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說文化,淺談日本文化中的這些習俗

2020-12-24 有文化的小浩

每日說文化,淺談日本文化中的這些習俗

說起數字,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雙數,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好事成雙」的說法,我們喜歡雙數可能就是源於此吧!而對於一些數字像4、6、8等也會人為的賦予一些意義。那麼,與中國有著一衣帶水關係的日本,他們的數字觀是不是與我們相同呢?日本人的數字觀又是怎樣的呢? 在他們心中最喜歡的數字又是哪個呢?

第一位:3如果你看到,日本人在送禮物的時候是三個的時候,請不要感到奇怪!那是因為在日本人眼中,3是最吉利的數字。因為它既是奇數又是基督教中的吉利數字。第二位:5五是沒有什麼毛病的奇數,吉利得正常。五日元的硬幣是祭祀時候最好的面值,因為它的發音(ごえん)類似緣分,機緣的「ご緣」。第三位:7七的情況比較複雜,它本來可以和三爭奪第一吉利數字的稱號(因為它既是奇數,又是基督教的吉利數字),但可惜的是七有個毛病——它的發音「(しち)」中帶有「死(し)」的發音,因此七的位置就只能靠後了。有些迷信的日本人說七的時候,還往往用它的另一個發音「(なな)」來迴避。

第四位:8八雖然是偶數,但日本卻並不討厭它,因為從漢字的八的字形來看,底部向外擴張,被看作將來會更加興隆,會更有發展前途的象徵,所以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同時,從中國文化中傳來對八代表「發」的含義,也被日本人所接受。第五位:1日本人既不討厭它,也不喜歡它,日本人對1的感覺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沒感覺」。第六位:9它雖然是奇數,但是他的發音「(く)」與「苦」相同,誰都都希望自己可以輕鬆快樂,而討厭苦累煩惱,所以日本人認為9是不吉利的,由於9是奇數,所以它的等級比偶數要高一些。第七位:2和6雖然它們沒有那些不吉利的意思,但就是因為它們的偶數性質,排位就靠後了。

第八位:4

4可以說是等級最低等了,被日本人認為是最不吉利的數字,除了它的偶數天生不吉利外,它的發音「(し)」和「死」的發音相同,這雙重的不吉利就使得4徹底的被日本人討厭。在日本,只要是與4相關的都會被列入忌諱之列。比如:「42」,它的發音(しに)是死的動詞形。再如,13這個數,因為1加3等於4,所以13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在日本的醫院或飯店、旅館,一般都沒有4和13樓層,沒有4、13和42號房間。另外,日本人雖然忌諱4喜歡3,但飯桌上卻有個例外,比如菜喜歡設四個碟而不是三個,為什麼呢?因為日本人在祭奠先人的時候,習慣用三個碟,所以吃飯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設三個碟的!

日本廁所,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獨特視角。在日本,廁所早已經不是藏汙納垢的代名詞。一提起它,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隨時可用的抽紙、淡淡的香氣,還有靈動的音樂。不同於國內,日本所有的公廁都配有抽紙,以避免人們有三急卻沒紙在手的尷尬。而音樂,則來自於日本人的如廁小助手—「音姬」。「音姬」的體積比手掌略大,人們只要輕觸紅外線開關,它就會自動播放25秒鐘的流水樂聲。在25秒的時間內,如再次觸摸機器,樂聲就會自動延長。「音姬」的出現,收穫了日本廣大女性的無數好評,因為潺潺的流水樂聲會遮蓋如廁的聲音。試想,在公廁裡,吃壞了肚子的你在馬桶上一瀉千裡之時,絕不想外面排隊的人聽到裡面「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而「音姬」就是人們最貼心的尷尬消除器。

無論是在日本普通人家的廁所、飯店的廁所、商場的廁所、大學的廁所,甚至車站的廁所、酒吧的廁所。這些廁所特色各異,但都有個共同點—整潔。即使是在人群最為密集的公共場所,廁所的潔淨度依然讓人不吝稱讚。日本盂蘭盆節是祖先和活著的人一起聚會的日子!盂蘭盆節是在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盛大活動,原來是佛教的法式。盂蘭盆是「Ullabana」的音譯略詞,本意是「倒懸之苦」,為了拯救這個苦難而進行的法式。據「盂蘭盆經」的解釋,說是目連尊者為了拯救陷入餓鬼道的母親,按照佛教的教義,在7月15日(陰曆),供奉各種食品為供品,以這個法式救出了母親。

