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米高處不勝寒
五月,又到了登高的時節,困在屋內一個冬春的身體開始抑制不住對野外和自然的渴望,開始了新一度登高懷遠之旅。大詩人杜甫就曾寫詩賦抒五月登高遐想,詩云:
初夏花零草未哀,山高遠眺似春回。
白雲翻滾峰間渡,澗水叮咚霧裡來。
人道風和臨樂地,誰知歲暮別書臺。
問天借得靈仙氣,自與芳香對一杯。
靈仙氣駐足的地方,必然是與天相接,最高山處。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下地球上那些讓登山客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想要徵服的高山吧。嗯,山之高,高過八千米!
圖源:Troymason
No.1 珠穆朗瑪峰
(Qomolangma)
——8844.43米
珠穆朗瑪峰是地球海拔最高的山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地處尼泊爾(第一省)與中國(西藏自治區)交界。珠穆朗瑪峰是中國西藏人發現並命名的,珠穆朗瑪藏語意思是「大地之母「,尼泊爾語名是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
珠穆朗瑪峰南坡(圖片來源於網絡)
珠穆朗瑪峰有兩條主要的攀登路線,一條從尼泊爾東南部(「標準路線」),另一條從藏北到達山頂。1953年5月29日,尼泊爾夏爾巴嚮導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和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使用東南山脊路線,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王富州、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南部航拍
(圖片來源於網絡)
No.2 喬格裡峰
(Qogir)
——8611米
喬格裡峰又名K2,位於巴基斯坦和中國邊界,是世界第二高峰、喀喇崑崙山脈(Karakoram)的最高點,也是巴基斯坦和新疆的最高點。K2是英屬印度測量局進行測量時使用的符號,託馬斯·蒙哥馬利(Thomas Montgomerie)從赫拉穆克山 (Haramukh)以南的210km處第一次測量了喀喇崑崙山脈,並繪製出兩座最主要的山峰,將它們標記為K1和K2。喬格裡峰地形險峻,氣候惡劣,是世界公認的八千米以上最難攀登的高山,也是唯一一座至今都沒有人在冬季成功攀登的八千米級獨立山峰。
夏日喬格裡峰(圖源:Svy123)
1954年7月31日, 義大利探險家裡諾·雷斯德裡(Lino Lacedelli)和阿奇裡·科帕哥諾尼(Achille Compagnoni)首先登頂。截至2018年6月,只有367人完成了喬格裡峰攀登,卻有86人在挑戰途中喪失生命。
喬格裡峰上的阿奇裡·科帕哥諾尼
(圖源:Lino Lacedelli)
No.3 幹城章嘉峰
(Kanchenjunga)
——8586米
幹城章嘉峰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山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尼泊爾和印度錫金之間,是世界8000米級高峰中,位置最東的一座。幹城章嘉峰在藏語和錫金語的意思是「雪中五寶」,它山體寬闊,是由五個不同的峰頂(其中四個海拔在8400米以上)組合出的巨大山塊。
幹城章嘉峰(圖源:Carsten.nebel)
1955年5月25日,英國探險隊員喬·布朗(Joe Brown)和喬治·班德(George Band)首次攀登了幹城章嘉峰。幹城章嘉峰有四條攀登路線,其中西南線、西北線和東北線位於尼泊爾,東北線位於印度錫金,此路線自2000年關閉。
幹城章嘉峰(圖源:AwanGaz)
No.4 洛子峰
(Lhotse)
——8516米
洛子峰是世界第四高的山峰,地處珠穆朗瑪峰以南三公裡處,二者通過南坳相連。洛子峰在藏語中意為「南面的山峰」,位於中國西藏和尼泊爾布昆(Khumbu)的邊界,其特點是山勢雄偉險峻,冰川活動,冰崩、雪崩頻繁,地形錯綜複雜。
洛子峰(圖源:Uwe Gille)
1956年5月18日,瑞士探險隊員恩斯特·賴斯(Ernst Reiss)和弗裡茨·盧辛格(Fritz Luchsinger)首次攀頂洛子峰。截止2008年12月,已有371名登山者登上了洛子峰,20人喪生途中,至今還未有人從東坡(中國境內)一側攀登成功。
洛子峰(圖源:Markrosenrosen)
No.5 馬卡魯峰
(Makalu)
——8485米
馬卡魯峰是世界第五高的山脈,是一個四稜錐狀的孤立山峰,位於珠穆朗瑪峰東南19公裡處,尼泊爾和中國西藏邊界上。馬卡魯藏語意為「黑色巨峰」,形容它在強風之下呈裸露狀態的黑色山巖。1955年5月15日,法國探險隊員萊昂內爾·特拉伊(Lionel Terray)和讓·庫齊(Jean Couzy)首次登頂馬卡魯峰。
馬卡魯峰(圖源:Ben Tubby)
馬卡魯峰3D圖(圖源:Asybaris01)
No.6 卓奧友峰
(Cho Oyu)
——8188米
卓奧友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珠穆朗瑪峰以西20公裡處昆布(Khumbu)分區的最西部主峰,坐落在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卓奧友峰有五條主山脊,山勢魁偉,雪峰林立。卓奧友峰被認為是最容易攀登的8000米級山峰。1954年10月19日,奧地利探險隊員赫伯特·提契(Herbert Tichy),約瑟夫·約赫勒(JosephJ chler)和夏爾巴·帕桑·達瓦·喇嘛(Sherpa Pasang Dawa Lama)沿著西北山脊首次登頂。卓奧友峰在1984年的估計高度為8201米,成為世界第六高峰。1996年,尼泊爾官方測量部和芬蘭氣象研究所進行了新的測量,得到卓奧友峰的高度為8188米。
卓奧友峰(圖片源於網絡)
卓奧友峰(圖片源於網絡)
No.7 道拉吉裡峰
(Dhaulagiri)
——8167米
