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是如何被改變的?高處不僅不勝寒,還可能不勝熱

2020-12-12 騰訊網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王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我們很多人都會背大文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其中有一句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也點明了一個科學小常識——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比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而且很多照片也顯示,高山的頂端往往都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

△被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

(來源: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290047.html)

「高處不勝寒」所說的高處的溫度,是指空氣、大氣的溫度。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度之低。那麼再往高處呢,還會更加寒冷嗎?

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

要理解「高處不勝寒」,首先我們要搞明白地球的大氣是如何被「加熱」的。

生活中我們能直觀感受的一點就是太陽很溫暖,太陽光能帶來熱量。太陽光穿過透明的大氣來到我們身邊,我們的身體和身上的衣服通過吸收陽光,就能獲得太陽光帶來的能量,溫度提升了,我們也就感受到了溫暖。

自然的陽光以較短的波長為主,它們很容易穿透大氣。當短波長的太陽光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後,地面就會被加熱,再加上地球本身產生的熱量,使得地面成了新的熱源。就好像在空氣底端點燃了一把火,離地面近的地方更加溫暖,離這個熱源遠、也就是越高的地方就會越冷。並且與以短波為主的太陽光不同,地面這一熱源溫度較低,所釋放的波波長較長,而它們更容易被大氣吸收。這樣一來,地面對大氣的加熱是自下而上的,越往上剩下的波和能量越少,最終地球形成了下邊熱、上邊冷的狀態。

不過我們也聽過一種說法:熱空氣向上運動,冷空氣向下運動。這個常見的說法原理在於熱脹冷縮,熱空氣膨脹密度變小,冷空氣密度較大,熱空氣就「浮」了上去。好比寒冬之際我們在房間裡放上暖爐,那麼接近房頂的部分就比下邊我們坐的地方更快暖和起來。熱氣球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飛起來的。

△利用加熱氣體的熱氣球(來源:Veer圖庫)

那麼地球大氣為什麼看上去不符合這個原理呢?因為雖然地表附近被加熱的空氣上升是很正常的,但是地球的空氣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會呈現越往高處空氣越少的情況。因此較高的空中空氣更加稀薄,氣壓較小,從下邊升上來的空氣反而因為密度太大,升上高空後會在氣壓作用下發生膨脹。對空氣來說,處於氣體狀態下發生這樣的膨脹,又沒有其他的熱源能加熱它,就會降溫而變冷。所以,地表附近的熱空氣的確在上升,但在上升中也發生膨脹和冷卻,並不會使上空的空氣溫度升高。

蘇東坡詞中的「高處不勝寒」,描繪的是神仙住的地方「瓊樓玉宇」,不過因為古人除了登山之外,沒有辦法達到很高的高空,因此他們的詩詞中所描繪的最高地,是符合我們上面所講的原理的。我們剛才說的「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下降6度左右」大概適用的高度在3000米以下,而我們所描繪的上冷下熱的過程所處高度基本也不超過1萬米。而現在,我們平時出行坐的飛機普遍飛行都在1萬米以上的高度,在這種高度下,情況是否又會有所不同呢?

△飛機飛得比雲更高(來源:Veer圖庫)

高處也可能「不勝熱」?

其實地球的大氣,從1萬米到幾萬米的高度區域,存在很多空氣成分,例如我們經常能聽到的臭氧層,它們可以吸收太陽光當中波長較短的一些波,例如紫外線等,所以這裡高度越高,溫度會變得越高。加熱這一區域的主要是來自更高處的太陽發出的光,而不是地面。既然這裡的空氣上熱下冷,而客觀規律是熱氣密度較小而上升,冷氣密度較大而下降,所以在這裡的空氣上邊熱而輕,下邊冷而重,除了一些擾動過程外,不會再發生上下空氣交換,故而氣流是非常穩定的,被稱為「平流層」,飛機也因此會主要選擇在這一高度範圍內飛行。

從這個高度再向上幾萬米以內的區域叫做中間層能夠加熱它的光成分很少,這裡再次出現了下面熱、上面冷的狀態。再往高處去,從八九萬米再向上的數千公裡範圍,這裡的空氣會被太陽光當中波長特別短的極紫外射線、X射線等加熱,所以在這超大的上千公裡範圍內,都是呈現下邊冷,上面熱的狀態。換言之,實際上地球大氣真正較高之處,是「高處不勝熱」的。

△地球大氣按照溫度的垂直分層(來源: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16810425,442108891&fm=26&gp=0.jpg)

高空大氣成分吸收這些波段的光可不單單會起到加熱的作用,這些波段的光能量非常高,它們可以使大氣的成分發生「電離」,也就是讓中性原子失去周圍的電子,變成帶正電的離子和帶負電的電子。在高度較低的區域(約幾百公裡高),這些帶電粒子所佔的比例比較低,大氣當中的中性成分和帶電粒子成分共同構成了一個具有特殊物理性質的區域,稱為電離層。它可以對無線電波傳播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在上千公裡以外,帶電粒子成為主要成分,甚至大氣成分全部電離變成帶電的粒子,它們會受到地球磁場的制約,故而這個區域也被稱為磁層

