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安陽周邊遊玩,林州,是首選。
由於太行山的緣故,林州擁有得天獨厚的眾多旅遊資源。太行大峽谷所在的石板巖眾所周知,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則是一處完全免費的純自然山水景觀,相信安陽附近愛好遊玩的人們都去過,這裡就是——千瀑溝。
千瀑溝位於林州市西十多公裡處的太行山前山部,在行政上隸屬於黃華鎮郭家園村。從東往西沿修建一新的林州大道一路向西,在到達紅旗渠岸之後左拐(往南),在著名的紅旗渠渡槽——桃園渡橋頭處右拐,裡面的村落就是郭家園村。往裡一直沿右側前行,可達最裡面的小村小碾村。
小碾村便是通往千瀑溝的最裡面的村莊了。
時間過得飛快,算起來我們去千瀑溝已經數年光景了。當時,我們是在國慶節過後的10月底去的。從林州方向來講,雖然這裡是山前,還沒有到達交通相對閉塞的山的後面,但小碾村呈現的也是典型的太行山山村的面貌。這裡植被茂密,林木參天,一樣的石屋、石牆、石路、石板房。由於剛剛秋收不久,農家院落裡,牆上、樹上,到處都掛滿了收穫的玉米,一副非常靜謐溫馨的農家畫面。
順著村莊沿山谷上行,到達一個寫有「郝家山千瀑溝林果區」的鐵柵欄門前,從這裡往上,才算進入到了真正的千瀑溝。
往裡,還建有一簡易的驛站,牆上寫著「綠*避暑山莊」,暑字竟然還是個錯字!
再往裡走,溝谷一側的山坡上有一房子,房頭外端寫著「郝家山果林區」六個藍底白字,旁邊一道鐵門上掛著一個字牌,上寫:收費5元字樣。看起來是來這裡的人多了,當地人在這裡設的一道崗。
再往裡走,便進入了真正的千瀑溝。完全原始的自然溝谷中,山泉水潺潺,根據自然落差,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瀑布。這些瀑布或大或小,或急或緩,或左或右,或者中間,往下奔流不斷。
沿途經過一些巨石上,已經有人在上面寫上了字,有「知」,
有「悟」,
有「醒」,
有「勇挑重擔」等等。
雖然腳下並沒有真正的路,但看起來這裡原本也是有人想來開發的。
不管是什麼原因吧,很慶幸,這裡至今還沒有真正地進行過開發。也因此,這裡還保留著這份原始和自然。只是與大自然不相協調的,則是溝谷中遍地存在的人為的生活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和飲料瓶等白色垃圾。
越往裡走,越顯得原始自然,環境也愈加的清幽。
不論是那一潭潭的碧水,還是那一掛掛的飛瀑,都能蕩滌人們的心靈,使人融入自然,忘卻凡塵,失去慾念,得到心靈的寧靜與安穩。
再往裡,流水衝刷形成的一道狹窄幽深的溝谷阻斷了前進的道路。有人在上面用幾根木棍橫擔作橋,並在高處架了一根橫木作扶手,還有人在對面山崖上題寫了「千鈞一髮」四個紅字,以形容人們過此橋時的提心弔膽。
說起來應該是越往下遊水流才越大的。走在千瀑溝裡,卻有種越往上走,水流越大的感覺。為了「圓夢」,
讓我們一鼓作氣,向「溝」的盡頭前進吧!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得住我們向夢想進發的步伐。翻越過一道又一道的高臺陡坡之後,
高聳的遠山已近前眼前,抬頭可見。
舉目上望,原來,這麼堅硬的太行山山體之上,竟然還有一個天然的溶洞,那裡,就是我們今天此行的終點。
「望山跑死馬」,看起來近在咫尺的大山,走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又過了一個小時,我們才終於到達了千瀑溝的溝頂山跟谷底。走到近前,從遠處遠望很小的洞口,原來竟是人們可以進入的大洞,更神奇的是,洞裡竟然還有水。
這裡正是千瀑溝泉水的源泉!
回顧當天整個行程,我們早晨8:30就到達了郭家園村最裡面的小碾自然村,於中午11點多點兒到達最裡面的洞口,去程共用時2個半,算得上是一條比較休閒好玩兒的路線。
今天整理翻閱以前的照片,有了以上這篇小文以作紀念。如今,距離我上次去千瀑溝已經過去了好幾個年頭,不知道千瀑溝的近況怎麼樣了?有機會了,我一定會再次前去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