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老照片:一戰期間的奧匈帝國海軍主力艦

2020-12-25 一笑走天下

因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而降下半旗的聯合力量級戰艦歐根親王號(圖)。該級艦命名源於奧匈帝國締造者弗朗茨·約瑟夫最喜歡的一句格言「Viribus Unitis」,因主要針對義大利海軍而建,所以在設計與建造方面特別考慮到內海作戰(地中海),四年間統共建造四艘,除了歐根親王號其餘三艦在戰爭期間均被義大利海軍擊沉。

奧匈帝國海軍哈普斯堡號戰艦,一戰開戰時哈普斯堡號作為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參戰,當時的艦長為日後的匈牙利大獨裁者霍爾蒂·米克洛什,儘管二戰期間的匈牙利已無海岸線,但米克洛什始終以海軍上將而自居,當時的哈普斯堡號曾隨同大名鼎鼎的德國海軍戈本號協同作戰,包括對義大利沿岸的襲擾等等,戰爭後期因為煤炭不足而轉為港灣護衛艦存在,大戰結束後又作為賠償給予義大利海軍,但不久之後及被解體。

奧匈帝國海軍茲裡尼號戰艦,其命名源於克羅埃西亞名族茲裡尼家族,早先曾幹預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由於地理因素在一戰期間奧匈帝國海軍始終被義大利海軍困擾於奧特朗託海峽之內,包括茲裡尼號戰艦在內大多數軍艦都無所作為,戰後奧匈帝國解體茲裡尼號作為戰利品先後移交給了美國海軍、義大利海軍,最終因觸礁喪失機動力被拖拽至威尼斯解體。

聯合力量級首艦聯合力量號在戰爭期間被義大利海軍蛙人擊沉,被襲當時艦長僅上任不到三個小時,在一片混亂之中未對艦隻採取任何維護措施,僅僅十五分鐘奧匈帝國海軍第一戰艦就沉沒於伊斯特拉半島普拉軍港。在日後的二戰大戰期間義大利海軍蛙人依舊錶現不俗,在亞歷山大港成功擊沉了英國海軍伊莉莎白女王和先鋒號戰艦。

聯合力量級首艦聯合力量號在戰爭期間被義大利海軍蛙人擊沉,被襲當時艦長僅上任不到三個小時,在一片混亂之中未對艦隻採取任何維護措施,僅僅十五分鐘奧匈帝國海軍第一戰艦就沉沒於伊斯特拉半島普拉軍港。在日後的二戰大戰期間義大利海軍蛙人依舊錶現不俗,在亞歷山大港成功擊沉了英國海軍伊莉莎白女王和先鋒號戰艦。

