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版廈大地圖成產業鏈
東南網-海峽導報5月2日訊 (記者 曾毓慧 李學清 文/圖)「五一」假期,部分廈大學生又摸索出幾套另類「生意經」:自製糕點美食、批發零售手繪版廈大地圖等。
寢室自製三明治到海邊賣
張同學是廈大中文系大三學生,前幾天,她和2名舍友在「臥談」時合計,「五一」假期廈大周邊客流量這麼大,為何不做點生意呢?外麵攤販的小吃,看起來挺不衛生的,當晚誕生一個新想法:要不嘗試做三明治賣吧。
昨天,她們做了20塊三明治,還做了招牌,把原料照片貼在上面,為的是讓顧客吃得明白吃得放心。下午4點,她們來到白城海邊,不到1小時就賣出了一半。小張說,選擇4點來是因為接近飯點,很多人已半餓了,當然,也有遊客是為「吃新鮮勁」而買的。撇開人力成本不算,每塊三明治的成本不足2元,一天下來,人均能賺20多元。
盧同學是廈大工商管理專業大三學生,他擺攤的商品中,除各種各樣的廈大風光明信片外,還有一張張廈大手繪版地圖。
據了解,普通的明信片一套10元、精緻的一套15元(10多張);廈大手繪版地圖,幾乎精細到每一條林蔭道或是小賣部,一問價,一張手繪地圖要15元。
明信片上的校園風光,其實都是廈大學長學姐們拍下的,現在,他們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先用電腦製作,接著把明信片和地圖寄給印刷廠印製;最後,批發給那些想做零售生意的同學,幾乎已成為一個校園產業鏈。據了解,現從事零售的同學中,大多是些家境較為困難的同學。
「一天合計能賣出二三十套。」一擺攤同學說,從目前來看,明信片銷量要比地圖好些。至於「利潤點」有多少,這些擺攤同學則是笑而不語。
主動融入社會值得肯定
其實,「五一」假期,除上述兩個「生意經」外,也已有廈大學生在賣自製手繪貝殼、手鍊,還有拿簡易材料製作成「雞蛋花」。
有人覺得廈大學生上述做法很 「新奇」、有創意,但也有不少人覺得,他們應該把更多心思放在學業上。
「大學生主動去做創意實踐,這種做法值得肯定。」作為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專家,戴小力副教授也已關注到該現象,他說,從大環境和教育理念來說,市民不希望在校學生從事太商業化的活動,即便是社會實踐,市民可能也是希望學生們去做公益實踐等。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現今,廈大地理位置處在城市商業圈邊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越發頻繁地接觸到「商業」,無論是從勤工儉學,還是假期賺錢角度來說,大學生們主動接觸社會,融入社會,參與一些與知識結構相關的社會活動,值得肯定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