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只配豆腐腦?你若真這麼想,這麼多年的油條可就白吃了!

2020-12-17 星座小野貓

雖然高油、高脂、高熱量的傳聞一直圍繞著油條,可是不能否認,這帶著油脂焦香口感酥脆的小傢伙,就是餐桌上的迷人精。你家鄉的油條都是怎麼吃的?關於油條豆腐腦這種吃法,我聽得實在是太多了!可是當你見過了這些,你才發現油條的官宣絕對不止這一碗豆腐腦,油條簡直就是百搭之王,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江湖中關於油條的各種傳說。

帶著脂香的油條,到了杭州立刻衍生出一股古早味道。一碗白粥,一碟醬油,幾根油條,妥帖的味道喚醒了每一個杭州人的清晨。鮮香的醬油令酥脆的油條多了一絲勁道,牙齒穿透過表層金黃的外皮,感受到醬油鮮香與麵粉清新的雙重結合,混合著油脂的味道,令人唇齒生津。

除此之外,杭州民間小吃蔥包燴還頗具歷史典故。據說是南宋時期,杭州百姓因秦檜陷害嶽飛,故發明了這道小吃,用以洩憤,從而流傳至今。做蔥包燴一定要選擇剛出鍋的油條,這樣才夠酥脆有嚼勁,薄薄的麵餅包裹著油條和爽口的蔥花,放到燒熱的鐵鍋上壓平,出鍋後再刷上一層香滑的面醬,將來自油條和麵餅中的油脂香和清爽的蔥香味串聯在了一起,而這份獨特的味道,也成為了杭州人民心中無法取代專屬氣息。

到了四川,油條早已不局限於在主食界晃悠,搖身一變成了火鍋裡的經典配菜。油條裡層布滿了蓬鬆的氣孔,在紅油鍋底的洗禮下,起伏翻滾。它比所有食材都搶先一步領略到了鍋底的精華,飽浸湯汁的油條變得膨脹飽滿,被食客送入口中,鍋底裡的香辣味道率先佔領味蕾高地,隨之而來的是油條自帶的麵粉氣息。油條本身已經是飽浸油脂,沒想到在鍋底的粉飾下,竟然衍生出另外一種讓人著迷的醇厚滋味。

到了廣州,油條能夠令一切寡淡之物重達高光時刻,比如說艇仔粥。用魚骨雞骨熬湯底,再加入稻米熬製成醇香絲滑的粥底。粥底煮熟之時,將其倒入生魚片、海蜇絲、叉燒片等配料中,高溫粥底能夠迅速將食材燙熟,並且黏稠的米糊可以鎖住食材本身的鮮香。可是光有這些食材的鮮香還略有些寡淡,最後再加入一把油條絲,令寡淡的粥底瞬間充滿了香味。在高溫作用之下,油條盡力奉獻出自身的油脂,緩解了海鮮粥底的腥味之餘,還令米粥增加了一絲盈潤口感,可謂是點睛之筆。

看過了這些關於油條的吃法,曾經只鍾愛豆腐腦油條的我,瞬間覺得眼界大開。以前的油條都白吃了,今後要把這些種吃法都吃個遍,此生才能算圓滿!

