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那些歷史悠久、規模較小的古村鎮也相繼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一處尋古訪幽的好去處。一邊的風景,一邊培育著一邊的精神。各方的精神養育著一方的風情,而精神集中的地方,最能體現那些風情的,莫過於古村了。今日為大家介紹江西吉安的一個古老的村莊,曾經有「小南京」之稱。
位于吉安市興橋鎮釣源古村,距市區18公裡。古村始建於唐末,當時縣令歐陽萬就在此駐紮,取姜太公釣渭水之意,命名為釣源。歐陽修的七世孫歐陽騰在南宋年間遷居此地,從此歐陽一族便在村裡繁衍生息。鄉人亦以歐陽修為宗,村中有文忠公祠,「文行忠信」匾額至今高懸。
這是古廬陵的傑出代表,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年間,當時的村民達數萬人,村內到處都是茶樓和小吃店,沿街商鋪相連。從五湖四海的商人採買來的,十裡八鄉的百姓,除了坐賈和工場,就是走街串巷的小販,跑江湖的好漢,三教九流,不絕於耳,趕集的摩肩接踵,熱鬧熱鬧。由於商業發達,釣源也因此被譽為江西「小南京」。
雖然經過近現代戰火的破壞,這個千年古村中的明清兩代建築已有190多處,其中明代建築102處,文物古蹟更是遍地可見,充溢著古樸神奇的韻味。這裡有廟觀、祠堂、書院、別墅、民宅等,都是贛派的典型代表。靠近村莊,滿眼都是綠色,周圍有成千上萬棵古老的樟樹。村人三人在房前閒聊,孩子們在小巷裡隨意玩耍。
古村落建築呈東西走向,布局呈八卦形,青石鋪路,前窄後寬,曲折迂迴,通斷無常,猶如迷宮,蘊涵著八卦玄機。留下的古建築屋角都是弧形的,大門都斜立著,人們戲稱「歪門邪道」。古村中心民居區有7個水塘,一排排向西流經,與千年古井組合成「七星伴月」形。最奇特的是村子的巷道、村道、池岸都沒有筆直向邊。
所以也就吸引了許多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古村落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整體建築具有古樸的風格,歷史的積澱,文化的底蘊,景區的環境也很好。由導遊講解,可了解到歪門邪道,木雕寓意,各池水匯合向西流至贛江,米芾書法的字少一點,富於趣味。不過票價是40塊錢,說實在這個價錢有點高,如果能降到20塊的話會更好。
你曾經去過吉安嗎?對於釣源古村的印象是什麼?如有機會,你願意來這兒散步嗎?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