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動畫文化藝術論文

2020-12-11 社會早快遞露露

一、日本動畫特點概述

(一)唯美的畫風與精美卻類同的人物造型

日本動畫的創作者以寫實的畫面風格、精細的畫工、細膩的畫面逐步形成了一種唯美的繪畫風格,這與美式動畫偏向硬朗的風格迥然不同。這種唯美的風格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宮崎駿,如《龍貓》、《天空之城》、《地海戰記》等。而新海誠的《她和她的貓》與《星之聲》中優美的意境與逼真炫目的畫面場景效果更是令人擊節讚嘆。說到類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動畫的人物有廣義類同和狹義類同之分。先說廣義的類同,日本動畫的人物造型基本都是:明亮的大眼睛、稜角分明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完美的身材比例、唯美到極致的外貌等人物設定,以上這些都成為了日本動畫人物設定的標配,幾乎所有的動畫人物都是這樣的一個樣式。再說狹義的類同,日本動畫在人物造型上,因為作者長期創作形成了穩定的個人畫風和繪畫習慣,導致其不同動畫作品中的人物擁有了相似的外部特徵,也就是說在每個作者的作品中人物的面孔大多很相似。例如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中的珊、《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與《千與千尋之神隱》中的荻野千尋,大友克洋的動畫片《阿基拉》中的金田正太郎與《蒸汽男孩》中的詹姆斯雷史提姆,手塚治虫的動畫片《鐵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與《森林大帝》中的萊婭,高橋留美子的動畫片《犬夜叉》中的日暮戈薇與《福星小子》中的拉姆等。

(二)電影化和寫實化

日本動畫注重利用電影鏡頭語言幫助講述動畫的故事情節,通常我們在看日本動畫時是在看構圖,看其中的鏡頭語言。日本動畫表現一個人物的動作要劃分成4~5個分鏡頭,每個鏡頭的動態效果並不明顯,然而這些鏡頭組接起來效果卻很好。②可以這樣說,日本的動畫創作者在製作動畫時,其手法更像是在創作電影。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就是這樣,該作品著力於鏡頭之間的切換和連接,其中遊刃有餘而複雜的剪輯手法完美地做出了流暢的分鏡頭,讓觀眾看得目不暇接,吃驚於動畫也能做出猶如電影般的效果。日本動畫在畫面處理上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動畫創作者在對背景的處理上要求高度忠實於原素材,他們只是在色彩和場景的結構上加以完善,讓畫面在質感上具有更加接近照片的效果。

(三)優美的音樂

日本動畫之所以如此知名,除了題材多樣、故事生動、人物造型精美、畫面細膩唯美、電影化的畫面場景以外,恰如其分地配入相應的音樂能夠突出該動畫此時的場景主題要表達的是什麼,這也是受眾之所以如此著迷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往往這些與該動畫相關的音樂也會受到追捧。以久石讓的配樂為例,久石讓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了很多背景音樂和主題曲都十分流行,如《龍貓》、《天空之城》和《幽靈公主》的主題曲朗朗上口,曲風親切自然,充滿了童真,仿佛把我們都帶回了那純真的童年時代。

二、日本動畫中的傳統文化

日本是20世紀70年代崛起的動畫大國,日本動畫在很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憑藉著鮮明的特徵蜚聲國際,在日本不論男女老少,都非常熱衷於動畫及其相關的產業文化。日本動畫的文化定位非常準確,並非只是一種單純只對青少年的說教工具。從《鐵臂阿童木》、《聖鬥士星矢》到《鋼之鍊金術師》等,日本動畫以對社會深刻思考和人生哲理而著稱,它不斷演繹著人間的善與惡、美與醜、忠誠與背叛。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唯美的畫面和電影鏡頭語言化的人物場景構圖等,都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因而深受社會各階層的青睞,並迅速風靡全球。事實上,在這種輕鬆休閒的文化現象背後,包涵著日本民族濃厚的文化內涵。

