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人民的正義》改名《巡迴檢查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悄然在湖南臺播出了。
雖然是零宣傳播出,但依舊引發了觀眾不小的討論。一方面是該劇的演員陣容,雖說是號稱前作《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但大家也發現,導演還是李路,編劇則由周梅森換成了餘飛。
主演分別是于和偉、韓雪、馮雷、馬元、韓童生、成泰燊、宋春麗、王海燕等人。而值得一提的是,眾主演裡唯一被網友擔憂的就是韓雪,有人說總是感覺韓雪跟這部劇不搭。
另一方面引發討論的原因絕對是在於它的前作《人民的名義》的大獲成功,以至於大家對這部姊妹篇的高期待。不過就目前剛播的幾集來看,整體評價還不錯,還是「挺敢」的,總之繼續看吧,還是值得期待的。
畢竟,這種大尺度的反腐劇,能播出就已經很難得。就比如上一部《人民的名義》,這部「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能上映的背後也算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一、題材敏感、尺度之大
從1995年《蒼天在上》首播斬獲39%的超級收視率,到後期《生死抉擇》、《絕對權力》的熱映,再到2004年前後部分反腐劇的粗製濫造,再加上題材的特殊性、敏感性,反腐劇經歷了從輝煌無限到無疾而終「限播」,自2004年開始跌入了長達十三年的谷底,同樣沉寂的還有曾寫出 《人間正道》等作品的著名作家周梅森。
直到2015年初,周梅森被力邀擔任《人民的名義》的編劇,才有了新一部反腐劇的創作。後來周梅森採訪了大量的真實案例,才有了這部「高度還原真實人物案件」深刻揭露的反腐劇。
而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題材敏感,這部劇拍完之後能否順利過審成依舊是主創們的最大擔憂。據說當時《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審後,編劇周梅森曾跟導演李路提前打了招呼:「《絕對權力》送審時修改了許多回,更是差點就被「斃」了。《人民的名義》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
最後歷時4個月終於審查通過了,之前也有人傳言是10天就審查通過。總之,這部劇能過審,似乎也預示著反腐劇的春天到來了。
2017年3月28日,《人民的名義》打出了「十三年來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劇」的口號,因為尺度大、人物有原型基礎,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吸引了無數的觀眾瘋狂討論。
特別是劇情一開篇,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麵,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櫃裡、床上、冰箱裡,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
這讓身為「人民」的我們,看完直呼過癮。
二,融資坎坷、險中求勝
上文我說過《人民的名義》號稱是十幾年來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劇,但在籌備之初,沒有投資方敢碰這個敏感題材。
導演兼製片人的李路曾製作過3000多集電視劇,從來沒有虧過錢。但那次他先後接觸過的超過50家大公司,都在不同階段「嚇跑」,其中有一些投資方甚至已經籤約,最後還是選擇毀約退出。
而最終決定入局的,除了金盾影視中心之外,還有演員高亞麟的天津嘉會文化等五家公司,共出資一億組局《人民的名義》。
2016年2月10日,《人民的名義》計劃開機,但還有2000萬的資金缺口沒著落,李路頂著壓力選擇了強行開機,而最後這筆錢還是靠他跟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來的,那時劇組已經開拍了十幾天。
而這1.2億資金看起來很多,分攤到一整部55集的電視劇創作上卻又有些緊湊。幸好在演員的選擇上走對了一步,並沒有啟用任何流量明星,而是找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柯藍、胡靜、張凱麗、高亞麟等清一色的實力派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這將近40位的資深演員總片酬不過4800萬,人均片酬不過百萬左右,遠不及當時一位流量明星一個人的價格。
因為演員們都是被這個好劇本所打動,他們幾乎都給了遠低於行情的「友情價」。
電視劇播出後,他們也用精湛的演技將人物刻畫的十分飽滿。李達康的雷厲風行、祁同偉的溜須拍馬,季昌明的謹小慎微,沙瑞金的一身正氣,高育良的謹慎精細,好壞難辨的人物性格也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
戲外,觀眾紛紛感嘆:「除了男主角,我看誰都像臥底」,「不看不知道,戲骨們聚集在一起,哪兒都是戲,那些面癱小花小生真是完全沒法比啊」……
毫無疑問這部劇火了,收視率突破8%,口碑爆棚。
拾光說:
以上就是《人民的名義》成功背後的故事。而如今被稱為《人民的名義》第二部的《巡迴檢查組》也成功播出。這無疑是難得的,目前剛開播幾集,具體怎麼樣還要繼續看下去才能定論。
但從目前的故事情節來看還是挺吸引人的,總之希望這部劇能成為又一部《人民的名義》吧。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讚和關注的你。