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寄暢園:康熙乾隆十二次巡遊江南必去之地

2021-01-10 鳳凰江蘇

寄暢園

寄暢園又名秦園,位於惠山橫街(原名「秦園街」,1954年拓寬後該現名),毗鄰惠山寺,面積15畝,是無錫一大名園。

如果從明代號稱「五部尚書」的秦金開始建其雛形——「鳳骨行窩」算起,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了。

500年來,寄暢園隨著秦氏家族的興衰,時建時毀、時榮時廢、時分時合,歷盡滄桑變故。其情節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令人唏噓,其中的傳說也讓人回味。    

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

明正德年間,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後裔、弘治六年進士秦金,購惠山寺僧舍「漚寓房」,改作別業,名「鳳骨行窩」。

園中多古木,後倚一墩。該墩為江南巡撫周忱為改善惠山寺風水,堆疊於正統十年(1445)。園成之時,秦金作詩道:「名山投老住,卜築有行窩。曲澗盤幽石,長松育碧蘿。峰高看鳥渡,徑僻少人過。清夢泉聲裡,何緣聽玉珂。」

秦金的「鳳骨行窩」規模不大,主要作個人的休憩之用,他的《成齋》詩云:「小結吾廬閱歲畢」,也就是說「鳳谷行窩」只一年就建成了。他死後,園歸其侄兒秦瀚及子秦梁。

他們父子倆對該園也作過一番修建,此後園又轉至秦梁的侄兒秦耀的手中。

秦耀(1544-1604)字道明,號舜峰,27歲中進士,跨入仕途。47歲上以巡撫身份到楚地視察,正逢當地大旱。秦耀當機立斷,開倉賑災,使數十萬人獲救。這件好事卻被政敵利用,誣告秦耀貪汙一萬五千兩庫銀,被打入了牢獄,家人用巨款將他贖出,48歲時滿懷冤屈回到無錫。

在這種情形下,他只好寄情於山水園林,傾注全部精力和才智,改造「鳳骨行窩」。

通過幾年的慘澹經營,在園中構列了20景,並依據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將園改名為「寄暢園」。

「寄暢」兩字明確地表達了秦耀想借園林忘卻仕途挫折的心理。    

秦耀死後,將寄暢園作為家產分給他的幾個兒子。他雖在遺囑中寫明要保持寄暢園的完整統一,但兒子們沒有照他的意思辦,結果一個園分成四塊,一代名園差點斷送。這種局面從明末延續到清初,到秦耀的曾孫秦德藻手中才得以改變。

秦德藻,字以新,號海翁。他有6個兒子,24個孫子中,10人進了翰林,所以他有能力統一寄暢園,並進一步加以修繕。    

為此,他請了當時最有名望的造園高手張漣、張鉽叔侄,他們進一步發揮了寄暢園借景的特色,精心布置園中的一草一木,使錫山、惠山看起來跟園中的景色渾然一體。他們還善於疊石引水,在園中增加了八音澗、七星橋、九獅臺等著名景點,此後「由是茲園之名大喧,傳大江南北。

