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寺(原創)

2020-10-19 孔雀寨主50

 6月25號下午,我們乘坐的T151次列車晚點,到達西寧西站已經快下午三點!地導接到我們乘上大巴火速趕往位於西寧市南25公裡、青藏高原東北部湟水流域宗喀蓮花山上的塔爾寺參觀!

 

塔爾寺藏文名稱貢本賢巴林(十萬獅子吼佛勒洲-----「獅子吼」是用來形容佛祖在宣講佛法時聲音宏亮,令眾生猛醒),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祖師宗喀巴的誕生地,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寺院)。

宗喀巴大師積藏傳佛教之大成,進一步完善了藏傳佛教的教義教規,因此,格魯派也被稱作「善規派」;又因宗喀巴大師將原來紅色的法衣反過來穿,外露的袈裟為黃色,故又俗稱黃教。

也有這種說法:因格魯派僧人在做法事時戴黃色的帽子,所以人稱它為黃教。

 

 

上圖中僧人掛在肩上的黃色桃形帽是黃教的標誌。
 
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帽簷部位有一圈紅色,是偶然現象嗎?不是。歷史記載宗喀巴在創立黃教之前曾師從紅教,他悟性極高,以不滿於當時各教派的腐化頹敗,經過多年鑽研,終於創立了一個教律嚴格又為大眾所接受的新派別,傳說紅教徒習慣戴黃裡、紅面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後將帽子翻了過來,但露出一圈紅色的帽邊,以表示對老師栽培的不忘之情。

 


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這八個如意寶塔均屬方形底座,圓身,尖頂的典型喇嘛塔,因其形狀像瓶,所以也叫「瓶塔」。這種塔普遍見於藏傳佛教廟宇的進門部位,通常內部是空的,裝進成千上萬個小小的泥佛像。但塔爾寺的這八個塔內埋著該寺歷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常來這裡繞塔參拜,虔誠有加,這也是塔爾寺佛塔具有特色的一個方面。

 

 

塔爾寺是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藏漢建築藝術相結合的佛教園林建築群。寺內藏有豐富的文物,包括各種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藏文、蒙文、滿文佛經以及碑刻,是一座佛教藝術寶庫。塔爾寺建築物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集藏、漢、梵建築風格於一體。

 

 

大金瓦殿位於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

其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於公元1560年,後於公元1711年用黃金一千三百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

 

 

後來又在簷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 底層為硫璃磚牆壁,二層是邊麻牆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寶鏡。

 

 

這座小巧幽靜的院落叫祈壽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據說這座祈壽殿是為給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祝壽而建。傳說達賴喇嘛為該殿開光時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滿天的花雨落下。這也是該殿又名「花寺」的來歷。

 

前山牆上有兩幅磚雕,我特意拍了右手這幅,右手這幅是「葡萄刺蝟」,寓意「吉祥」。塔爾寺的磚雕藝術歷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細膩而聞名,這幅即是明證。

這裡是小金瓦寺,又叫護法神殿,是塔爾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

 

參觀塔爾寺寺內景觀是禁止拍照的,所以只好引用幾張網絡照片來作補充說明。

進院之後我們看到四周2樓迴廊上陳列的動物標本。有野牛、巖羊,還有狗熊、猴子等。由於是用真的動物皮毛剝製,填充而成,所以形態逼真,它們象徵被佛教徵服的外道惡魔。大殿中神龕中供奉的是各種護法神像,它們護佑著寺廟的安寧。

 

 

大經堂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是塔爾寺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其建築面積近2千平方米,是擁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經堂,初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誦經的地方,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傳統藝術、裝有銅製鎦金的金鹿法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寶傘和倒鍾等,把一個單調的草泥平頂打扮得絢麗多彩。遠眺平頂,金碧輝煌,給人以威嚴之感。 
 
堂內設有佛團墊,可供千餘喇嘛集體打坐誦經。內部陳設非常考究,飾有黃、紅、綠、藍、白五色的幡、幃和各式天花藻井,滿堂林立;還有珍貴的大型堆繡掛佛、刺繡佛;梁簷上繪有藏式風格的圖案花紋,彩畫細膩生動。殿內大柱都由龍鳳彩雲的藏毯包裹,整個經堂五彩繽紛,富麗堂皇。 
 