(一)日本動畫中的本土文化元素

日本動畫十分看重並且會經常對日本本國文化進行真實的展示,創作者們充分利用動畫片的特性對本土文化元素進行了加工再創作,通過神奇的想像反映創作者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以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之神隱》為例,這部動畫便是日本民俗大匯集的典型。首先看片名「千與千尋之神隱」,這個「神隱」就是一個充滿日本民俗氣氛的詞彙。神隱最早見於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劉晝的《新論法術》:「天以氣為靈,王以術為神;術以神隱成妙,法以明斷為工。」所謂「神隱」其實就是被神怪隱藏起來,受其招待,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跡不明。這也在無形中暗自契合了動畫中荻野千尋的古怪經歷。這部動畫電影以日本傳統的溫泉「湯屋」文化為背景,荻野千尋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到湯婆婆開的「湯屋」打工,「湯屋」其實就是日本傳統的澡堂。《千與千尋之神隱》中出現的「湯屋」在這些部分的陳設就和古代的澡堂完全一樣,古意的街道、祭祀神祗的食品街、澡堂掛著的布簾和紅燈籠、澡堂內部的木質結構以及牆壁裝飾畫等,都體現了日式傳統的風格,泡澡用的熱水用火爐加熱,通過埋在牆裡的溝槽流入浴室的巨型浴盆裡,在洗浴層的上層則是各路神仙的社交場所。從建築造型上講,動畫片中的「湯屋」與日本四國愛媛縣道後溫泉非常類似。在浴室裡洗去汙穢的河神原型是日本小說《古事記》中的海神;無面男是日本春日大社祭經常出現的面具神。宮崎駿沒有沿襲原有的思路,而是在符合動畫影片本身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潤色,使其造型更易為現在的觀眾所接受,同時賦予它們人性化的一面。

(二)矛盾的二元對立

在日本動畫中,常常會表現出鮮明的矛盾二元對立的思想,兩個極端的共存、對立、調和是日本動畫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也是日式審美的最重要一環。這種矛盾的民族性格正如《菊與刀》一書中描述的那樣:「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日本動畫在看似唯美光鮮的外部場景之下,表達的往往是或沉重或灰暗的主題,鮮豔明亮的色調與血腥殺戮形成強烈的對比。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麒麟神就是這樣,它在白天是生命和創造的化身,而到了傍晚後則變成了毀滅巨人,用無上的能力去巡視,毀滅任何威脅森林的事物。《犬夜叉》也是如此,在第120集中女主人公桔梗就低語:「淨就是汙,汙就是淨;善即是惡,惡即是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這幾句偈語充分表現了日本民族這種矛盾的二元對立思想。對於一個民族或者個人來說,性格的剛性和脆弱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日本這樣一個時刻都處在精神高度緊張的民族,卻又是一個十分推崇寄情於山水並欣賞菊花的民族。這樣的表現不像是一個時刻壓抑的族群,實際上日本民族時常徘徊在這樣的兩極分化中忽左忽右,這樣的忽左忽右使得他們始終處在崩潰的邊緣,精神的極度壓抑在腦中的弦也越繃越緊,這樣的心理狀態把日本人推向一個又一個瀕臨崩潰極限。所幸的是,日本動畫的創作者已在動畫中給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有迷茫,才是人類。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崇高。

(三)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即對自然的崇拜,是日本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樣式。日本是個島國,不利的地理環境使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具備了對自然環境根深蒂固的恐懼。古代日本人就把這種恐懼的心理轉化為對一切自然的崇拜。大自然代表著日本民族對生命的嚮往,同時也是日本民族審美意識的基礎和源頭,是美的藍本,美的母體,對自然事物的熱愛和感悟積澱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情操。繼承了這些特點的日本動畫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的這種獨特的自然審美觀。比如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狼神、山豬神,他們的體型都無比的巨大而且種群數量龐大,隨時都可以向人類發起種族間的戰爭。這些動物神重傷後產生強大的怨念,他們還可以化身魔神對人類展開報復,這些動畫形象都代表著大自然無限的力量。在《風之谷》中,隨著工業文明破滅之後,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在人們聚居的地方出現了腐海,人們認為腐海散發有毒氣體,但腐海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環境淨化系統,潔淨森林世界。而生活在其中王蟲就像是自然的守衛者,向一切破壞自然的人發起進攻。在腐海的地下有著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中,地下的樹木努力地淨化著空氣中的毒。