四方騷人、韻士過梁溪者,必輟棹往遊,徘徊題詠而不忍去。

相關焦點

  • 江南最具故事性的園林,與蘇州拙政園齊名,康熙乾隆巡遊江南必去
    江南四大園林中唯有無錫的寄暢園還未領略,前幾天與朋友一同前往無錫遊覽了寄暢園,填補了其中的空白。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的錫惠公園中,相比其餘三處江南園林,寄暢園或許並不是最有名氣的,但絕對是最有故事的一座江南園林。
  • 江蘇新晉國家5A景區,康熙乾隆下江南必去之地,天下第二泉在這
    新增加的5A景區中,江蘇有24個,居全國之首,新增加的5A級景區是無錫惠山古鎮,是繼三國水滸景區、靈山景區和黿頭渚之後無錫第四個5A景區。從古到今,惠山古鎮都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常去的地方,特別是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總要去惠山古鎮遊玩,在古鎮、寄暢園、惠山寺、惠山泉等處留下足跡,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歌頌這裡。今天,這些雖已成為歷史,卻也給這個古鎮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文物古蹟。
  • 乾隆鍾情寄暢園探源
    寄暢園一景   乾隆6次南巡臨幸無錫惠山是以寄暢園為中心展開的,並延伸到惠山寺、竹爐山房、二泉漪瀾堂、錫山、碧山吟社等地,而黃埠墩是進入惠山的大門。康熙十八年舉辦的「博學鴻詞」就是一例,它安撫籠絡了一大批的江南士人,清朝經過百年的治理,統治已鞏固,進入乾隆朝,已形成大一統局面,康乾盛世進入了全盛時期。   寄暢園到了乾隆初期已有了300多年歷史。風風雨雨,歷經起伏,但一直在錫山秦氏手中,像接力棒一樣一代代地傳了下來,從秦金到秦瀚、秦梁父子再到秦耀。
  • 江蘇新晉國家5A景區,康熙乾隆下江南必去,「天下第二泉」就在這
    自古以來,惠山古鎮就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經常遊歷的地方,尤其是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總會到惠山古鎮遊玩,在古鎮、寄暢園、惠山寺、惠山泉等地留下了足跡,並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讚譽這裡。如今這些雖已成歷史,但也為這座古鎮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文物古蹟。
  • 康熙乾隆來玩12次,還山寨進頤和園,如今在江南園林屆卻混得很慘
    江蘇無錫有一個私家園林,就坐落在惠山古鎮裡,當年康熙、乾隆六下江南都必遊此園,並留下很多的詩詞、題匾和聯,乾隆更是喜歡,還特意安排工匠、畫師將整個園字臨摹下來帶回紫禁城,並在頤和園的萬壽山依著它的全貌仿建出一個園子,命名為惠山園,後來又改名諧趣園。
  • 江南水鄉的「園中園」,康熙乾隆14次入住,還在頤和園仿造了1個
    但是江南的園林不僅蘇州,揚州、無錫的園林也毫不遜色,揚州個人園、無錫寄暢園,都很有特色,特別是無錫的寄暢園是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庭園,不僅有代表性的水鄉「園中園」,也深受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喜愛。康熙大帝和乾隆帝對寄暢園有多喜歡?
  • 康熙乾隆來玩12次,頤和園都仿建它,如今在江南園林屆卻混得很慘
    江蘇無錫有一個私家園林,就坐落在惠山古鎮裡,當年康熙、乾隆六下江南都必遊此園,並留下很多的詩詞、題匾和聯,乾隆更是喜歡,還特意安排工匠、畫師將整個園字臨摹下來帶回紫禁城,並在頤和園的萬壽山依著它的全貌仿建出一個園子,命名為惠山園,後來又改名諧趣園。
  • 無錫,滿足你所有的江南情懷
    ——無錫無錫,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太湖之濱,風景絕美秀麗,是在江南蒙蒙煙雨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蠡園,位於蠡湖之濱,保留了水鄉江南的古樸風格,與蘇州拙政園、歙縣鮑家花園並稱為在無錫的惠山古鎮,同樣能領略格調十足的徽派美景。
  • 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康乾兩帝六下江南必到之地,不在蘇州卻在無錫
    其實剩下的兩座一座在南京,另一座卻在並不以園林美景見長的無錫。去過無錫的遊客都知道,無錫是座風景優美的旅遊城市,尤其以太湖的風景而聞名天下,說到江南園林,貌似跟無錫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江南四大名園中,無錫卻有座不是最出名,而最有故事的園林,很多人甚至沒聽過它的名字,它叫寄暢園,始建於明朝年間,借王羲之「寄暢山水萌」的詩意而得名。
  • 位於無錫的寄暢園,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山清水秀超寧靜!