我們看到了塔爾寺藝術三絕中的壁畫和堆繡
壁畫
 

這種好像刺繡一樣的藝術品叫「堆繡」,它是在刺繡之前先墊上一層棉花或羊毛,以求立體效果。

 
非常遺憾,由於火車晚點,「酥油花館」閉館了,我們沒有看到三絕之一的「酥油花」,只好看看網絡圖片咯
 
用酥油花捏成的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非常美麗 對吧
 
酥油花,顧名思義,就是用酥油捏成的東西。其中包括佛像、人物、花卉、亭臺樓閣、動物等等。
酥油花的來歷,傳說紛紜,我介紹其中的一個傳說:黃教大師宗喀巴在西藏學佛成功後,想在佛前獻花表示自己的敬意,但當時在西藏正逢嚴冬,沒有鮮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從此,弟子們紛紛效仿,漸成風氣。 
 
 
 
通過這張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在藏式建築中使用的「鞭麻層」。
 
平頂的藏式建築是和青藏高原乾旱少雨的氣候相適應的,典型的藏式建築外牆大面積採取「蜈蚣牆」、藏窗、鞭麻層的做法,既有實用性又具有裝飾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見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來呈白色。鞭麻層是將鞭麻草曬乾,切碎,上色之後,運用在建築物中。鞭麻具有減壓、吸溼、抗震的作用,是藏傳佛教寺院在建築時就地取材的一個典型。
 

磕頭的這些虔誠信徒和僧眾,大多數都是遠道而來的藏族牧民。許多漢民遊客也會合掌參拜!
 

這種全面匍匐的磕頭方式叫做「五體投地」,又叫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中對佛表達虔誠的最高參拜形式。據說信徒若在佛前許過願,還願時就要用十萬個長頭來報答。遠道來的人都是自帶乾糧,白天到這裡還願,夜間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規定的數目為止,而且每次之前的間隔不能超過24小時,也有人說不能超過12小時,否則前面的累積數都無效,得重頭再來。

 

 

信徒們為什麼要選擇這裡來向佛參拜呢?因為這裡是塔爾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據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羅桑智華,生於1357年。宗喀巴藏語意思是湟水邊人,因其生於湟水之濱,故名。

 

傳說宗喀巴的母親生下他,剪斷臍帶,把血滴在地上,後來就從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樹。宗喀巴後來進藏學習藏傳佛教,並成為一代宗師之後派他的弟子回鄉省親。母親見到兒子的書信之後發現原來的那棵樹長得更加茂盛了,樹上綴葉十萬且每片葉子上均有一尊獅子吼佛像。宗喀巴母親感到很奇怪,便寫信把此事告訴兒子,並表達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師回信安慰母親,並讓她繞樹修一座塔,聲稱「見塔如晤兒面」。於是便有了塔爾寺最早的建築物,以後逐年又修建了廟宇殿堂,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塔爾寺,顧名思義,先有塔,後有寺,而那棵被修進塔裡的樹,慢慢又從根部衍生出來成為這張圖片上看到的這幾棵樹。

 

塔爾寺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現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經院),藏語分別稱為參尼、居巴、丁科、曼巴札倉。顯宗學院設在大經堂,是塔爾寺最早的一所學府,主要學習佛學顯宗理論,認為顯宗是佛教的根本。學員在10至15年內學完《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本論》、《阿毗達磨俱舍論》,可獲得「噶然巴」格西稱號。
 
密宗學院傳授「三密大法」,即通過身密、口密、意密可達到佛境,這種意境便是「即身成佛」,經過3至5年的學習,考試成績合格者授予「歐然巴」格西學位。歐然巴中的「歐」是藏語音譯,意為「密咒,密乘」。「歐然巴」是密乘學者或密宗博士的藏語學位名號,為密宗學院的唯一的一種學位。
 
 
 
在塔爾寺內拜佛的時候要兩掌心相對,先用大拇指觸一下額頭,再觸一下嘴唇,然後觸一下胸口,最後兩手攤開,像上圖這樣。就算拜過一次了。
 
 
 