而最「高處」,也就是高到上千公裡高的宇宙中,溫度的描述往往取決於帶電粒子的能量。由於密度特別低,這裡的溫度與我們在地面所說的熱或冷的狀態有所不同——比如太空飛行器在天上飛,有陽光等加熱的地方可能有上百度熱,背向太陽的一側則可能達到零下百度,這裡「寒」還是「不寒」,主要還是看加熱源。如果未來人類有幸能前往到太陽的「勢力範圍」,會發現那裡的粒子的溫度高達上百萬度。

△示意圖:從太陽(高溫)到地球周圍磁場範圍中(低溫)的等離子體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這麼看來,蘇東坡能夠寫出「高處不勝寒」的詩句,與他所處時代的科技水平也有一定的關係。在已經能夠飛向宇宙的今天,科學技術的發展說明高處不一定就會更寒冷。

相關焦點

  • 高處不勝寒的SKP能否保住「中國店王」之稱?
    網友紛紛揭竿而起,怒斥這些奢侈品高端商場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貝恩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今年2月份整個奢侈品行業的損失可能達到300到400億歐元(約3076億人民幣),這意味著行業收入將下降約15%左右,損失高達100億歐元。疫情寒冬下,中國市場的經濟復甦重新燃起了奢侈品牌的信心。
  • 3萬+的洋房銷售慘澹,北區地王「高處不勝寒」
    姑且不論地價能否再次刷新,我們不妨把目光轉移到離這塊地不遠的「北區地王」,當時地價13167元/㎡,如今案名為合能渝玥府,產品面市也有一段時間,市場反響如何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重慶房市記者前去打探了一番,結果卻是出人意料。
  • 八千米高處不勝寒
    八千米高處不勝寒 五月,又到了登高的時節,困在屋內一個冬春的身體開始抑制不住對野外和自然的渴望,開始了新一度登高懷遠之旅。大詩人杜甫就曾寫詩賦抒五月登高遐想,詩云: 初夏花零草未哀,山高遠眺似春回。
  • 老師的取暖費按職稱發:莫非真是「高處不勝寒」
    莫非真是「高處不勝寒」?今年的冬天真有點冷,這樣的取暖費發放規定一出,網上就熱議不斷。我們屬於南方中部地區,冬天一般也不是很冷,取暖費一般是每人每月80元,只發11、12和元月份三個月。本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就一度讓大家質疑不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也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合理,但是很多一線教師卻認為不合理。
  • 武之巔峰,是孤獨,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處不勝寒
    裡面不僅有逗比的宗主,也有一群性格迥異的古怪弟子初成長。來吧,騷年。加入我的宗門,一起放飛夢想!精彩片段: 憤怒。 他是認真的! 「師姐。」 看著君常笑下山的身影,李青陽不免擔心道:「掌門這要發生什麼意外,我們鐵骨錚錚派以後該怎麼辦啊?」 「很簡單。」 陸芊芊依在門前,雙手抱胸道:「我做掌門,你做大弟子。」 李青陽聞言,嘴角抽搐。 ……黑山。
  • 高處不勝寒(六)
    在日喀則工作生活了10年,一旦離開,心裡還真有些不舍尤其是1981年以後各省對口支援項目紛紛落地,給古老的拉薩城不僅增添了許多活力,也增加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闊別已久,拉薩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吸引著我。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情結吧。
  • 高處不勝寒(四)
    關注與改變相連,命運之門又一次被悄悄叩開。否則,真的要在白朗告老了。因為每篇調研報告,面對大量調研材料,取之有用的,不僅需要時間,還要隨時準備克服各種困難,包括飲食與休息,必須打破常規,不可能像正常生活那樣,一日三餐,按時休息。我的胃病,也是從那個時期在身體內逐漸形成的。
  • 謹防「黑色星期五」 現貨黃金高處不勝寒!
    周五(7月10日)午後盤,美元指數維持升勢,現貨黃金高處不勝寒,失守1800美元關口,美元指數繼續延續其周四反彈力量。昨日美國至7月4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萬人)及美國5月批發銷售月率有所轉好,也對金價產生一定壓力。今日謹防黑色星期五帶來的意外行情,但預計波幅也是有所限制。
  • 夢見站在高處往下看害怕預示著什麼 夢見站在高處下不來很害怕是...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站在高處害怕,意味著成績文科較差,不能錄取。打算出門的人夢見站在高處害怕,建議遇風則延後幾日出發。,一定要下來,很著急,但是又下不來,佛洛依德解夢解釋站在高處:『站在高處』會讓人感覺一股寒涼,一股孤寂.所以『站在高處』在這裡是指空虛,煩悶;一定要下來:這裡是指想要去改變;很著急,但是又下不來:這裡是指雖然渴望改變,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南京紫峰,高處很好看