    山清水秀、寧靜閒暇,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以得見人們對於誇讚江南這件事花費了十二萬分的力氣,毫不吝嗇自己對其的喜愛之情。但是要我說,天堂可萬萬比不上江南,單是園林這一項便完敗。江南的園林是我國古典園林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其間不僅凝聚了我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智慧與勤勞,更是將傳統文化和藝術蘊涵其中,四大名園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 無錫寄暢園,兩位清代皇帝都青睞,頤和園的一部分便是仿照它而建
    喜歡江南園林,妥帖舒服的溫潤精緻。來到無錫,就撲進了層層疊疊的綠色中,綠色是讓人最舒服的顏色,是溫暖,是燦爛,是人間的四月天。康熙和乾隆下江南必去之地,美得很低調。無錫的錫惠公園位於市區,其實有些羨慕無錫人,在市區便擁有如此的一片公園、江南園林,還有將原生態保持很好的惠山古鎮,舒舒服服展現了無錫人的生活,體現了惠山古鎮的生活節奏。
  • 寄暢園中眺翠螺,中國十大古典園林之寄暢園的往事
    公元1751年(乾隆辛未年),清朝的乾隆出紫禁城,一路南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江蘇無錫,這是他在位期間的第二次「南遊」。在無錫西郊的惠山腳下,乾隆再度踏進了他熟悉的江南名園「寄暢園」,並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寄暢園中眺翠螺」,流傳至今。詩中所言的「寄暢園」,現位列中國十大古典園林之中。
  • 無錫的寄暢園,號稱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山清水秀超寧靜!
    無錫的寄暢園,號稱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山清水秀超寧靜!「江南」二字對很多人來說是不願醒來的夢,是魂牽夢繞、心心念念的靈魂的故鄉,古往今來,這個地名的真正含義就是豐饒、美麗,山水之間永遠激蕩著文人墨客對它的無盡的柔情,山清水秀,寧靜閒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以得見人們對於誇讚江南這件事花費了十二萬分的力氣,毫不吝嗇自己對其的喜愛之情。
  • 江蘇一處「世外桃源」,乾隆都對其念念不忘,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江蘇無錫,在很多人眼裡是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但不知道無錫的旅遊資源也是異常豐富。不僅有太湖的旖旎風光,中央影視基地的三國水滸城,佛教聖地靈山大佛,還有惠山古鎮,江南水鄉,和江南很多地方一樣。與江南其他古鎮相比,惠山古鎮知名度較低。
  • 江蘇被忽略的江南名園,藏在古鎮之中,康熙乾隆兩帝曾多次遊歷
    江南是一個風景秀美、人文底蘊深厚的地方,尤其是這裡的水鄉古鎮和古典園林,深受遊客的喜愛與歡迎,尤其是以蘇州和揚州最負盛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眾的古鎮和園林也非常值得一去,就比如無錫的惠山古鎮與寄暢園,雖然名氣不大,但景色卻非常秀美。
  • 500多年的滄桑巨變,一座園林背後的文明輪迴---無錫寄暢園
    寄暢園,位列「江南四大名園」之一,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山麓別墅型私家園林,堪稱江南園林的典範。  寄暢園,又稱秦園。無錫秦氏,是名門望族,為北宋詞人秦觀的後裔。明嘉靖年間,名臣秦金告老還鄉,買下惠山寺僧舍,建造了一座饒有野趣的園林,取名「鳳谷行窩」。
  • 乾隆最愛的園林,似森林中的綠色小屋,藏在免費古鎮內
    都說蘇州園林好,誰知無錫更美妙。這句打油詩是我在無錫遊覽時所作,蘇州園林的確冠絕天下,可我看過最好的一個園林卻是在無錫,這便是寄暢園。寄暢園位於無錫西部的惠山古鎮內,地勢較偏,遊人較少,給予了其嫻靜安詳的先天條件。
  • [無錫]寄暢園
    康熙年間,請疊石巨師、華亭人張漣從子張疊石理水,使園景更為完美。康熙、乾隆南巡,均曾到寄暢園駐蹕。乾隆並在清漪園(頤和園)仿建此園,即今「諧趣園」。1952年秦氏後人秦亮工將園獻給國家,無錫市人民政府進行整修保護,逐漸恢復古園風貌。1988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谷行窩是從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園的第一個建築。
  • 在無錫之旅中,哪個景點給我的印象最好?寄暢園排名第一
    在無錫之旅中,哪個景點給我的印象最好?寄暢園應是第一的,當然寄暢園的名氣也不小,它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修建於明末清初,又稱秦園,原主人是無錫名門望族,為北宋詞人秦觀的後裔。 寄暢園有別於江南城市中的宅園,表現的是城郊野趣的景色,乾隆,康熙皇帝尤為喜愛。
  • 江蘇無錫香火最旺的寺廟,距今1600年,康熙和乾隆去過6次
    江蘇無錫,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太湖明珠」,素有布碼頭、窯碼頭、錢碼頭、米市之稱,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當然,無錫還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有著「小上海」的美譽,是一個最有潛力的城市,GDP破萬億元,有望躋身新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