的所有開源軟體在如今貢獻著超過 220 億美元的價值。3. Apache 的線上會議吸引了超過 150 個國家接近 5750 名參與者,為期兩天的Apache Con 更是吸引了超過 150 萬的瀏覽。
  • 百度AI「開源」:止近渴,解遠慮
    2020年3月,註定是中國AI開發者不會遺忘的一個月。 3月20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圖形實驗室開源AI框架計圖(Jittor),這是首個由中國學界開源的AI框架,直接對標PyTorch; 3月24日,AI獨角獸曠視科技宣布開源天元(MegEngine)——訓練推理一體化、動靜態合一的工業級深度學習框架; 3月28日,華為在開發者大會2020上宣布正式開源
  • 開源兇猛:塑造網際網路的開源軟體
    MySQL是一個開源的小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原開發者為瑞典的MySQL AB公司,該公司於2008年被Sun公司收購。2009年,甲骨文公司(Oracle)收購Sun公司,MySQL成為Oracle旗下產品。很多信息都是存在資料庫裡面的,很多工程師在開發一些的小型項目時都會採用這個MySQL資料庫。MySQL為C、C++、JAVA、PHP等多重程式語言提供了API接口。而且支持windows、Mac、Linux等多種系統。
  • 開源提供了成功的路線圖
    實際上,開放原始碼公司不斷成功IPO,目前上市開源軟體公司的估值高達上千億美元,以12月3日為時間點,看看幾大開源軟體公司的市值或者估值,MongoDB(163億美元),Elastic(116億美元),Confluent(45億美元),HashiCorp(53億美元),Databricks (62億美元)等。
  • 國內廠商 Onyx 違反 GPL 協議,中國開源何去何從?
    開源也會封閉,業界開始反思 作為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網站,GitHub在去年年中,開始對來自被制裁地區的用戶加以限制了,分別有來自克裡米亞和伊朗的GitHub用戶發現自己的帳號遭到了網站官方的限制。
  • 擁抱開源,小米聯合中科院舉辦「第二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
    集微網8月20日 消息(文/葉子),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小米集團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正火熱進行,本次活動以「人才創新、技術開源」為主題,以發展中國科學軟體生態為目的,舉辦方邀請了眾多科學軟體大師們參與評估,將在比賽中大力培養大學生們的科研素質、創新潛力
  • 2020啟智開發者大會:智啟未來,打造中國開源發展新勢力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當前,開源已成為技術創新升級的重要推動力。2020年12月3日啟智開發者大會上,由鵬城實驗室和OpenI啟智社區共同承辦的啟夢行動高校聯動專場論壇正式召開,會議由鵬城實驗室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田永鴻主持,邀請了啟智社區優秀開源項目代表分享開源成果和創新理念。
  • 金融行業開源技術應用社區(FINOC)研討實錄:開源組件安全問題與...
    在開源成為全球趨勢的今天,搶跑科技創新的金融機構成為開源技術的重度用戶。然而,由於我國金融機構對開源軟體的管理尚不完善,不具備較成熟的開源治理體系,金融機構在引入和管理開源軟體時總會遇到種種困難,這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開源風險。
  • 架構之爭,Wave Computing 宣布MIPS將開源
    毫無疑問,2018年是RISC-V真正開始在開源指令集的晶片架構師中建立勢頭的一年。到2019年,RISC-V將不再是唯一的關注點。昨天,Wave Computing 宣布將MIPS置於開源,其MIPS指令集架構(ISA)和MIPS最新核心R6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
  • CNCF公布中國KubeCon和開源峰會2019演講嘉賓名單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2019年4月10日 -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整合併擁有Kubernetes® 和 Prometheus™ 等項開源技術,今天公布將於2019年6月24-更多關於演講嘉賓和各項議題分論壇的信息,請參閱「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中國2019日程出爐!」新聞稿連結。
  • 關於《「華夢2014」全國大學生開源軟體技術創意大賽》
    》由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工信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中國開源軟體推進聯盟和中國智能終端作業系統產業聯盟指導的,由中國電科普華基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華夢2014」全國大學生開源軟體技術創意大賽》自2014年8月啟動以來,在全國開源界和教育界引起了較大反響,獲得了廣泛參與和普遍讚譽。
  • 雲與開源:技術食物鏈的進化史
    公共雲可能沒有編寫原始軟體,但它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服務,再配備一個屏幕來管理你所有的服務。為所有服務提供一張帳單,與補充服務更深入、更容易地進行集成,以及更低的客戶獲取成本。正如我之前所提出的,問題是「商業開源公司是否能夠承受和/或值得承受公共雲巨大的、具有破壞性的引力」。關於這個話題有很多嚴肅的討論,有些人的文章甚至比我的還長。
  • 谷歌開源 Scorecards,為開源項目安全性「打分」
    開源軟體的廣泛應用催生了日漸增多的開源軟體供應鏈攻擊,與普通供應鏈攻擊不同,開源軟體擁有更長的「信任鏈」和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破壞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