(四)悲情主義

悲情主義是日本動畫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美學思潮,這種美學思潮自從它形成後,就始終貫穿在每個日本人的血液當中。悲情主義其實就是「物衰」,由於日本文化早期受到了中國大乘佛教、儒教、道教等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又吸收了西方的部分文化,便形成了既不同於國內現今的實用主義美學,又不同於歐洲近代反思去弊的美學,日本的美學學者將美學的思考引向了人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脈絡,即「物衰」美學。日本美學深受佛教影響,強調「物衰」,萬物都有衰敗凋零的一天,從而進入輪迴。大多數的日本動畫,都具有這種「物衰」的美學。淡淡的,從容的,講述一段段人生的綻放與凋零,從頭到尾都是「哀而不傷」。日本學者們對這種「物衰之美」的認可已經如同自然法則一般,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有很深的烙印。如宮崎駿作品《龍貓》中兩姐妹之間的互相依賴依靠的親情,她們期盼母親病癒出院的急切,以及對母親歸家不得的失望之情,還有小男孩對姐姐的情誼,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細節體會出淡淡的「物衰」之美。

(五)等級觀念

日本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所包含的整個觀念都是建立在對等級制度的信賴之上的。在一般正常的生活中,同其他人的交往中都必須明確表明人們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像東亞許多國家一樣,對長輩要用敬語,與此相關的要有相應鞠躬和下跪的動作相配合,而這些動作都受詳細的規則和慣例支配。年輕人在家中接受了這種等級教育後,他們會把在家裡學到的有關這些制度的東西用於經濟和政治等更廣闊的領域。他們要學會對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在特定位置上的人表示充分的敬意。在整個日本歷史的發展中,日本社會是一個一個嚴格的階級和卡斯特(一種世襲的等級身份制度)的社會。這一切在日本動畫裡就有體現,如日本20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漫畫家車田正美創作的經典動畫《聖鬥士星矢》,雖然故事背景改成了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但是整個聖域的88個聖鬥士,從青銅、白銀、黃金聖鬥士仍然是等級森嚴的。聖鬥士們各為其主,為了正義或者主人的目的而展開殘酷的廝殺,這些效忠都是絕對、無條件的,甚至到了隨時可以獻出生命的程度。表面上好像看到了一場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背景的虛擬戰爭,如果仔細看下去的話,就能夠發現這些都是日本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的寫照。

三、日本動畫中東西方的文化融合

日本是一個的民族性格非常複雜的族群。有很多學者認為日本之所以形成現在的民族性格,是歷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綜合而成,也就是說複雜的形成原因導致最終形成的民族性格也是複雜的,即便是複雜,有一點成為了日本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徵,就是對於東西方先進文化的吸收與融合。對於動畫而言也是這樣。

(一)東西方繪畫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

動畫自誕生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早期的二維平面動畫發展到今天的三維立體動畫,但無論是二維平面動畫還是三維立體動畫,畫面在動畫片中起著最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畫面仍然是日本動畫中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而線條和色彩又是繪畫藝術中最為重要的兩大元素,尤其是對二維平面動畫而言,更強調張力十足的線條和豐富明快的色彩。也正因為如此,二維平面動畫對於藝術創作者的繪畫功底和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東西方的造型藝術中,東方重線條的表現,西方重色彩的表現。而日本則吸收了兩種造型藝術的特點,發展出了富於日本特色的造型藝術。

1.中國繪畫中線的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線

在藝術上的功能,首先是勾勒物體輪廓,其次是對人類情感的象徵表現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的作用從勾勒物體的輪廓向表現人類情感的象徵表現能力轉變。線條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獨擅的一種藝術語言,並且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骨架和支點。通過線條的形態,將從外界悟得的意境與胸中所蓄之情感寄予筆端,跡化於外。所謂以手寫心、心手相應、意在筆先、畫成意足的高妙境界,只有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才能體會到。隨著中國傳統繪畫傳入日本,線作為藝術語言,無論從技法還是從功能而言,都得到了日本藝術家們的借鑑和學習。日本藝術家通過吸收了中國畫中線的技法,以纖細的筆法和秀雅的墨色,表現了日本自然風景中的清新。這在日本動畫中得到了體現,如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背景畫面是宮崎駿精心描繪出來的,這些都是對於線條的運用,線條有表現作者情緒的作用,所以這使得《幽靈公主》的畫面,既具有細緻精細的真實性描繪,也具有飄逸靈動性非真實的時空再現。這樣,往往使我們感覺到自然仿佛就在身邊,而我們似乎又離自然很遠,如同在夢境中一樣,產生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效果。