相關焦點

  • 做油條豆腐腦生意是不是很賺錢?幾個方面告訴你答案
    大家好,我是做早餐的楊師傅,他們都叫我老楊,我做早餐生意已經20幾年了,從做豆腐腦開始,很注重主食搭配,然而主食我們一般選擇油酥燒餅,這款燒餅和豆腐已經合體了好多年了,不過現在社會在進步,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有的人現在不是只喝豆腐腦,搭配燒餅,現在有的人吃著油條配著豆腐,味道比起以前
  • 山東人趕集必吃的美食,豆腐腦配小油條,4元就能吃到飽飽的
    山東人趕集必吃的美食,豆腐腦配小油條,4元就能吃到飽飽的。在山東農村,現在還流傳著趕集的傳統習俗,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次大集,很多商販都會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臨時的市場,而附近村莊的人都就會來趕集,場面也是很熱鬧的。
  • 上海吃油條配豆漿,廣東吃油條配粥,臺灣吃油條配糯米餈,你呢?
    還有人吐槽道:以前自製油條是擔心外面小攤賣的加料不安全,現在自製油條是為了消遣時間……雖說剛炸好的油條的確酥香好吃,但是大家吃早餐的時候很少是只吃油條的, 基本都是有配搭的。其中最常見的油條搭配當然是非豆漿莫屬了,一碗豆香醇厚的熱豆漿,配上一根現炸好的油條,一口酥脆油條一口醇香豆漿,這絕妙的搭配讓人根本沒法拒絕。
  • 灣區中式早餐攻略 | 假日的早上,我只想吃個燒餅油條煎餅果子,來碗豆漿豆腐腦小米粥
    你若跟著灣區小分隊的文章混久了,在灣區吃一頓靠譜的中餐並不難;但校門口的煎餅攤,家樓下的包子鋪,夜市的麻辣燙大排檔,早市霧霾裡的燒餅油條豆腐腦,中式早餐那種熟悉的煙火氣,真的很難尋。周末特點系列有煎餅果子、豆腐腦、油條、豆漿、北京炒肝兒、芝麻醬糖火燒,家喻戶曉的京味兒。有多正宗呢,來試試看呀。
  • 脆皮油條怎麼做?一碗豆漿2根油條,油條的情懷!
    昨天,我看到有人發了個朋友圈,說了這麼個事。說他早上出去買油條,賣油條的大媽說,「2塊5一根。」哎,奇怪,昨天不還2塊一根嗎?怎麼就漲了啊?大媽說,「因為豬肉漲價了。」這位就說了,「你這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啊。豬肉漲價關你油條什麼事啊?你油條是有豬肉原料,還是說你炸油條用的是豬油?」大媽淡定地說,「都不是,因為我想吃豬肉。」
  • 油條蘸醬油是哪裡的吃法 原來還有這麼多種吃法
    油條是中國人的早餐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一道食物,在絕大多數人的嚴重「油條+豆漿」是早餐標配,但是最近「油條蘸醬油」的吃法上了熱搜,那麼這是哪裡的吃法呢?   「豆漿+油條」是風靡全中國的一道吃法,而在上海、浙江一帶,油條蘸醬油的「地位」幾乎是和其平起平坐的,甚至還被譽為上海早餐市場的「四大金剛」之一。
  • 關於油條你要知道這些,廣州兩家好吃油條推薦
    豆漿+油條,是很多的人必備早餐,有傳說說,油條起源於南宋,抗金名將嶽飛被害以後,民間憤慨不已,於是捏了秦檜夫婦兩個面人,捏在一起便丟將到油鍋中油炸,以洩心頭之恨。關於此類傳說並不可考(網上有說來源宋史,可並未在宋史中找到相關記載),但油炸麵食,確實是在南北朝、唐朝時期的文獻中有諸多記載。
  • 中國版豆腐腦甜鹹分布,這麼多年,北方人誤解南方人了
    一個北方人再熟悉不過的早餐豆腐腦,價格只要一塊錢一大碗,上面還給加多半勺雞蛋木耳滷料,早上再配2根一元一根的油條,3塊錢就能吃得飽飽半天不餓。說實話,沒到過南方前,從來沒覺得這種吃法有啥稀奇,直到去過湖北一些地方。湖北人吃豆腐腦咋吃?覺得不敢嘗,當然是和北方人喝豆腐腦方法不一樣。
  • 想吃香酥油條在家做,掌握這些配方和技巧,再也不用炸面棍了
    在工作節奏超快的今天,想自己炸上一鍋油條只能選擇放假時間了。不乏有隨便逮個油條方子就「撒開膀子」炸的,然後我們看到很多吐槽自己炸的油條不熟,炸完的油條沒有氣孔又硬的像棍子,或是炸糊的也不足為奇了。要算吃油條的歷史,我也算是「老油條」了。小時候爺爺帶我和弟弟趕大集,到了大集第一件事兒就是來上幾根油條一碗豆腐腦。
  • 油條發硬怎麼辦?婆婆這麼做,炸出來的油條油而不膩,香脆可口
    油條發硬怎麼辦?婆婆這麼做,炸出來的油條油而不膩,香脆可口!在北方的早餐中,油條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可能我們並不是每天都吃油條,但是一星期之中至少要吃上幾次油條的,油條配著北方的胡辣湯,那滋味簡直是太爽了!
  • 我們經常拿油條當早餐,那麼在中國,哪裡的油條最好吃?
    油條雖然是油炸食品,但依舊不會撼動它在早餐店的「霸王之位」。就像大家都知道多吃燒烤不好,但依舊「戒不了」對它的喜愛一樣。油條泡豆漿是最愛在早上的時候,一根小小的油條就能喚醒我們的活力。在南方,油條的最經典吃法就是泡在豆漿裡。甜甜的豆漿配上酥脆的油條,那味道絕了。
  • 你們那用油條蘸什麼吃?上大學後才知道原來油條豆漿不是絕配
