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塔爾寺
遊塔爾寺風光
張才
短短的青海6日之遊昨天已經結束,這次旅遊有好幾個景點,除了觀看蔚藍壯觀的青海湖之外,除了穿越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體驗鹽湖天人合一的意境之外,這裡主要提一下藏傳佛教活動中心的塔爾寺。
8月5日晚我們乘航班從呼和浩特跨越黃河「幾」字彎和鄂爾多斯高原抵寧夏沙坡頭機場,天已經很晚了。次日我們乘著一輛嶄新的大巴行程五百多公裡到達了藏族人民心目中敬仰的佛教活動中心塔爾寺。這裡的緯度比烏蘭察布底xingcl10度左右,應該暖和些,可這裡海拔高,又是立秋之日,早晚比起來涼爽了許多。塔爾寺是一個國家五A級景區旅遊點,是為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而建的一座大寺院。據導遊講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的靈跡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的來信所示,在信徒們的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成為塔爾寺最早的建築。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了。
幾百年來歷代王朝都有對塔爾寺的投資和擴建,特別是公元1711年清政府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把大金瓦殿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公元2000年以來,像李嘉誠逸夫等富人善者也捐巨資修建過塔爾寺。現在的塔爾寺佔地面積600餘畝,坐落在蓮花山坡上。寺內殿宇經院堂舍寶塔高低錯落,氣勢壯觀。作為主建築的大金瓦殿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等殿及四大經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等建築交相輝映,布局嚴謹、形成了集漢藏技術於一體風格獨特的宏偉建築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超然神聖,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更是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聞名於世。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據說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遊人如潮。 1961年國務院公布該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制碑書漢藏兩種文字,存於寺內。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又多次撥款修繕,古寺面貌煥然一新。塔爾寺已成為了蜚聲國內外藏傳佛教的聖地和名勝古剎。
邊走邊看,我們看到了清乾隆皇帝所賜的御筆題名《梵教法幢》匾額,筆體沉穩,有力端莊,意為佛法如幢。有三世、四世等歷世的達賴及六世九世十世班禪的掛相,引來參拜者無數。最讓我醒目的是那些男男女女,虔誠忠實的信徒們,他們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再碰碰嘴唇挨挨胸口,五體投地地爬下起來的禱告。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他們手心上套著鐵套子,前身圍著皮甲三步一叩邊走邊爬邊拜著,鐵套子磨的鋥光瓦亮。在你走近走進廟宇時,又看到廟門口磨的光滑油亮的石板上和廟內木地板上,信徒們又在做原地長拜,只不過手上換了軟套子,身下墊了褥子,旁若無人地爬下起來地拜著,祈求佛主的保佑和賜福,救贖自己的靈魂,那樣的費時費力,真是讓人十分感慨,心生憐憫抑或敬佩!
我是一個畫畫的人,對形式美比較敏感,起初一進院內就一眼瞟見那一排漂亮的白塔,端莊整齊煞是好看,想跑過去留個影,但跟著大部隊暫時不能過去。這種白塔就是如意寶塔,也叫如來八塔,別的旅遊點也有見過。等自由活動時大家都過去拍照。據說這種塔是為紀念佛主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後四處傳經功德無量,圓寂火化後弟子們將其骨灰分成八份,代表佛主的八大功德分別封葬在八座佛塔中而建的。八座白塔也各有其名,各代表一種含義。
著名藏族歌唱家韓紅唱過一首好聽的歌《我的家鄉在日喀則》,歌中說她的家鄉日喀則是藍天白雲牛羊滿山坡,說那是菩薩保佑的。我們沿途也看得見像歌中所唱的那樣,滿綠的山坡上牧羊人趕著犛牛和羊群,點點簇簇的藏族長方形帳篷,一處一處的經幡,能夠想像到她們生活的寬餘,我想這樣的美好生活除了他們的勤懇之外,也有佛的恩賜菩薩的保佑吧。藏族人信佛,信六道輪迴,認為前世今生和來世都有因果的存在,他們做善事不興做壞事,具有慈悲向善熱心捐助的習慣,每年有很多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誠心,不舍的吃穿要把收入的70%捐給寺廟,30%的才留下供孩子讀書和生活所用。
韓紅在歌的末尾用六字真言(箴言)唱了觀世音的心咒,其用意是去驅邪,得到神靈庇佑,淨化心靈的。六字真言的梵文我們雖然不會寫,但每每進購物店看見有真言的紀念品就要關注一下或買一點,特別是在遇到刻有真言的轉經筒,都要去認真地順時針轉動經筒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平安。回程的路上導遊認真準確地教大家學這六個字的發音,那就是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嘜(mēi)吽( hōng),使我對韓紅的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對韓紅本人熱愛捐助、堅持做公益事業的品格有了更高的認知和評價。
登上青藏高原,看完了青海湖,看完了塔爾寺,我們似乎又初步了解了一個民族,了解了一種信仰,看到了中國千百年來燦爛文化的積澱,看到了56個民族的繁榮昌盛和祖國的強大,讓我們祝願祖國更加美好吧。
再見了青海湖,再見塔爾寺!
作者簡介
張才,195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烏盟師範藝術系美術專業,畢業後一直在化德縣文化系統工作,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老年畫家,烏蘭察布書畫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