這個活動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國盛行,在日本則從飛鳥時代開始進行。後來傳播得很廣泛。家家都設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動。現在是在陽曆的8月13日前後迎接祖先的靈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靈魂送回陰間。京都的「大文字燒」就是這個活動的頂峰吧。在日本,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這個時段回老家團聚。可以說這是祖先和活著的人一起聚會,也不算過分吧。從中國的風俗來看,好像是把清明和春節一起過一樣。因為城市裡的人都回到鄉下去,被稱作「民族大移動」,這時大城市東京等地有一段時間顯得很冷清呢。

盂蘭盆節少不了的是盂蘭盆舞。這本來是表達了離開地獄的人們的喜悅,現在已經變成了具有日本各地特徵的民間舞蹈了。在夏天的夜晚,合著大鼓的鼓聲,全村的人圍成大圓圈跳舞,是這個時期在日本各地都能夠見得到的風景畫。8月份學生們放暑假,但在日本,工作人員和家庭成員也要過短時間的休假。這是因為8月有個盂蘭盆節,大量的人都在這時返回鄉下的老家去和家人聚會。

果日本留學的你決定<在日本跨年,記得要吃蕎麥麵哦。在日本留學的你,在日本過過新年嗎?據說,日本人過新年,以前過的是中國的春節。雖然西化,日本依然保留著許多中國新年的傳統習俗。那麼,在日本過新年,到底有什麼習俗呢?【供門松】過年前,日本人都要在家門口供奉「門松」。日本宗教文化中,有一位「歲徳神」,主管新年繁盛之事,居住山中。因此,日本人在過年前,在家門口立門松,或著在門上掛一枝松枝,表示「迎神」。【吃過年蕎麥麵】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中國的「大年三十」、「除夕」,英文寫作「New Year's Eve」。

與中國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不同,日本人過年是吃蕎麥麵,日文寫作「年越しそば」。31日的年夜飯,蕎麥麵是日本人家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如果日本留學的你決定待在那裡跨年,記得要吃蕎麥麵哦。

