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讀懂了受益匪淺

2020-12-20 雨巷詩社2014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字數不多,言簡意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當時,一些辯論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在先秦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列子》《莊子》《韓非子》收錄的寓言故事最多。很多成語也是來源於這些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南轅北轍、揠苗助長等等。

1.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期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因此人們都管孫陽叫「伯樂」。孫陽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供人們參考。孫陽有個兒子,智力較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後,也很想出去找千裡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裡馬的主要特點是高腦門、大眼睛、大蹄子」,便拿著書,往外走,試試自己的眼力。走了不遠,他看見一隻癩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訴他父親說:「自己找了匹好馬,和你《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點」。伯樂看見了以後,哭笑不得,幽默的說:「你這馬愛跳,沒法騎啊」。

寓意:「按圖索驥」這個成語一般既用來表示做事死板,機械,廣泛用於貶義詞,也比喻按照線索來尋找,這一種解釋不含貶義。

2.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鐘」,範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又背不動,於是用錘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就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把鍾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3.杞人憂天

出自《列子 天瑞》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於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的勸導之下,他又放下心,開心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的解釋雖然不科學,但是他關心他人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該故事辛辣的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4.夜郎自大

出自《史記 西南夷列傳》滇王同漢朝的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更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寓意: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的行為。

5.揠苗助長

出自《孟子 公孫丑上》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裡一看,禾苗都已經死了。

寓意: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6.邯鄲學步

出自《莊子 秋水》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趙國學習邯鄲人走路。沒有學會,反而忘記了自己是怎麼走路的,最後爬著回了燕國。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還把自己原來的本事弄丟了。

7.刻舟求劍

出自《呂氏春秋》楚國有個人過江,不小心把劍掉在了水裡,他在船幫上劍落水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寶劍,結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於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者辦法。

8.杯弓蛇影

出自《晉書 樂廣傳》樂廣在河南做官,曾經有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也沒來看他,樂廣就問朋友為什麼不來的原因。朋友回答說:「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裡十分噁心,不喝吧,對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後,就得了重病。」樂廣想到可能是牆上掛著的那隻弓,弓上有一條用漆畫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於是樂廣再次邀請朋友喝酒,還是在原來的地方。樂廣問朋友「看見了什麼?」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樣,有一條蛇」。於是樂廣就告訴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9.鄭人買履

出自《韓非子》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腳的尺寸,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早已經散了,最終也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鞋子?」他回答到:「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知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10.守株待兔

出自《韓非子 五蠹》傳說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導致兔子也沒有得到,莊稼也荒蕪了。

寓意:比喻不主動的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11.濫竽充數

出自《韓非子》齊宣王命令人們吹竽的時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隊裡充數。齊宣王死了以後,齊緡王繼位,喜歡聽人單獨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佔著位置,或者指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有時候也用於自謙。

12.亡羊補牢

出自《戰國策》從前,有一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發現少了一隻羊,原來羊圈有個窟窿,夜間,狼就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說:「趕緊修一修羊圈吧。」他說:「羊都丟了,修羊圈有什麼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時候,發現羊又少了一隻。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緊把羊圈修好了。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到損失。

13.南轅北轍

出自《戰國策》講述了一個人想要乘車去楚國,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最後,只能是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寓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的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14.畫蛇添足

出自《戰國策》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一個人最先畫好了,左手拿過酒準備喝,同時用右手為蛇畫腳,並說:「我還能給蛇畫腳呢!」腳還沒有畫完,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給他添上腳了呢?」於是,拿過酒,一飲而盡。

寓意:比喻做多餘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5.自相矛盾

出自《韓非子》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來到集市上,準備賣他的矛和盾。於是,他舉起了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緊接著,又誇起了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鋒利,沒有東西穿不透的。」這時候,有位老人走了過來問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

寓意:比喻說話辦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

16.葉公好龍

出自《新序》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居室裡的裝飾都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的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已經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驚恐萬狀。

寓意:比喻自稱愛好某些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喜歡,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作風。

17.買櫝還珠

出自《韓非子》有一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頭雕刻了一隻裝珍珠用的匣子,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裡面的珍珠還給了他。

寓意:買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卻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

18.智子疑鄰

出自《韓非子 說難》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的兒子說:「如果不去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他們鄰居的老人也這麼說。這天晚上,富人的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財物,這家人認為自己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這則寓言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告訴我們,聽別人的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跟自己的關係,對人不可以持偏見。

19.截竿入城

出自《笑林》魯國有個人,拿著長竿子準備進城,起初,豎著拿,不能進城;橫著拿,也不能進城。他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了。不久,有個老人到這裡說:「我雖然不是什麼聖賢,只不過見到的事情多了,你為什麼不把長竿從中間截斷後再進城呢?」於是那個魯國人就按照老者的說法把長竿截斷了。