    我家就在紫峰大廈旁,原先覺得「高處不勝寒」。今天登上紫峰45層,憑高俯瞰,處處皆好看!
  • 高處不勝寒(八)
    龍抄手、賴湯圓、小籠包等飲食物美價廉,吃了還想吃,並且是餘味回香。天府蜀地,人間天堂,留戀忘返,去過的人,可以說都不同程度的有這樣的感受。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獨自走進杜甫草堂大門,跨過石橋,一座通堂式敞廳,高朗明亮,氣勢超凡。
  • 陸家嘴「三件套」如何迎戰颱風?高空觀光廳明日視情況可能關閉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站的越高,對於颱風的感受無疑越加強烈。上海高樓林立,陸家嘴更是高樓集中地。記者今日採訪了被戲稱為陸家嘴「三件套」的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看看高樓是如何迎戰颱風的。 作為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表示,在颱風汛期到來之前就出臺了防臺防汛的相關預案。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熱木星大氣中發現多種組分
    熱木星尺寸大、溫度高,能夠形成幅度顯著的光譜特徵,有利於開展行星大氣化學組成、溫度結構和動力學特徵的觀測研究。這類行星如何形成以及是否能夠為行星形成演化提供更普遍的線索,是亟待回答的重要科學問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雲霾在熱木星大氣中廣泛存在,影響科研人員對熱木星大氣特性的反演。尋找雲霾影響較小的熱木星,將有助於更細緻全面的刻畫大氣。
  • 高處不勝寒的凍原生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凍原帶北部的形成時間比整個凍原帶還晚。這是因為北部地區長期被冰川覆蓋,直到冰後期,冰川退縮後,才逐漸形成凍原帶。   凍原生態系統的類型   凍原生態系統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分布在北極平原地區,被稱為平地凍原或極地凍原;另一種分布在山地頂部,被稱為山地凍原。山地凍原其實是平地凍原在山地的變型。
  • 穹窿山,蘇州最高的山峰領略高處不勝寒
    回到六岔路口,走鐘鼓樓方向,鐘鼓樓屬寧邦寺在高處的建築。往下到寧邦寺,寺廟始建於梁代,重建於南宋紹興十二年,原來叫海雲禪院,嶽飛被殺後,韓世忠隱居於蘇州滄浪亭,經常來寺廟參禪,因依舊心繫國家而將寺名改為寧邦寺。寺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海雲禪洞中長18.8米的仿唐彩臥佛,雖是新制的但很精美,臥佛前還有個和無錫靈山勝境的九龍灌浴長得一樣的噴泉,不過要小很多。
  • 沙爾克結束不勝,塔斯馬尼亞慶祝:我們的不勝紀錄保住了
    虎撲01月10日訊 在本輪德甲比賽中,沙爾克4-0擊敗霍芬海姆,終於結束了跨賽季德甲連續30場不勝的成績。關注這場比賽的不只有沙爾克球迷,柏林塔斯馬尼亞也非常關注這場比賽,因為塔斯馬尼亞保持著德甲連續31輪比賽不勝的紀錄。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柏林塔斯馬尼亞俱樂部在球隊主頁上為沙爾克加油,塔斯馬尼亞可不想這樣的紀錄被沙爾克超越,不然的話塔斯馬尼亞可能就要被球迷們遺忘了。
  • 稻城亞丁的「高處不勝寒」只能通過攀爬來體驗,人與景和諧
    事實上他們追求的是你如何引導他們。稻城亞丁感覺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草原的寧靜,山頂的高度和寒冷。山頂體驗高寒,其實應該是一個詞,高度太高寒,人與景的統一。有人爬到山頂竟然盤腿坐著,在啟蒙嗎?沒有體驗到人與景相統一的意境。有些是為了飛機,有些是為了挑戰。不同的視野,不同的模式。
  • 高處不勝寒:來自王者的孤獨,澤北榮治苦悶的籃球生涯
    雖然最後山王工業以1分惜敗給湘北隊,但這絕對是澤北榮治整個籃球生涯除了小時候與父親單挑外,打得最痛快、最高興的一場比賽,高處不勝寒,因為一直身處王者的位置,澤北榮治太孤獨了!
  • 德甲30輪不勝歷史記錄險追平 一年終獲得首勝 美國新殺手現身
    不過30輪不勝還不是德甲歷史最差紀錄,德甲歷史最長不勝紀錄是由柏林塔斯馬尼亞俱樂部創造的,這支球隊曾經在65-66賽季徵戰德甲,這也是球隊唯一一次徵戰德甲,不過卻創造了一系列驚人的尷尬記錄,31輪不勝,僅僅取勝2場,丟球108個……歲月境遷,如今這支柏林塔斯馬尼亞俱樂部已經破產,不復存在,歷史上也只剩下了這一系列記錄記錄在德甲歷史上,而作為德甲老牌勁旅的沙爾克04,如果本場比賽主場不勝霍芬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