奧匈帝國海軍歐根親王號戰艦,其命名源於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歐根親王。

相關焦點

  • 奧匈帝國的輕巡洋艦發展史,設計上過於保守,而且結局都比較慘澹
    甲午海戰中,日軍憑藉使用高爆彈的小口徑高射速主炮,擊敗了裝備大口徑低射速火炮且以穿甲彈為主的北洋水師,這一戰例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海軍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短時間之內,列強設計建造出了一大票裝備中小口徑火炮的巡洋艦。在列強當中,奧匈帝國海軍可謂是「出類拔萃」,人家巡洋艦炮大多是152、105毫米口徑,結果奧匈來了個100毫米。
  • 非傳統海軍強國,奧匈帝國海軍發展不快,卻誕生了諸多有趣的艦船
    作為非傳統海軍強國,奧匈帝國的鐵甲軍艦發展得並不快,但也誕生了不少有趣的艦船。奧匈最後一艘木質戰列艦皇帝號作為列強之一,奧匈帝國的海軍相比英法等國發展起步比較晚,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海軍對於他來說意義不大。
  • 貧賤海軍萬事哀,只有三條裝甲巡洋艦的列強也是真的慘,太難受了
    奧地利也是有著悠久海軍傳統的國家按理說,列強國家的海軍應該是財大氣粗,每年造上幾艘大艦都是輕而易舉的。然而,作為列強中比較靠後的奧匈帝國,其海軍軍費真可謂少得可憐。以1910年為例,這一年奧匈帝國的海軍軍費僅有1.23億克朗,而同年德國海軍軍費為4.21億馬克,英國海軍軍費為4040英鎊,1克朗約等於0.8馬克,而1英鎊約等於24克朗。由此可見在1910年,奧匈海軍經費僅為德國的約四分之一,僅為英國的約八分之一。可以說,奧匈海軍過得並不好。
  • 為何一戰中德國只是丟了些領土,而奧匈帝國卻被打崩了?
    文/寂寞的紅酒奧匈帝國和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兩大強國,是同盟國集團的兩大絕對主力,第一次世紀大戰就是這倆兄弟在鬧事。不過一場大戰打下來,兩兄弟雖然都是戰敗國,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一戰中,奧匈帝國被打崩潰了,而德國雖然也輸的很慘,但只是丟了些領土。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在近現代的歐洲列強中,義大利算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它的領土是羅馬帝國的故地,因此義大利人對羅馬帝國有著無比懷念,但是直到1870年義大利才真正實現統一,它也像歐洲列強一樣致力於對外擴張,但是在19世紀末,卻被東非的小國衣索比亞擊敗,而且還進行了向衣索比亞支付了戰爭賠款,它在一戰前因為與法國交惡,加入了德國的同盟國陣營,然而當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卻又轉投協約國陣營
  • 中國援助的塞爾維亞:沒海軍卻修復百歲鐵甲艦,曾打響一戰第一炮
    「薩瓦河」號就是這樣一艘內河鐵甲艦,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奧匈帝國海軍建造,是哈布斯堡家族意志在多瑙河上的體現。該艦原名「博德羅河」號(SMS Bodrog),屬於奧匈帝國海軍泰米斯河級(Temes class)淺水鐵甲艦的二號艦,於1903年2月14日開工,1904年4月12日下水,1904年11月10日完工。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6500萬人,協約國總計動員4200萬軍隊,其中法國陸軍是重要的主力,長時間與德國陸軍對攻僵持,不過在海戰中,德國公海艦隊主要的作戰目標一直都對面的英國大艦隊,而不是法國海軍。 一戰前,法國海軍主力無畏艦(戰列艦)只有4艘,對比小國海軍算是很強,但反觀日德蘭海戰,德國艦隊中有16艘戰列艦,英國則有28艘戰列艦,數量差距一目了然。
  • 百年沉艦實證日本德國海戰史|巡洋艦|海軍|魚雷艦_網易訂閱
    舉報    新華社青島10月22日電 記者22日從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發現1處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
  •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並不是大灰狼欺負了小白兔
    講一下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的恩怨情仇歷史上,有很多大灰狼欺負小白兔的故事。這就叫弱肉強食。而實際上,有些小白兔並非那麼柔弱可欺,甚至完全罪有應得。一戰是一場雪崩,大國矛盾是越堆越厚的雪花。而塞爾維亞這隻小白兔,就是喊崩雪山的罪魁禍首。
  • 一戰為何會把實力雄厚的歐洲五強之一的奧匈帝國打的解散了?
    那麼德國所吞併的這兩個國家,在此前還是德國的盟友,它們原本屬於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是德國在一戰時候的同盟,可隨著一戰的失敗,奧匈帝國被徹底瓦解,自此就失去了在歐洲的主導權。一戰時候,正是因為有奧匈帝國的加入,德國才有底氣和世界開戰。巔峰時期的奧匈帝國,也是歐洲五強之一,論實力不比德國,法國這些頂級強國要差。那麼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為何在一戰之後會迅速瓦解分裂,從此徹底失去了原本的輝煌呢?
  • 雜菜說一戰十四: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家裡人太多太雜了
    就算到了一戰前夕,奧地利也是僅次於英德法俄的歐洲第五大國,甚至在很多地方,奧匈帝國比英德法俄都不遜色。在潛力上,奧匈帝國是強大的,考慮到日後同樣情況的俄羅斯都能再度崛起為超級大國,何況奧匈帝國,所以奧匈帝國有底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是呢,現在誰還記得奧匈帝國?大概就只記得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希特勒故鄉是奧地利這種東西了吧。畢竟,當年的奧匈帝國已經煙消雲散了。
