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海軍歷史上,有一些極其幸運和不幸的「邪性」軍艦,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比如幸運的舊日本海軍「雪風」、「時雨」兩大祥瑞;美軍打滿全場勞苦功高的CV-6「企業」號航母等等。
不幸的有首航17小時被擊沉的日本信濃號航母;被數十枚魚雷、炸彈痛揍的大和、武藏戰列艦;以及被幾十艘英軍戰艦圍毆的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等等。
當然,這份名單中也少不了被人稱作「幸運艦」和「不死之艦」的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它在二戰中時而東奔西跑,時而入港維修,躲過了重重災難沒太大損傷。又在戰後美國兩次原子彈實驗中坦然自若,直至1946年8月修成正果,以善終退役。
1936年4月,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3號艦——「歐根親王」號在德國基爾克虜伯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工建造,1940年8月1日服役。它是德國海軍中為數不多的大型水面戰艦之一,也是海軍元帥雷德爾眼中的寶貝疙瘩。
1941年5月,它同俾斯麥號戰列艦一同去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途中遭遇英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與胡德號重巡洋艦截擊。
雙方爆發了激烈戰鬥,眼花的「胡德」將「歐根親王」認作「俾斯麥」號一頓猛轟,數十發炮彈卻無一命中。歐根親王反擊,4枚炮彈擊中威爾斯親王號。
一旁的俾斯麥號一劍封喉,幾輪齊射就炸沉了胡德號,擊傷了威爾斯親王號。英軍眼見不敵掉頭逃走,俾斯麥號也受了傷,只得與歐根親王分手,先去法國修理。
沒想到,獨行的俾斯麥號被英軍42艘復仇艦隊圍毆沉沒,歐根親王號卻無驚無險地抵達大西洋戰場。經過數天巡航,它沒有發現任何盟軍運輸船隻,只好去法國布雷斯特港口修整。
俾斯麥號沉沒後,希特勒嚴禁大型水面戰艦出擊,所以歐根親王在法國悠閒地待了半年多。
1942年2月,希特勒發動「瑟布魯斯-雷霆」行動,將歐根親王號、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三艘大艦調回德國。
這次行動要在英軍眼皮子底下穿過英吉利海峽,著實危險。幸虧德軍計劃周全又出其不意,最終擺脫了英軍艦隊、飛機的一路追擊返回德國。臨近威廉港時,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號觸雷受傷,歐根親王號又一次毫髮無損。
1942年3月,歐根親王奉命去挪威,路上被4艘英軍潛艇伏擊。這一次它受傷了,艦尾幾乎被魚雷炸斷。它到挪威港口維修,港口沒幹船塢修不了,經3個月簡單維修後,歐根親王號又返回德國。
在回家的路上,它被英軍24架轟炸機和27架魚雷攻擊機追擊,憑藉優秀的躲閃和轉向,躲過了至少12條魚雷和大量炸彈,再一次平安返回基爾港。
在那裡它待了5個月,換上了新艦尾。10月份維修完畢,就在平靜的波羅的海試航。1943年1月再次前往挪威,又以失敗告終。遂轉入波羅的海訓練艦隊任旗艦,搞了一年多訓練任務。
直到1944年6月,蘇軍反攻德軍節節敗退,戰火燒到波羅的海邊。歐根親王才重披戰袍,在波羅的海東奔西走,四處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支援從各地撤退的德軍。
在一次混亂行動中,歐根親王撞上了同行的萊比錫號輕巡洋艦舯部,鋒利的艦首幾乎把對方截成兩段。14小時後兩艦才分開,歐根親王受了輕傷,萊比錫號直接殘廢,從此只能當浮動炮臺使用。
1945年5月,納粹德國徹底完蛋,歐根親王號向丹麥的英軍投降。戰後抽籤中它被美國抽中,編入未分類船隻中,編號IX-300。水兵們鬆了口氣,他們原本還擔心被蘇聯抽中受到嚴厲懲罰。
歐根親王在美國整修一新,美軍仔細的研究了其聲吶和主炮系統。1946年7月,美軍「十字路口」原子彈試驗,歐根親王和其他94艘艦艇作為靶艦,拖到比基尼環礁中。
實驗分Able(空中)、Baker(淺水)、Charlie(深水)三輪。
第一輪Able 實驗,一枚23000噸當量Mk3A型原子彈在距水面158米處爆炸。2艘驅逐艦、2艘運輸艦沉沒,薩拉託加號航母大火,距爆心1090米的歐根親王號僅受輕傷。
二十幾天後,第二輪Baker試驗開始。一枚21000噸當量的原子彈在水下27米處爆炸,因水下能量傳遞效率高,威力比第一次大得多。
爆心處的LSM-60登陸艦直接氣化,阿肯色號戰列艦當場沉沒,薩拉託加號航母8小時後沉沒,日本長門號戰列艦4天後沉沒。運氣爆柵的歐根親王號在1820米外再次逍遙,只沾染了些輻射,船體並無大礙。
兩次試驗取得了足夠數據,第3次實驗就此取消。1946年8月,幾經曲折的歐根親王號正式退役,從此世間紛爭再與其無關。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它在誇賈林環礁邊待了4個月,終在一次大風暴中受損傾覆在珊瑚礁中,現在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1978年德國將其左側螺旋槳拆下來,拉回基爾海軍博物館留念。
從此這艘打滿全場、飽經磨難又終得善終的戰艦,就被人們稱作「幸運艦」和「不死之艦」,永遠留在歷史中。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