寓意: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0.東施效顰

出自《莊子》從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皺著眉頭在鄰裡之間行走,鄰居一個醜女叫東施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以後也在鄰裡之間皺著眉頭,捂著胸口。鄰裡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遠遠的跑開了。東施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相關焦點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三毛最美的八句話,說透了人生,讀懂了受益匪淺
    三毛最美的八句話,說透了人生,讀懂了受益匪淺。人生這一路上,總會有許多讓自己感到揪心的事情在不斷的上演,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就會發現那些經歷都成為了我們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毛語錄這段話出自三毛與丈夫荷西的對話,荷西曾問三毛:「你想要一個可以掙多少錢的丈夫?
  •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在溫召開!這些你熟悉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
    在溫州人創作的寓言故事中,也能讀懂溫州人的獨特智慧,通過寓言的方式,向全世界傳遞溫州人精神,這些都是文化溫州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比起生硬的說教,寓言作家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表達真知灼見,揭示永恆哲理,我們也能從中讀懂溫州人的獨特智慧。
  • 「小升初」語文專項成語歸類(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
    成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謂之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今天,老師從成語的出處為切入點,為大家歸納出自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的相關成語出自神話故事的成語拓展故事含沙射影:古代傳說,水中有一種叫蜮的動物,看到人的影子就含沙子噴射,被噴著的人就會得病。
  • 《狼和小羊》這則故事 到底出自《伊索寓言》還是《克雷洛夫寓言》?
    上周末,杭州天長小學三年級男生胡清元突然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們課本上講到寓言這個單元時,說《狼和小羊》這則寓言是出自《克雷洛夫寓言》,但我在《伊索寓言》中也看到過這則寓言,是我們的課本錯了嗎?」小朋友媽媽一聽,有點驚訝,按理說課本是部編教材,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孩子這麼提出來,她還是認真地去查了查資料。
  • 成語寓言演出來,人人都是小主角
    在本期《影視小主角》中, 辛凱哥哥和兩位小主持人 帶我們走進中國經典典故、成語寓言, 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一、潛龍勿用潛龍勿用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讓用,而是要推遲一些,要晚一些再用,那麼實際上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留下的這5句成語,讀懂了,受益無窮,然而真正能學以致用的人能有多少?如果你想了解易經的智慧,這圖文解說的《易經》不失為一個好讀易懂的版本。
  • 「鬼斧神工」的成語故事聽說過嗎?
    成語:鬼斧神工故事概況: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黃山區境內,南北長約40公裡,東西寬約30公裡,山脈總面積1200平方公裡,這個鬼斧神工的成語典故,出自安徽人莊子的寓言故事,用來描繪黃山市的齊雲山最為恰當。戰國時期的莊子,是安徽亳州市蒙城縣人,他寫下很多寓言小故事,衍生出一批成語典故。「鬼斧」的典故,出自《莊子·徐無鬼》。傳說楚國黃山一帶,有個工匠名叫「石」,人們就叫他「匠石」。
  • 三年級語文寓言《揠苗助長》
    2、說說《刻舟求劍》的故事梗概和告訴我們的道理。【設計意圖:通過複習,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二、學習第二則寓言《揠苗助長》。1、檢查朗讀,了解故事。①指名4人各讀一小節②完成填空出示:古時候有個農夫,因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結果。③小結完成板書(起因、經過、結果)(巴望、拔苗、枯死)2、結合內容,理解成語。
  • 成語故事:富弼「詬如不聞」
    小時候的富弼,不僅努力上進、學習優秀、滿腹才華,還是個寬宏大量、心胸開闊、富有涵養的好少年。有一次,一個小肚雞腸(反義詞)的人,十分嫉妒他人才學,在路上偶然看到富弼後,馬上不分青紅皂白地辱罵他,但富弼好像沒聽見一般,仍然走自己的路。旁邊有人都聽不下去了,就主動跟富弼說有人在罵他。富弼說,他沒有惹那個人,那個人為什麼要罵他呢?一定是聽錯了。
  •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東施效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東施效顰 2015-11-11 14:53 來源:網絡 作者: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時間:2020-11-12 00:1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成語故事《鵬程萬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故事,簡單複述成語的主要內容。2.理解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從成語中感悟人物品質,明白成語中所蘊含的道理。教學過程一、讀動物成語,導入新課1.教師引導:孩子們,還記得我們曾經學過哪些成語故事嗎?(指名說)教師:這些成語,或來源於一段歷史典故,或來源於一個神話寓言,或出自一句優美的詩詞。
  • 吳磊老師教你閱讀《克雷洛夫寓言》
    今天小石頭老師要來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狼來到小溪邊,看見小羊正在那兒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說:「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您站在上遊,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去的。」 狼氣衝衝地說:「就算這樣吧,你總是個壞傢伙!
  • 意境唯美成語:中國四字古典好聽古風成語及解釋出處
    人人都該了解的20個唯美文學典故  傾國傾城:李延年一曲「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成就了受寵的李夫人。  破鏡重圓:徐德言與樂昌公主憑國破前各執的半面銅鏡終重逢。  凌波微步:曹植描寫洛神步態「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每個唇齒含香的成語,都有段動人心扉的故事!
  • 《詩經》成語取名:這十個有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詩經》,還有一種是,雖然語出自《詩經》但是經過時間的流傳,其含意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於歸」是出嫁的意思,而「逃之夭夭」竟有「逃之夭夭」之感。
  •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望洋興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望洋興嘆 2015-11-11 14:54 來源:網絡 作者: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經常說的成語典故居然大部分出自這個朝代
    成語典故就是提煉生活情境的語言工具升華,這與東方的象形文字思維密不可分。遠古時候也有高大上的表達方式,比如八卦、易理,風、雅、頌什麼的……到了春秋時代,突然之間華夏出了無數奇才,諸子百家風起雲湧,新思想如泉湧如大河般奔瀉,你要老談什麼風、雅、頌根本說明不了天地人的繁雜事,如果老講八卦、易理大部分人也聽不懂,於是每每說服君王或者圖謀大事就講個故事、說個寓言,讓人一聽就感興趣,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受到啟發,在這些故事成了典型模式後就漸漸變成了拿來就說的現成話
  • 成語「笑容可掬」出自水滸?這些成語找到出處了!
    其實同一個成語在多個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是很常見的,「笑容可掬」這個成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螢火之光 「螢火之光」比喻人的力量不足,能成之事不大。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水滸傳》第二回。高俅想回到開封,於是經人推薦,投靠東京城裡開生藥鋪的董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