2.西方繪畫中色彩的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

色彩是日本動畫中另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與線條不同的是,色彩的運用源自西方的繪畫藝術。色彩在西方繪畫中譜寫出了一番壯舉,縱觀整個西方繪畫的發展過程,簡直就是一部色彩的發展史,在經過了古希臘繪畫、早期基督教繪畫、哥德式等藝術形式的發展,色彩得到了廣泛運用,確立了以色彩展示空間、表現空間質感的西方繪畫傳統。到了14世紀,經過了幾代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們的發展和探索,西方繪畫就此進入了色彩的世界中,當時西方的畫家們摒棄了線條而鍾情於光影的效果,並結合了當時的光學、透視學等學科的知識,使得色彩科學化,就此與東方繪畫背道而馳,走上了理性的發展之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開展了脫亞入歐的運動,日本繪畫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繪畫中諸如色彩、透視、明暗等技法,同時又繼承了東方繪畫的線條藝術,把寫意與寫實融為一爐,形成了日本近代繪畫。《浮世繪》可以說是日本近代繪畫的代表作,它充分體現了東方線條的寫意風格和西方色彩的寫實風格,以繪畫為基礎的日本動畫當然也在色彩上尤為突出。以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為例,在他的動畫電影中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海邊的歐洲小鎮,拾級而上的古老教堂,陳舊卻乾淨的雕花窗框,布滿青苔的紅色屋簷,光滑的青石路,灑滿樹蔭的鄉間小道,生生不息的綠色原野,潔白的雲彩,溫和的海風,這些畫面都表達了每一個普通人內心不平凡的愛、包容和智慧,這就是色彩的魅力。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色彩講究西方色彩的科學性,在色彩變換上注重觀眾的主觀性感受,主要以青、藍、綠為色彩的基調色,運用這三種基調色調和再現出了自然和植物的原色。這樣的色調雖然簡單但卻並不單一,我們可以從畫面看出這三種色彩的色位差是否符合自然界顏色的真實,他借鑑了西方油畫中逼真寫實性的特點,色彩上又不採用西方油畫中油彩的厚與濃,而是在色彩中調和了水的純淨清澈,賦予色彩水的滋潤感,整個畫面看上去輕快、明亮、清新,這一點倒是符合了東方的審美。

(二)西方音樂與日式畫面的融合

動畫是一門綜合藝術,雖然畫面十分重要,但是沒有音樂的烘託,即便是再精美的畫面也營造不出動畫創作者要求的意境。好的動畫音樂會配合劇情、人物性格而出現,還有音樂會幫助動畫描繪動畫人物的心理,這樣動畫會更加完美。日本動畫也吸收了這一點,音樂都會在適當的地方出現,與適當的劇情相配。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我們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空之城》運用許多愛爾蘭民間音樂,風笛的淺唱低吟烘託出了悠遠飄渺與悲傷的情愫;《魔女宅急便》糅合了吹管樂和美國鄉村音樂風格,吉他的掃弦技巧所展現出的歡快與俏皮契合了本片少女的主題,充滿了異域風情;《千與千尋》配樂用鋼琴獨奏與弦樂編曲,描繪了小女孩荻野千尋調皮、可愛、奇趣、躊躇、猶豫、不安、感傷的情感世界。這些都顯示出宮崎駿動畫配樂的獨運匠心,在世界範圍內流傳至今。

(三)西方文化背景與日式畫面的融合

日本動畫題材的選取非常廣泛,有東方的,也有西方的。東方的自不必說,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格局走向崩潰。與此同時,日本戰後的泡沫經濟徹底瓦解,整個社會陷入了經濟不振和方向迷失的泥潭。日本在這個時候正好也是各種思潮迸發的時期,眾多的日本動畫創作者的思想都受到全球一體化的影響,很多創作者創作出了一系列在當時具有相當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動畫,他們的動畫都採用了西方的講述情節的模式或直接取材於西方故事來講述日本當時的問題。如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藉助一個13歲的小魔女獨立和成長的故事,表達了當時很多日本人面臨的處境和對生存現狀的思考,以及作者對於一些日常性問題的思考。《千與千尋之神隱》改編自德國作家米夏埃爾恩德《講不完的故事》,雖然這是一個來自異域的故事,卻配上了日本傳統的文化背景,給「湯屋」的每個浴房供暖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鍋爐,而給「湯屋」和日本傳統街道卻配上了電梯和現代的海底隧道系統,整個動畫的背景既充滿了日式的神秘,又不失西式的活潑自然,亦古亦今、亦真亦幻,為動畫故事的開展準備了一個充滿神秘奇幻色彩的舞臺。