這些像筒一樣的器具叫做「嘛呢經筒」。 

筒是用木頭或金屬做成,中間是空心兒的,裡面裝滿了經書。筒的側面雕有六字真言。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源於梵文,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塔爾寺以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悠久的歷史,使廣大佛門弟子心弛神往,虔誠參拜。同時以其濃重而神秘的宗教色彩,豐富而珍貴的藝術收藏,輝煌而奇特的宗教建築,極大地吸引著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遊覽觀光。
 
 
 
如果您到這裡來參觀,離開塔爾寺前一定要轉轉「嘛呢經筒」哦!要按順時針方向轉,千萬不要轉錯了方向哈

  

相關焦點

  • 塔爾寺-劉琦廟遊記(一)
    和客人商量後,決定先看塔爾寺,再徒步上劉琦廟,山頂還可以看看湟中縣的全貌。(俗稱黃教)著名寺院,屬於個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蹟和。在九間殿前,還碰到塔爾寺的僧人們在舉辦法事活動誦經,順便照了幾張照片。 隨後我陪著客人,回到塔爾寺過門塔處,沿著金塔路向縣城中心轉盤走去。
  • 西北遊記(三)———塔爾寺
    早晨在西寧吃完早餐,我們直奔塔爾寺。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因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出生於此地,為了紀念他,在此修建了宗喀巴大師紀念塔,後來又在塔旁邊修建了寺,故名塔爾寺。塔爾寺建築莊重宏偉,獨具風格。據導遊講寺內現有佛教喇嘛800餘人,活佛15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重要活動場所,國家5A級景區。堆繡、壁畫、酥油花被稱為塔爾寺內藝術三絕。
  • 一個很名氣的寺廟----塔爾寺(6)
           塔爾寺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護法神殿)、、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菩提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布局嚴謹
  • 在塔爾寺,感受藏傳佛教的博大——青海行攝之旅(一)
    到達青海的首站,我去了聲名遠播的塔爾寺,感受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博大精深。塔爾寺位於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寺院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建築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設有顯宗、密宗、天文、醫明四大學院(經院)。
  • 大美青海之莊嚴塔爾寺(二)
    (二)莊嚴塔爾寺(2019年7月14日)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的重要聖地,也是我們此行參觀的第一個AAAAA級景區。外面下著雨,雖然把帶來的所有衣物都穿在了身上,可還是感覺有點冷。宗教場所,莊嚴肅穆,還有很多的禁忌。進門之前就做好了思想準備,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當一個文明的參觀者,最大限度保護聖地的環境,尊重信眾們的信仰。
  • 追夢西北——青甘大環線遊(D2):塔爾寺-青海湖
    10:30左右才到達塔爾寺。張師傅說,要把遊玩時間控制在1.5—2小時,不然我們在路上就會很趕。剛一下車,我從後備箱換了一件衣服,小敏和女兒就被一群大媽圍住要給她們編花辮子,連價錢都沒談好,女兒的頭髮就被拆散了。我趕緊跑過去制止了,張師傅也下車大聲說「不編了」,我一手緊緊護著女兒,快步衝出大媽們的包圍圈。塔爾寺是我們青甘大環線遊的第一個景點。
  • 美麗的塔爾寺,大西北與我有個約會(一)
    塔爾寺從西寧出發,第一站來到塔爾寺。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 大西北環遊第三季(塔爾寺青海湖茶卡鹽湖需要多長時間)
    鎮北堡到海東跑了600公裡,晚上到海東下高速天下起了雨,海東屬於青海省了,這邊停車位不好找而且街道也不是很寬,顯得非常擁擠,於是改變計劃向著塔爾寺方向繼續行駛,在路上有點疲憊遇到一個酒店84元,還挺乾淨入住了,走到這裡開始溫度下降了……第五天,酒店自己做的早餐,吃完後出發塔爾寺,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於明洪武十二年。
  • 塔爾寺:看宗喀巴大師的故事,遊塔爾寺
    (二)神奇的白菩提樹宗喀巴出生後,他的母親將胎衣埋在土裡,而就在埋胎衣的地方,卻神奇般地長出了一棵白色菩提樹(一說是大師臍帶血滴過的土地上長出了白菩提樹)。這棵樹枝葉蘩茂,共有10萬片之多。葉子非常特別,每片葉子的脈紋呈現出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這棵也因此被稱為貢本(即十萬佛之意)。風吹過菩提樹,沙沙的聲音如同吟誦經文。
  • 塔爾寺——青海湖
    第一天我們只去了兩個景點,塔爾寺和青海湖。前一天晚上都凌晨了,五個小夥伴才到達西寧,是小馬哥和哈哥他們去機場免費接機。所以,我們第一天十點鐘才出發。本來說不去塔爾寺的,因為剛好寺主持圓寂了,很可能不接待遊客。難得來一次大西北,我們還是決定去碰碰運氣。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塔爾寺依然正常運作,只是多了為圓寂的主持辦理後事。