  • 宋偉:領土野心與奧匈帝國的敗亡
    奧地利並不重視發展海軍;事實上,它也沒有足夠的國家財富來支撐一支強大的海軍。奧地利的工業化進行得很晚,而國內族群矛盾又制約了國防開支。作為一個二元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在奧匈帝國是平等的,只是擁有一個共同的君主。每次討論國防預算,匈牙利都反對增加開支,導致奧地利的國防經費在歐洲強國中處於排名墊底的狀態。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基本上不可能有多少經費分配給奧地利海軍。
  • 英國血統的日本帝國海軍前無畏艦——「敷島」號
    「敷島」級是英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前無畏艦,該級艦脫胎於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共建造2艘,即「敷島」號與「初瀨」號。「敷島」號與「初瀨」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首批現代化戰列艦,其中「敷島」一詞是日本國的舊稱,意即「綿延不絕的島群」,「初瀨」則指「蓬勃上湧的早潮」。日本早在1875年便向英國船廠訂造了「扶桑」號鐵甲艦與2艘輕型裝甲巡洋艦,以此為起點,日本海軍開始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
  • 雪戰阿爾卑斯:一戰義大利倒戈激戰奧匈帝國
    雪戰阿爾卑斯:一戰義大利倒戈激戰奧匈帝國
  • 引爆一戰的塞拉耶佛事件,是奧匈帝國和德國所謀劃的陰謀嗎?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同盟勢力分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意在吞併塞爾維亞,巡視途中遭遇刺殺公元1914年6月28日,費迪南大公親自出席了奧匈帝國的一次軍事演習。奧匈帝國候選繼承人費迪南大公許多人都非常明白,奧匈帝國雖然聲稱這是一次普通的軍事演習,但很明顯是要進攻塞爾維亞的前奏,因此激起了許多塞爾維亞人的反抗。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防護方面「拿騷」級無畏艦的主炮裝甲厚度為280毫米,與「柏勒洛豐」級幾乎一致。之後英國和德國兩國繼續進行軍備競賽,到一戰前英國又建造了包括2艘「巨人」級、4艘「獵戶座」級等多型無畏艦,德國也建造了4艘「赫爾戈」級、5艘「凱撒」級、4艘「國王」級無畏艦。
  • 驚人的一戰前奏(上),倔強小國塞爾維亞,打敗龐大的奧匈帝國
    一個野心勃勃的競爭對手出現了,它就是虎踞阿爾卑斯與喀爾巴遷山之間,在1793年試圖跟德國漢斯和沙俄毛子搞個三家瓜分波蘭,結果費力不討好,一點好處都沒拿到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雖然在第二次瓜分波蘭之中沒有拿到半毛錢好處,但他們和沙俄毛子眉來眼去有一段時間了,因此在1877年的時候,奧匈帝國用支持沙皇俄國吞併比薩拉比亞為條件,換取了沙皇俄國支持其吞併波士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其後俄國人痛打了一頓奧斯曼帝國,使得奧斯曼帝國對巴爾幹的控制力幾乎降低到了臨界點。
  • 奧匈帝國鐵路發展
    奧匈帝國的鐵路發展我們是可以用平淡無奇這四個字來形容的,原因很簡單,奧匈帝國的鐵路發展可以說是目的性非常明顯,用鐵路將整個國家連接起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事實上,他們也基本做到了。,包括格拉茨,威尼斯在內的眾多城市也被納入了鐵路網當中,可以說,奧地利帝國的底子是後來的奧匈帝國的鐵路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時期的鐵路發展的有利局面中有一個優點是奧匈帝國後來無論如何都無法比擬的,那就是這一時期國家財政能進行大規模投資,這對於鐵路的早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鐵路早期想要快速盈利是個無比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說建設鐵路所需要的巨額資金。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結果或遠超你的想像
    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獨立,遂與匈牙利政府籤訂《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正式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但奧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國王,直至1918年解體。1918年前,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奧地利大公確診,原來奧匈帝國瓦解後,皇室還有後人
    作為曾經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的歷程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奧匈帝國怎麼瓦解的,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情況如何呢? 圖-奧匈帝國地形圖 一、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王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