四、結語

日本作為世界上融合東西方文明最成功的國家,它很好地將本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融會貫通。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蔓延的環境中,那些全世界都陌生的文化,往往是最最傳統的文化,這對於觀眾來說就顯得格外的淳樸真實,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打動人們的心。而日本動畫就是這樣,它在悄然中慢慢地發展起來,不斷地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它兼具東西方的題材和故事,卻用日本的方式講述出來,這樣的模式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和肯定,日本動畫引起了現代人對日本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同時潛移默化地將日本文化推向了世界舞臺,無形中提高了日本在國際競爭中的軟實力。

相關焦點

  • 日本藝術留學:多摩武藏野有動畫專業嗎?
    動漫產業作為日本文化產業的支柱,也是很多同學對日本的最初印象和啟蒙,更是來日本學習美術的動力。今天大橘為大家整理了東京五美裡關於動畫專業的考學情報以及作品,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喜歡動畫專業,將來想就職於動畫公司,從事3DCG,建模,人物角色設計等工作的同學們一定不要錯過噢~武藏野美術大學並沒有專門的動畫專業,動畫專業包含在映像學科裡。想學習動畫專業的同學可以選擇映像學科。該學科創立於1990年,武藏野美術大學也是日本第一個在美術大學裡創立映像學科的大學。映像學科最大的特色就是綜合的學習,體驗映像的種類。
  • 2020第五屆中國動畫學年會論文集徵稿啟事
    為加強我國動畫學理論及實踐研究,促進相關學術交流,「2020第五屆中國動畫學年會」擬於2020年11月21日在成都舉行。 一、本屆年會主題 圍繞「跨界·融合——國產動畫的學院派與工業化」主題,下設三個分論壇:動畫專業的機遇與挑戰;新文科背景下的動畫與數字媒體技術融合;研究生教育與研究生論壇(歡迎研究生導師帶領研究生與會)。
  • 關於日本動畫的風格演變,中國民族動畫的二重性,他們是這麼看的
    學術論壇議程表第一部分的主題是動畫的歷史與風格,共有三篇論文,分別著眼於風格史的細節、動畫中的文化研究和動畫的民族化。一、變化的影子——東映動畫早期的風格作者   張長   華東師範大學作者從東映早期動畫中對影子的表現這個細節入手,由小見大地分析了東映動畫早期的風格變化。
  • 日本文化漫談:淺談日本的俳句
    原標題:淺談日本的俳句 熟悉中國傳統詩歌的讀者都知曉,在中國古代格律詩中,最短的是絕句,而其中五絕更是短制,五言(字)一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但人們恐怕不太知道,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五言絕句更短的格律詩,那就是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古詩——俳句。
  • 淺談:處於世界市場中的中國動畫
    序言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
  • 2020年關於中小學教育的論文及選題參考
    2020年中小學教育論文1、題名: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基於2009~2018年期刊論文的分析摘要:本文通過對2009~2018年有關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核心期刊論文的梳理,藉助Nvivo11.0
  • 嶽陽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篇目
    嶽陽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篇目(論文類)嶽陽市首屆社科優秀成果(論文類)發表日期:1995年1月1日以前1,《發展糧食生產的新視點》,朱亞生2,《工業設計與工業成本設計》,李薦名3,《決策過程中的認識路線》,文啟龍
  • 淺談日本手辦御三家之一—奸笑社
    日本著名手辦品牌GSC近日公開了2019「雪初音&雪音兔」衣裝最終採用方案。這個是因為GSC向來做熱門動畫手辦且價格較高從而被廣大二次元愛好者所吐槽,進而被起的外號。但官方似乎並不太喜歡這個外號,他們則更喜歡稱自己為「良笑社」。「你們罵奸笑社跟我良笑社有什麼關係,死宅的錢真好賺。」(笑)目前GSC旗下擁有比例手辦列:WonderfulHobbySelection系列和黏土人系列。
  • 榮思淺談日本動漫發展史
    作為現今世界一流的動漫大國,日本僅在漫畫業上每年的利潤就在6千億日元以上。動漫不僅成為日本重要的經濟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向全世界滲透著日本的文化意識與思維方式,從而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榮思就帶領您領略日本動漫的發展史,一睹漫畫大國的風採。
  • 日本藝術留學最全攻略來啦!
    去日本藝術留學可以讀哪些專業?需要學什麼?藝術留學培訓機構都會教授哪些內容?留學時間安排是什麼樣的?想去日本藝術留學的小白總是對這些問題一臉問號,別急,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全方位解讀一下日本藝術留學!藝術留學方向有很多,美術、音樂、舞蹈等等,美術留學生數量一直都很龐大,所以本期小編主要介紹美術類方向日本留學。
  • 影評丨龍月:淺談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敘事方式