  • 印象塔爾寺
    塔爾寺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裡,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據藏族女導遊那巴措介紹:塔爾寺是明朝嘉靖年間開始著手動工建造的,是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原名塔兒寺,因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又名塔爾寺。
  • 青甘寧環遊(二)
    神聖塔爾寺青海西寧塔爾寺,藏傳佛教神聖地。氣勢恢弘建築群,三絕四院頌佛事。豪華旅遊大巴,熱心老吳師傅,地陪小王導遊,一路同行,環遊正式開啟。上午,沿黃河步道,參觀了中山大橋、水車公園、母親雕塑等景點。塔爾寺的導遊很敬業,2個多小時參觀,滔滔不絕。
  • 遊記:莊嚴而神聖的塔爾寺
    告別美麗的青海湖,駕車前往距青海湖220公裡的「塔爾寺」上午11點到達了神秘的「塔爾寺」。塔爾寺「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布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建築群。
  • 青海塔爾寺:富麗堂皇的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位於青海省的塔爾寺中心,被譽為「世界一莊嚴」的大金瓦殿,上下三層,飛簷四出,建造精美,金碧輝煌,是塔爾寺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物。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意為金瓦。始建於明洪武12年(公元1379年)。
  • 遊青海塔爾寺及其他
    然後趕到塔爾寺附近的青海藏文化館參觀,該館也是因為新冠疫情閉門謝客。我們就在到近處的一個蓮花池公園兜了一圈,公園是在螞蟻溝水庫的基礎上設立。水庫的水比較清澈,由於庫存水量年年下降,已經不能作為水庫使用,政府將其改為公園,供老百姓休恬活動。中飯時刻,我們找了一家藏族風味的飯店,點了幾個藏菜,還品嘗了酥油茶,說實話對酥油茶的味道不太適應。
  • 青海,高寒世界的美景(上)
    01 青海湖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它是我國最美五大湖泊之一。塔爾寺位於青海西寧湟中區,始建於明初。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有很重要的地位。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 塔爾寺: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
    塔爾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塔爾寺大經堂(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塔爾寺大銀塔(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塔爾寺善逝八塔(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塔爾寺位於中國西北部青海省西寧市附近。它始建於14世紀,由於寺廟所在地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因此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寺院。
  • 張才‖美麗的塔爾寺
    次日我們乘著一輛嶄新的大巴行程五百多公裡到達了藏族人民心目中敬仰的佛教活動中心塔爾寺。這裡的緯度比烏蘭察布底xingcl10度左右,應該暖和些,可這裡海拔高,又是立秋之日,早晚比起來涼爽了許多。塔爾寺是一個國家五A級景區旅遊點,是為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而建的一座大寺院。據導遊講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的靈跡傳說。
  • 教你怎樣自助遊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西寧市湟中區(原湟中縣)魯沙爾鎮,距離西寧市30公裡左右,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2012年被評為AAAAA級景區,也是繼青海湖景區後青海省第二家5A級景區。來青海旅遊,塔爾寺是必去景點,如果大家跟團旅遊,導遊和會給你安排好行程的,我這裡主要是跟大家介紹如何進行自助遊塔爾寺:如果你是乘火車或汽車來的青海,在西寧火車站出站口西側(辯別不了方向的出站口出來你的右方)有一個公交汽車站,過去乘坐909路公交車,票價4元,全程約1小時30分鐘,有兩個下車點供選擇,一個是蓮花湖公園,這裡是塔爾寺大景區門戶,可以坐電瓶車遊覽沿途景點;不想遊覽的,直接坐公交到終點站
  •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
    塔爾寺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全國第二大佛教寺院。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蓮花山山坳,所在位置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誕生地。但塔爾寺不是第一座格魯派寺院。宗喀巴大師自16歲入藏學經,終生未曾再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