相關焦點

  • 每日說文化,淺談日本文化中的一些風土人情
    每日說文化,淺談日本文化中的一些風土人情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 淺談中日文化之差異
    淺談中日文化之差異 5年,當然會對日本的文化做些研究,也自然會把中日文化來做比較。這種比較在自己作為老師的日常教學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他與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日本人也曾經那麼熱情深入地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並把中國語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樣東西,每一種習俗,似乎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歷史上的日本曾經毫無保留地學習和沿用了中國的語言和習俗,又逐漸發展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和特有的文化。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二)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二)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從七夕習俗,淺談七夕和農耕文化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導語:七夕,又名七夕節、乞巧節,是一個帶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日子。關於七夕,有諸如「纖雲弄巧,飛星傳恨」的美妙詩詞,有「織女牛郎千年傳說」的悲情和浪漫,更有「穿盡紅絲幾萬條」的男耕女織的工作分工。本文從七夕的習俗,淺談七夕和農耕文化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 淺談日本文化,這些風土人情,你知道嗎?
    淺談日本文化,這些風土人情,你知道嗎?日本的專門學校與各類注重理論教育的大學不同,更加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形成這一局面一方面與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們看重學歷、看重出國「鍍金」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日本此前留學政策的不完善有關。為此,2011年7月1日,日本法務省正式修改對外國人就職資格的學歷要求,放寬了專門學校外國留學生在日本就職的條件,關於學歷要求中追加了「專門士」。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一)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一)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日本文化習俗——特別篇
    日本文化習俗——特別篇             日本作為我國的鄰國
  • 淺談濰坊風箏文化
    淺談濰坊風箏文化風箏在古時候名為「紙鳶」,又被稱「鷂子」。它不只是供人們休閒的簡單工具,也是一種民俗符號,一種民族工藝,每一筆用色、每一點修飾都將濃鬱的地方特色融入其中,凸顯了民族張力,也極大地體現著風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 淺談日本電影中的妖怪文化
    影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在片中出現的各種神怪,他們與的個性與人類一樣有好有壞,造型卻是千奇百怪。自平安時代以來,鎌倉就是妖怪文化中經常出現的背景板,各種小說、日漫中的詭魅故事都在這裡上演。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縱觀日本人的基因組成,就會發現,日本人實際上是蒙古人、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長江下遊的吳越人、雲南少數民族人、朝鮮人、韓國人,在演變的過程中,遷徒流動,穿過白令海峽,沿著如今的俄羅斯南下,到達日本島,與當地土著人通婚後,形成的雜交人種,並不是單一的一個人種的後裔。02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 淺談:滿族傳統文化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變遷
    傳統滿族飲食是忌食狗肉的,但現在很多滿族並不在乎這點,甚至不了解,就這一點我們在調查中做了比較,我們發現滿族人知道忌食狗肉這一習俗的很少,相比之下,伊通滿族自治縣滿族人對這一點知道的人明顯多一些。不過,即使是知道這一點,很多滿族人還是會吃狗肉。傳統的飲食習俗並不會約束他們的飲食選擇。
  • 日本文化漫談:淺談日本的俳句
    原標題:淺談日本的俳句 熟悉中國傳統詩歌的讀者都知曉,在中國古代格律詩中,最短的是絕句,而其中五絕更是短制,五言(字)一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但人們恐怕不太知道,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五言絕句更短的格律詩,那就是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古詩——俳句。
  • 客家文化淺談!
    作為一個客家人,筆者也一直有去了解客家文化,也看了不少關於客家源流的書籍,箇中觀點不一,說法也各不相同。作為一個非知名的業餘人員,我結合所看書籍和對客家的一些思考,淺談客家源流。喜歡我的可以關注下大美客家!
  • 文化淺談:中國四大傳統文化說
    從此形成了著名的三大文化說。此說影響甚大,規定了中國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其實,中國不僅從晉朝,就是從遠古至現代,還有一個影響更大的文化: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以專制主義為核心的政治思想,也可以叫做皇權文化。可以說,帝王文化對後世的影響是最大的。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關注。01覺成觀點堅持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意義與價值在於:一是可以增加民族認同感,加強民族凝聚力。二是可以增加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三是可以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地位。
  • 淺談:日本動畫文化藝術論文
    而新海誠的《她和她的貓》與《星之聲》中優美的意境與逼真炫目的畫面場景效果更是令人擊節讚嘆。說到類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動畫的人物有廣義類同和狹義類同之分。先說廣義的類同,日本動畫的人物造型基本都是:明亮的大眼睛、稜角分明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完美的身材比例、唯美到極致的外貌等人物設定,以上這些都成為了日本動畫人物設定的標配,幾乎所有的動畫人物都是這樣的一個樣式。
  • 原創 淺談日本獨有的「柏青哥」文化,對遊戲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原創 淺談日本獨有的「柏青哥」文化,對遊戲行業的影響有多大?哪怕是稍微了解一點的朋友也知道,所謂「柏青哥」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賭博機,在當地非常流行,並且機臺的主題各式各樣無所不有,不管什麼題材的遊戲和影視作品,在日本也都能改編成「柏青哥」。
  • 淺談紅事和白事的文化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文化中,喜事和白事是兩件對立的事。喜事是開心快樂,白事是憂傷哭泣。首先從易經中的八卦說起,離卦類象為太陽,為火,為紅色,為熱鬧,為開心。大家都知道太陽是熱量,是陽氣。比如紅事中的嫁娶,就是開心,熱鬧的,且還要在家中貼上紅紅的大喜字,門窗也要貼上紅紅的對聯,新郎新娘身穿大紅袍,男戴大紅花,女戴紅蓋頭。這一切都說明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慶,歡樂。有句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為什麼呢,因為喜和離卦,精神,紅色,和心,血脈的類象相通。人逢喜事,心臟跳動的比較快,血脈噴張,血又帶著熱量,這都是屬於陽氣的上升運動作用,全身充滿了力量,熱度,所以會精神爽。
  • 菲律賓遊學前了解中菲文化習俗差異
    第一次去菲律賓遊學的朋友有沒有很好奇菲律賓的文化習俗與中國有什麼不同。我已經在菲律賓生活了1年零7個月,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讓我感到驚訝的中菲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雖然現在已經習慣了當地的生活,但是菲律賓遊學生活中像這樣的文化差異帶來的震撼還在繼續。
  • 臺灣習俗文化源自中原
    中新社鄭州七月十一日電 (記者 曾嘉)臺灣民俗研究專家莊伯和十一日在此間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表示,臺灣本土的生活習俗、文化本來就是源自中原。  中原文化理論研討會在今天舉行,作為「情系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系列活動之一,兩岸文化界人士就「中原文化的存在形態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中原文化的現代價值及其研究與保護」兩個主題,交流見解。  莊伯和就《臺灣美術文化與中原的關係》發表演說,他說,二十多年前,臺灣文化界整理明清時代以來的臺灣傳統書畫藝術,追溯「中原」傳承是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