    圖片來源豆瓣淺談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敘事方式文/龍月近些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異軍突起,受到業內和影迷的廣泛關注,像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哪吒》都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動畫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傳播媒介,在敘事過程中以其幽默有趣的故事內核、生動形象的人物形象在文化傳播中對文化進行滲透,並且由於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使其可以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在各國的文化戰略上施展著重要作用。截至10月12日,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票房為15億元左右,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淺談日本漫畫史——「赤子之心」宮崎駿(二)
    淺談日本漫畫史——「赤子之心」宮崎駿(二)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
  • 大友克洋新作獲第16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動畫部門大賞
    大友克洋新作獲第16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動畫部門大賞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期間舉辦全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科學論文...
    現將《全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科學論文報告會選題與論文評審工作指南》印發給你們,希望各地積極開展工作,組織第一線教師、科研人員、管理幹部等有關人員,共同努力,推出一批反映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要通過論文評選,提高中小學藝術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加快培養高素質的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隊伍,推動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跨上新的臺階。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禪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嚴密並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義變化為靠個人直觀把握的邏輯.禪宗主張「自立本願」,具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等簡單易行的特點.傳統佛教講究「念佛讀經」,而禪宗更講求實踐,除了坐禪修習外,還講求「作務」,包括砍柴,打水,掃地,種田等,
  • 2020年小學教育論文題目參考(附查詢下載方法)科研文獻小助手
    以下為整理的2020年小學教育論文題目參考,一共40條,分別整理於掌橋科研和中國知網。1、運用遠程教育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途徑探索2、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方向研究3、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探究4、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5、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日本藝術考試準備大全,日本學藝術每年要花多少錢?
    日本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風靡全球,地理位置又與大天朝同屬亞洲,選擇去日本學藝術的同學也越來越多了。今天是一篇日本藝術留學所需要準備的內容,在決定去日本學習藝術類專業前,這些是你一定要知道的!針對要去日本學藝術的學生,加強日語學習,規劃日語進階考試制度,每學期進行一次日語能力考試,考評自身的日語提升狀況。提升口語,聽力,加強口語練習,增加學生藝術類日語詞彙,增強個人表達能力。提高日語口語以及寫作能力,每周一次日語口語練習和小論文寫作練習。綜合實際繪畫課程,加強基層素描和色彩課程內容,逐步習慣日本繪畫風格。
  • 關於AI文本生成動畫模型的論文
    近日,迪士尼研究所和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發表了關於AI文本生成動畫模型的論文。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算法只要在輸入的文本中描述某些活動即可,不需要注釋數據和進行大量訓練就能產生動畫。 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進一步提出了端到端模型,這種模型可以創建一個粗略的故事版和電影劇本的視頻,用來描繪電影劇本中的文字。
  • [學子論文]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相互利用的研究
    此外,2007年我國啟動了「中國戲劇經典原創動畫工程」,這也是戲曲發揚的一個巧妙方式。戲曲動畫在保留專業的戲曲唱腔的基礎上,加上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利用數位技術,將數字媒體藝術與數字媒體技術結合。 (五)在少數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新媒體 由於中國是個多民族匯集的國家,少數民族的文化也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 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動畫片中有哪些傳承的路徑
    動畫藝術作品能夠創造精神的關鍵就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相當於我們身體的血液,我們東方文化是中華千年文化的精化,是中華民族的傳承。廣義上講,動畫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