    倒上一點醬油,再來點香油,蘸著油條吃,醬油的鹹味把油條油膩膩的味道也掩蓋了不少。不太喜歡油味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飯糰加油條這是一種比較日系的吃法。同樣很簡單。只需要做好飯糰之後,把飯糰攤開成餅狀,然後捲入油條,最後再做好形狀就可以拉!
  • 油條不止配豆漿,這麼做好吃到舔盤子!超讚
    豆漿配油條—是咱們早餐的經典搭配,可誰也沒有規定咱油條就得配豆漿,油條就得早上吃。 愛吃油條的朋友們千萬可不要錯過了今天向大家推薦的美食,今天將油條進行到底,涼拌、醬炒等等,趕快來學學吧!
  • 老外給中國菜起「洋名」,油條改了產地,麻婆豆腐的名字讓人噴飯
    中國的美食種類一直都是非常多的,當然我們也都知道,確實是和我們中國愛吃的本性有關係,就是因為我們有這麼多的吃貨,所以做出了這麼多的美食,當然對於中國的美食,除了我們自己喜歡之外,其實很多老外也是非常的喜歡吃的,甚至很多老外在來到中國吃中國美食的時候,因為叫不出來中國的名字,所以就乾脆為我們中國的一些食物起了一些洋名字,而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老外給中國菜起的一些洋名字,他們在起名字的時候直接就把油條改了產地
  • 炸油條,網上學了這麼多教程,為啥就是做不出外面油條攤的味道?
    最近出現了很多網紅食品,比如說電飯煲蛋糕、涼皮之類的,裡面還有油條。畢竟,現在的早點大部分都是在家裡自己做了,很多人開始懷念起油條的味道,香酥的油條再配上剛打出來的香甜豆漿,這才是正經的早點味道。於是很多人開始在網上找關於炸油條的教程,並且大部分人到最後還真把油條炸出來了,而且還炸得有模有樣。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是,無論炸出來的油條外形有多好看,但是總感覺沒有外面賣的油條好吃,說白了就是沒有「油條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炸油條,網上學了這麼多教程,為啥就是做不出外面油條攤的味道?
  • 吃了這麼長時間的油條,竟然沒吃到「精髓」,解鎖油條新吃法
    我是原創作者何毅說美食,專業從事美食領域多年,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美食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多多支持大家好,這裡是何毅說美食,專注為大家分享美食小技巧。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油條包麻餈嗎?這可是江西省的著名小吃,它起源於江西省的樂平市後港鎮裡,油條包麻餈是將新鮮滾熱的麻餈平鋪在兩個或多個剛剛炸好的油條上,撒上糖和煮熟的芝麻,然後將油條對摺,放在糖和煮熟的芝麻上滾一滾就可以食用。
  • 老外給中國菜起外國名,油條產地都改了,麻婆豆腐改得讓人噴飯
    有這麼多的吃貨,所以才會創新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其實現在我們國家和其他的國家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了,所以說有很多中國食物也是讓很多外國人都紛紛喜歡上了外國人不僅喜歡吃我們中國的食物,而且還給我們的中國菜起了一個外國名。那麼今天我要帶給大家的文章,就是跟大家說一下,老外給中國菜取得一個外國名。
  • 南北方差異很大,早餐各不相同,為什麼對油條卻是偏愛?
    但是說來奇怪,唯獨油條確實達成了南北共識,早上大家都愛吃。早上起來去早餐店吃根油條,要麼放在豆漿裡,要麼放在胡辣湯裡,要麼一口油條一口豆漿幹著吃。有人說油條就該泡著吃才好吃,有人覺得脆脆的油條為什麼要泡軟?不是搞怪?其實油條的吃法,還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 美國麥當勞也賣起了油條,網友:油條成功走出國門了
    說到早餐,大家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油條了吧。油條吃起來不僅香香脆脆的,而且配上豆漿的話,味道簡直無以比擬,可以說油條就是我們的「國民早餐」了。而隨著美食文化的傳播,我們的周邊是卡了越來越多的西式快餐店,裡面賣的都是一些西式快餐,像是炸雞、薯條之類的,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歡。
  • 麥當勞開始在北美賣油條?!再配上豆漿,味道真不錯!
    若說華人最想念的早餐美食,油條絕對能夠佔一席之位,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地域差異,在北美很難買到油條。但是麥當勞近日推出的新品,或許能夠幫你彌補這一遺憾。近日,美國麥當勞推出名為「Donut Sticks」的小吃,被華人稱為麥當勞「油條」。這款「油條」十分迷你,每根只比手指頭長一點,分為原味和甜味兩種,原味的口感和味道與中國的炸油條仍很相似,甜味是在原味基礎上包裹一層肉桂糖霜,嘗起來口感更為厚重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