道拉吉裡峰即道拉吉裡I峰,是世界第七高山,也是單個國家境內最高的山,也是甘達基河(Gandaki)流域的最高點,位於尼泊爾境內。道拉吉裡在梵語中的意思是「白山」 ,因山勢險峻,道拉吉裡有「魔鬼峰」之稱。1960年5月13日,瑞士、奧地利、尼泊爾聯合登山隊首次登頂道拉吉裡I峰。
道拉吉裡I峰(圖源:Solundir)
道拉吉裡I峰(圖源:Ummidnp)
No.8 馬納斯魯峰
(Manaslu)
——8163米
馬納斯魯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尼泊爾的中西部。它的名字來自梵語manasa,意思是「智力」或「靈魂」。馬納斯魯峰山脊修長,冰川縱橫密布,異常險峻。1956年5月9日,探險隊員今井敏夫(Toshio Imanishi)(日本)和謝爾巴(Gyaltsen Norbu)(夏爾巴人)首次登頂馬納斯魯峰。截至2008年5月,這座山已被攀登297次,已有53人遇難。
馬納斯魯峰(圖源:Ben Tubby)
馬納斯魯峰(圖源:Ben Tubby)
No.9 南伽·帕爾巴特峰
(Nanga Parbat)
——8126米
南迦·帕爾巴特峰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位於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它的名字源於梵語nanga和parvata,共同含義是「裸山」。南迦·帕爾巴特峰的南巖壁魯帕爾(Rupal Face)屬世界之最,自基部高達4600米。因攀登死亡率極高,南迦·帕爾巴特峰又被稱為「殺人峰」。1953年7月3日,奧地利登山隊員赫爾曼-布爾(Hermann Buhl)首次登頂,此前已有31人遇難。
南迦·帕爾巴特峰
(圖源:Imrankhakwani)
南迦·帕爾巴特峰魯帕爾營地
(圖源:Muhammad Ashar)
No.10 安納普爾納I峰
(Annapurna I)
——8091米
安納普爾納峰群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尼泊爾中北部,主要由六個山峰組成,其中安納普爾娜I山峰最高,是世界上第十高峰。1950年6月3日,法國登山隊的莫裡斯·埃爾佐格(Maurice Herzog)和路易斯·拉什納爾(Louis Lachenal)首次登頂安納普爾納I峰。安納布爾納I峰雖然是8000米級高峰中最早被徵服的且唯一一個人類首次嘗試即成功登頂的,但它異常險峻,截止2012年3月,安納布爾納I峰已被登頂191次,但有61人喪命,是8000米級山峰中死亡率最高的。
安納普爾納峰群
(圖源:Leridant)
安納普爾納I峰南面
(圖源:Sudan Shrestha)
No.11 加舒爾布魯木I峰
(Gasherbrum I)
——8080米
加舒爾布魯木I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因渺遠難尋之故,又被探險家們稱為「隱峰」。加舒爾布魯木I峰是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界峰,它名字的意思是「美麗的山峰」。1958年7月5日,美國登山隊員皮特·肖寧(Pete Schoening)和安迪·考夫曼(Andy Kauffman)首次登頂該峰。
加舒爾布魯木I峰
(圖源:Dr. Olaf Rieck)
No.12布洛阿特峰
(Broad Peak)
——8051米
布洛阿特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在喬格裡峰東9.1公裡處。布洛阿特峰是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界峰,山勢巍峨,常年覆蓋冰雪。1957年6月9日,奧地利探險隊員弗裡茨·溫特斯泰勒(Fritz Wintersteller),馬庫斯·施馬克(Marcus Schmuck),庫爾特·迪姆伯格(Kurt Diemberger)和赫爾曼·布爾(Hermann Buhl)首次登頂該峰。
布洛阿特峰(圖源:Kogo)
No.13 加舒爾布魯木II峰
(Gasherbrum II)
——8035米
加舒爾布魯木II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界峰,位於中國新疆與巴控克什米爾交界處,距離加舒爾布魯木I峰約5.3公裡。1956年7月7日,奧地利探險隊員弗裡茨·莫拉維茨(Fritz Moravec),約瑟夫·拉奇(Josef Larch)和漢斯·威倫帕特(Hans Willenpart)首次登頂此峰。
No.14 希夏邦馬峰
(Shishapangma)
——8027米
希夏邦馬峰海拔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東南距珠穆朗瑪峰約120公裡,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是唯一一個完全位於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高峰。希夏邦馬在藏語中有「氣候嚴寒、天氣惡劣多變」之意。1964年5月2日,許競等10名中國登山隊隊員首登希夏邦馬峰,標誌著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極高峰,已全部被人類踏足。
希夏邦馬峰(圖片源於網絡)
國際登山聯合會將地球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命名為「eight-thousanders」。1950年至1964年,人類完成了這14座山峰的登頂。1986年,義大利的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完成無氧首登14座「eight-thousanders」。奧地利的Gerlinde Kaltenbrunner是第一位無氧首登14座高峰的女性,她於2011年完成此項壯舉。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4座「eight-thousanders」無一不險峻,且有寒風凜冽,石滾雪崩之日常,然而人類徵服高山的鬥志從未被消磨,探索極限的渴望也從未停歇。縱高處不勝寒,我心嚮往之!
美編:羅鈺欽
校對:陶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